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在观念及技法上的比较
2023-09-21张亚琼北京翊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张亚琼(北京翊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视听感受产生了较大影响,而电子音乐的出现就是其对音乐最大的影响。电子音乐是随着艺术和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它的出现将新的生命和内涵赋予了音乐。人们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声乐与器乐,虽然其属于抽象艺术的范畴,但却可将人们的情感、思想真实的表达出来。传统音乐作曲主要是以前人的经验概念为基础来展开创作,而电子音乐却是借助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来编写曲目,二者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在新形势下为推动音乐的持续发展,传统音乐形式应当尽快予以创新[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音乐创作和现代技术充分融合,音乐创作风格更加个性化,音乐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音乐表演呈现方式更为新颖。所以音乐艺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深入分析研究传统作曲的突出特点,灵活应用现代科技,促进音乐作曲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传统音乐作曲以及电子音乐作曲来说,要充分发挥出二者的优势,在互补中实现共同进步,推动音乐作曲理念的革新。
一、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定义
(一)传统作曲的定义
作曲即作曲家营造拥有美感的音乐作品的精神艺术活动,简言之也能够将其称之为音乐作品生产和形成的过程[2]。音乐创作属于作曲家把自身脑海中对音乐的思考演变为具有媒介的音响结构体的过程。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过去的音乐创作环境下,作曲家往往会针对某一范围的高音和一定时间的音长实施有组织、有步骤地安排,这一活动便是作曲。音高关系一般来说是在音乐横向发展过程中的突出表现,音值长短往往是乐曲节奏的反映,对于西方过去的音乐创作来说,旋律、和声以及织体等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基于表层而言,过去音乐作曲往往遵循传统,和前卫与现代相悖,传统是总结和传承前人的知识经验,在新时期下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来对其进行审视。根据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来说,通常来说,传统作曲是中世纪到浪漫时期风格的音乐创作,对传统的解释并非仅仅局限在过去,而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其表现出一定的延伸性。通过《传统作曲技法》(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术内容的科学延伸与学科综合》(彭志敏)中,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传统作曲的基本定义:在音乐创作实践中,音乐材料的高音范围始终保持在调性标准可以解释的范围中;音乐材料的节奏范围处于有量记谱法中;其涉及的各种因素并未超过作曲“四大件”能够解释的范围。
(二)电子音乐作曲的定义
对于专业音乐术语而言作曲的含义即是组织,而音乐创作活动中组织的定义为何?实际上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即对各类音乐素材予以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组合、协调以及创造的运用。在过去一直以来,作曲家通过乐谱对各种音符实施有组织、有规范的安排和组织,最终将其演变为音乐音响化的流程。而在现阶段这样一个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让音乐创作环节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实现,同时依靠各种音乐软件来提升音响效果。电子音乐作曲从本质上来说是凭借信息技术方式对各类音乐素材实施规范有序地整合与重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确保最终得到的音乐作品具有可听性以及素材编辑可视化的特征。电子音乐的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拓宽了作曲者、指挥者以及演奏者之间的关系,赋予了音乐更多的可能性。
二、传统作曲和电子音乐在创作观念上的不同
(一)音乐创作的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的其中一种形式就是聆听音乐,对听众来说,不论是传统作曲,还是电子音乐作曲都对其有一定的教育功能。音乐作品其实带有一定的艺术精神,可让受众一边欣赏,一边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对自身情感体验予以回顾,获得美的享受,情操得到陶冶。音乐作品其实就是声音的符号,当其处于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受众所接受的将会是一种特殊的音响形式,充满艺术内涵和思想情感。
针对音乐组曲来说,其并非单纯地把脑海中的旋律依靠组合排列的方式来产生音乐,真正的音乐编曲属于十分复杂的流程,一般是组曲人把自身心中情感与精神借助于音符的方式进行反映,让聆听乐曲的人可以形成情感共鸣。对于新时代下的电子作曲而言,有效扩展了音乐人的视野,让其有更多的机会能够了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针对聆听乐曲的听众而言,也可以带来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欣赏途径,进一步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有效更新其传统的审美观念。
与此同时,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即便过去的作曲以及电子作曲都表现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但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电子音乐相对于传统音乐能够有效拓宽教育范围,带给学生更加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表现出更强大的优势。
(二)音乐的普及方面
音乐艺术在社会中的传播、普及极大的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类精神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就是音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艺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出现了诸多音乐形式,进而有各种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形成,大量优秀作品涌现了出来。现代化技术是音乐艺术普及的一种主要手段,可借助媒介以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传递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音乐文化现象和音乐功能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社会对音乐普及的影响。就某种层面上来说,音乐作品社会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社会普及,同时其还赋予了一定的艺术价值给音乐作品,将受众的艺术思维打开了,使之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电子音乐作品主要凭借新媒体平台予以广泛传播,传统音乐往往是依靠独立的音乐表演活动来进行呈现。
首先,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音乐和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
其次,音乐传播的本质内涵决定了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差异性,而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让电子传播更途径更加多元化,借助于信息技术创作的音乐作品能够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其自身所具备的数字性以及易存性也促进了传播效率的提升。
设计录入界面的设计。录入界面是小学蒙古文教育资源管理库平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模块,其主要功能是语料的录入和存储。包括将已经收集好的预料文件和预料文献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录入和存储在特定的位置。
最后,电子音乐作品虽然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了更加大范围的传播,传播效率得以明显提升,受众群体不断增加,但因为电子音乐在不同程度上融入了商业化元素,与传统音乐作品比起来可能会对受众审美带来影响,甚至可能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造成阻碍。
(三)审美艺术方面
艺术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性产物,要想被他人所感知需借助特定物质。而作为一种声音艺术,电子音乐借助挖掘、创造多种声音来将一定的艺术价值赋予音乐本身。从出现之日起,电子音乐的音乐观念就决定了在后期作曲时必须将声音当做创作理念,这就是其和传统作曲最大的不同。乐曲是音乐的一个有效载体。传统作曲方式喜欢在创作中融入丰富的情感,以婉约古典为审美追求。所创作的词句通常以写实为主,丝竹管弦乐便是一大重要代表。此部分创作乐曲的基调通常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音乐作曲逐渐开始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音乐作曲观念,其中又以审美艺术观念最为明显。电子音乐作曲极大地冲击到了传统作曲,在塑造审美的过程中,电子音乐作品明显不同于传统乐曲。且现代化乐曲拥有包括摇滚音乐、嘻哈音乐等在内的多种创作类型。在创作现代音乐时,则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因而能够让现代人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虽然两种乐曲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但按照现代人对音乐的不同喜好,二者却有着统一的审美态度,且各有特色。
三、传统作曲和电子音乐作曲创作技法的比较
(一)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创作艺术存在差异
透过音乐的审美观念,我们通常可以了解到整首乐曲的创作灵感和蕴含的感情。对音乐创作的相关技法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乐曲整体的把握呈现出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所以,在创作艺术形式方面,相较于电子音乐作曲,传统作曲存在显著区别,下面我们将展开详细分析。
1.作曲的顺序不同
和传统作曲相比,电子音乐作品存在显著区别。前者在创作前需立足于作曲人对音乐旋律的把握,构建音乐框架,使音乐创作的健全性得到保证。而这一点就是前者与之的最大不同,电子音乐作曲在编曲前需创作旋律,再以旋律框架为基础对创作因素展开深入分析,最后再对所需演奏乐器进行分析。
2.组成结构不同
相较于电子音乐作曲,传统作曲存在显著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乐曲组成、结构旋律构成、音乐节奏三个方面。针对传统作曲来说,创作人在乐曲创作中,需发散思维,整体把握乐曲创作,健全乐曲创作阶段的结构,同时以乐曲的设计结构为基础,结合相应的乐曲旋律,最终通过乐器予以表现。虽然整个作曲过程耗费的时间比较久,但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所以,在表演形式方面,传统作曲表演的成果往往比较好。
而电子音乐作曲在乐曲创作过程中,主要利用现代化电子音乐录音设备来录制各部分所需旋律,再通过电子计算机音乐合成器整合不同的旋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如此一来就让作曲的创作时间大大缩短了。
针对乐曲最后的表现形式来说,创作人的思维方式往往直接决定了其所带来的音乐感染力,若创作人拥有活跃的思维空间想象,那么就可创作出极具表现能力的音乐作品,反之亦然。
(二)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创作素材来源存在差异
不管音乐作品的类型是怎么样的,自身物理条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选择生硬素材。很多时候,音乐创作者的灵感都来自于器乐、人声,但这种素材来源的局限在电子音乐出现后就被打破了,且电子音乐声音素材所具备的“无限性”特征,也可将创作者的音乐创作热情给很好地调动起来。
十九世纪末期,传统音乐技术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但同时也陷入了瓶颈。到了二十一世纪,在时代改革的驱动下,音乐艺术也与过去存在明显不同。传统音乐的主要声源是乐曲与乐器演奏的组合演奏,同时融入一定频率限制的动物声与人声,如此选择均受限于一定物理条件。而电子音乐的创作声源则分为运用先机技术合成的全新声音素材、借助电子设备模拟一些物理环境存在的声音素材、对传统音乐声源素材进行借鉴使用。
比如,《黑珍珠》这首电子音乐,便是从不同音响的不同层次入手展开创作的,其运用了音色的立体思维展开创作。
(三)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组织方式不同
从概念上来说,组织方式是指作曲人在创作乐曲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创作模式,诸如一些逻辑方法和音符的排列思维等均属于其范畴,在组织方式上,相较于电子音乐作曲,我国传统作曲存在显著差距。
第一,我国传统音乐在作曲时,音符排列方式相对简单,主要为线性排列思维,且也有着单一的组成结构,所以最终才有脸谱化的乐曲呈现,让编创的音乐拥有较为相似的表现形式与旋律节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乐曲的创新性。
第二,相较于传统作曲,电子音乐作曲中的音符排列比较复杂,排列思维也以非线性思维为主,有着复杂多变的组成结构,因此最终呈现的音乐作品具有各种不同的乐曲风格,作曲创新性很强。
第三,虽然我国传统音乐的组织结构没有电子音乐复杂,也没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但其却能够表现浓郁感情,在吸引听众的同时,更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而这是电子音乐所不能做到的。大部分电子音乐作品流行时间较短,很快就会销声匿迹。所以,作曲人要想创作出有较长时间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就应充分结合传统音乐和电子音乐的创作技法,让二者相互补充、促进,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音乐作曲。
(四)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创作技法不同
电子音乐的出现让传统作曲方式受到的限制被打破,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给音乐创作。传统作曲方式对音乐节奏、旋律较为注重,希望借助美好的旋律将音乐形态体现出来。所以在作曲者在创作传统乐曲时需先把乐曲的旋律构思好,再编排乐曲结构。但在创作电子乐曲时,却是要先进行乐曲旋律的创作,之后再选择相应的配器。电子音乐创作手法从传统作曲技法中衍生而来,二者既有一定关联,但也有明显不同。虽然电子作曲和传统作曲有着非常相似的创作观念、创作技法,但乐曲所蕴含的审美艺术却大相径庭。
传统乐曲在创作时,只有单一的创作方式,希望利用整体表现手法来让音乐表现效果达到最佳,在创作技法方面侧重于把握乐器。在传统作曲方式中,作曲人通过从整体上调控音符和旋律,能够让音乐表现效果同自己的创造思维的契合度更高。
四、对未来电子音乐发展的思考
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媒体行业改变非常大,以往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又或是报纸来获取信息,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人们也拥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方式,只需一部手机或电脑便可实现对海量信息资源的掌握,由此也就诞生了新媒体。新媒体传播的速度远比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快,且拥有更广的受众群。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子音乐的优势日渐突出,就算是普通音乐爱好者也可利用电子音乐创作独特的音乐作品,在传统意义上,美丑两个概念相距甚远,而借助这种方式能够拓宽音乐工作者的事业,扩大音乐材料范畴,进一步丰富传统音乐创作方法。
如今,电子音乐创作正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即过于注重技能,一些音乐创作者甚至会将诸多技能全部用到电子音乐创作中。还有部分音乐创作人在创作电子音乐作品时会利用特别的音效进行拼凑,且这样的拼凑方式还有一定的逻辑,而音乐创作人还认为如此方式非常与众不同。
须知,这样做不仅会让听众觉得非常突兀,还会让这种音乐艺术沦为音效的拼凑,进而根本无法将艺术本身的美感给体现出来。不论怎样,音乐创作中的一项重要部分都是电子音乐作曲,音乐创作的艺术性非常强,电子音乐作曲既需要科技的支持,同时也依赖于音乐审美的助力,由此能够看出,音乐审美观念才是音乐创作的核心,诸多技能仅仅只是展现方式,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音乐创作中的艺术审美观念,倘若电子音乐中全部都是一些花哨的拼凑技术,根本没有艺术观念,那么也就别提音乐创作了。
只有把深刻的艺术观念加入电子音乐中,并发挥电子音乐作曲技术的辅助作用,方可使电子音乐的艺术性更强,使之被更多的听众所认可。
很多人热爱音乐,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音乐创作的艺术性非常强,音乐创作者可利用音乐创作向所有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其中的桥梁就是音乐创作艺术性,一旦缺少了这个桥梁,那么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就无法达到直击人心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经济社会背景下,电子音乐作曲应运而生,社会诸多因素均会对其产生影响。对此便要求其在发展过程中将传统音乐作曲方式联系起来,不断完善、改进两种音乐形式。而音乐创作人也要加强学习,不断努力,有机结合电子作曲和传统作曲的优点,从而创作更多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