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宗白华书法意境说
2023-09-22杨迦勒吉林艺术学院
杨迦勒(吉林艺术学院)
宗白华是近现代中国美学研究不可绕过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将“时空合一体”的宇宙观念引介到书法艺术的研究中,形成了其重要的美学观——书法意境说。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解读宗白华书法意境说的本质、内涵与价值,剖析其中存在的现代审美意识与表现形式,进而充分阐释宗白华书法意境说中的中国美学精神。
一、意境与宗白华的书法意境说
(一)意境概念源起
“意境”衍生于“意象”,最早出现于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意境的建构基于审美主体与客观对象的相互作用。“境生于象外”,境的涵义范围不仅包括“象”所指涉的范畴,还包括“象外”的虚空,是虚实结合的“象”。
发展到20 世纪上半叶,学者宗白华继承并发展了传统文论中的“意境”概念,他认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凝合。“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鹜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强调意境的创构离不开客观的景象与审美主体相互作用。并且进一步探究了主客双方的关系。他说:“意境是使客观景象作我主观情思的注脚。”固定的物象不足以充分表达他的胸襟与思绪,只有大自然的生动全景,才能象征他情思起伏的万千变化。他认为意境的创构,不是机械的学习和模仿就能轻易获得的,而是在“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生发的。此外,宗白华还写道:“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他认为,“凝神寂照”的方式,是建构意境的基础。宗白华借恽南田所言“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指出“意境”是区别于现实世界的审美世界,是“非人间所有”的虚幻的意境。那么这“虚幻”的意境是通过什么方式得以实现的呢?宗白华认为意境可以通过人工的步骤得以表现。他明确指出意境通过艺术形式得以表现。最后,宗白华总结,“意境”虽然诞生于“性灵之中”,是区别于现实世界的审美世界,但又与现实世界有紧密的联系。宗白华又借王夫之所言:“唯此窅窅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指出意境诞生的终极根据,源于现实世界的一切真情、真景、真事……他认为艺术不论是实践活动还是欣赏活动,本质上是社会性活动。意境不仅有虚幻性特征,还有真实性特征。意境先是通过艺术形式将我们引入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幻境”,然后通过艺术形式特有的作用与价值,反映着更深一层的“真实”。
(二)宗白华书法意境说的本质
书法是表情达意的艺术。笔者在上一节分析了宗白华对于“意境”的分析与介绍,其最终的指向是“艺术境界主于美”,且美在形式。笔者以为,这即是书法“以美引真,以美至善”的另一种凝练表述。在形式中(书法的笔墨与空白造型交替对比的方式中),不是某种单一的情感特质,而是充斥着生命的运动过程,是人类灵魂深沉且多样的运动。在意境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形式)。
特定而具体的认识规律已随着漫长的审美积淀凝结成汉字及其形式美规律。在书法意境通向人生境界中,既承载着深沉的千百代人的共同理想,启示我们在审美实践中如何建构美好人生,进而追求对自由的无限超越;又要求我们提升艺术素养、文化修养,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民族意志、真与善相统一的艺术形式。
1.书法意境的本质
书法意境的本质源于自由的劳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理想化,通过审美积淀而成的美的形式,经由特定的方式所生成的过程。是“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直观的形态。印证了传统美学思想,意境的艺术审美具有无限性与超越性的象征;意境既来源于现实审美,又以现实审美为归宿,意在象征通往人生境界中的无限超越的自由的方式。由书法形式所构成的意境,是作为书法艺术的内容,此即作为存在论的形式。但这意境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自由的不纯粹状态,才会转化为推动现实走向自由的力量,此即作为目的论最高价值的美——真与善相统一的自由形式——的方式。探讨书法意境的本质的意义,是基于书法艺术的独立性,厘清了书法本体的内容即是由书法形式所构成的意境,对现代书学理论及创作示明了方向;又从根源上建立了与其他艺术及学科门类的外部联系。
2.书法意境与书法形式的关系
宗白华认为,意境通过艺术形式得以表现。他认为意境与形式有紧密的联系。意境是通过形式表现的,形式的三项作用也与意境息息相关。
“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宗白华指出“间隔化”是“形式”的消极功用。这消极的功用,是基于我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事物而言的。因此,对于我们通过艺术形式从现实世界进入到审美世界中的意境而言,恰恰反而是积极的作用。形式的间隔化作用,使我们第一时间转换为把握审美世界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欣赏者的想象力,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的诸多束缚,也摆脱了艺术材料媒介的物质性、实用性,按照形式特有的生成方式产生艺术形象,更有代入感的把我们引进到“非人间所有”的虚幻的意境。
“美的形式之积极作用是组织、集合、配置。一言蔽之,是构图。”宗白华指出形式的积极作用就是通过“构图”产生美的形式,从而生成意境。并且强调这虚幻的意境“无求于外”,就能启示“宇宙人生的更深一层的真实”。为何这“虚幻”的意境,恰恰启示着更加深刻的真实呢?关键在于形式的第三项作用。
“形式之最后与最深的作用,就是它不只是化实相为空灵,引人精神飞越,超入美境。而尤在它能进一步引人‘由美入真’,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世界上唯有最抽象的艺术形式——音乐、舞蹈姿态、中国书法……最能象征人类不可言状的心灵姿态与生命的律动。”
宗白华总结艺术形式的作用,不仅有“间隔化”的作用,使我们摆脱现实世界,进入审美世界体验“意境”,最根本的作用是“以美引真”,按照艺术所特有的形式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他认为,艺术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启示着宇宙人生最深刻的真实。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人类的直观心灵与情绪意境。意境的价值同形式的价值一样,就主观而言,即是美的价值,就客观而言,即是真的价值。
“意境”既是主体进行直观活动的产物,亦是其直观的对象。因而,“意境”是在直观中主客体合一的存在。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先后生成的静观认识,而是通过实践方式构成对立统一的审美活动关系。书法意境生成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为形式所产生的结构原则或创造原则,具体表现在点画间及点画与结体的关系、结体间及结体与章法的关系、诸上笔墨造型元素与空白造型元素的关系中。如果说单一的点画与结体按照一定的创造原则可以生成艺术形象,也能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那么书法意境,更注重整体章法所产生的审美意象及审美价值。并且书法意境随着书法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粗略而言,书法形式是不断制造矛盾并解决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时,意境随着书法形式的结构原则应运而生,而在这书法意境的创造原则指导下,新的矛盾产生了。书法意境与书法形式的关系是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是书法本体内容的一体两面。
二、宗白华书法意境说的内涵及形式表现
(一)宗白华书法意境说中的“时空合一观”
宗白华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不是西方理论层面的几何概念空间,也不是单一的时间哲学,乃“四时自成岁”之历律哲学也。传统哲学讲“体用不二”,讲“生生之谓易”。宗白华通过阐释《周易》中“象”的概念,指出中国人的空间观念与四时变动,与生命运动息息相关,不可单一论之。“时间的节奏率领着空间方位以构成我们的宇宙。我们的空间感觉随着我们的时间感觉而节奏化了、音乐化了!”宗白华把时间引介到空间表现,并且强调“以时间率领着空间”。通过强调空间意识的时间化,阐释传统的空间意识是随着时间变动而不断变化的。而宗白华强调时间之于空间的积极性,意在指出中国人通过“直观、体验”的方式把握生命运动的过程,强调“生生之谓易”,相对于结果更重视其过程。这“时空合一体”的宇宙观的特点,也是宗白华总结意境结构的特点。
宗白华总结意境结构的特点为:“道”“舞”“空白”。而对于书法意境而言,书法意境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内容,通过具体的笔墨与空白造型等表现形式得以体现。“舞”与“空白”这两方面结构特点共同构成“时空合一”的书法意境,进而体现“道”。
宗白华认为,“舞”是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意境的典型。“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舞蹈本就是时空合一的艺术,既有空间观照的艺术形象,又拥有“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与之相比,书法与舞蹈、音乐一样拥有严格的律法与节奏,书法艺术形象的生成方式同样是不可逆转、不可重复的。我们欣赏书法时,不仅是从空间构成方面去欣赏笔墨与空白造型,更是从笔势的起承转合,通篇的节奏韵律去欣赏构成造型的运动过程。
宗白华认为,空白并不是真空,“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为何“空白”空无一物但体现着宇宙和生命的流动呢?这要求我们结合“舞”的韵律去把握“空白”,结合时间节奏,去把握空间构成。宗白华强调书法艺术讲究“实处就法,虚处藏神”。空白造型与笔墨造型同等重要,并且基于空白造型的不确定性、无限性,使人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空白造型象征着深沉的静照,是飞动的活力源泉,笔墨造型象征着节奏与韵律、生命与运动。
(二)书法意境说在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书法意境,是多维的、连续且不可逆的、不断变化的结构原则或创造原则。创造原则就实践而言,是体验性的方式,结构原则是创造原则的对象化表述(形式)。因此,笔者将结合形势理论,从时间性与空间性特征两方面探究书法意境的具体表现。
1.书法意境中的时间节奏
书法意境的时间节奏既体现在笔墨造型中,又体现在空白造型中。在笔墨造型中,用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均由时间节奏贯穿始终,在空白造型中,点画间的笔断意连,组列间的离合顿荡,无时无刻给观者以视觉化的意境感悟。空白造型的时间节奏看似不如墨色造型的节奏感强烈,但它的作用和地位是和墨色造型同等重要的。墨色造型多以联想产生相对具象的“意象”,空白造型多以想象产生相对抽象的“意境”。笔者用“相对”具象来表述“意象”,并不指涉“意象”是具体的物象,“意境”是抽象的,是因墨色造型有具体的形式,观者往往借此形式产生相对具象的联想,空白造型尽管在墨色造型的对比下也有具体的形式(如不规则的空白面积),但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下的欣赏方式中,空白通常象征着“虚静”“空灵”等美学范畴,因此,观者往往借此产生意味深远的、相对抽象的想象。空白造型的疏与密,也会关系到时间节奏的快与慢。空白造型会表现出停顿、离合、延宕等多种意境,它与墨色造型相组合可以产生极为丰富且强烈的节奏感。
时间节奏的快与慢体现在不同的对比关系中。相对而言,线条比点画的速度快,直线比曲线速度快,速度越快,线条越流畅。面积较小的块状造型比面积较大的速度快。而意境的时间节奏不仅表现在速度上,还体现在紧张与舒缓的韵味中,淡墨造型比浓墨造型时间节奏更加舒缓。枯墨造型在书写时有时缓慢而滞涩,有时飘逸而畅快,我们在欣赏这类造型时,通常以常识甄别笔触从而推测并体悟或滞涩、或空灵的意境。
从根本上而言,意境的时间节奏是通过笔势来实现的。笔势包括点画的势和连续书写的势两类。笔势赋予点画节奏与韵律,从而产生意境,而连续书写的势则是大范围的演进,正所谓“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不论是纸上还是空中,笔势皆一以贯之。“纸上的连是点画线条,空中的续是气势、气韵。不言而喻,笔画之前,笔势先行;笔画之时,笔势伴行;笔画之终,笔势续行。”不同的笔势和时间节奏也会产生不同的韵律与意境,如“二王”父子,尽管一脉相承,但因其双方的审美追求不同,书写节奏不同,而呈现出冲淡飘逸、疾风骤雨之别。
2.书法意境中的空间构成
书法意境的空间构成即是“虚”与“实”的合一。粗略地讲,是黑与白的合一。作品中的墨色造型与空白背景构成最大、最根本的空间关系。通篇意境由此蕴生,不断变化直至完成。所有的造型单位在发生各种对比关系时,均要考虑这最根本的空间关系。即考虑每个层级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实践为例,创作之前的澄神静虑、预想作品形式即是意境创化之始,由空白造型主导着墨色造型并决定其落笔的大概位置。连续书写的笔势均是由墨色造型主导演进其起承转合的,这笔势起承转合间的连与续,是实验性的、随机性的,空白造型暂趋于从属地位。而字字独立或换韵之际则是由空白造型主导的结构原则决定墨色造型的位置关系。因此,笔者认为,空白造型不是由墨色造型被动分割的伴生之物,而是基于同等地位与墨色造型交替主导着参与意境的建构。所谓“计白当黑”,不是从欣赏的角度把握空白造型,而是从通篇意境构成的角度,“计划”空白的轮廓,面积,以确定墨色造型的位置关系。
前文指出意境随着时间的流动,是多维度的、不断变化的,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具体表现在时间节奏上的,是笔势的起承转合与换韵,而表现在空间上的,则是点画间、结体间、与整体篇章关系的层层推进。
点画是最基本的造型单位。由此产生“千里阵雨”“万岁枯藤”等各种审美意象,而意境是“象外之象”,是点画造型元素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它们基于整体空间构成的关系。任何笔墨造型都不是孤立的,点画与点画间因结体的需要产生了俯仰、向背等不同的结构原则,并组成了更复杂的空间单位。同时,这新诞生的意境参与到结体与整体篇章的生成之中。点画是为结体服务的。但我们同时要注意,点画超越结体内部,与结体外的其他点画的关系。因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前述最大最根本的空间关系)始终是意境创构的主旋律,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绝不是造型单位的简单堆砌被动形成的总和。
结体是最具有生命意味的空间单位,这些自然的生命意象,古人通过抽象的笔墨使我们想象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对于结体内的空间构成,宗白华做出了总结,他说:“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宗白华把字的笔墨造型比作建筑,字内空白比作建筑的内部空间。并且强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此外,点画的长短、方向、位置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结体内外空间的变化。
因此,结体的空间构成不仅体现在字内,也体现在结体的大小、体势所形成的外部轮廓与其他空间单位的构成关系当中。而意境是由点画的大小、速度;体势的俯仰、向背;墨色的浓淡、枯湿;结体间的疏密、离合等诸多结构原则进行综合的直观体验。
篇章的空间构成离不开每一个造型单位的相互作用,从无到有,冲突对立,相生相让,循环往复,和谐统一。书法意境注重整体章法的形式构成,从局部逐渐组成整体,在这过程中,整体又不断指导着局部的变化。我们在具体创作中,不可能把握所有艺术形象,在兼顾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时总会顾此失彼。并且局部的艺术形象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创造更多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往往会在兼顾的基础上,对整体意境有所偏重。
书法的意境,是基于书法空白造型中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它在时间节奏和空间构成的多维度对比关系中不断变化、不断生发。伴随着书法空白造型和笔墨造型的艺术表现,书法的笔墨、空间在变化中逐步趋于和谐统一。书法艺术是作用于笔墨与各种造型表现的一种视觉艺术形象,宗白华的书法意境说,印证了书法的艺术本体价值与审美表现,是凝结了千百代人的共同审美理想所积淀的“美”的形式。由意境的无限性与超越性通向人生与审美的境界中,启示我们在艺术实践中如何进行风格表现,如何阐释个人意趣,并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民族意志、真与善相统一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