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09-21孟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孟敏

摘  要:作为新课改下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着学科教学的成本,强化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在整个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创新学科教学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立足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出发,重点对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策略进行了讨论,旨在让数学知识充分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改下,回归生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诉求,也是促进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脱离问题,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能够强化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其一,核心素养理念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贯彻落实的核心教学理念,它旨在培养学生适应自身成长与社会变化所需的良好品质与个人学科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数感、空间观念、符号意识、模型思想、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等方面,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创新进取的精神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其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往数学教学主要是对照数学教材中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授课,没有考虑学生在“学”方面的需求,如学的方式、学的内容以及学的评价等,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借助贴近小学生群体的生活化素材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辅助他们高效地理解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来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其三,借助生活化场景和素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進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深挖现实生活场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首先,兴趣是决定小学生学习热情及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兴趣本身的存在也会直接影响生活化教学的最终质量。只有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

其次,灌输式授课模式不利于调动小学生学和思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向学生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紧密结合小学生所处现实生活,构建适宜的生活场景,实施生活化教学,能有效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降低小学生自学难度,对他们高效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有很大帮助。

另外,生活化教学的带入性非常突出,能够指导小学生在体验生活场景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与用,这是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例如“圆”的教学,该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小学生利用圆的半径、直径与周长等条件来对圆的面积进行计算。首先,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小羊吃草的生活场景,学生可以观察到白云蓝天下的绿色草原上,一群小羊在轻松自在地吃草,整个视频氛围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借助视频为学生呈现一只拴在柱子上的小羊,向学生提问:这只小羊是否可以吃到所绘制圆圈之外的青草?由此导出圆的概念。随后,教师继续指导学生思考:这只小羊总计可以吃完多大面积的草皮?借此导入圆的面积计算。再如,针对“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同样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超市购物场景来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扮演商店的买卖双方,在这个扮演过程中融入人民币的换算知识。

可见,借助生活场景的构建,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二)精选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空间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通过运用空间思维,能对数学知识构建更为直观的形象,对学生建模思维形成有很大帮助。但是,课堂上的学具相对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精心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指导学生亲手利用这些素材完成模型设计或者其他实操活动,那么就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加减法”知识时,根据这部分知识本身抽象性的特点,单纯依靠讲授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积木,那么可以在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积木的过程中辅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一是由于它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更加明确的符号和空间意识;二是因为在小学生亲自动手摆搭积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置于游戏中的乐趣,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所学抽象知识。

又如,“等积变形”这部分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2个造型各不相同的容器进行相互倒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容器中水量的变化,进而指导学生分析如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最后,在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物体体积及其本身,在浸入水体之后排出的水的体积之间关系的意识。

可见,简单的生活化素材即可满足小学生动手实操数学问题的需求,并能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建模思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巧设生活化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其一,数学教学涵盖了较多抽象的计算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性思考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态度要求较高,这些素养都是指导小学生群体开展深入思考,辅助他们高效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保障。

其二,无论是对数学问题的剖析,还是对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支持。因此,思维能力培养与锻炼是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题中之义,并且会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其三,有效结合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场景,可以帮助小学生切实体会及感受数学知识的真正学习价值,对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可以指导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探寻数学问题求解的基本规律、思路与方法,最终更好地锻炼及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加减法”知识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思考:什么是分类单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规则有哪些?其次,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联系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吃生日蛋糕的场景,向他们提问:切生日蛋糕时应该怎么分呢?使学生能够联系到“平均分配”这一概念。再次,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过生日切蛋糕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小红在过生日时要分蛋糕,总计将蛋糕均分为8块,其中小红自己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2块,试问他们总计吃了多少蛋糕?在这种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下,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降低了数学问题的难度。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小红一家三口最终吃掉的蛋糕占原有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吃的蛋糕比自己妈妈多吃了几分之几的蛋糕?整个过程中,学生能从枯燥的数学知识中跳脱出来,摆脱畏难情绪,积极思考。

可见,在生活化问题设计下,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对锻炼他们的问题求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帮助。

(四)设计生活化游戏,引导学生趣味学习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及普及,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效锻炼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考虑到小学生本身比较喜欢玩游戏,尤其是对那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灵活选择一些合适的生活化游戏,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就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在这样的生活化游戏教学模式下,数学知识学习不再变得枯燥,整体的趣味性更加突出,最终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巧算24點”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学习难度小,但是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四则法则”部分知识之后,可以带领他们一同玩一玩这个游戏。其次,在游戏开展完毕后,除了要对计算技巧进行注意外,还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各不相同的算法,配合恰当的运算顺序来快速求得最终的结果。再次,为了借助这一游戏活动来帮助全体小学生真实感受数学运算法则的价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录相应的计算公式,感受其中小括号等的作用。通过这种游戏规则设计,一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二是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最后,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开展有关数学计算的亲子游戏,如“6匹马驾着一辆马车行走了6里地,那么每匹马跑了多少里地?”就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适合小学生的脑筋急转弯游戏题目。

(五)联系生活实践,助力核心素养养成

小学生生性好动,伴有极强的好奇心,对现实生活有无限向往;同时生活阅历不足,理解能力不够。因此,小学生无法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形成深刻认知。为了更好锻炼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实用能力,助力其数学核心素养顺利养成,教师可以紧密关联学生的生活实践,指导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尽量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问题。事实上,数学知识源起于现实生活,最终也需要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感悟及体会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

例如“统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使小学生掌握和综合利用所获取的数据信息。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分配4~5名学生。其次,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来分配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调查班级学生课后感兴趣的电视剧作品的种类,根据种类不同可以划分为动画类、情感类、武侠类、综艺类和教育类5大类,指导各个小组调查的学校学生人数不少于50人。再次,在完成这些实践数据调查任务后,教师继续指导各个小组对自己所调查获取的数据加以统计,并完成最终的调查报告编写任务,用统计图表方式呈现出来。

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下,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实感受与体会数学知识学习的价值。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也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顺利养成。

三、结语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进行认真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挖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精选生活化的素材,巧设生活化问题,策划生活化游戏,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顺利养成。

参考文献:

[1]黄跃祥.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研究[J]. 考试周刊,2022(06):62-65.

[2]白小燕.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思考[J]. 知识文库,2022(05):22-24.

[3]徐生铜.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 学周刊,2022(11):72-74.

[4]颜振新.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 江西教育,2022(12):73-74.

[5]凌巧.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2(02):50-51.

[6]吴聪聪. 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 学周刊,2023(12):66-68.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