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年人睡眠状况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2023-09-21范转转王军永谭萍芬

医学与社会 2023年9期
关键词:焦虑症状况关联

范转转,王军永 ,谭萍芬

1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210003;2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4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患有焦虑症的人通常会表现出过度的恐惧、紧张、避免环境中或他们感知到的威胁,并经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头晕和失眠[1]。与一般人群相比,老年人退休以后对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自我感受普遍存在落差,更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2]。现有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率约为12.15%[3],焦虑症是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痴呆、生活质量降低、抑郁及其他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4-8]。睡眠状况是对老年人睡眠现状的一种评价,包括睡眠时间(指总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指对失眠或睡眠障碍等的评价)[4]。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研究发现睡眠状况(睡眠时长与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存在关联,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睡眠障碍、睡眠时长过短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呈负相关[9-11],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质量差与老年人焦虑症发生风险相关[12-14]。但是国外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背景与国内老年人存在差异,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能外推到我国老年人;国内针对我国老年人的研究多集中在部分地区或者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缺乏从全国范围大样本系统研究老年人睡眠状况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睡眠时长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尚未明确。

因此,本研究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数据,探索我国老年人睡眠状况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明确老年人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类型,为老年人睡眠状况的改善、焦虑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使用2020年4月3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23个省份自治区,在调研省份中随机选取了近50%的市或县进行调查,根据年龄进行分层抽样,样本区域覆盖了我国85%左右的人口,该数据信度和效度较好,成果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和代表性[15]。此外,考虑到我国老年人口男女比例的失调,结合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样本权重的调整,最终样本包含15874名60岁以上的老人,并已通过了北京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IRB0000105213074),所有调查对象均由本人或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6]。根据研究目的,按以下标准筛选样本:①焦虑症状况、睡眠质量、睡眠时长变量数值无缺失;② 年龄≥65岁;③性别、居住方式等控制变量回答完整。最终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为12853。

1.2 变量选取与界定

1.2.1 被解释变量。焦虑症选用由 Spitzer RL等编制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估[17],国内外研究均显示 GAD-7对焦虑情绪筛查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7-18]。该量表一共包含7个条目,每一条目回答为没有、有几天、一般以上时间、几乎天天的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将每个老人7个条目回答得分相加,满分为21分,得分越高,焦虑状况越严重。根据以往研究[3,19],将得分<5分划分为正常组,≥5分划分为焦虑症组。

1.2.2 解释变量。睡眠状况主要包括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长。其中睡眠质量根据问题“现在睡眠质量如何”获得,分为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睡眠时间来自问题“现在一般每天睡几小时”,根据前期研究[15-20],将其分为3类,睡眠时间不足(<7 h)、睡眠时间中等(7~8 h)和睡眠时间过长(>8 h)。

1.2.3 控制变量。为控制混杂因素对睡眠状况与焦虑风险关联性的影响,将可能影响焦虑症发生风险的人口学与生活习惯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慢性病、是否失能、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锻炼身体、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教育状况、居住方式等。其中,是否患有慢性病是来自问题“是否经过医院诊断患过以下疾病”,疾病种类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慢性肾炎、肝炎等24种常见慢性病,调查对象只要有一种疾病回答为“是”,则认为患有慢性病;是否失能依据ADL量表,调查对象无法独立完成洗澡、穿衣、上厕所、室内活动、大小便、吃饭6项活动的任意一项,则认为处于失能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与构成比描述;使用χ2检验进行不同亚组焦虑状况的比较。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选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亚组之间系数差异的比较采用基于似无相关模型SUR的检验;睡眠时长和焦虑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回归模型,若总趋势P<0.05 且非线性P<0.05,表明睡眠时间与焦虑症发生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12853名老年人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占比为45.43%,高龄老人7637人,占比为59.42%,44.26%的老人处于在婚状态;老年人患慢性病、失能、吸烟、喝酒、锻炼身体的占比分别为66.23%、21.23%、15.65%、15.07%、32.55%;97.28%的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好,约25.00%的老人未上过学,超八成的老人与家人住在一起;约一半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老年人睡眠时长均值为7.34±2.32时。老年人焦虑状况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状况、失能状况、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锻炼身体、医疗服务可及性、教育状况、居住方式、睡眠质量、睡眠时长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n(%)

2.2 睡眠时长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

以老年人是否患焦虑症(是 =1,否 =0)为因变量,睡眠时长为自变量,睡眠时间中等(7-8 h/d)为参照组,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人群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与睡眠时间中等(7-8 h/d)的老年人相比,睡眠时间不足(<7 h/d)的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139%,OR为2.39,95%CI为(2.10,2.71),P<0.01)。亚组回归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间中等(7-8 h/d)的老年人相比,睡眠时间不足(<7 h/d)的老年男性的焦虑症发生风险是前者的2.46倍,睡眠时间不足(<7 h/d)的老年女性的焦虑症发生风险是前者的2.1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睡眠时长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强度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睡眠时长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关联的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睡眠时长的四分位数间距 6、7、9、12 为节点,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拟合限制性立方样条 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老年人睡眠时长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全人群:总趋势χ2=261.78,P<0.01;非线性χ2=119.9,P<0.01;男性:总趋势χ2=74.07,P<0.01;非线性χ2=66.24,P<0.01;女性:总趋势χ2=170.77,P<0.01;非线性χ2=55.84,P<0.01;)见图1。

图1 睡眠时长与老年人焦虑症发生风险关系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

注:黑色实线为调整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病状况、失能状况、吸烟、饮酒、锻炼身体、医疗服务可及性、教育状况、居住方式等因素后的OR 点估计值;两黑色虚线区域为 OR(95%CI)值;红色虚线为无关联线 (OR=1.00)。

2.3 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

以老年人是否患焦虑症(是 =1,否 =0)为因变量,睡眠质量为自变量,睡眠质量一般为参照组,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全人群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显著负相关(P<0.01),与睡眠质量一般的老年人相比,睡眠质量不好、很不好的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前者的2.49倍(OR(95%CI)=2.49(2.16,2.87),P<0.01)、3.81倍(OR(95%CI)=3.81(2.97,4.88)),P<0.01)。分亚组回归结果显示,老年女性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与全人群一致,睡眠质量不好、很不好的老年人焦虑症发生风险分别是睡眠质量一般老年人的2.23倍(OR(95%CI)=2.23(1.87 ,2.66),P<0.01)、3.97倍(OR(95%CI)=3.97(2.93 ,5.39),P<0.01);老年男性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呈倒“U”型关系,与睡眠质量一般的老年人相比,睡眠质量不好、很不好的老年人焦虑症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71%(2.71(2.12 ,3.45),P<0.01)、116%(2.16(1.32,3.54),P=0.002);且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睡眠质量很不好的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6),表明睡眠质量不好与老年女性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更强。见表3。

表3 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关联的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睡眠时长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存在反向关联

研究发现老年人睡眠时间不足(<7 h/d)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存在关联。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该关联依然存在。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焦虑症发生风险存在反向关联且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随着睡眠时间的缩短, 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这与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3]。研究发现与睡眠时间中等(7-8 h/d)的老年人相比,睡眠时间不足(<7 h/d)的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风险是其2.39倍,OR为2.39,95% CI为(2.10,2.71)),而睡眠时间过长(>8 h/d)与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石婉荧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3],石婉荧等研究发现睡眠≤6 h与焦虑症的发生风险有关,而睡眠时间过长(≥9 h)与焦虑症的关联并无统计学意义。但与VAN D B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21],VAN D B等以荷兰的社区老年人为对象进行队列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9 h)与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时间过长(>9 h)的老年人与睡眠时间(6-7 h)的老年人相比,焦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可能原因有:一是两项研究的研究人群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结局变量的划分标准不同,导致关联关系存在差异;二可能是睡眠状况与焦虑症的测量方式不一致所致。结局变量与睡眠状况均是通过老年人的自我报告获得;与VAN等研究中通过精神病学访谈(慕尼黑版的焦虑障碍综合国际诊断访谈)确定焦虑症以及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睡眠状况相比,存在回忆偏倚。

3.2 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显著正相关

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与焦虑症发生风险显著正相关。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该关联依然存在。即睡眠质量越差,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风险越高。与睡眠质量一般的老年人相比,睡眠质量很好、好、不好的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降低62%、55%;而睡眠质量不好、很不好的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增加149%、281%。这可能与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的降低有关,心理弹性是一种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心理特质。而睡眠质量较差与较低水平的心理弹性相关[22],心理弹性水平与焦虑症相关[23]。此外,较差的睡眠质量加速了老年人其他身体功能的退化速度,如记忆力衰退、精神变差、疾病种类增加,减少了老年人的活动了以及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频率,从而增加了焦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与的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论一致[9,12-13,24]。但关联强度低于石婉荧等研究发现的5.12倍,这可能是后者将睡眠质量仅分为好与差两个类别,而睡眠质量一般的老年人可能被划分到睡眠质量差这个类别,从而结果会高估睡眠质量与焦虑发生风险的关联强度。

3.3 睡眠时长与睡眠质量在与焦虑症风险发生的关联性上存在差异

按性别亚组分析发现,睡眠时间中等(<7 h/d)的老年男性焦虑症的发生风险是睡眠时间中等(7-8 h/d)的老年人的2.59倍,睡眠时间中等(<7 h/d)的老年女性焦虑症的发生风险是睡眠时间中等(7-8 h/d)的老年人的2.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关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二者关联无性别差异。这与石婉荧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3]。后者研究发现睡眠时长小于6小时的老年男性、老年女性焦虑症的发生风险分别为睡眠时长为7小时的老年人的3.11倍、1.87倍。

睡眠质量与老年人焦虑症发生风险的关联趋势在男性与老年女性之间基本一致,即睡眠质量越差,老年人焦虑症的发生风险越高。但关联性关系存在差异,老年男性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的发生风险呈倒“U”型关系,而老年女性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正相关,且睡眠质量不好与老年女性焦虑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更强。这可能与男性与女性的抗压能力、经济地位、角色分工有关。与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白天承担繁重的家务,缺乏足够的闲暇时间进行社会参与,与外界沟通交流受限,压力无法释放,睡眠质量很不好对其健康影响更大,从而增加了其发生焦虑症的风险。

猜你喜欢

焦虑症状况关联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智趣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