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miR-126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
2023-09-20王珺张广超陈丹孙晓敏
王珺 张广超 陈丹 孙晓敏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普内一病区,郑州 450000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引发毛细支气管炎最主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RSV感染后,患儿容易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气喘等症状,反复发作后可能进展为支气管哮喘[2-3]。哮喘主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炎性因子等多种细胞参与呼吸道变态反应炎性疾病[4-5]。研究发现,早期RSV反复感染与哮喘发作及恶化之间存在相关性,是非特应性哮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6],因此,早期及时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目前,临床尚未有特异性评估RSV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指标。有研究显示,miR-126与多种炎症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增加,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7]。因此推测,miR-126是否与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的病理过程相关。但目前关于miR-126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尚未见相关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26在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进展为支气管哮喘风险的评估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及临床资料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126例。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8]中关于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0~2周岁;(3)首次感染和发病。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伴有其他免疫缺陷疾病;(3)合并有其他病原菌感染。对所有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2年随访,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9]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将所随访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非哮喘组94例和哮喘组32例。本研究经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儿家属同意。
2.观察指标
统计患儿一般及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是否接触过敏原、家族过敏史、父母吸烟史、入院时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并参照Gentile等[10]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时的病情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入组时采集所有患儿指腹血5 ml,其中3 ml抗凝采集后送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细胞生化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分析,统计其中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另2 ml血液样品置于非抗凝管中静止2 h,3 000 r/min离心30 min(离心半径13.5 cm),取上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miR-126的相对表达量。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26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诊断以及预测其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作用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外周血miR-126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关系
对126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随访,其中32例患儿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约占总患儿的25.4%。非哮喘组与哮喘组一般及临床资料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组在接触过敏原、临床评分和miR-126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哮喘组miR-126的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01)。
表1 是否进展为哮喘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一般及临床资料的比较
2.外周血miR-126的ROC分析
以是否进展为支气管哮喘为因变量,以miR-126水平为自变量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iR-126预测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的曲线下面积为0.691,灵敏度为88.30%,特异度为59.38%,最佳截断值为7.78,见图1。
图1 miR-126预测126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展为哮喘的ROC分析
3.RSV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对非哮喘组与哮喘组间P<0.1的指标(年龄、接触过敏原、临床评分和miR-126)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定义年龄<6岁、未接触过敏原、临床评分(1~2分)、miR-126 <7.78为0,年龄≥6岁、接触过敏原、临床评分(3~4分)、miR-126 ≥7.78为1。表2结果显示,临床评分和miR-126水平较高是RSV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表2 126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展为哮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RSV是其主要病原体[11]。RSV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部分患儿未经及时干预有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的风险。Jartti等[12]研究发现RSV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抗RSV单克隆抗体可降低严重性RSV感染疾病及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可能。有研究对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随访5年后,发现48%的患儿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提示婴幼儿阶段RSV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具有较高的哮喘发病率[13]。但目前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认为RSV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的病理机制都涉及了炎性反应和变态免疫调控,且具有多个相同指标的改变[14-16],推测炎症相关指标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iR-126是一个高度保守的miRNA,多项研究报道miR-126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其在肠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17-18]。有研究显示,在哮喘大鼠及小鼠模型中,miR-126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IL)-6及Th2等细胞炎性因子参与免疫应答反应[19-20]。此外,有文献报道,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iR-126表达增加,并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型及Th2细胞因子水平参与支气管哮喘的进展[21]。邬超等[22]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哮喘患者的miR-126水平,发现随着患者哮喘程度越严重,血浆中miR-126的表达水平越高。吴挺实[7]也研究发现外周血miR-126水平可能是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但目前关于miR-126与毛细支气管炎及进展为哮喘的相关性尚未见相关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组患儿的miR-126水平明显高于非哮喘组,提示该指标可能对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现有研究结论一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26是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预测灵敏度达88.30%。推测miR-126由于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发生发展,因此介导RSV感染后向支气管哮喘进展的病理过程,但其深层次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才能明确。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miR-126水平升高可能是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