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活动观视域下小学英语教育戏剧的应用

2023-09-20于阗张思涵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教育戏剧小学英语

于阗 张思涵

摘 要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不仅是一种以育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还是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引擎和路径。教育戏剧是一种将戏剧活动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方法,其具身性、实践性、交互性的特点非常契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本质。通过小学英语教学实例,探讨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独特优势,以及如何将两者有机整合,從而更加有效地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关键词 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育戏剧 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于 阗(1995— ),女,北京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戏剧、戏剧美育、课程与教学论;张思涵(1999—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戏剧学院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计划项目“在公立小学以戏剧的方式展开学科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QNJS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己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1]3。

然而,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存在思想与行动上的双重困境[2]。思想方面,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对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理念有较高的认可度,少部分教师需要调整固有的教育观念[3]。行动方面,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时存在一些困难,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中缺乏专业指导,找不到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抓手与方法,最终只能将这种实验性质的教学方式束之高阁。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从事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以表演为目的,是借用戏剧途径推进人的社会学习,对人的认知发展、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4]。由于教育戏剧具有具身性、实践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教育戏剧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优势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将戏剧应用于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统称。由于教育戏剧“具身性、实践性、交互性”的特点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活动类型具有内在一致性,笔者将从两者的内在关联性来阐述教育戏剧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优势。

(一)教育戏剧的具身性:加深学习与理解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身体是认知、思维的主体,人的认知与心智由身体的动作和形式决定[5]。因此,学习是认知、身体与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应注重身体活动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心智根植于身体,把身体根植于环境,从身体与环境互动的角度看待学习。

具身认知研究表明,身体参与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认识[6]。在教育戏剧英语课堂上,学生身体的参与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加深对语篇主题的理解。教育戏剧重视情境的创设与搭建,注重学生肢体的表达,使得学习者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发展。例如,教育戏剧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展开,需要学生调动肢体、声音、语言等身体资源来完成,这种具身参与对学生学习理解类活动的感知注意、获取梳理、概括整合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二)教育戏剧的实践性:促进应用与实践

从词源上来讲,英语drama一词起源于希腊语,是做事、做动作的意思。用以表达戏剧中以动作进行呈现的摹仿方式,可以说动作是戏剧的根本特征,戏剧也被称为“行动的艺术”。

教育戏剧中的每个环节几乎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行动,常见的活动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以角色扮演为例,学生们需要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甚至是一些语言、形体动作上特点。学生把想象力与生活中的经验相结合,最终通过体验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将自己“化身”成为角色。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从表演中获得情感体验。这种通过实践行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与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应用实践活动设计的方式相契合。

(三)教育戏剧的交互性:提升迁移与创新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戏剧是最接近人类生活本来面貌、指向人生命活动本身、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人所具备的社会属性,在教育戏剧中得以发展,这种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最核心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戏剧课堂上,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多重角度的体验能够弱化学习者的身份意识,有助于学生经验的迁移。教育戏剧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利用戏剧设置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模仿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真实情境,另一方面可以创设出假定的未来有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规定情境下进行思考与创新。教育戏剧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交流分享,实现教学相长。

二、教育戏剧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定格画面”捕捉关键事件

定格画面是一种教育戏剧中常用的活动,学生4-6人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身体搭建出一幅图画,以表达故事中的某一个时刻、场景或主题。在参与定格画面活动中,学生需要围绕故事中的某一关键时刻展开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肢体动作进行表达。在讨论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等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参与定格画面活动过程中,学生无需死记硬背台词也能上台表演,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门槛,锻炼了学生肢体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定格画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与塑造角色,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再配合上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体验戏剧这一综合艺术的魅力。

(二)借助“角色扮演”增强自我表达

学生们可以通过表演体验自我价值、自我情绪、人际关系等,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为角色选择符合剧情的服装、道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在教室有限的空间中利用各种物品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这些象征性的道具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沪教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12 The Giant’s Garden(《巨人的花园》)一课中,学生自发地寻找教室内可利用的桌椅来搭建花园的场景,有的小组找到了手电筒投影,有的小组选择用肢体搭建出花园的围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导者,不断丰富故事情节,深挖角色心理活动,并且对故事的主题产生了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

(三)借助“良心小巷”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戏剧表演不是目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运用教育戏剧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主题进行深入地思考[7]。开展“良心小巷”活动时,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按照不同的立场站成两列,中间留出一条小巷,当角色穿过这条小巷时,学生用1-2句话对角色表明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这一戏剧范式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表达的机会,当角色在自己面前走过时,学生需要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处境,做出判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巨人的花园》中,教师扮演巨人,从学生组成的小巷中走过,在一问一答中,学生将能体会到巨人的想法与处境,最终互相理解,达成和解。

三、教育戏剧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例应用

笔者将以沪教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12 The Giant’s Garden(《巨人的花园》)的阅读课为例,展示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方式。

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层层递进,具体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教师要对语篇有全面、深刻、细致的解读;其次,教师需要设计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各个知识点,并能在此基础上对主题思想进行探究。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自主地进行内化,并应用于实践,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整合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塑造良好的品格。下面,具体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三个层次的活动特性,具体实施如下:

(一)基于语篇,体验学习

第一层次的学习和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重点在于基于语篇建构知识[1]49。作为教师应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与经验,引导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并通过梳理、概括、整合等活动,建立起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通常可以采用故事棒、定格画面等叙述性的戏剧范式。

活动一:故事棒(Story Whoosh)

由教师或者学生成为故事讲述者,手持一根故事棒,当故事棒指向某位学生时,他需要走到教室前面进行即兴表演,当故事讲述者说whoosh时,一切表演停止。

在《巨人的花园》一课中,首先,教师向学生们展示花园美丽景色的图片。教师将课本中的插画放映在大屏幕上,随着故事的讲解翻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什么呢?”“再走近一些,同学们猜猜会出现什么呢?”其次,引导学生们观察、感知花园的环境。在学生们对花园有了大致的印象之后,放大图片,带领学生们挖掘更加细节的内容,比如:你可以看到这里的脚印吗?这个脚印是大还是小?最后,设置悬念:这座花园属于谁呢?此时,学生发挥想象不断猜测,教师并不揭晓答案,带领同学们进入下一个环节一起寻找答案。

活动二:定格画面(Still Image)

在本活动环节,教师先揭晓花园主人谜底的答案,接着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以小组定格画面的形式呈现出他们心目中巨人的样子。小组学生分别扮演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有的蹲在地上模仿巨人的腿,有的弯着腰模仿巨人的手臂,还有的站在椅子上只露出一个脑袋,并用纸巾涂上颜色假装是胡子。不论是参与创作还是欣赏观看,集体创作的巨人雕塑对学生的视觉冲击都直接且剧烈,使学生对巨人的形象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不让其他人进入花园的巨人,性格上是个怎样的巨人”,引导学生思考巨人的性格特点。然后,小组讨论之后,让学生用定格画面的形式搭建出心目中巨人的样子。活动中,有的学生双手抱臂,下巴高高扬起表演出高傲的巨人;有的学生站在椅子上,小组其他同学蹲在地上双手抱头,凸显出巨人的颐指气使。这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定格画面,不仅是学生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对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理解的外化。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与巨人的性格特点。

(二)深入语篇,学用结合

第二层次的应用与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重点在深入语篇转化能力[1]50。教师应注重组建活动关联性,化理论为实践,理解各个信息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建立关联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核心的观点思想。在应用实践环节通常采用教师入戏、坐针毡、墙上的角色等主题探究类戏剧范式。

活动三: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

教师入戏是一种常见的主题探究类范式,通过让老师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引导学生更快速地投入到角色世界中。如教师可扮演故事中的“巨人”,并关掉教室中的灯,当他用手電筒将自己的巨大影子投射在墙上的时候,即教师已入戏变成巨人,并以巨人的视角与学生交谈,交谈内容如下:

T:Why do you come to my garden without my permission?

S:We don't know that this garden belongs to you.

T:Who do you think this garden belongs to?

S:We think this garden belongs to everyone. It's a public area.

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角色内心的想法,还需要展开想象创编台词,并选择恰当的动作进行表演。即兴表演给予了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活动四:坐针毡(Hot Sitting)

坐针毡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戏剧范式,学生入戏扮演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以角色的身份被其他人进行现场提问。学生面对其他人的追问,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因此,这一范式被形象地称为“坐针毡”。

教师邀请3-4名学生坐在教室前面扮演巨人,其他学生面向巨人围坐成一圈,并向他们提问。提问内容如下:

S1:Giant, why do you block the garden? Are you happy now?

G1:I'm not happy, I feel lonely ,but the children are too noisy.

S2:Giant, Do you know how many children feel sad because they have no place to play?

G2:It's none of my business!

S3:Giant, Will you feel lonely in a desolate garden?

G3:(nod his head)Maybe...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向巨人提出问题,询问巨人这样做的动机以及感受,有利于总结出核心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坐针毡的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感到不适,教师需要立即停止活动,并安抚学生的情绪。

(三)超越语篇,学创结合

第三层次的迁移与创新类活动,重视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强调超越语篇形成素养[1]50。教学时,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本,深刻认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思想的体现,也是文化的载体,注意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关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迁移创新环节可采用即兴表演、良心小巷、创编故事等戏剧范式。

活动五: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演绎出某一种特定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把自己放在某个特定情景当中去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比如:有的学生选择扮演被冰封的树木,有的学生扮演冬眠的动物,扮演内容如下:

S1(扮演冰封的树木):I feel very lonely. No one climb up the trunk to play with me.

S2(扮演冬眠的松鼠):I feel boring. I want to run with the children.

使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的形象中转换身份,在搭建的想象空间中自由地表达,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与了解角色的心理、动机以及思想。

活动六: 良心小巷(Conscience Alley)

全体学生按照不同的立场站成两列,中间留出一条小巷,当角色穿过这条小巷时,学生以角色或自己的身份提出意见和看法。

当教师扮演的巨人穿过小巷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看法。例如:

S1:You are a brave giant. You decided to open the garden is the right choice.

S2:Giant, I wish you happy every day.

S3:Giant, I support you. It's important to protect privacy.

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语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展多元的文化视角。文化知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主要传递的价值观念是物质的占有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足。然而,我们并没有规定哪一个更珍贵或者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哪一个。至于巨人是否是自私的?自私是否有错?这些衍生出来的问题值得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深入地思考与探究。

四、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有助于转变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学习现状,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具有指导意义的变化。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实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英语教学的新手段,正在成为有效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均基于语篇。教师需要先熟悉了解语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运用合理有效的戏剧范式进行教学设计。教育戏剧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还有许多空间值得探索与实践,期待在实践与反思中,教育戏剧可以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涛涛,田建荣.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的困境遇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21(5):97-98.

[3]蔡家璇.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4]马利文.专题:教育戏剧的理論与实践[J].教育学报,2014(1):56.

[5]王会亭.从“离身”到“具身”:课堂有效教学的“身体”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57-63.

[6]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4):107-108.

[7]李帆.小学英语教育戏剧教学的框架及其应用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5):3-7.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教育戏剧小学英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