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23-09-21庞亚卓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卫夫人楷书王羲之

庞亚卓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 525200)

一、王羲之生平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出生于临沂,后迁往浙江绍兴。王羲之出生于西晋惠帝太安二年,早年随晋国南下,在江南定居。因为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被称为“王右军”。王羲之家境显赫,堂伯是宰相王导,父亲王旷和叔叔王都是著名的书法家。王洽、王、王献之,都是家喻户晓的书法大家。王献之身为王羲之之子,官至中书令,人称“大令”,因为他自幼受父亲(王羲之)的影响,所以他和他的父亲被称为“二王”。

王羲之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中国书法和笔墨艺术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的隶书仍是以篆书为主,楷书逐渐由章草向今草过渡,行书、楷书、草书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书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段。

二、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色

当前,关于王羲之书法的收藏品可分成五大类:一种是以《兰亭序》为代表的行书作品,其结构、笔法、章法等技巧均已达到极高水平,变化多样、神韵明快;第二种是王羲之早期的书法作品,以《姨母帖》为代表,其还保留着古朴的隶书意蕴;第三种是以《丧乱帖》为代表的草书,是一种成熟的行草书体,它已褪去了古意,具有灵性和飘逸的风格;第四种是以《淳化阁帖》《十七帖》为代表的笔法;而第五种则是以王羲之的《黄庭经》为蓝本,其因辗转摹刻,或残缺,或雕工拙劣,已失去了原有的风采[1]。

三、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渊源

(一)政治影响

自公元196年东汉灭亡到隋朝589年,总计393年,堪称中国的“乱世”。在这段时间里,仅仅70年没有发生过战争,和平的时间平均为5年。战国在254年中共作战185次,平均每3年休息一次。根据历史资料,这一时期发生了水、旱、蝗、疫等灾害619次。皇帝是最危险的职业,一共有一百多人被替换。“王权”和“门阀”共治是在东晋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在东晋的历史上,王、庾、桓、谢四家轮流与君王共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将近400年的历史中,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社会阶层的不断变动。在这个时代,没有权力持久的政权,没有太多传统观念的束缚,新的东西不断涌现,充满了生机。这对王羲之的书法有很大的影响,王羲之的书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一改前人的风格。

(二)家庭背景和教师背景

王羲之生于东晋前期,从其书法渊源来看,无非是出自魏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流派。一是出自东汉晚期张芝一派,以草书为主,应当包含章草和今草,传播到东晋的主要媒介是魏晋时期的卫、索等家族。二是东汉后期到曹魏时的一种书法,主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卫氏是主流。王羲之的父亲也是书法家,王氏的书法在西晋时不如魏索、魏二门,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却是王氏书法兴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王羲之在卫氏31岁的时候降生,所以他从小就跟着卫夫人学习,当时,卫夫人的书法已经到了成熟期。《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是王羲之所著,其中有一句话,“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与上述所举史料吻合,似可信。然此文接着说:“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这种说法似乎是没有依据的。据相关研究,羲之南渡后,既没有北上许昌,也没有去洛阳,他的书法主张是改革的,尤其是今草、行、楷的造诣最深,不会喜旧而厌新,所以这段话与他生平及思想主张完全不符。而言蔡有三体石经,那就更荒诞了。

史书记载,王羲之父亲王旷与卫家世代姻亲。永和九年,王羲之在兰亭会上曾邀请过卫夫人的儿子李充,虽然当时卫夫人已经过世,但可见两家的渊源。

卫氏并不像其前辈那样主攻邯郸淳篆书,或张芝草书,而是善于锤氏一系的楷书,此是时代风气所致。因此,他在教导王羲之的时候,就把楷书方法教给了他,这也为王羲之以后的楷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廙是王羲之的另外一位先生,虽然在史书中没有太多的渲染,但是就史料来看,他的地位比卫夫人更高。王羲之在其晚年的《誓墓文》中描述王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和哥哥抚养长大的。王羲之的行草、楷书主要是受到王的启发。卫夫人最擅长的就是模仿,王就不一样了,他在王羲之之前可以说是王氏一脉中最有造诣的人,也是上一代的集大成者。他对张、锤、卫、索的研究为王羲之以后的书法、行书、楷书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此外,王氏一脉作为书法家族,其与王羲之的书法渊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王羲之伯父王导《行草之世》“行草见贵当世”。很显然,王羲之被王导影响,也在情理之中。

王羲之娶了都氏一族,岳丈都鉴的字写得好,古而有力,他的儿子都惜、鄙昙,女儿都通,孙都超、都恢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因此,都氏的书法对王羲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王羲之影响最深刻的虽是卫夫人,但王也传授了羲之踵、张之法。客观上来说,王、都两门书家对王羲之的熏陶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后世影响

(一)现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法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文化遗产之一,王羲之无疑是这方面最具实力的代表,他把中国书法从一种“表象”范畴带入了一种追求“艺术气氛”“精神文化”的时代。他的书法艺术特征,不管是横、竖、点、画、意,都对历代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羲之独到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当今书法爱好者的追捧。王羲之既是晋人的楷书形象,也是后世文人墨客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二王”当世时,其书法便声名天下,深受皇室贵胄的喜爱与追捧。历代以来,王羲之的书法研究风潮一度高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两次。一次是在南北朝,梁武帝对王羲之赞不绝口,在他的影响下,王羲之的书法在南朝梁国掀起了一股热潮[3]。

唐朝开国初期,为了实现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李世民倡导学习南朝文化,在书法上,他对王羲之的评价很高。为了奠定王羲之“书圣”的位置,他可谓是煞费苦心。李世民的“尊王”美学思想,对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薛稷等“初唐四家”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初唐书法蒙上了一层“尚意”书风,也奠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李世民和“初唐四家”都只是注重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而颜真卿、张旭、怀素等人的书法作品却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一种传承和革新,使得唐朝书法达到了巅峰。

第二次王羲之书法研究热潮便是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是王羲之的忠实追随者,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了一篇传记,并以王羲之的楷书为摹本,四处搜罗王羲之的书法,并派大臣临摹、收集。宋朝著名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也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进行了继承和发扬。

元明两代,大部分书法家都聚集在“复古”的旗帜下,仿效王书,并未在思想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形式上,它们是王羲之书风与魏晋风范的典型代表,但其艺术精神却偏离了张扬个性、表现性灵的魏晋风骨的美学倾向,也偏离了王羲之的书风的内蕴,致使书法本体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4]。到了清代中期,以王羲之书风为美学楷模的“帖学”思想带来了负面影响。清代中期以后,由于“小学”逐渐流行,学者们开始学习汉魏碑文,从中领悟到王羲之书法中粗犷、豪放、朴实、大气、广博的美,从而形成了“碑学”。

传统书法在今天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市面上流传的字帖中,“二王”字帖仍很受欢迎。同时,对于王羲之个人的研究也很兴盛,王羲之的形象不再局限于传闻,也不再局限于书本、杂志,还有人将王羲之的生平和影响搬上银幕。举例来说,中国书法家协会荣誉会长沈鹏担任总导演、总参谋的四十集电视系列片《书圣王羲之》,其阵容之强大,足以说明我们对王羲之的敬意。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书法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人们对书法并不是很看重,尤其是毛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能放慢自己的脚步,书法变成了一种沟通的工具,追求简洁,风格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书法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深受中外人士的推崇,对后世的书法家也有很大的影响。唐朝时期,王羲之的书法随着文化交流而闻名海外,尤其是日本和朝鲜。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它的历史和文化都受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影响。汉朝时期,我们的综合国力很强,与边疆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汉字、汉书法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播方式,大部分书籍都是用文字书写的,在日本、朝鲜、越南都是如此。

日本历史文献记载,应神大帝十五年(284年),百济国王派知经的阿直岐前往日本,并拜入太子门下。王仁博士受太子之邀,于次年赴日本,并将《论语》《千字文》献给朝堂。自此,日本正式开始了日本书法的发展。

奈良是日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那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都十分兴盛,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各地的遣唐使纷纷出入中国,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想要了解汉人的文化[5]。到了那时,六朝书体已经被逐步淘汰,而晋代和唐代的书法则成了当时的主流,特别是王羲之的书法,更是受到了周围各国的追捧。从《万叶集》中的诗词可以看出,王羲之在日本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在日本书法史上,与唐风汉字相媲美的是“假名”,特别是在平安时期,更是达到了“古假名”的顶峰。“假名”是日本人发明的,是从中国流传下来的汉字草书,即王羲之的一种草书。最后,假名成为日本的文字,与中国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朝鲜是中国的邻国,在文化上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董其昌等书法家都对朝鲜的书法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李种德的字写得清丽脱俗,既有“二王”之风,又有颜真卿之风[6]。

石峰是朝鲜中期的书法大家,于中宗三十八年(1543年)出生于松都(今开城),卒于宜祖三十八年。二十五岁的时候,他就中了秀才。因为书法好,他曾任曹正郎,加平郡守。

石峰的作品受到了明代文人的赞誉,李廷龟在《月沙集·韩石峰墓碣》中写道:“少长能自课书,梦王右军授以所书者再,由是心独喜自负,临帖若有神助,既天才,又积用功,楷额真草无不各臻其妙,既已笔名擅一时。”王世贞在笔录中赞扬韩石峰的书法,形容其书法“稳若巨石,挥洒流畅如奔泉”。

石峰的楷书较俗,而行草则是飘逸出尘、婉若游龙。石峰是朝鲜书法史上最早突破中国书法的藩篱,开创自己的书法道路的大家。

五、结束语

作为一位伟大的东晋学者,王羲之因其绝世的书法而名垂千古,其作品影响了上至君主、下至平民百姓各个阶层的人,又从国内流传到国外,影响了国外的书法,成为中华书法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卫夫人楷书王羲之
晋 卫夫人 行书急就帖
王羲之送字
卫夫人
楷书的笔势
楷书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痴迷书法,墨汁进口浑不觉
《王羲之 丧乱贴》
The Modern Narrative features and the Connection Modes of Mrs Dallo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