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背景下低浪费“三为”“四定”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20陶光利
陶光利
[摘 要] 现代课堂教学活动在表现形式上纷繁多样,但其根本形式仍然是:教的活动(呈现、示范与讲解)、学的活动(聆听、观察与内化)、做的活动、评的活动(或指导的活动)与总结提升的活动的有机结合. 为了探索具有区域特色且内容丰富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2018年6月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王建军教授深度解析“三为”“四定”课堂教学,指出“三为”“四定”课堂教学不求形式上的模式化,但求内涵上的框架化,以“自上而下”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以求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为重庆市荣昌区的特色课堂建设指明了方向,建立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荣昌区的教育发展. 文章以高三复习课“圆的方程”的教学活动为例,阐述现代教育背景下低浪费“三为”“四定”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三为课堂”理念;“四定”教学设计;低浪费;高中數学
背景介绍
1. 关于“三为”“四定”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为”“四定”课堂教学的发展如图1所示.
2. “三为”课堂教学的追求
不必像别的课堂教学模式那样,确立某种固定的组合方式,“三为”课堂教学重在“三为”,减少教学中的浪费(低效),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质量.
“三为”指为学而建(聚焦教学准备),为学而教(聚焦教学有效),为学而评(聚焦目标达成).
“为学”指以“学”为依据和旨归,这意味着:首先必然有一个先于“学”的价值追求或目标;其次这个目标最后要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最后从无到有、从浅入深、从散入固的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内在逻辑.
“三为”课堂教学的根本追求在于依据学生的经验基础和心理逻辑,促成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意义和结构),进而养成所期望的素养,以应对包括考试在内的问题解决需要.
3. “四定”教学设计的价值导向
“四定”教学设计包括:
(1)教学设计中的定位. 确定具体内容在当初被选择进入课程内容时所内含着的、欲彰显的基本育人价值,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总追求方向.
(2)教学设计中的定轨. 定位中所确定的育人价值,必须通过某种结构化的教学互动过程才能最终实现.这条“轨道”应以形成“学习闭环”为基本追求和总体进程.
(3)教学设计中的定标. 在确定的育人价值方向的指导下,还需要确定“学习的标准”,即确定“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即目标).
(4)教学设计中的定活动. 把这个目标中所包含的行为要素“包装”为课堂中的实际活动,即可执行的教、学、做、评等活动.
下文是笔者以高三数学复习课“圆的方程”为例,阐述低浪费“三为课堂”之“四定”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三为”“四定”课堂教学设计
1. 基于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定位
“圆的方程”的育人价值定位如图2所示.
(1)基础性育人价值定位.在“三为”“四定”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育人价值定位的第一层次是“基础性育人价值定位”,即要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习得知识,同时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2)超越性育人价值定位.在“三为”“四定”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育人价值定位的第二层次是“超越性育人价值定位”,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科超越性育人价值定位”,二是“社会超越性育人价值定位”. 即超越教材上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相融合,理解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科情感和爱国情怀(即深度学习). 在“圆的方程”的复习过程中,不仅要体会用代数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数学思想,还要感受生活中处处皆有“圆圆满满”的美丽,从而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怀.
2. 基于价值定位的教学结构定轨
以“三为”“四定”课堂教学为基准,结合高中数学总复习特点,“圆的方程”总体教学结构定轨如图3所示.
3. 基于基本教学过程的定标
在确定的育人价值方向的指导下,教师需要确定“学习的标准”,即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即目标)(具体目标见表1).
4. 基于基本教学设计的定活动
为更好实现“三为”“四定”课堂教学,笔者把“自下而上”的常态课调整为“自上而下”的现代课,以“圆的方程”(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范例展示如表2所示.
“三为”“四定”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1]. 不难看出,低浪费的“三为”“四定”课堂教学实践正不断去完善和达成这一课标理念.
1. 定位是整体设计的前提
在高三数学“圆的方程”的复习中,笔者在落实“三为”“四定”课堂教学设计定位要求的同时,对该知识的逻辑体系、层次以及学生的学情都进行了分析与整合. 在以“圆的定义→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更全面的与圆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圆系方程、隐圆问题),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更系统的整体设计,这是实施有效教学、减少教学中的浪费(低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必备前提.
2. 定轨是深度学习的路径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 在课堂实践中,衡量深度学习有没有发生,应该有四个维度:第一,有无主动的思维参与;第二,有无主动的知识建构;第三,有无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第四,有无主动的实践性学习(说明:第一、第二维度是必备的,第三、第四维度应该具有其中之一). 例如在“圆的方程”的“三为”定轨的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并从直线中的平行线系、垂直线系以及过定点的直线系引伸到直线与圆交点的圆系、圆与圆交点的圆系. 在此过程中能充分展示学生分析、推理等高阶思维活动,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深度学习,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3. 定标是素养提升的目标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三为”“四定”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定标是素养提升的目标. 在实践中,教师针对“圆的方程”课例确定“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正确定标(现代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定标主线如图4所示).
4. 定活动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三为”“四定”课堂教学是教师创设符合数学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思维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开展系列化数学活动,促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能实现课堂教学由基础性育人价值向超越性育人价值的提升. 在“圆的方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时,由“定义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到“综合应用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实践活动. 同时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习“活动”起来,激励课堂,创新思维,提升课堂效率,达成实践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结构如图5所示).
总之,“三为”“四定”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挖掘数学和数学教学的价值;需要教师在梳理课堂教学发展脉络时做到上知(决策者)意图,下知(学习者)逻辑,前知(编写者)结构,后知(评价者)方式;需要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同时,教会学生“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现代教育背景下低浪费的“三为”“四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陈晓丹.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三数学深度备课——三角函数单元复习为例[J]. 數理化解题研究,2019(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