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铜艺现象分析

2023-09-21宋婧哈尔滨华德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8期
关键词:青铜跨界工艺

宋婧(哈尔滨华德学院)

笔者对已搜集到的有关中国传统铜艺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突破藩篱的中国现当代铜艺的现象,推出中国现当代铜艺的现象发展有“跨界”式的倾向,在21 世纪科技发展的今天,中国当下铜艺精彩纷呈,笔者通过铜艺大师们的突破藩篱的创作思路和崭新的作品来探讨和研究,即是研究课题的目的。笔者以改革开放之后到21 世纪为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中国传统铜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无论在形式上、工艺上、材质上都呈现出中国传统铜艺突破藩篱的现象,称之为中国现当代铜艺现象。研究这种现象是为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探求与实践。笔者研究的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延伸现当代铜艺的“跨界”式发展。

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存在大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物质材料,是一种比金更为坚硬的一种金属材料,且非常普遍。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原始社会,金与银的材料比较少见,铁的质地相对坚硬难以加工。所以,人类最早运用制作金属工艺的材料为铜,中国传统青铜铸造工艺的产生标志着中国铜艺的发展起源。通过对中国传统铜工艺发展演化的回顾,对传统青铜铸造工艺与传统锻铜工艺进行分析,发现传统铜艺与现当代铜艺发展的不同之处,因传统青铜铸造工艺与传统锻铜工艺在发展到现当代铜艺的过程中,有突破藩篱的现象,有 “跨界”式的概念倾向。

一、中国现当代青铜铸造工艺的现象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青铜材质的合成技术越来越精准,锡青铜是由锡为主要的元素的铜锡合金,锡青铜可塑性强,锡的含量小于5%时,适用于冷加工变形,熔点较低,称为冷锻法。锡的含量为7%时,适用于热加工变形,而锡的含量高于10%时,非常适用于青铜铸造工艺。中国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想要发展,势必要突破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利用青铜的独特材质,创新出赋有中国现当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审美特性。

中国现当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发展要考虑传承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技法,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精心维护着历史巨匠的作品,保持其完美。另一种方法是进一步地发展其工艺技术,将传统的铸造用的模具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做出新的模具,可以将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传承的更好。但这样的后果是将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始终在原地打转,很多传统的技术是我们现代所无法超越的。所以,创新就要有现代化的艺术气息,有现代文化的气质。朱炳仁大师对溶铜工艺的创造,无论是从工艺还是形态上都跳出了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这种形态无疑是将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创新到另一个工艺层次最好的表达方式。

朱炳仁大师创作的溶铜艺术在表现形态上具有很特殊的艺术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他借鉴工艺美术的适用性与审美性结合的特征,将溶铜工艺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高科技的铜建筑技术,制造出桂林桐高塔、杭州的雷峰塔等铜壁画等溶铜艺术作品。他创作出了“三塔一殿”的“铜建筑艺术”虽不能代替建筑艺术,但这种表现形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符号。创新出了独特的溶铜工艺的审美特性,又将溶铜工艺的审美性从适用性中剥离了出来,形成了更赋有审美特性的中国现当代铜艺。溶铜的艺术特点在于朱炳仁大师将实在的物质形态溶解幻化成虚幻的心理成像,将神韵同溶解的铜冶炼成自然流畅的物质形态,还将溶铜工艺溶解出的自然纹理状态与中国传统的书画易趣相结合,突破了书画写意的禁忌,真正做到“书、画、刻、雕、锻、铸”六位一体,是实用的物质与灵魂的精神转换。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朱炳仁大师在溶铜工艺的基础上将溶铜工艺的形态与意念融合,创作溶铜艺术抽象形态的同时捕捉形态的具象意念,在创作具象形态的艺术的同时,借助具象联想出抽象的艺术形态,通过溶铜艺术形态传达着内心的意境。标志中国现当代溶铜工艺与建筑相结合的特点,从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靠模型铸造的工艺转换到溶铜工艺的无模成型,在科学的工艺角度上定义成为“无模可控铸造成型”的技术。打造出制作无形,心中有形的最高境界。“无模”是使熔化的铜液自然流畅的流动,外界没有固定的模型;“可控”是即便没有模型,当铜溶液在艺术家的手中时,能控制铜液的形态,达到手随心动的意境。

中国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随时代的变迁,发展成中国现当代青铜铸造工艺现象,创新出标志着中国现当代的溶铜工艺,是对中国传统铜工艺的一种突破,这种从中国传统铜艺过渡到中国现当代铜艺的过程,预示了突破藩篱这一理念的形成。朱炳仁大师创新出的“无模可控铸造成型”溶铜工艺。将传统铜工艺薄弱的地方剔除,传承与发扬铜工艺强大的部分。溶铜工艺的生产说明将传统青铜铸造工艺突破创新到一个新的现当代的铜工艺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科技的运用,中国传统铜艺的突破创新不仅仅体现在青铜铸造工艺,传统的锻铜工艺也开始寻求现代化的发展。不但发展了现当代的锻铜工艺,还是展现形式上突破创新,从传统的浮雕锻铜形式逐步出现了圆雕锻铜的形式,运用焊接与铆接的方式进行组合连接,形成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

二、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的现象分析

中国传统的锻铜工艺最常见的是浮雕锻铜的表现形式,通过反复锻打,发现红(紫)铜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可以反复的加热、冷却锻造出凹凸的浮雕艺术形态,逐步形成传统的锻铜浮雕工艺。

步入20 世纪80 年代末,黄世芳将传统的浮雕锻铜工艺增添了现代雕塑的理念,创新出具有现当代艺术气息的现当代锻铜工艺。这一时期的传统锻铜浮雕造型图形常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现当代锻铜工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案化、装饰化的形式都体现在浮雕锻铜的图案设计之上。她将传统锻铜工艺创新的思想运用到设计现当代的锻铜工艺题材上,这种创新的思想,将中国传统的锻铜工艺突破创新,向着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的新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她大胆的尝试,创作出“烧铜”技艺,将带有颜色的玻璃碎片,矿物质颜料和可易熔化的金属材料作为烧铜的颜料,在烧红的铜板上熔化后,根据想要的形态控制颜色的流动,形成千奇百怪的画面。这种创新的思想,无疑带动了传统锻铜工艺的发展与创新,是时代进程的必然趋势,也使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向着多元化的现当代锻铜工艺迈进,创新出新的锻铜工艺、新风格、新的空间展示过程。对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的创新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平面设计理念,开拓了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展示的艺术形态。黄世芳创作出大量的中国现当代圆雕锻铜艺术形态。

黄世芳创新现当代锻铜工艺不仅仅是体现在工艺上,还体现在题材形式上。创作出大量的大型中国现当代锻铜浮雕作品,这一时期的锻铜装饰图案迈向了表现抽象装饰图形的创作题材。通过民族纹样的抽象、变形的装饰化语言风格与厚重的坚实的材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在创作中以传统的花卉静物题材,创新出空间的穿插处理,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将锻铜艺术的创作题材带入了赋有民族装饰意味的中国现当代锻铜艺术。

她创作作品的装饰可分为三类:

一是延续了传统纹样为依据的再创新,形成民族特色的地域风格;

二是以动植物图形的形式重组;

三是将具象形态抽象化。

现代化的锻铜工艺将过去的纯艺术展现审美形式,转向关注社会问题、体现人们生活、回应当代生活文化、艺术气息的现实生活,时代的艺术审美形态出现,呈现出标着时代的艺术语言。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有民间铜雕“北安”之称的安建达,开始探索环境雕塑的浮雕艺术,其作品造型风格具有中国华夏之韵味,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是个性张扬的,并赋有独特的艺术气息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安建达曾说,壁画艺术部是独立的,一定是为环境建筑服务的。笔者认为,绘画、建筑、造型等领域只是设计造型的一个考虑因素,把这些方面都融会贯通在一起,才是突破创新的力量。寻求中国当代锻铜工艺作品的亮点,就要将这些领域与自己结合,为自己找新的突破点,好似一只张开的手要抓一把细沙在手里,只有握紧拳头,细沙才能攥在手里。创作时突破创新的知识网络越丰富,跨度越大,得到创新的亮点就会越具有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随着21 世纪科技的发展,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突破创新的领域越大,创作时突破的领域就越综合,所能归属的领域就更宽泛。

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是传统的平面展示空间逐步扩展到现代的立体空间展示的创新性突破。突破了传统锻铜工艺的展现形式,突破了传统锻铜工艺的装饰题材,开创了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的表现形式,新的设计题材努力发展着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使得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的发展能走得更远。

就当下而言,中国现当代锻铜工艺常采用锻铜工艺创作作品,因为锻铜工艺使得作品重量比青铜铸造工艺作品轻,既能节省材料,又能降低成本,又易于安装和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突破创新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的理念,不同的领域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得到新的契机,都在向着新领域发展,比如综合艺术、纤维艺术都是在原有成型的基础上,寻求新的亮点。中国现当代铜艺也顺应时势与综合材料相结合,打造不同的视觉领域。

三、中国现当代综合材料与铜工艺的结合现象分析

步入21 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各种艺术的形态都在寻求着自身的发展。艺术家在阐述作品时,在设计创作时,仅仅关注建筑结构领域的问题是不足以支撑设计完成的,还要设想创作完成后,预想房间的摆设,甚至是墙纸的颜色。例如现代铜雕艺术,将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与现代雕塑表现形态结合,运用的主要创作材料为铜,传统青铜铸造工艺为主要制作工艺,所以叫铜雕艺术而不是雕塑艺术或者公共艺术。但通过中国铜艺与雕塑形态的结合,创作的作品又可以安置于公共艺术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空间。无疑是为中国现当代铜艺寻求了新的亮点。

纵观中国现当代铜艺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铜艺发展步入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的发展,科技的推进,综合材料的发展也是多种多样,自然属性的木质材料、棉、麻绳科技属性的铜线、玻璃器皿、陶瓷等综合材料的出现,使得中国传统铜艺向中国现当代铜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前进着,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突破创新,中国现当代的铜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将中国现当代铜艺现象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现当代铜艺与综合材料的结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展示空间的创新思路。如果说铜工艺是一个载体,那么任何题材与形式都可以借这个载体来表达。

何镇海教授创作的《门闩系列》这组作品是运用铜材质创作的一组属雕塑作品,其中印象感触颇深,是用铜板与废旧金属管组合而成。在门这组系列中,与木材建筑中最基本的欑卯结构结合,运用传统的文化建立了标志个人符号的作品,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运用了木材、不锈钢、铁等综合材料与铜材料以及铜工艺的结合,创作出赋有生命力的铜雕艺术作品,为中国现当代铜艺的发展,拓宽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充分地体现出现当代铜艺与综合材料的结合,开拓了现当代铜工艺的艺术表现范畴,通过与多种材质的组合,可以说从形式上它属于雕塑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说它属于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中国现当代铜艺的表现形式。形式范围的延展,预示了中国现当代铜艺表现形式的发展可以更多元化,既突破了传统的铜艺模式,又继承了传统铜艺的铜工艺材质,发展了现当代铜艺的组合形态。从这一时期的发展很明显地看出中国现当代铜艺已经有了“跨界”传统锻铜工艺的趋势,逐渐形成了“跨界”的现当代锻铜工艺的独特艺术形态。

那么中国现当代的铜艺这种“跨界”现象的出现,不仅使铜工艺大师们为之创新,其他艺术领域的大师们也争相的加入探索现当代的铜艺创新行列之中。曹国伟是一位邮票设计师,不久前在广州举办的“中·欧铜章艺术鉴赏之约”中,就展出了曹国伟设计的“跨界”大铜章,其作品就是玉材质与铜材质的结合,既保留了传统的铜工艺,又“跨界”出一个领域。

这种“跨界”的形式颠覆了传统铜工艺的设计与创造的概念。将和田玉与铜材质制作成现当代大铜章,使得现当代的大铜章提高了收藏价值,又彰显了现当代大铜章的艺术审美性。同时也是将两种传统文化的结合,创新出新的发展模式,传承传统文化,发展现当代文化特性。曹国伟“跨界”创新理念也预示了中国现当代铜艺要想发展得更远,这种“跨界”的艺术形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多元化艺术发展的今天,中国现当代铜艺的“跨界”形式以不在少数,铜镜就记录着由传统的铜镜跨界成为现当代铜艺装饰品的铜镜创新形式。传统的铜镜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一个主体铜材质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传统铜镜背面的纹饰上的装饰设计,其制作的手法与表现的装饰纹样都比较复杂和烦琐,而且制作工艺比较严谨,装饰的纹饰样式上也非常讲究纹饰的节奏与韵律美。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发展,传统的铜镜也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出现当代的铜镜形式。

在保留铜镜材质的前提下,与综合材料的玻璃镜面相结合,同时对装饰纹样进行改良,虽然沿用传统的民族纹样,但经过现当代的艺术提取,形成简约的装饰纹样装饰在铜镜背面,既丰富了现当代铜镜的装饰意味,又将传统铜镜“跨界”创新出以实用性,方便轻巧易于携带的现当代铜镜。既具有民族的装饰色彩,又具有现当代的简约实用性。这无疑是传统铜艺的另一种“跨界”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发展现当代铜艺,“跨界”是具有可行性的。

步入21 世纪,一个新兴科技发展的时代,3D 的科技展示效果随科技的发展,逐渐兴盛起来,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展示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其中最主要原理是通过相机,将产品进行中全方位的立体拍摄,通过图片拼接等技术组合在一起,制作出动画的展示效果。这种展示方式可以让消费者与产品互动,让消费者用最直观的展示效果来对产品进行更全面的了解。许多行业包括医学界、教育界等都在运用3D 的展示效果,进行产品展示。中国现当代铜艺的发展过程中,探索能否运用或者借鉴最新科技的发展形态来展示中国现当代铜艺,“跨界”出中国现当代铜艺的另一种展示形态。如新加坡圣淘沙海滨公园的音乐喷泉运用激光科技打造出影响力,运用三维立体与音乐的结合,通过喷泉的形式展现出来,编排出一场场灵动的音乐喷泉演出,结合灯光和激光灯先进的科技,使得夜幕下的圣淘沙夜晚美丽至极。

21 世纪的中国现当代铜艺发展,能不能借鉴3D 的科技演绎的展示形态,将科技的电子产品的演艺空间形态转化成实物的空间展示形态。这是笔者探索突破藩篱的中国当代铜艺的创新思路,即合者为一,分者为三的展示空间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提到的这些铜工艺,它是属于综合材料与铜工艺相结合的一种表现现当代铜艺艺术的现象,由于现当代铜艺里产生了这样一个“跨界”式的展示模式,虽然这种创作手法已经不是铜雕艺术了,但是笔者创作的这组现当代铜艺作品里有铜的元素,可以归属于雕塑艺术进行展示或归于公共艺术展示于室外,也可以归为中国现当代的铜艺里。所以这种形式上的“跨界”,它突破了传统铜艺的藩篱,形成了现当代铜艺的五彩纷呈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元素众多的中国现当代铜艺现象,而且非常有趣,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所以笔者在中国现当代铜艺的实践探索中,采用了合者为一,分者为三的思维模式去探索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来说明中国现当代铜艺“跨界”式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青铜跨界工艺
跨界
跨界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