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2023-09-21程瑾雪西安翻译学院
程瑾雪(西安翻译学院)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思想指导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意义深远。而非遗文化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对其进行传承保护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也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旨在进一步提高非遗文化艺术保护力度。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非遗文化凭借文化性、非物质性等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缺乏联系,外加非遗文化艺术所属地区相对分散、传承人员老龄化等系列因素,导致其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失传、断代等危机。不仅如此,非遗文化传承方式局限于口传口、代代传等方式,导致其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难以适应当代数字媒体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在信息网络科技发展加持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及普及应用,革新了社会诸多领域的工作方式,对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引进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实现数字化采集、呈现和存储等操作,为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从而有利于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点概述
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及普及应用的大环境中,传统文化艺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而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实际需求。艺术形式只有不断地融合新技术,以新型的表现方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传统非遗文化保护和新兴技术的相互作用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总结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技术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于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作用条件下,其中,数字化技术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数字化形式表达艺术要素信息,以展现出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样性和数字化的特点。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加持下,数字媒体艺术通过搭建数字信息展示平台,可以实现传统文化艺术和数字文化艺术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其在传播方面不再受限于媒介和时空等因素,为艺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新途径。
(2)艺术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既包括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因素,又在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巨大影响下,产生了新的艺术特带你,进而赋予了数字媒体艺术一定的技术化艺术特征。除此之外,相比传统艺术而言,数字媒体艺术更具随意性,且可以再复制。为此,相比传统文化艺术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静态艺术表现形式、网络艺术表现形式和动态艺术表现形式。
(3)互动性特征。数字媒体技术除了具备传统非遗文化的艺术性特征,还体现了技术性特征。在互联网技术及媒体平台支持下,相关人员可以基于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展现出高效、便捷等特点。
二、非遗文化传承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概述
(一)广泛传播非遗文化艺术
在非遗文化传承工作中,长期局限于口传口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非遗文化艺术的代代相传,但是其传播范围有限,难以促进非遗文化艺术弘扬发展。尤其进入当代,由于非遗文化传承人员老龄化问题,极易出现断代、失传等危机。不仅如此,传统传承方法往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承和保护成本,对其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而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引进数字媒体艺术,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如基于网络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宣传非遗文化艺术知识,既可以在传统方式上拓展传承和保护方法,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扩大非遗文化传播效果,降低有关工作成本。由此可见,在数字媒体时代,融合非遗文化传承和数字媒体艺术,是推进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促进非遗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
非遗文化艺术由于自身非物质性等特征限制,导致其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地区,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投入力度的增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例如: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非遗文化缺乏较高的知名度,则会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非遗文化艺术保护意识,尤其是年轻一代由于思想认识问题,可能对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缺乏兴趣,导致其传承出现断代问题。不仅如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因为经济实力不足,难以在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投入充足的资金予以支持,不利于当地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落地,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而针对此状况,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引进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有效削弱经济发展劣势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负面影响,以在传承发展非遗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可以借助非遗文化优势来打造旅游品牌文化,以增加地方经济效益,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和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内循环,以推动当地经济和非遗文化艺术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文化自信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新常态背景下,文化自信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日渐加深,在此背景下,我国文化传承发展面临外来文化思想的冲击,唯有强化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并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赋能。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优势作用,加快推进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落地,可以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充分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对强化我国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大有裨益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人民群众参与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三、非遗文化传承现状问题分析
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体系的精髓部分,其传承发展意义显著。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而导致其存在失传、断代等危机,不利于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因此,研究非遗文化传承现状问题至关重要,总结传承问题如下:
(一)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非遗文化艺术作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可以发现其实施存在大量的阻碍条件,如现代青年人对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缺乏重要性认识,导致非遗文化传承缺乏年轻一代人的支持。但是,上述因素是内部因素。而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影响因素不局限于内部因素,还包括外部因素,就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影响不仅仅是非遗文化传承面临断代问题,还可能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利于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并且可能让人们树立不健康的文化意识,这样既会影响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又会对民族伟大复兴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非遗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可能由外来势力觊觎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不断通过外来文化思想手段,以影响我国非遗文化传承效果。
(二)非遗文化保护和呈现难度大
众所周知,非遗文化艺术部分具有非物质性特征,导致这类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外加其他因素的负面作用,可能导致部分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中面临失传危机。同时,部分非遗文化艺术在展示方面,也往往具有较高的难度,原因在于这些非遗文化艺术往往是以固定状态呈现出来,具有不可移动、无实物等特征,这样会出现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无法将其呈现的问题,不利于更多的人来了解此类非遗文化艺术,无形中增加了此类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难度。因此,在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中,政府有关部门及人员要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保护问题,避免因为保护工作实施难度高的问题而出现非遗文化失传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并增强我国民众的文化自信。
(三)群众缺乏较强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意识
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要实现非遗文化传承发展,重点是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才能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但是,我国非遗文化艺术具有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等特征,且在地域分布上相对分散,决定了其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然而,事实问题是当前我国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缺乏良好的群众基础,尤其是部分非遗文化艺术缺乏实物状态,导致其难以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进而导致人们难以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使非遗文化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由此可见,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群众未能参与进来,并严重缺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意识。除此之外,我国非遗文化艺术部分是由家族、师门等进行传承,使其传承范围和方式有限,并且这种方式的传承极易出现传承人员老龄化问题,长期如此,非遗文化艺术将逐渐消亡在人们的视野中。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存在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其传承发展受阻。在此背景下,要想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重点是充分发挥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价值,以弥补当前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中,外来文化冲击影响巨大。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且可以提高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便捷性,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发挥数字媒体艺术的价值,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同时,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及普及,外来文化思想搭乘网络快车,不断地渗透到国内,部分青少年由于缺乏较高的文化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导致其在成长中可能出现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外来文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而忽视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在此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以多样化形式来展示非遗文化艺术,以最大限度展示非遗文化艺术的魅力。在网络手段宣传非遗文化时,有关人员应高度重视网络营销方式的创新,以展示非遗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强大生命力,才能实现非遗文化艺术的广泛传播,不断提高非遗文化艺术的影响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赋能。除此之外,非遗文化艺术虽然蕴含丰富的内涵,但局限于传统的说教方式,显然不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非遗文化艺术,而外来文化体系中,部分有较强的娱乐特性,使大众更加热衷于外来文化,针对此情况,在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进行非遗文化传承时,应注重营销方式的创新,以在大众群体中更广泛地传播非遗文化艺术,并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才能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可度,有效助力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二)实现技术性保护和呈现
一直以来,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重点是代代相传,并借助口口相传方式得以实现,意味着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离不开传承人的选择。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参与度不足,这种情况下,非遗文化传承可能面临传承人找不到的问题,由此引发非遗文化失传问题。不仅如此,非遗文化艺术在保护、呈现等方面存在较高的难度,使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受阻。在此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凭借显著的技术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样性、数字化等特征优势,对传统传承保护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的艺术特性,以视频、音频等可视化的方式,直观、立体化呈现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遗文化艺术,这样不仅能够解决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的呈现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非遗文化传播途径,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与此同时,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有关人员还可以借助技术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为非遗文化艺术保护提供良好的存储条件,以提高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效果。例如: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加持下,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工艺将非遗文化艺术产品进行数字化转化,从而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可呈现方式进行保存,并借助网络手段进行广泛传播,这样自然能够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除此之外,基于传统传承保护工作模式的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往往受限于手段的落后性,导致非遗文化艺术难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针对此问题,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优势显著,具体是借助数据媒体技术来复制非遗文化艺术产品,为其规模化传播提供支持。同时,动态数据技术应用,能够以视频方式记录非遗文化艺术产品动态制作过程,以加深人们对非遗文化艺术产品的理解,充分感受其魅力的同时,自觉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贡献一分力量。总之,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加持下,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非遗文化艺术产品的文化价值、艺术特点,同时,还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不受时空限制,与非遗文化艺术产品进行交流,以提高非遗文化艺术的影响力,为其传承发展夯实基础。
(三)增强公众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
在现代科技发展加持下,数字媒体艺术形式发展趋向多元化,不局限于图片、视频等领域,还可以通过各式媒介来感受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观赏价值。例如:在游戏动画文化作品,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够通过融入非遗文化艺术元素,以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表现力。这样一来,人们在游戏动画文化作品时,非遗文化艺术将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人们在感知非遗文化艺术魅力的基础上,会自觉参与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以《凤阳凤画》为例,作为非遗文化艺术中的代表作之一,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基于特定的创作风光,结合特定的创作技巧,通过毛笔、颜料等进行创作。
在实际创作中,若将其创作过程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赋予数字媒体艺术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非遗文化艺术作品的视觉表现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游戏、动画等方式,广泛传播《凤阳凤画》,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增加《凤阳凤画》的忠实粉丝,以提高此类非遗文化艺术的影响力,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公众对《凤阳凤画》的传承和保护意识,进而才能促进非遗文化艺术传承发展。
(四)加大监管力度
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数字媒体艺术虽然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须采取措施予以完善,才能实现非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首先,部分文化产品并没有实现技术与文化的相结合,导致数字文化产品缺乏艺术文化价值。为此,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注重艺术文化价值的融入,不得脱离文化内涵而单方面追求非遗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次,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加持下,虽然可以大量增加非遗文化艺术产品的数量,但是其质量问题也不得忽视,而是要保障其创作质量,以保障公众可以感受非遗文化艺术的魅力。此外,在非遗文化艺术传承保护中,越来越多人注重其经济价值,忽视了其文化价值的挖掘。针对此情况,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以便公众充分感受非遗文化艺术的魅力,为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创造性设计非遗文化
在数字媒体时代,为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和弘扬发展,相关人员还可以基于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借助于数字媒体艺术对非遗文化进行创造性设计,使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内容更加符合当代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在设计非遗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等数字化终端平台,对非遗文化进行全方位展示,以使有关非遗文化的文创产品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这样才能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实现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例如:对木板年画进行创造性设计成各类网络流行动态图、表情包等,使其表现形式具有动态性、多维化等特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进而实现其广泛传播和传承发展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受限于手段问题,导致其传承保护效果欠佳。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与应用,使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有了新活力。因此,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应注重数字媒体艺术手段的合理使用,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