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
2023-09-20姚春
姚春
【摘 要】为了促进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开展融合式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立足初中生物学课堂,开展融合式教学会拓展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认知,从广度和宽度上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探究了融合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从多角度获得知识,丰富信息,打破单一学科只是壁垒的传统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融合理念;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要贴近生活、融合多学科,生物学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代生物学具有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它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的支持,通过跨学科探究,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探索生命的奥秘。在多维角度探究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会逐步提高,建构出知识框架,正确地把握知识本质,提高分辨信息的能力,在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中提升核心素养。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会提升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在不断进阶中发展。
一、生物与生活融合,博学之
生物学科主要介绍的就是生物界的万物,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新课程改革也指出要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概念,结合地方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会拉进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给学生带来愉快学习体验,主动探究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时,为了使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并掌握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准备大豆种子,种子种在花盆中,摆放在教室中进行观察。每个小组种植的种子均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由不同的同学照顾,生长的就不一样。通过学生主动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学生就会了解到植物种子的萌芽规律。在种植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种植的外部形态,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还可以拿来玉米种子与黄豆种子比较观察,在对比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了解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通过学生的种植和观察,他们会了解到大自然中种子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体会到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学生借助生活中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获得知识,会感受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处处都在,要善于通过观察生活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在知识融合中了解知识本质,提高认知水平。
二、生物学与物理融合,慎思之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但还依赖于直观思维。教学中教师借助物理学的直观实验会给学生带来真实体验,更深刻地了解知识过程,形成对知识的理性理解,在推理判断中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内化知识。例如在学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三节“感知信息”时,在了解了眼球的基本结构后,学生会探究视觉形成过程,主要是外界光线照射到角膜,通过瞳孔、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像,之后经过大脑皮层形成视觉。在给学生解释“成像”的过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物理知识,借助物理实验室的凸透镜等成像仪器来演示,引导学生直观地看到物像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通过直观观察和体验,借助物理建模的方式,学生会建立眼球成像的基本模式。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假性近视是晶状体凸度过大物象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晶状体凸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需要通过带凹透镜的方式调节,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借助物理教具直观地演示,会促进学生主动观察,在参与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预测结果和实验验证等,实现学生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更好地从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把握知识本质,形成直观性体验。
三、生物信息技术融合,审问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学科与现代化技术相融合会给学生帶来意想不到的课堂体验。课堂教学中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融入真实情境中积极体验和感悟,形成对生物学知识探究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Word、Excel、音频、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DNA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不理解它是什么,但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真实地看到了双螺旋结构。学生通过展示哺乳动物产生指代的染色体变化图,会让学生了解亲代通过“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后会形成子代,促进学生理解亲代与子代之间是以生殖细胞作为“桥梁”产生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展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让学生在微课中直观地看到S型细菌的DNA使得R型转化成S型细菌,并能传递给后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微课的方式直观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深化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还可以通过表格对比的方式呈现出“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之间的DNA和蛋白质的区别,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生物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了学习资源,生物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思维的活跃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实现高效课堂。
四、生物学与化学融合,笃行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科间的融合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运用,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与化学相联系的部分,它们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借助实验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根的生长”时,为了更便利地带领学生观察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特点,通常都会采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式观察。实验操作过程中会用到稀碘液,其本质就是利用了化学知识的原理进行配置,使其充当染色剂。结合化学原理学生在显微镜下会更清楚地看到根冠、分生区、生长区和成熟区。借助染色剂的帮助,学生会看到根冠细胞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分生区细胞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伸长区细胞较大,呈长方形;成熟区细胞较大,表面突起形成根毛,增大了表面积。通过染色剂的帮助,观察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观察结果更加明显,学生会在比较总结中感受到知识融合的直观性,突出知识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建模,感受化学原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迁移中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生物学与地理融合,生巧之
学科间的融合充满了魅力,会帮助学生建构生命观念,在主动加工和处理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生物学知识与地理知识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课堂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知识融合的方式分析原理,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甲地和乙地生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吃起来比乙地的甜瓜更甜,这是什么原因呢?”结合问题进行知识的推理和分析,学生会认识到需要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问题,寻找根本原因。因为甲乙两地不同,所以它们接受的光照强弱不同,昼夜温差也不相同,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夜间会减弱,这样会帮助甜瓜储存糖分,增加甜瓜的甜度,这是由于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借助地理知识分析问题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同时“生物与环境”中的天气预报以及气温和降水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也是利用了地理知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通过降水分布、水资源分布和水土流失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在生物学科中的重要性。《爱护植被》中则需要学生了解热带雨林知识以及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作用,促进学生在生物学知识探究中感受到学科知识间的交叉,在知识融合中提高学习主动性,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六、生物学与语文融合,隽永之
平铺直叙的课堂没有吸引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的知识会增加课堂趣味性,展示教师的文采,增加课堂魅力。授课中教师可以引用古诗词展示生物学现象,或者是解释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促进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语文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横向练习中提高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蒸腾作用时教师可以应用诗句有“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江瘴炎夏早,蒸腾信难度。”“火云衔日烧天地,万井炎蒸腾火气。”等,促进学生在经典古诗词中感受蒸腾作用的美,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增加生物学知识的含蓄美。探究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表现了什么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将生物学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活学活用知识。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生会感受到这其中说到了“稻花”“青蛙”,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生物学上的食物链关系。探究中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农田的生态,在跨学科融合中感受生物知识的多样性,提高思维能力。
七、生物与其他学科融合,力行之
新世纪初的课程改革开始,生物学课程就非常重视跨学科的内容,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展现异彩纷呈的教学过程。生物学中的很多统计图和数据都是与数学知识融合计算出来的,通过数学方式展示了更加精准、严谨的数据,给学生带来了客观的印象。在学习“人体概述”时,教师可以借助人体素描画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明确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了解骨的成分和骨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在素描图片中,通过生物学和美术的结合,学生会感受到人体结构的美学特征,在实践中学会从美的教学欣赏生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时,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历史中探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历史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对人类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同时生物学还可以与美术、音乐、英语等学科相融合,在融合中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示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生物学世界。
总之,学科间的融合增加了生物学知识的课程资源,使生物学变得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努力寻找知识间的联系点,通过整体把握和系统建构的方式正确寻找切入点,通过细节切入的方式带领学生主动探究。融合中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联系的方式来开阔视野,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多元、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冯传海.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与融合——以初中生物学科实验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1):102-103.
[2]朱良春.生命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合[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8):10.
[3]蔡佳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STS理念的分析与实践——以苏科版教材为例[J].考试周刊,2015(A2):150.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融合教学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案例研究》研究成果,编号SQ2021GHLX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