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3-09-21刘学玲赵根良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刘学玲 赵根良

摘  要:研学旅行服务人才紧缺的行业背景下,新职业面向下的研学旅行导师培养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研学旅行市场的蓬勃发展需要高质量研学旅行导师的有效供给,因而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衡量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基于CIPP模型,从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到结果评价四个层面系统构建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既关注了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过程性与覆盖性,同时注重引导评价者采用发展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CIPP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3-043-05

收稿日期:2023-02-25

作者简介:刘学玲(1991),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教育。

此文为以下项目的研究成果: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2022AH052734),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Azcj2022125),2021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1kcszsfkc148),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2022AH052736)。

随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研学旅行日渐成为教育与旅游界追逐的热点。然而,在各地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同时,却出现了研学旅行庸俗化、负重化等异化现象[1],主要原因是研学旅行导师队伍专业水平较低。2022年6月,人社部向社会进行公示了第一批18个新职业信息,研学旅行导师职业是其中之一,公示中指出研学旅行导师是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设计者与实施者,是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他们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研学旅行的实施质量。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国内研学旅行导师的重要使命,是输出高质量研学旅行导师的重要通道。但当下研学旅行导师的培养模式并不科学,因此制定科学全面的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是提高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质量的必要之举。

一、研究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研究

研学旅行导师是设计与实施研学旅行活动方案、指导中小学生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专业人员,是具备导游服务与教学设计两种核心能力的復合型专业人才[2]。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对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进行讨论,微观维度数量较多,多为对研学旅行导师的界定、培养目标与内容、培养方式等展开探讨,宏观层面则主要对研学旅行导师培养及评价体系展开研究。Tan[3]等人指出研学旅行导师的培养需把户外的研学基地视为第二教室,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与资源条件以丰富研学旅行导师对研学旅行的体验度与认知度;Cara[4]等人提出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过程中,应进行实地游览、开展团队项目、行后展示汇报等活动,从而帮助其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国内研究方面,王红[5]等提出应借鉴美国“微认证”的方式,推动国内研学旅行导师的专业化发展;桑琳洁[6]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对研学旅行导师的专业化培养提出对策;郭珊珊[7]针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提出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意见与建议;刘俊[8]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指出研学旅行在人才支撑上存在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侧面指出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迫切性。

综上,随着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研学旅行导师的需求促使学术界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尤其关于研学旅行导师的研究愈来愈多。然而,目前多数研究主要停留在单一的分析层面,研究深度不足,缺乏数据支撑且鲜有实证研究,运用成熟理论的研究也比较匮乏。立足高职院校,现有研究多采用描述分析法、文献法等宏观指出职业院校加强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必要性,提出研学导师培养体系构建与路径模式[9-10]。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基于市场需求与高职教育发展实际,构建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深入探讨如何对研学旅行导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培养,为研学旅行行业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提供参考。

2.CIPP模式理论

在以往的教育评价实践中,CIPP模式应用较为广泛。CIPP模式也称CIPP评价模式,是1967年由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勒罗伊·斯塔弗尔比姆(Danniel Leroy Stufflebeam)提出,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组成[11]。这一综合评价模式充分体现了教育评价活动的发展性与过程性,其中背景评价旨在明晰人才培养环境,明确学生需求,是对育人背景环境及目标进行评价;输入评价是对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采用的资源与手段进行评价,判断实施计划是否可行;过程评价是对教师与学生的全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考察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施方案是否进行了检查、反馈与修订;结果评价即要解释和评判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成效及影响,并以此判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方案及实施过程是否合理可行。由此可见,CIPP评价模式对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CIPP模式应用于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的契合性

1.契合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的全程与动态性

CIPP评价模式融合了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过程中背景、输入、过程、结果的全部要素,其评价模式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与动态性。研学旅行是兼具研究性、体验性与动态性等特点的综合校外教育活动[12],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应贯穿于研学导师培养的全过程,系统、全面、动态地呈现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成效。CIPP模式中的背景评价指向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发展背景与目标建构,输入评价指向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资源配置,过程评价指向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行中阶段”全过程,结果评价指向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成效。因而,CIPP模式将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建设目标、资源配置、实施过程与成果业绩全部纳入评价体系,契合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及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全程性与动态性。

2.契合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的阶段性与多元性

CIPP评价模式中评价者可以依据评价内容与评价需求选择差异化的评价方法[13],如在背景评价中选择分析法、调查法等,在过程评价中运用观察法、成长记录法等来实现动态跟踪。研学旅行是旅游与教育的融合,研学实践活动是由课程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活动实施、结果评价等多个环节构成的综合体,这就需要研学旅行导师需具备带团技能与教师技能的复合型专业技能。所以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应突出评价的阶段性与多元性功能,以避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因此,CIPP评价模式的灵活性契合了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阶段性与多维性,依据研学旅行实施的“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对研学旅行导师的培养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实现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耦合。

3.契合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的发展性

与以往评价模式不同,在评价的诊断功能基础上,CIPP评价模式注重评价的改进与发展功能,强调通过评价改进培养方案优化培养过程,进而提升培养质量。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与研学旅行活动实施阶段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既包含课程本身,也涵盖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研学旅行导师的培养是以提升其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能力、研学旅行项目实施能力、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能力等综合技能为目的,评价其综合技能,不能简单诊断,而是要通过评价促进其全面发展。因而,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的过程与遵循的原则与CIPP模式的发展性相契合。

三、研学旅行导师培养CIPP评价体系的构建

1.构建原则

遵循研学旅行导师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应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原则,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重点针对高职院校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四个层面:目标建构、资源配置、培养实施和培养成果(如图1所示)。

它以基于背景评价的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目标建构能力为前提,以基于输入评价的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资源配置能力为保障,以基于过程评价的研学旅行导师培养实施能力为核心,以基于结果评价的研学旅行导师培养成果绩效能力为关键。结合研学旅行活动实施的“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背景评价指向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起点,是对“行前”阶段人才培养的背景、目标等内容的诊断性评价;输入评价指向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资源配置能力,是对“行前”阶段培养方案建构、培养资源建设等的可行性评价。过程评价指向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实施过程,重在对“行中”阶段情景式教学的开展、学生体验性学习情况等进行发展性评价;结果评价指向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最终成果,是对“行后”阶段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目标达成度与教育活动效果的形成性与结果性评价。

2.技术路径

对高职院校研学旅行导师的培养进行综合评价,CIPP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关键。为了确保评价指标的准确性、适用性与覆盖性,本研究确立了CIPP评价体系构建的六个步骤。第一,以 CIPP 评价模式为理论依据,初步构建评价体系基本框架。第二,梳理高职院校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全部环节,区别于以往绝对的诊断性评价,凸显高职院校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特色。第三,分析《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政策文本,明确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第四,梳理分析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和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相关文献,把握研究动态;第五,充分利用网络公众平台数据,准确掌握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与家校需求变化。第六,一方面对研学旅行教育机构、旅行社研学部门、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等研学旅行企业需求进行调研,明确其需要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人才胜任特点等;另一方面对家校需求进行调研,掌握其对研学旅行导师的素质要求。基于研学企业需求与家校需求的调研结果,完善评价指标并最终构建出高职院校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背景评价(培养背景、培养目标)、输入评价(培养方案、培养资源)、过程评价(情景式教学、体验式学习、专业化教材、双师型队伍)和结果评价(培养目标达成度、教育活动效果)四个维度,如表1所示。

高职院校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应坚持动态发展性评价与静态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本身不是最终目的,要基于评价结果不断改进完善评价指标。因而,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运用CIPP模式构建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可有效促进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成效,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导师培养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研学旅行行业对口人才的可持续性供给。同时,研学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仍处在不断发展与创新过程中,任何评价模式与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应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本研究所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仅提供思路参考,具体指标内容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在研學旅行导师培养评价体系的探索进程中,只有不断融入时代发展观念,才能面对飞速变化的知识领域与行业市场需求,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旅游市场的共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振杰,谢宇琳,何兆聪.主体、知识和地方:一个研学旅行研究的探索性理论框架[J].旅游学刊,2022,37(11):14-26.

[2][5]王红,桑琳洁,张萌.研学旅行导师专业化发展机制:来自美国微认证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04):106-118.

[3]Tan YSM, Atencio M. Unpacking a place-based approach-"What lies beyond?" Insights drawn from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Outdoor Education[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6,56: 25-34.

[4]Cara M, Nicole D.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Into the city: The use of Field Trips as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Tool in Teacher  Education[J].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2016:13.

[6]桑琳潔.研学旅行导师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20.

[7]郭珊珊,严小燕,邬艳艳.基于研学旅行的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策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91-94.

[8]刘俊,周彤昕.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的内在张力[J].旅游科学,2020,34(04):56-69.

[9]周晓梅.研学旅行背景下职业院校研学导师培养模式探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73-76.

[10]刘晓杰,杜娟.研学旅行发展背景下研学指导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16(01):10-13+19.

[11]袁琴.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项目人才培养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53-57.

[12]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2016-1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13]孙佳鹏.“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式[J].职教通讯,2021,540(05):44-5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y Travel Tutor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CIPP Model Analysis

LIU Xue-ling, ZHAO Gen-li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ourism,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hortage of study travel service talent , the training of Study Travel Tutors under the new career orientation is the necessary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rofessional talent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study travel market needs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high qualitystudy travel tutors, so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y travel tutors training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study travel tutors training. Based on the CIPP model,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training of study travel tutors is established from four levels: background evaluation, input evalu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 evaluation. It not only focuses on the process and coverage of the training of study travel tutors, but also focuses on guiding the evaluators to adopt the combination of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and outcome evaluation, 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ing of Study Travel Tutor; Evaluation System; CIPP Model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高职院校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