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五育”过程性评价方法浅析

2023-09-20王静吴晓娟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2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五育全面发展

王静 吴晓娟

摘要: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评价仍存在侧重结果性的评价导向,存在评价维度窄化、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实现不同教育学段的顺利过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国家印发的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提出“五育”过程性评价,即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注重从“五育”维度进行全面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将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一并纳入评价系统,探讨构建较为全面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五育”  过程性评价  小学低年级  全面发展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出“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更加多元”的总体原则,为新时代学生评价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总体方向。鉴于此,本文探讨改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评价的思路方法,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评价存在重选拔甄别轻激励促进、评价认同窄化为“智育”而忽视“五育”、评价主体囿于教师而忽略学生主体的现象,结合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过程化、全面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形成教学-反馈-促进的良性闭环。二是关注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对学生开展立体式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三是注重构筑多元评价机制,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一体纳入,构建家校共育、同向用力的格局。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评价存在的不足

(一)在评价的功能定位上,重视选拔和甄别功能,忽视评价的反馈、激励、改进和促进发展功能

通过考试体现学生对课程科目的掌握程度,忽略了评价的反馈功能长善救失作用。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产生了“唯分数论”,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科分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掌握的学习能力和学生个体的闪光点。在评价的时间维度上,通过期末、期中等少数几个节点开展试卷测试这种“以考代评”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对体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兴趣变化、学习热情和心理历程等方面不够全面。

(二)在评价认同上,主要依据学业成绩量化指标,缺少更加丰富的评价标准

家长、教师、学校对学生的认同感,更加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而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业成绩仅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通过单一的、量化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这种以偏概全的方式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难以通过学业成绩体现。

(三)在评价主体上,主要依靠教师,忽略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

在评价中,教师评价几乎成为学生评价的全部,忽略了学生自身、家长等评价主体。教师主体评价的绝对权威性,忽视了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作用,容易造成学生、家长对教师评价产生刻意迎合或者消极抵触等极端心理,不利于发揮多主体积极参与、良性互动的多元评价良好格局。

二、“五育”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闭环

一是更加重视过程导向。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表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情感变化等方面,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并在过程中及时记录评价。如在教学时长上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在学习形式上以举办的某次活动为评价单元进行及时评价。二是重视纵向评价。更多关注个体的发展过程,及时长善救失,让学生感受到关心、爱护、肯定与认可,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更加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将学生的综合表现放到一个学期或者更长时间的维度上开展评价,从而更直观看到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特点。三是重视发掘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促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本领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本领恰是他们进入社会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四是评价更趋全面性。一次的成功或失败不代表最终的成败,过程性评价相较传统的断点式评价更加全面。结果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和过程性,过度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这些“硬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交流、批判、合作这些“软技能”。同时,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了反馈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文探讨从德智体美劳“五育”维度对学生展开评价。

1坚持从五育维度培养和评价学生

(1)坚持德育引领,加强德育评价

注重培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德育核心素养,打好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格的地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创新德育评价的实施途径,一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德育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开展课程育人。落实好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发挥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加强校园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四是开展活动育人。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节庆纪念日等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开展德育渗透。在进行德育评价时,把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学习生活领域的道德表现作为具体评价维度,建构“新时代好少年”德育综合评价指标。

(2)展智育评价维度,兼顾学习过程和结果

在学科素养、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等日常评价指标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评价。如,在数学学科评价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评价。一是数学意识方面,注重记录并评价学生主动思考的行为表现。二是数学技能方面。数学学科是综合型实用学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记录并评价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实践问题的行为表现。三是数学思维能力方面。通过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关注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体育评价维度,强健学生身心

强健的体魄是身心发展的基础,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锻炼身体、珍爱生命、调适心理的能力。在体育评价方面,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心理调适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以篮球课程为例,可将合作精神细化为形成良好合作意识、协同队友完成投篮练习等,将学习态度细化为克服训练中遇到的困难等,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细化为掌握篮球基本规则、完成运传投球动作等,将学习提升情况细化为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等,将心理调适能力细化为运动后心情舒畅等。

(4)注重美育评价,加强审美熏陶

让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绽放绚烂的光彩。在课程中注意发挥艺术课程的主体作用,深化美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在实施中,将美术和音乐课程作为美育学科的主要评价科目,作为美育课程落实的抓手。在音乐课程中,将音准、节奏、创编等纳入评价指标。同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个性特点,在合唱节、美术作品展览周等活动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真正发挥美育课程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要坚持劳育评价,让学生勤起来

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知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情感和品质。一方面将校本劳动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如开展校园植树种花、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对美丽整洁的校园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将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相结合。如学校开展“劳动之星”评选,倡议家庭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家进行洗碗、拖地、面点制作等日常劳动。在劳育评价中,建立劳动档案,记录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热情、日常生活表现等,并进行评价。

2坚持五育融合发展,注重融合性和整体性

五育过程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打破各育的界限,超越传统的分科主義,可以通过项目化课程、主题式联合活动等方式实现,从课程内容和课程背景等方面寻找结合点。在学科教学中,适当将教学范围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如德育评价可结合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创新评价主体,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1发挥教师评价的主导作用

学生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教师的评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适时用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习的劲头、动力更足。针对学生表现失当情形,教师要多从学生年龄、性格等角度进行分析,给予学生理解、期待,这样学生更易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教师通过引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肯定自我,锚定目标,完成超越。

2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纳入评价环节

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一环。自评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遇到的困难和成功的喜悦进行自我记录和剖析,让学生明晰内心真实的想法,促进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认知。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同龄人的评价更具对比性,不仅能够让学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如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互评可让学生拓展学习思路,发现身边同学好的学习方法。

3及时收集家长评价,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一是达成家校共育、同向用力的共识。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包容和家校关系和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1>2”的必要条件。教师可通过制定家校共育行为参考,明确立德树人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等家校共育的着力点,引导家长提高家校共育的意识,积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保证学生在学校养成的良好品德能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巩固。二是要明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双方各负其责、同向而行。两种教育对象目标一致,但性质不同。如,学校教育的优势是系统性、完备性、专业性,系统性的文化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以学校为主,家长为辅。而家庭教育的优势是原生的早期性、情感的熏陶性、鲜明的针对性(一对一),在为人处世、家风引领、兴趣爱好培养等方面,家长可发挥更大的作用。及时收集家长评价、反馈学生在校评价,对于妥善处理好家校共育过程中分工和合作的关系,发挥两种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校园内外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三是建立共画“同心圆”的机制,打通家校信息对称的渠道。通过加大家长参与校园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家长更好发掘学生个性特点和优缺点。如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者等多样化活动,拓宽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渠道。同时,可通过家长进课堂、参与食堂管理、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家访、举办家长课堂讲座等方式,增加共育的深度和层次。通过这些畅通的渠道保障家长的教育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评价过程中也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在思想碰撞中达成共识,增进相互理解,增强家校良性互动。

综上,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评价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通过改进评价理念、评价方式等,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校情、学情等进行思考,积极学习先进教学评价理念,做好与已有的评价体系相结合的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入家长、教师等多方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立体式评价,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宁本涛,樊小伟论“五育融合”的生成逻辑和实践路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5):6269

[2]胡莉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变迁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2):144153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五育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