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化

2023-09-20钟漪萍

老区建设 2023年8期
关键词:基尼系数双碳省份

[摘 要]“双碳”目标下,从资源利用、低碳清洁、生态系统、绿色供给四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对2008—2020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实证考察,以期丰富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明显提升,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中下陷”的分布格局;全国、区域内及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均呈现出缩小的发展态势,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收敛性特征,在样本期的后期,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均向区域均衡点集中。

[关键词]“双碳”目标;农业绿色发展;熵权TOPSIS模型;地区差异;动态演化

[中图分类号]F320.3;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08-0020-14

[作者简介]钟漪萍,宜春学院赣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数字赋能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测度、作用机制与提升策略研究”(JJ22108)

一、引言

当前,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形势严峻,对全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农业不仅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同时还是巨大的碳汇系统,显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20年,我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这无疑为全国农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文件均强调要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因此,本文基于“双碳”目标,旨在研究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化。

目前,学术界围绕着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话题展开了许多研究。例如,魏琦等(2018)[1]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观赋权法和熵值法对全国及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于法稳(2018)[2]研究了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动因及核心问题,进而提出了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孙炜琳等(2019)[3]在界定新时代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思路。金赛美(2019)[4]对我国各省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泰尔指数分析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王丽娟等(2020)[5]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素质、科技投入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促进作用,而农林水事务支出对农业绿色发展表现出消极影响。高健和葛子豪(2020)[6]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运用泰尔指数测度了其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何可等(2021)[7]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泰尔指数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肖华堂和薛蕾(2021)[8]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四大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效率的耦合协调性均在不断提升。高鸣和张哲晰(2022)[9]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从要素、产业、政策层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综上可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农业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且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归纳,发现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鲜有学者基于“双碳”目标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二是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泰尔指数来分析我国或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但该方法忽视了子样本的分布情况,不能有效解决样本数据间交叉重叠的问题;三是现有研究虽从多个视角对农业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动态演化特征的分析,其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基于此,本文基于“双碳”目标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发水平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丰富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在于:一是结合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现实背景,基于“双碳”目标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二是考虑子样本数据间交叉重疊的问题,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研究;三是研究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拓展现有研究内容。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维度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例如,赵会杰和于法稳(2019)[10]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活保障四个维度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高健和葛子豪(2020)[11]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供给、乡村发展、生态制度五个维度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刘智(2020)[12]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维度构建来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周静(2021)[13]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经济增长四个方面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李欠男等(2022)[14]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来说,学者们在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农业绿色发展主要包括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四方面。《意见》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文件,其实质是基于“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是要在固碳和增汇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绿色供给。其中,绿色技术创新是碳中和的关键(赵志耘和李芳,2021)[15]。因此,基于“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一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双碳”目标为契机,加大农业领域绿色创新技术投入,促进农业领域绿色创新产出,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各类化学品投入,减少碳排放,实现产地环境的清洁;三是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四是实现农业的基础功能,提供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基于此,本文以《意见》为依据,并借鉴现有研究,从资源利用、低碳清洁、生态系统、绿色供给四个维度构建“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我国31个省份,考察时间为2008—2020年。指标体系中各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绿色食品统计年报》《中国知识产权总局数据库》。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所有价值量指标均采用CPI指数进行了平减。对于部分指标数据缺失问题,本文采用移动平均法进行填补。

三、研究方法

(一)熵权TOPSIS模型

目前,学术界关于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层次分析法、TOPSIS模型等方法。在这里,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以克服主观因素对各指标权重的影响。该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二)Dagum基尼系数

传统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是学术界中用来分析地区差异的常用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并不是十分完美,自身也存在局限之处。其中,传统基尼系数无法揭示地区差异的来源,而泰尔指数法又忽视了子样本的分布情况,不能有效解决样本数据间交叉重叠的问题。Dagum基尼系数充分考虑了子样本数据间交叉重叠的问题,能够精准测度区域差异来源。因此,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式(8)所示:

(三)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是一种重要的非参数估计方法,其中心思想是采用平滑的核函数对样本数据的概率密度进行拟合,以形成连续的核密度曲线,通过对比核密度曲线的变化来刻画分布的动态变化特征。相较于参数估计方法,核密度估计不需要事先设定函数,从而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核密度估计来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假设f(D,y)是二维随机变量(D,y)的联合核密度估计函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测算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20年我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1.农业绿色发展的时序分析

从时序上来看(图1),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波动变化,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其中,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均值由2008年的0.2803增长至2020年的0.3685,12年间共提高了0.0882;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均值由2008年的0.3579增长至2020年的0.4256,12年间共提高了0.0677;中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均值由2008年的0.2374增长至2020年的0.3398,12年間共提高了0.1024;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均值由2008年的0.2379增长至2020年的0.3352,12年间共提高了0.0973。可见,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有了明显提升。

从高于全国均值的省份个数来看,2008年,只有1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高于全国均值(0.2803),占考察省份总数的35.48%。到2020年,只有10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高于全国均值(0.3685),占考察省份总数的32.26%。从整个考察期来看,只有11个省份的综合指数高于全国均值(0.2842),占考察省份总数的35.48%。可见,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2.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布分析

从空间分布来看,2008年,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在全国前五位的地区依次为北京(0.5298)、上海(0.5125)、浙江(0.3924)、江苏(0.3904)、广东(0.3904),而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在全国后五位的地区依次为山西(0.1719)、新疆(0.1783)、河北(0.1864)、安徽(0.1890)、宁夏(0.1970),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北京是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最低的山西的3.08倍。到2020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与2008年大体相同。其中,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在全国前五位的地区依次为上海(0.7770)、江苏(0.4675)、广东(0.4481)、北京(0.4465)、浙江(0.4215),而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排在全国后五位的地区依次为山西(0.2862)、新疆(0.2977)、宁夏(0.3040)、吉林(0.3075)、辽宁(0.3083),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上海是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最低的山西的2.71倍。可见,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而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省份,地区差异较大。

从三大区域来看,2008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發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3579、0.2374、0.2379,其中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除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均值(0.2803)外,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均值。到2020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4256、0.3398、0.3352,其中东部地区仍然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除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均值(0.3685)外,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均值。从整个样本考察期来看,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3463、0.2427、0.2550,其中东部地区仍然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除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均值(0.2842)外,中西部均低于全国均值。可见,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东强西弱中下陷”的分布格局,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二)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但差异程度有多大?其差异来源是什么?为此,本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并探讨其差异来源,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1.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差异分析

由图2可知,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基尼系数呈现波动发展态势,说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经历了一个震荡的过程,但整体来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在显著缩小。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1686降低至2020年的0.0999,下降幅度达到了40.74%。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倾斜性区域发展政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使得中西部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进而提升了该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逐步缩小了与东部省份的地区差异。

2.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分析

由图2可知,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与全国大体相同,均呈现波动发展态势,说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也经历了一个震荡的过程。但整体来看,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在显著缩小,其中东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1529降低至2020年的0.1340,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0879降低至2020年的0.0466,西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1013降低至2020年的0.0458。此外,大部分年份的基尼系数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且东部地区的基尼系数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且东部地区是造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来源。

3.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样本考察期内,东—中和东—西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大,而中—西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小,说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相对较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技术水平等因素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而使得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绿色发展基础等方面较为相似,因而区域之间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相对较小。从变动趋势来看,不同区域间的基尼系数均有所下降,其中东—中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2218降低到2020年的0.1295,东—西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2246降低到2020年的0.1329,中—西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1031降低到2020年的0.0492,说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呈现缩小态势。

4.农业绿色发展的差异来源及其贡献率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样本考察期内,大部分年份的基尼系数结果显示:区域间基尼系数>区域内基尼系数>超变密度基尼系数,说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差异最小。从各部分差异的贡献率来看,样本考察期内,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最高达到了68.53%(2010年),最低为21.50%(2013年),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介于22.78%~33.00%之间,超变密度差异的贡献率则介于8.69%~45.50%之间。总体来说,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这可能与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和生产方式有关。

(三)农业绿色发展的动态演化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本文选取了等间隔年份(2008年、2012年、2016年和2020年)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数据,根据核密度估计函数,绘制了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分布的核密度估计图,结果如图3所示。

1.全国层面

图3(a)反映了全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特征。从图3(a)中可以看出,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核密度曲线整体向右移动,说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核密度曲线始终呈现“双峰”分布,说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即水平高的地区相互聚集在一起,水平低的地区相互聚集在一起,这种极化现象一直没有消除。主峰位于核密度曲线的左边,说明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核密度曲线右侧出现了明显的拖尾现象,且拖尾长度逐渐向右延伸,说明存在部分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省份的农业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主峰的波峰高度明显上升,波峰宽度明显变窄,说明我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在显著缩小,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性特征。

2.区域层面

图3(b)、(c)、(d)反映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绿色發展水平的动态演化特征。从三大区域的核密度曲线可以看出,三大区域的动态演化特征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具体来看:(1)样本考察期内,三大区域的核密度曲线整体向右移动,说明我国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在逐渐提升。(2)核密度曲线的波峰高度均有所上升,说明我国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份的地区差异在逐渐缩小,印证了前文地区差异的结论,同时这也说明我国区域内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性特征。

三大区域的核密度曲线也存在不同之处,具体来看:(1)东部地区的核密度曲线在2008年和2020年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而在2012年和2016年呈现“单峰”分布,说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样本期的前期和后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而在样本期的中期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集中于区域的均衡点。核密度曲线在2020年出现了明显的拖尾现象,说明存在少数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远高于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核密度曲线的波峰高度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而波峰宽度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中部地区的核密度曲线在2008年、2012年、2016年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而在2020年呈现“单峰”分布,说明中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样本期的前期和中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而在样本期的后期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集中于区域的均衡点。(3)西部地区的核密度曲线在2016年呈现“双峰”分布,而2008年、2012年和2020年则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说明西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样本期的中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而在样本期的前期和后期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集中于区域的均衡点。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双碳”目标,从资源利用、低碳清洁、生态系统、绿色供给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20年对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考察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化特征,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一)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明显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大部分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中下陷”的分布格局。(二)样本考察期内,全国、三大区域及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的地区差异总体上呈现缩小的发展态势,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和中部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地区差异相对较大,而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地区差异相对较小。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也是造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差异的重要因素,其中东部地区是区域内差异的主要因素。(三)样本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明显提升,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呈现出明显的收敛性特征;在样本期的后期,东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双峰”分布,说明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单峰”分布,说明中西部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向区域均衡点集中。

本文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期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第一,深入贯彻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当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部分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且又是巨大的碳汇系统。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对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省份应深入贯彻低碳发展理念,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低碳农业发展,加强低碳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广科学施肥方式,开展秸秆还田和粪肥还田,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减量增效,推行节水型灌溉技术,宣传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等,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第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努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且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因此,各区域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努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例如,东部地区可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技水平与丰富的人才资源,研发农业碳减排增汇技术,探索农业碳汇交易,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品质,推广数字化农业等。中西部地区可利用其能源丰富、地域宽广的优势和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倡导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大力发展绿色种养业,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等。此外,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区域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也应在政策、资金方面扶持中西部地区,从而推进区域间均衡发展。

第三,注重科技助力,提升农业固碳减排能力。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且具有明显的收敛性特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因此,各省份应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农业专业化人才;设立农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增加低碳农业的研发投入;集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涉农企业等主体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农业减排固碳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突破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瓶颈,提高生产与利用效率,减少种植业、养殖业等产生的碳排放,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魏琦,张斌,金书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及区域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

[2]于法稳.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8,(5).

[3]孙炜琳,王瑞波,姜茜,等.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

[4]金赛美.中国省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评价[J].求索,2019,(2).

[5]王丽娟,贾宝红,信丽媛.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11).

[6][11]高健,葛子豪.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12).

[7]何可,李凡略,张俊飚,等.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3).

[8]肖华堂,薛蕾.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效率耦合协调性研究[J].农村经济,2021,(3).

[9]高鸣,张哲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10]赵会杰,于法稳.基于熵值法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J].改革,2019,(11).

[12]刘智.中国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关联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0,(7).

[13]周静.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评价、区域差异分析及优化路径[J].农村经济,2021,(12).

[14]李欠男,李谷成,尹朝静.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

[15]赵志耘,李芳.碳中和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1,(9).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Under the Goal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Zhong Yip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goal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was constructed from four dimensions: resource utilization, low-carbon clean, ecosystem, and green supply,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from 2008 to 2020 wer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 TOPSIS model, Dagum Gini coefficient an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in order to enric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sample investigation period,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a's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presenting an obvious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trong in the east, weak in the west and subsidence in the middle";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within the region and between regions all show a narrowing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the overall difference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The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provinces within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show obvious converge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sample period, there is a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n the eastern provinces, while the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concentrated towards the regional equilibrium point.

Key words: Goal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Entropy weight TOPSIS model; Regional differences; Dynamic evolution

[責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双碳省份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