APP下载

舞剧《朱鹮》中的美学价值

2023-09-22马沛童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12期
关键词:朱鹮舞剧舞者

马沛童(北京师范大学)

舞剧《朱鹮》是一部至真至美,有关“生态主题”的舞蹈作品,由上海歌舞团作为主创团队,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作为舞剧的编导,朱洁静、王佳俊作为舞蹈的主要演员。舞剧《朱鹮》存在着美学价值,通过舞蹈表演形式来创造“美”,向人们传播美学文化,从而提高审美意识,感受到美学文化。自首次上映以后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广受好评。文章将从舞蹈动作、音乐节奏、服饰、道具、意境等维度,进行探讨、分析舞剧《朱鹮》中的美学价值。

一、舞剧《朱鹮》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朱鹮是世界珍稀鸟类,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之为“东方宝石”和“吉祥之鸟”,象征着幸福、吉祥的美好蕴意。朱鹮濒临灭绝,直到1981 年在陕西幸运地发现了7 只野生朱鹮,因此朱鹮再一次回归到了人类的视线中。舞剧《朱鹮》基于这个故事背景,通过讲述跨越千年时空,人与朱鹮的相识、结缘,以舞蹈艺术的表演形式,从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朱鹮为例来呼吁人们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舞剧《朱鹮》作品主要讲述了:在古代的村落里,人们主要以耕种劳作为主,简单快乐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一只朱鹮翩翩起舞的来到这里,恰好被一个年轻樵夫在种田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并且他被朱鹮深深地吸引住了。自此以后,樵夫与朱鹮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互陪伴着对方,樵夫被朱鹮带到了它们生活的湖边,看到成群的朱鹮们在湖边嬉戏、游行、玩耍,让樵夫沉醉在其中,展现出人类与朱鹮、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逐渐进入到了现代的生活之中,由于现代化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无数栋高楼被人们所建立起来,从前的幽静的树林、清澈的湖水已经不复存在了,朱鹮们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它们无法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继续生存,朱鹮们不断的挣扎,一只接着一只倒下并结束了生命,导致朱鹮群体濒临灭绝……而转世成为记者的樵夫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学生们正在参观被珍藏已久的朱鹮标本,曾经与朱鹮相处的回忆仿佛又一次记起,与朱鹮标本相望对视着,像是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千年的守护。最后记者捧起了朱鹮的羽毛,恍惚间朱鹮再度出现与他一起共舞,表达着一种希望的寄托。

二、美学体现的方面

(一)在舞蹈动作中的美学体现

舞蹈动作是一种直观表现方式,主要根据主题人物的形态特征,结合时代背景、生活方式、地域特色等,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特点,通过艺术加工处理,进行美化、拟人化、符号化等方式的呈现,将生活中的形态转化成舞台表演上的形态,并符合主题的情节内容,也使得塑造出的每一位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个性。

舞剧《朱鹮》的舞蹈动作,依据于朱鹮动物生活中静态与动态的经典姿势,舞者们不仅仅是单一的去模仿朱鹮的形态,而是注入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和思想情感,运用灵活的肢体动作来演绎一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将朱鹮的形象演活,深入人心,将带有独特韵律、气息和美感的中国舞元素注入东方朱鹮的生命当中。著名戏剧评论家戴平如提到:“《朱鹮》用民族舞蹈的独特舞姿,提炼演化了朱鹮的‘涉、栖、翔’等动作元素,与芭蕾舞艺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将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舞剧精品。”在舞剧《朱鹮》中具有最深刻印象和代表性的舞蹈动作为:舞者的右手从背后环绕在腰间至左胯右方,来模仿出朱鹮翅膀收拢时的形态,左手手臂弯曲放至在头顶上并用指尖轻点,去模仿朱鹮羽冠伸展时的形态,微微塌腰挺胸,头部向上仰起,眼睛正视前方,整体动作显得挺拔直立,体现出朱鹮形象中高贵气质的特点,并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朱鹮在静态中的美。而当舞者们身披纯白色的大翅膀,通过手臂挥舞着翅膀,运用身体的延伸、收缩的开合方式,脚下小碎步的流动等动作,以舞台调度的变化,从不断的流动过程再到造型的静止状态,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来体现朱鹮们在空中恣意盘旋飞翔时的轻盈体态,刻画出生动的形象,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朱鹮在动态中的美。

在《朱鹮》开头片段里,舞者们的舞蹈动作主要是从千古时代中,人类在耕种、插秧、播种、织布等生活动作状态中所提取而来,并符合舞者们所扮演的角色:老人、壮年、青年、小孩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物体态,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为观众们呈现出一幅:在当时社会中人类生活中的美好景象。在《朱鹮》群舞片段里,舞者们以直线型的排列方式,按照顺序一个接着一个亭亭玉立地走向舞台,舞者们的舞蹈动作根据经典静态动作造型的基础之上,右脚向前迈出,另一只脚在跟随迈出的同时,身体的中段位置也向前推出,头部的转动,左腿小腿迅速的踢起、点地颤动……一系列丰富变化的动作,舞者们将每一个动作,包括手指尖、脚尖都做到了延伸和极致,将朱鹮最具有代表、经典型的三种优雅动作姿态:“涉”“栖”“翔”展现出来。以及舞者们脚下的小碎步的流动、俯下身用手指尖来点地、轻巧的跳跃……通过不同的动作姿态,充分展现出朱鹮所具有的矜持、美丽、洁净、灵动、典雅的形象以及朱鹮涉水漫步、舒适栖息等生活中的姿态。

当展现朱鹮濒临灭绝的场景时,舞者们通过:双臂合拢,遮住面部,手指五指张开,以夸张的形式奔跑,左右脚按照一定的频率前后摆动、跳动等舞蹈动作,表现朱鹮们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之下,那种无助的挣扎,发自内心的悲痛之情,从而引起共鸣。从朱鹮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盘旋、在湖中嬉戏玩耍到脆弱地从空中跌落,从一群鲜活的朱鹮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现象到朱鹮之死的悲惨结局,以对照式的结构特点,从而推动了这部舞剧达到了高潮,使得观众们在舞者的舞蹈动作当中,深深地感受到极致的美好转变到极致的悲伤,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引起了对于朱鹮命运的深刻反省。同时以舞蹈动作来体现不同时代之下朱鹮的生存状况,从而在朱鹮形象中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二)在舞蹈音乐节奏中的美学体现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音乐节奏可以带给舞者们一种主观意识,有助于她们在表演动作时表达内心情感,进而增强舞蹈表现能力,与主题动作相匹配,同时对舞台的整体氛围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也预示了舞蹈作品整体的情绪基调,并在听觉上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

舞剧《朱鹮》音乐是由中国作曲家郭思达所创作,主要是运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琵琶、竹笛、尺八等乐器,以及西方特色的钢琴、竖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通过把中国的民乐器和西方的交响乐器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以中西相结合的形式,既有了东方古典的美感,又加入了沉重肃穆的历史感,结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特色,赋予了整个作品全新的创意,也衬托出主题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使得作品在表达效果上更加具有空间感和时间感。

在前半部分的表演片段中,音乐主要通过打击乐器、弦乐器和尺八等相互配合,以一种轻快、灵动、柔美的节奏方式,从而展现出:朱鹮和同伴们在一起玩耍的欢乐场景,以及纯洁优美的朱鹮形象特征,同时也给观众们带来活泼欢快的感觉。而在后半部分的表演片段中,音乐节奏与前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音乐主要是通过沉重的铜管乐音和不断持续并加重的钢琴音等结合,以紧凑、低沉、不断重复及变化的节奏方式,从而展现出:导致朱鹮无法生存、濒临灭绝,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的场景,体现出朱内心的绝望与无奈的呻吟和挣扎,带给观众们一种压抑、悲痛的感觉。在结尾片段中,又逐渐引入了带有流动节奏的钢琴音,音乐渐渐变得舒缓,给观众一种时光在不断流逝的感觉,并以琵琶、竹笛、二胡等多种乐器同时奏响来达到结尾的高潮效果,展现出新的希望与生命力,给整个舞剧作品注入了丰富的色彩以及灵魂。

(三)在舞蹈服饰中的美学体现

舞蹈服饰是舞蹈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服装不仅仅是体现出人物的身份特征,并贴合舞蹈主题动作和情节,还带给观众们一种直观的印象和感受,有助于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舞剧《朱鹮》的服饰设计依据于朱动物的身份特点,朱鹮的头部、嘴尖、脚掌为朱红色的,因此在头饰的羽毛顶上和舞鞋的鞋尖位置均设计成红颜色,全身服装以肉色和纯白色为主,并将特制的“朱鹮粉”晕染在裙摆尾部的位置上,深浅自然渐变,突出了朱鹮纯洁、唯美的形象特征,鲜丽的“朱鹮粉”衬托出朱鹮个体鲜活的生命力。而且在细节方面比如:每一位舞者的服装、头饰都是根据舞者自身的条件比例和轮廓精心设计而成,因此舞者们的服装存在着不同之处,从而突出朱鹮个体的独特性,体现出每一只朱鹮的生命都是珍贵且唯一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现舞者们的舞蹈动作,将服装上的翅膀设计成特定的轻薄材质,服装下面的裙摆设计成前短后长,使在做动作时显得自然飘逸,从而将朱鹮轻盈、灵动的特征展现出来,更加具有形象化。

当在舞台上表现出朱鹮濒临灭绝的形象时,服装基于原有的色调又加入了黑灰色,羽毛和裙摆尾部都包含了白色与黑灰色,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突出了服装与主题情景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加入灯光之后,从而烘托整体气氛,为观众们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

(四)在舞蹈道具中的美学体现

舞蹈道具作为舞蹈表演中重要的表现方式,具有象征性意义,舞者们可以通过动作与道具进行传情达意,有助于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从而更好地塑造出人物个性特点,同时丰富了舞台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对于舞蹈作品的主题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舞剧《朱鹮》中的道具“羽毛”贯穿着整部舞剧情节当中,它代表着朱和樵夫的定情信物,也代表着他们之间各种美好的回忆……起到了故事连接和承载整部舞剧轴心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舞蹈的感染力,给观众们带来审美愉悦,以及进一步推动主题思想内涵。

在舞剧的片段中:当一片羽毛从舞台中间的上方轻轻飘落而下,成为人与朱鹮回忆的起点,向观众们暗示了“羽毛”在舞剧中的重要性;舞者在舞台上以反复奔跑、跳跃等肢体动作姿势,来不断地一个接着一个去抛起空中的那片羽毛,让羽毛始终不掉落在地面上,展现出坚守爱护与生命的脆弱,人与朱鹮之间的相依相惜,也暗示着朱鹮即将到达濒临灭绝的时刻;当人们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片轻柔的羽毛,用心去呵护它,一个一个的去传递时,像是在传递着一种信仰,一种对于朱鹮的爱意,充分展现出了人们对于羽毛、对于朱鹮、更是对于动物的爱惜。

也让我想起曾经在舞剧《朱鹮》的评论里看到过的一句话:那看似随风摇曳的羽毛之“轻”,恰是生命的奔跑、守护中的重,而轻重之间的“呼吸”正是万物欣欣向荣的“生息”;而当樵夫转世成为记者已到暮年,他再次拾起羽毛,渐渐地走向已成为标本的朱鹮,到博物馆参观的学生围着他们,用笔仔细记录观察的朱鹮标本,并模仿起了朱的典型姿势,我想这就是新一代的青年人对于朱鹮的敬畏、赞美。而他把羽毛插在朱鹮身上的那一刻起,朱鹮仿佛又重生了,好似羽毛给予了朱鹮新的生命力,让朱鹮与他共舞一番,再度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

(五)在舞蹈意境中的美学体现

舞蹈中的意境主要是表现出“情”与“景”的交融,将作品所要描绘的场景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艺术境界。通过舞者们的动作姿态、音乐节奏、服装设计、灯光效果等共同作用,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的方式,将情与景相互交融在一起,来向观众们营造出舞剧主题的独特意境,富有深厚的主题情感,对整个作对品起到了升华的作用,来感染观众们,使他们耳目一新,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舞剧《朱鹮》整体呈现了犹如中国山水画般的意境美,在东方美学的意境中结合了中国传统审美基调,展现出人类对于朱鹮的回忆和朱鹮命运的故事情节。在舞剧《朱鹮》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是:朱鹮们在湖面上嬉戏玩耍:舞者们统一用灵巧轻盈的步伐,具有朱鹮形象特征的动作,通过直线型的舞台调度,从舞台后方区域,按照顺序一个接着一个亭亭玉立的走向舞台;或者是舞者们用不同形态姿态、运用丰富的队形排列和变化……同时结合着舒缓的三拍子音乐的节奏,在“以树叶、枝条、湖水、倒影”呈现出的舞台背景画面和暖色的舞台灯光等的映衬之下,不仅展现出了朱鹮的柔美、纯洁的形象特征和美丽的湖面景色等实境,还展现出了朱鹮们生活环境和在湖水周围一起栖息涉水等群居生活状态和方式,让观众们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朱鹮们的群居生活、被朱鹮环绕的仙境当中,看到它们在平静的湖面上自由自在地游动、吸水、觅食、玩耍……营造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向观众们表达出一种美、宁静、富有深意的意境,也带给观众在视觉上的冲击,留下了对于主题意境的美好回忆和无限遐想。

而在朱鹮们濒临灭绝的场景当中,不再是前面片段中向观众们表达出充满美好幻想的意境,而是表达出一种悲凉的意境美。无数个舞者们身着黑灰色服装,通过队形的变化以一定规律的步伐穿梭在舞台上,音乐节奏从上半场的欢快变成了低沉、压抑,并逐渐加快。舞台灯光也变成暗色,瞬间让黑暗、阴森恐怖的氛围笼罩在舞台上,当舞者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而道具羽毛也无数次从舞者的手上不断地抛出又飘落,好似无数朱鹮的生命正在凋亡,仿佛让观众们置身于朱鹮生活的恶劣环境之下,将朱鹮们艰难痛苦、奄奄一息的状态表现用实境的方式来呈现给观众们,同时将人们对于朱鹮的同情、怜悯之情以及人类破坏环境的自责和愧疚感,以虚境呈现出来。以悲凉的意境美,直击观众们的内心深处,引发了他们对于现实中保护环境问题的反思。

三、结语

舞剧《朱鹮》以一种创新的形式:保护动物的题材来呈现出一部舞蹈作品,它是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例,表现人类在近代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与自然、环境、各种生灵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同命关系。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并将中国舞剧创作推向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文化平台。

中国芭蕾舞蹈艺术家赵汝蘅还曾用“讲究”来评价《朱鹮》之美:“芭蕾一辈子追求的就是讲究,在我第一次看《朱鹮》时就已经觉得它是非常讲究的。它的讲究不仅仅在于舞台上的动作设计,而是一气呵成。打开大幕,色调、舞蹈、灯光等是个统一体。”

“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舞剧《朱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朱鹮舞剧舞者
舞者
百科全书舞剧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舞剧《瑞鹤图》剧照
朱鹮 从7到1000的生存跨越
优雅的朱鹮
朱鹮你好
啊,朱鹮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