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音乐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3-09-21谭美玲刘云鹤
谭美玲 刘云鹤
摘 要:信息技术集声音、动画、图像和文字于一体,给音乐教学带来极大的辅助效果。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通过录音和播放设备,听到不同音乐作品、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的实际演示。教师综合运用声音、动画、图像和文字等信息技术,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这样的辅助效果包括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供直观的音乐示范和演示、促进多感官的学习体验、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文章对小学音乐唱歌课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以促进小学音乐课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课;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能活跃教学活动氛围,突破教学活动难点,提高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能促进音乐课教学的创新。
一、探索背景
2019年在教研中心组织下,成立了宜昌市市级课题“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学科‘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研究”研究组。整个团队历时三年精心制作了课例60节,这些课例在“互联网+”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了课堂,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借助新时代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具有互动性和创新性?“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策略如何变革?将是未来音乐教学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以人音版三年级下册中的歌曲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为例,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策略,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歌唱课的融合及创新。
二、教学环境
鸦鹊岭镇中心小学作为国家级音乐子课题“宜昌丝竹教学资源的分析与运用”成员单位,一直在探索信息化支持下音乐学科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能灵活熟练地操作宜昌教育云平台、希沃白板,使用互动课堂实现“台上与台下”“移动端与电子白板”“教师与学生”的多元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教学过程更高效、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案例描述
《春天举行音乐会》这一歌曲中有很多模仿春天声音的拟声词,研究组第一次试课是在导入环节。最开始设计的是问题导入: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是什么样的声音?然后根据拟声词再加入节奏模仿练习,渗透歌曲中的节奏和乐句。但是课上的效果并非预设的那么好,当问及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A同学回答说“沙沙”,B同学说“滴答”,问春水发出的声音时,学生回答出来得五花八门。学生所模拟的声音都是对的,也非常有想象力,但是这样的课堂导入会影响时间的把控,而且并没有渗透节奏感知的教学,不能为解决重难点做很好地铺垫。
第二次教研组更改为连线式选择题,但是对小学音乐课堂来说过于理论化,破坏了音乐课的本质。怎样才能使这个好的构思,在导入环节真正地起到作用又不失童趣呢?
四、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所凸显的问题提示了学科融合的必要性。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充分让学生理解音乐含义,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情境。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使事物以小为大、以静为动、化近为远的特点,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活动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听、唱、动等多种感官,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其尽快进入学习主体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五、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人音版教材里,除了欣赏和歌唱以外,设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板块,主要作用于学生的双基夯实。如何将单元目标中的双基知识在演唱歌曲时一并突破,不仅是解决课堂重难点的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课本的目录中,用了戴耳机听音乐的小猴子代表聆听的欣赏内容,用小青蛙拿起话筒代表演唱,用绵羊爷爷看报纸代表学生应该掌握的乐理知识。这种图文融合的方式给教师带来了新启示:是不是也可以将理论的知识点用律动图形和动画相结合,给学生最大的体验和感受呢?以人音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的导入部分为例,探讨在歌唱课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转变理念,用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双基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学习乐理知识的渴望。
六、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
(一)明确阐述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导入部分呈现给学生生动、形象、直观的真实情境,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开启美好情境,提高审美情趣。所以教研组在第三次执教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时,选择了情境式导入法。通过聆听模仿春天的声音,用信息技术加工春雷、春风、春雨、春水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拟声词在歌曲中的含义,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歌词,还能顺利地将节奏代入,趁此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节奏再加入旋律演唱,最后用模仿和游戏互动的方式来演唱春天各种声音,不仅顺利导入了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还解决了此歌曲中重点句型、重点节奏,突破了难点。通过飞来的信封、跳动的旋律线呈现出本课的歌词和旋律,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本课“美”的教学情境。
合理利用打击乐器是教学过程中创编的活动环节,学生通过自行聆听乐器的音色后选择合适的乐器给歌曲伴奏,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乐器,这种伴奏还能提高学生内在的节奏感,切实提高学生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度,促进音乐教学活动效率的再次提升。那么学生在伴奏创作时,整个班级的音乐会可以充分利用宜昌教育云平台,现场用手机录制出学生合奏的片段,重播片段让学生自己看视频再找出优缺点并进行纠正,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大屏幕上像看電影一样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增加自信的同时,也提高了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
合理运用听觉感官能让人在空间思维中扩展想象,运用全身器官投入音乐的流动,在音乐旋律中抓住节奏与旋律的跳动,感受音乐旋律的表现力和美感。但很多经典的作品由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很难引起强烈共鸣。例如《春天举行音乐会》此歌曲是描写春风、春水、春雨、春雷和春笋一起演奏音乐会。由于本地学生大多出生于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少,他们难以想象音乐会的场景,也想象不到这种愉快、欢乐的心情。在演唱一连串的拟声词时,一味咬字太紧,生怕读错字,从而没能够让心情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起来,演唱时部分乐句很拖沓。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研组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亲眼见到、真实感受了一场鸦鹊岭镇中心小学梅林校区的丝竹音乐会。当学生通过直播视频看到分校区的学生用丝竹合奏《小开门》时,他们的内心轰然震动:原来本地的丝竹乐真的就在眼前,真正的音乐会如此庞大。学生通过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就会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理解更透彻,此时再次让学生跟着《春天举行音乐会》,联想自己是春风、春雨、春雷、春风、指挥家时,学生不禁配合着歌曲的节拍和情绪做出动作。有的学生拿着打击乐器欢快地为歌曲伴奏,还有的学生模仿着指挥家的手势,此刻全体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想象着自己也在演出,这样便能充分融入歌曲轻松欢快的氛围中。
在自主学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的环节中,让学生利用互动课堂中的画笔等功能,标注出一字多音、力度记号等难点,感受音乐符号对音乐的表现作用,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音乐记号,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歌唱中。通过互动课堂中的橡皮擦、随机选人、小组评分等小应用的使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直观性。教研组对主题音乐进行合理化截取、选择,学生通过聆听,分析出歌曲曲式结构分为两部分,然后教师需要通过剪辑软件将音乐分段截取,根据教学的需要重新组合。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现如今也普遍存在于音乐教学中。
(三)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把有关的音乐知识、音像资料和音乐背景资料等统筹安排,利用打点功能节省了板书、倒带、搜索等时间,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大增加。由于教师备课内容相应增加,准备更充分、构思更加精密,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的优点,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知识。在《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歌曲教学中,相似乐句的分析和顿音记号的演唱,都是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蒙层等技术。后面的歌词创编环节,教师充分利用互动课堂,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条件,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通过教学助手中的翻翻卡功能抽取每个小组的游戏角色,然后完成各角色的编创,为学生创建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歌曲《动物举行音乐会》也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生成,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来创作《动物举行音乐会》,包括创编乐谱的环节,都需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动手调出教学资源中的钢琴键盘来创作。
(四)检测课堂教学成果,激发教师的创作激情
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实现教学理想提供了自由的天空,激发了教师高度的创作热情。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体会到自己就是设计师、导演、监制。教师用艺术的触角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选材,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进行教学设计,设想相应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备课中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春天举行音乐》这首歌曲教学中,不仅仅要收集各种春天声音、图片资料,最后拓展环节还有维瓦尔第《四季》中《春》这一乐章来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力。正是音乐剪辑和动画结合得恰到好处,学生聆听音乐后才能充分发挥想象,从音乐中他们闻到了花香,看到了花儿在跳舞,小鸟在约会等景象。
(五)利用互动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成果
在学生完成合作表演后,利用互动课堂拍摄功能,同步上传表演视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表现,并发起“最佳表演小组”在线投票,互动课堂系统可以自动统计投票结果,形成可视化图表,以便于收到来自其他校区看直播的学生及时、直观的反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导学案的有效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活动目标、活动任务,并及时进行教师评价,实现“目标定位—目标实施—目标达成”的教、学、评一致性。
这种新的生生互动互评模式,提升了课堂的生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创造了高效互动的学习环境。
(六)利用“微课”助学,促进知识点的联系与理解
在本节课中“反复跳越记号”这一知识点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只用语言来表述这个知识点,在歌曲或乐曲第二段结束时要跳过“一房子”,而直接演唱或演奏“二房子”,很多学生会觉得很难理解。运用微课动画“反复记号”效果就很好,教研组通过设计动画小兔子跳房子这一直观形象的動画效果,让学生立刻能理解且记忆反复跳越记号的使用方法。
七、结语
融合信息技术的体验式音乐教学,提升了音乐课堂的互动性与创新性。本课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环节,熟练地运用宜昌教育云平台、希沃及其相关功能,找到了音乐歌唱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及创新的有效办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支撑,融入深切的教育情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助推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晋梅. 乐中寻找快乐的源泉——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初探[J]. 北方音乐,2020(23):130-132.
[2]林梦. 体验式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 黄河之声,2020(13):95.
[3]徐晗. 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戏剧之家,2016(19):213.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