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诉求下的社会智库:定位、挑战与应对*
——基于供需关系的分析视角

2023-09-20王中亮费丽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3年4期
关键词:智库

■ 王中亮 费丽

1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马鞍山 243032

2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马鞍山 243032

1 前言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力资源,特别提出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极进行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这种国家政策的偏好与转向,为各类智库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期,使之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越来越多的社会智库挂牌成立,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2015 年,从量的角度看,排名前100 的智库中,高校智库、社会智库明显占优势。我国智库结构的重心逐渐从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向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转移[1]。从整体来看,这些社会智库的成立与运作均与特定的政策挂钩,议题设置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智库的蓬勃发展迎来了学界的研究热潮,社会智库作为中国智库的一种类型也受到一定的关注,透视出时代的变化对智库研究的深刻影响。

关于何为社会智库的问题,学界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社会智库属于智库与“社会性”的融合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智库类型,社会智库比一般智库多了“社会”这一前置条件,本质上是从社会智库的基本属性出发解释其内涵。第二,社会智库属于社会组织的整体范畴。这一点可以从官方给出的社会智库的定义中得到验证:社会智库指的是由境内社会力量举办,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具有法人资格,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第三,社会智库属于民间智库的自然延伸。民间智库的外延要比社会智库更为广泛,主要由活跃在市场领域的企业智库和活跃在社会领域的社会智库两部分构成。民间智库中依照社会规律运作的则纳入社会智库的范畴。但在这种包含关系之下,学界容易产生对民间智库和社会智库的概念混用问题,进而研究成果相互杂糅在一起,甚至仅仅将社会智库的研究视为民间智库研究的一个片段而一笔带过,系统性研究极其匮乏。长此以往,只会带来认识上的误解,难以突出社会智库的特殊属性。总而言之,社会智库指的是由境内社会力量自筹资金、自主成立、自我运作的非官方政策研究机构,并通过提供时代所需的智力产品彰显自我价值。

现阶段,审视社会智库需要将时间拉近,敏锐观察那些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智库(见表1),研究以下问题:它们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实现“异军突起”?这些社会智库与当前的时代背景有何生动联系?时代又赋予其何种责任与使命,并对其能力提出了何种考验?同样是新生代的社会智库,为何有些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声名鹊起”,而更多的社会智库在登记注册之后就鲜有动态更新,其影响力也难以提升?可以说,在对不断涌现的社会智库感到欣喜的同时,更要以社会智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审视。这种研究有助于丰富智库研究成果,实现社会智库的长久发展,对于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体系结构,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大有裨益。

表1 新时代以来部分代表性社会智库基本概况Table 1 Development overview of some representative social think tanks since the new era

2 供适所需:社会智库的当前定位

进入新时代,为了在宏观层面上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需要,微观层面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诸多的社会智库应运而生。这些社会智库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围绕着社会热点话题,贡献着各自智慧,并在满足时代诉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基于此,本文从供需关系的视角,构建出社会智库的定位分析示意图(见图1),致力于理清社会智库的当前定位。

图1 供需视角下社会智库的定位分析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ing of socialthink tank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2.1 微观层面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智库集合了独有的社会属性和智库的基本属性。这种二重性使因时代诉求而生的社会智库可以逐渐融入社会领域和行政领域之中,依据需求端的差异性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凝聚社会、服务决策、促进政社沟通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已有学者基于社会智库具有的“智库”和“社会组织”二重性角色,分析其推动行政方式改良和社会力量发展方面的多样功能[3]。

2.1.1 坚定的社会服务者 现阶段,更多的社会智库开始强调与社会这一需求端建立联系,将社会的呼声和诉求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以客观的口吻陈诉出来,积极为社会发声,服务于社会需求,成为坚定的社会服务者。例如,2014 年成立的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这一学术性群众团体创立,定位为服务国家和社会。这一定位的形成基本上可以从社会智库的自身优势与特性中找到答案。一方面,社会智库具有社会性特征。与其他智库相比,社会智库本身就根植于社会、基于社会需要而生,社会也成为社会智库宣传以及发挥作用的重要对象。由于扎根民间、贴近群众,社会智库可以直接从社会领域中聚集人才与民间智慧,及时了解社会动态,理解社会所需、民心所向、群众所想,这为其服务社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社会智库具备非营利属性。社会智库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学界更是用“智库类社会组织”这一名词来展现社会智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重合性。社会智库在成立之初就追求拟定的社会目标,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而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也在其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这种非营利性的特征使社会智库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更能体现公共价值和公共意愿,保证服务的坚定持久性。

2.1.2 独立的政策研究者 在词义上,独立始终与附属相对应。所谓智库的独立性,一般是指智库在政策研究过程中不受其他主体的影响,较为自主地运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咨询建议[4]。现如今,我国部分智库属于非独立设置的机构,是高校、社科院、大型院所的下属部门,这些智库的发展受到母体单位制度环境的制约[5]。这种智库又被学界统称为“附属型智库”。社会智库属于智库的一种类型,正是在资金来源上的“自筹性”、组织成立上的“自建性”、日常运作的“自治性”,保证了社会智库与其他主体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隶属关系,能够以更加独立的身份与地位进行政策研究。正如苗树彬所言:“与一些官方、半官方的体制内智库相比较,社会智库缘于经费独立、人事独立,其研究更具有独立性,更能体现第三方研究的客观性。[6]”例如,2013 年成立的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其核心追求是为国家有关机构及决策者提供独立、客观的战略与政策建议,保持“独立”更是其自创立以来的宗旨之一。一方面,独立性能够保证社会智库可以始终按照其最初的宗旨和理念行事,而不受其他主体的影响和左右,使提供的智力产品(或思想产品)真正反映社会现实,从而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使决策更加“接地气”,更具操作性。另一方面,独立性也使社会智库通常从第三方的视角与立场看待问题,提供的智力产品可以对政府内部的政策研究形成有益补充。尤其是在政府公信力遭受质疑、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智库基于非官方的独立身份,在政策解释和政策评价方面秉持更为客观、中立的观点,使政策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避免增加不明的社会风险。

2.1.3 有效的政社沟通桥梁 一般而言,官方的政策话语都较为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一般群众难以深刻理解,而群众的诉求和声音也缺少直接向上传达的机会。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多,社会形势也逐渐变得日趋复杂。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会智库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周旋”:一方面,凝聚社会力量,积极为群众发声;另一方面,作为政策话语的转释者,将官方语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如此一来,社会智库就成功地构筑起政社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下传上达,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社会智库凭借其桥梁作用,有助于将群众的需求和民间智慧以报告的形式直接呈现到决策者面前,使制定出的政策既可以兼容政府的选择和公民的自主意志,增加社会覆盖面,又进一步打破政府的自我封闭性,提升政社沟通的及时性。例如,南方民间智库作为一个社会智库,采用“政府建,民间做”的运作方式,凝聚民间有识之士,推动网民互动参与,成为政社沟通的重要平台,社会效果显著。如今,社会智库的这种沟通桥梁的定位广为学者重视。社会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弥补官方智库不足,搭建政府与公众间的“桥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7]。

2.2 宏观层面

前文只是对社会智库基于自身属性而得出的定位分析。进入新时代,学界对这些社会智库的定位分析需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清晰地认识其时代价值。

2.2.1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奉献者 进入新时代之后,党和国家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要论断,如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未来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人民群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转而注重提升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社会智库的加入可以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方面有更多作为。一方面,社会智库凭借其源于群众的身份,在解决群众的疑难困惑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加上自身非营利的属性,坚守服务民生的目标导向,可以更好地代表弱势群体发声,成为群众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基于自身非营利的属性,社会智库可以凭借“利益中立”使其研究摆脱狭隘的局部利益,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社会智库有助于决策者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利益,使政策目标与人民的美好生活并行不悖,政策成效真正使公共利益最大化,最终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政策一旦受到部分强势利益群体的裹挟,则将沦为某一部门的特权以及个人获取私利的手段,其后果必然会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

2.2.2 中国式现代化的践行者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凝练而得到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周期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智库作为一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并非现代化的旁观者和徘徊者,而是亲身经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自身独特优势,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为突破现代化发展困境贡献智慧的践行者。由于源于民间,运作灵活,社会智库可以将更多参与各项事业发展的社会人士凝聚到一起:一方面,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人民智慧,探索现代化建设规律,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之道,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遇到的挑战,寻找应对策略,帮助中国走出困局、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例如,2015 年成立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致力于夯实“一带一路”的理念与话语权基础,打造“一带一路”的优秀案例,与官方智库形成优势互补。可以说,社会智库始终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并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社会智库的参与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景象的一片投影。

2.2.3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动者 民主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表明党和国家对民主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当前,检验民主的标准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一方面,社会智库凭借着自身的平台优势,有助于拓展并畅通公民参与的渠道,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如今,随着民主意识的觉醒,公民参与呈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却受到参与渠道、体制机制、社会氛围等方面的诸多约束。社会智库善于使用网络平台,凭借着自身的智库定位,与更多的网民进行积极互动,为部分群众理性反映诉求提供了现实渠道,减少了更多无序化、低效化、形式化的民主参与。这种参与渠道的拓展既有助于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出积极的社会参与氛围,也有利于释放和缓解社会过多的“内生压力”,避免因参与渠道的过度窄化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危机。另一方面,社会智库凭借着自身的组织优势,使公民参与获得实质性成效。中国的公民参与,已经从过去的程序性参与更多转向更具实质意义的参与方式[8]。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社会智库具有明显优于个人的优势,并凭借着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增加了社会主体与政府讨价还价的资本。基于此,社会智库通过代民发声、凝聚共识,将社会上存在的单一、嘈杂、无序的“噪音”变为优美的组合音,使决策者可以倾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3 供需错配:社会智库面临的现实挑战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加上经济发展的整体下行,使国家对智库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作为供给端,社会智库需要积极回应这种需求变化,一方面,需要基于自身的专业性,依靠最初的资本和原材料的投入,通过智库专家生产出智力产品;另一方面,需要在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使产品能够被需求端接受,进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在回应时代诉求的过程中,社会智库担负着提供优质供给的巨大压力,面临着保持供给主体独立性、维持供给资源稳定性、确保供给内容准确性和实现供给方式灵活性四个方面的挑战。此外,每个挑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彼此复合叠加、相互影响的关系,共同决定着最后的供给成效。社会智库一旦难以应对挑战,就会导致供需链条发生断裂,出现供需错配的矛盾状态(见图2),形成无效供给,从而使其难以找准自身定位。

图2 供需视角下社会智库面临的挑战示意图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challenges faced by social think ta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3.1 保持供给主体独立性的挑战

对于社会智库而言,独立性主要是指不依附于其他主体而存在,可以进行组织的自我运作,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产出比较中立、客观的智力产品。独立性对于民间智库而言,与其说是一条原则性的区分标准和内在要求,毋宁说是一种价值理想和实践品格[9]。只是这种价值理想的实现受到现实的强力约束,使社会智库若要保持自身独立性则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难以实现身份独立。身份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智库发展的首要难题[10]。双重管理体制下,社会智库登记注册的限制条件增多,想要保持身份独立并非易事。第二,难以保持运作独立。社会智库保持独立性并非意味着不与其他主体建立联系,恰恰相反,独立是多元主体开展合作的基础。但是部分社会智库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积极寻求体制内身份,使自身运作受到外在力量的左右,已然沦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宣传库。第三,难以保持观点中立。很多社会智库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因缺少稳定的资金获取渠道而对政府资源形成强烈的依赖性。由于过度依附政府,社会智库难以进行独立思考,不能基于自我立场分析和评价政策成效。在多重利益的裹挟之下,社会智库极易为了迎合强势主体的喜好、为了引起轰动效应而罔顾事实,难以基于民间立场为主流之外的弱势群体发声。如果一个智库不能产生独立的思想、观点,不能使自身的思想、观点直接影响和推动公共政策,同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那么即使其规模巨大,经费充足,名流聚集,也无法被视为世界一流智库[11]。

3.2 维持供给资源稳定性的挑战

生产更多的是一种资源交换的过程,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直接“挂钩”。社会智库作为智力产品的供给端,是否具有稳定的资金、人才和原料资源,直接决定了最终的供给成效。然而,在现实因素的影响下,社会智库在智力产品生产的最初阶段就面临着资源的掣肘。第一,如何保证资金充足。从资金来源看,官方智库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得国家资助,而社会智库只能寻找市场资金,或通过微薄的政府课题资助维持运营[12]。西方智库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基金会的支持,但中国基金会发展较为滞后,数量较少,水平不高,难以为社会智库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备选名单中,社会智库排位总是靠后,有些社会智库甚至游离于政府视野之外,失去了获取政府资源的资格。第二,如何获得人才支撑。人才是社会智库提供智力产品的核心与关键。社会智库由于在户口、编制等方面的待遇上并无优势,对人才缺乏显著的吸引力。就社会形象而言,官方智库始终与“权威”相挂钩,社会智库的非官方、不靠谱,甚至是“招摇撞骗”的负面形象越发深入人心,社会影响力逐渐削弱,加速了人才流失。第三,如何获取原料资源。原料资源主要包括源于政府的官方数据、政策报告等内部材料,以及源于社会现实的一手材料。社会智库打造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的制约因素,即获取政府数据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有限,很难获得某些重要的核心数据和信息[13]。

3.3 确保供给内容准确性的挑战

作为智力产品的供给端,社会智库只有按照需求提供对应的产品,保证供给内容的准确性,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才能提升供给成效,不负时代所托。为此,社会智库能否充分了解需求端的动态变化,议题设置能否符合时代诉求变得至关重要,这无疑对社会智库的自身能力提出了挑战。第一,如何客观反映社会现实。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公民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趋势,表现为不仅对社会层面的共性需求与日俱增,还有更多特殊的利益诉求。一般情况下,社会智库只能代表部分群众的利益,难以用全局的视角去审视问题,没有能力将群众“七嘴八舌”的诉求全部汇总、凝练,并呈现在智力产品中。第二,如何科学把握时代脉搏。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智库在难以获取政府内部材料的同时,也不能及时获悉政府需求的动态变化。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政府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变得异常困难。现阶段,社会智库能否把握战略推进的阶段性重点,议题设置能否客观反映时代诉求,如何从一味附和、随大流的陷阱中走出来,结合自身的特点产出满足时代诉求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影响政府决策,直接决定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诸多的社会智库中,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另辟蹊径,指出当前市场和社会发展评估指数,以客观、真实的数据反映社会现实,保证了供给内容的准确性,但类似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社会智库毕竟是少数。

3.4 实现供给方式灵活性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各种利益冲突日益明显,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群体性事件急速增多[14]。在此背景下,社会智库需要对社会局势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以灵活的方式保证智力产品供给的高效率与及时性,这样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诸多智库中脱颖而出。第一,如何实现运作的灵活性。社会智库的形成依靠的是初创者的热情与追求。如何创设出一套较为成熟且灵活的运行机制,离不开长期探索。有些社会智库积极由于寻求体制内的身份,其日常运作也受到政府机构的影响,在管理上带有一些压力型体制和科层体制的影子,容易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对自下而上的社会需求反应迟钝。第二,如何推动技术创新。在当前制度环境之下,社会智库很少具有固定的内参信息输送渠道,很难将其研究成果及时呈送决策者,在影响政府决策方面处境被动,面临着日益被边缘化的处境。社会智库能否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技术创新,直接决定其产出的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思想能否及时传播出去,进而产生实际效益。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每个社会智库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

4 供需对接:社会智库面对挑战的应对方略

面对各种新环境、新问题、新诉求,社会智库需要从应然与实然的强烈反差中认清自身面临的诸多挑战,积极分析挑战形成的内在缘由,积极回应时代诉求。从成因角度分析,难以形成有效供给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社会智库需要从供给端出发,在主体、资源、内容和方式四个维度上积极发力,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完美对接,才能找到适合其生存之道,摆脱社会智库量多质劣的尴尬处境。有些社会智库正是在回应时代诉求的过程中,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了智力产品的供需对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例如,在供给内容上提供客观、真实数据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供给主体方面突出专业特长的盘古智库等。

4.1 主体维度:构建良好的关系网络,提升专业化水平

独立性是社会智库的价值追求。一方面,社会智库要从多元主体的关系网络中,找准自身的独立定位。在现有的各种政策文件中,如何实现对社会智库的有效监管成为一种主基调,久而久之,会造成智库之间身份地位的不平等。当前,政府需要改变以往的监管思路,完善登记管理体制,将其与社会智库之间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转变为合作、互补与共生的新型政社关系,并将这一关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此,党政主体需要承认差异性的普遍存在,给予社会智库更多平等参与的机会,赋予其展现自我的权利。社会成员需要对社会智库怀有更大的包容性,认识到社会智库的公益价值,为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源。此外,各种智库需要在保持一定的竞争关系之外,形成彼此信任、优势互补、关系和谐、共同促进的良性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智库要想保持独立性,须立足于发展,提升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专业性是社会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与立身之本,是与其他主体展开合作的独特优势所在。为此,社会智库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构成,加快对组织成员的专业化培训,提升组织的专业研究能力;结合时代诉求的变化,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突出研究的特色性;强调组织内部的专业分工,提升社会智库的整体成熟度。

4.2 资源维度: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减少资源约束

资源是社会智库长久运作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资源获取的稳定性,政府需要增加购买智库服务的覆盖面,给予社会智库同等竞争机会;打通社会智库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政府的官方数据、政策报告等内部材料;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增加对社会智库的政策支持和资助补贴力度;鼓励慈善事业的发展,提高基金会在社会组织中的占比,营造出支撑社会智库发展的外部环境。社会智库需要以政府资源持续投入为契机,推动资源发酵,吸纳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改善资源获取的可持续性,避免资金链发生断裂;加快智库品牌建设,以此对内增强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加内部凝聚力,对外重塑社会公信力,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保障社会智库对人才和成果传播的需求,应借鉴国外“旋转门”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12]。具体而言,要鼓励退休高级官员、退休学者型官员有序流入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利用其人脉资源和政府管理经验,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成效;探索聘用民间智库专家、社会贤达到党政机关智库任职的办法[15]。此外,每个地区需要推动社会智库的深入联合,建立区域性的智库战略联盟,并以此为平台实现人才的跨区域、跨智库的流动,实现多元智库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取暖,告别社会智库单打独斗的局面,如2014 年成立的湖南智库联盟、2015 年成立的山东智库联盟。

4.3 内容维度:坚持公益服务导向,完善供需衔接机制

一方面,基于智库和社会组织的二重性,社会智库需要在服务社会方面有所侧重,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坚持公益服务导向,突出自身的社会属性。为此,社会智库要主动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在目标追求上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人员构成上吸纳社会人员,在议题设置上反映群众需求,注重与社会成员的多形式互动,把握群众需求的共性与个性,帮助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发声。只有如此,社会智库才可以不断从社会中汲取养分,使智力产品可以凝聚社会智慧、反映社会现实,生产出更多的优秀成果,进而研判社会舆情、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只有逐渐完善供需衔接机制,实现按需生产,社会智库供给的智力产品才能真正满足决策者的需要。因此,政府将其需求以“订单”的形式在官方平台上及时公布,进行“下单点菜”,并扩大对社会智力产品的需求量;而社会智库通过官方平台能够获得政府的需求信息,根据组织目标与宗旨,有针对性地提供政府所需的产品与服务,避免因盲目供应而带来供需失衡的现象。此外,由于能力的有限性,社会智库不可能从事所有政府议题的研究工作,需要在把握政府需求信息及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某一议题进行长期研究和挖掘,突出自身研究特长,这样才能获得与其他智库竞争的资本。

4.4 方式维度:加快运行机制创新,推动技术革新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的“新”指的是智库要勇于创新和大胆革新。一方面,社会智库需要在自身规范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保证自身运行的延续性、持久性和灵活性。作为一种组织类型,社会智库需要不断借鉴一些标杆智库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自我创新,努力健全组织内部规章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此基础上,社会智库需要逐渐完善多元筹资机制、灵活用人机制、内部管理机制、成果推广机制、科研创新机制,破除社会智库运行的机制束缚。同时,由于每个运行机制之间并非独立存在,社会智库需要从系统视角出发,在单个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系统完备的机制链条,实现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效联动,提高智力产品供给的效率。另一方面,社会智库需要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平台建设,实现智力成果的多方共享。随着传统媒体的逐渐衰落,社会智库需要赶上并引领潮流,利用技术创新,与新媒体建立共生关系,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和选择偏好,通过更多的网络途径将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传播出去。同时,社会智库也要建立自己的媒体运营团队,及时公开组织动态,提升组织透明性,以取得社会的共情,获得社会认可,提高社会知名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社会智库需要根据群众需求,举办相关的群众论坛,构筑多方献计献策、交流协作的平台,以此撬动民间智慧,汇聚民间力量。

5 结语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对智库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智库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大量社会智库因时代诉求而生,时代又对其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并影响其发展与走向。社会智库如何在回应时代诉求的过程中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找准自身定位,实现自我价值?从供需关系视角来看,社会智库作为智力产品的供给端,面对着需求端的不断变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好内功,实现优质供给,推动供给和需求的完美对接。社会智库需要以满足时代诉求为目标,做到随时代诉求而变、应时代诉求而强,努力实现供给主体的独立性、供给资源的稳定性、供给内容的准确性和供给方式的灵活性,逐渐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多样化发展之路。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同时也要对其发展怀有更加美好的期待。未来,社会智库需要在应对时代变化的过程中,结合独特优势,把握时代脉搏:一方面,突出自身的社会属性,坚持公益服务导向,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方面积极发力;另一方面,突出专业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

猜你喜欢

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