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023-09-20陈锦辉
林 英,陈锦辉
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中国运动处方应用在各大城市中逐步开展,并被大众所认识及需求。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高与互联网带来生活、娱乐的便利,缺乏锻炼、静坐少动或自我管理不当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心理问题,仍成为当前各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慢性病全程管理研究发现,以静坐的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1]。运动处方是慢性病管理中运动健康干预的重点内容。《中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提出“开展个体化健康干预,促进‘体医融合’,在有条件的机构开展运动指导门诊,提供运动健康服务”的要求。运动处方是科学运动的核心内容,科学、安全、有效的运动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有着现实和特殊意义。
1 运动处方在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1.1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
运动处方在心脏康复中应贯穿康复过程的始终。近年来,运动处方在心脏疾病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多种心脏康复模式。许多研究表明,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适当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的心脏康复运动,对改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2]。
现代康复实践证明,有效的脑卒中后康复可加速康复进程,减轻残障,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个体化有氧运动处方训练可改善社区慢性病、脑卒中患者心肺状态,从而提高其运动能力,改善预后及复发风险,还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3]。
有规律的运动已被WHO 和国际高血压学会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运动可使血压稳定或下降,增加药物的降压疗效,减小用药量及药物副作用,还可调节情绪。应用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制定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治疗高血压研究[4]表明,其疗效显著。另一研究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制定太极拳有氧运动康复处方,可使血压、血脂、血糖和BMI 水平明显降低。运动形式一般选择中低强度的全身性、有节奏、易放松的有氧训练,配合适当的抗阻训练。体医结合运动干预模式适合社区推广[5]。
1.2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现已被纳入中国糖尿病防治策略和管理体系中。《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指出,运动治疗应贯穿糖尿病治疗全过程。运动处方是糖尿病管理“七驾马车”新增的“个体化管理和心理干预”内容的要点。研究表明,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抗阻运动或间歇训练的组合运动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2 型糖尿病的治疗更为有效。运动不仅可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身体成分构成,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社区糖尿病康复运动处方的研究[6]表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体重,可在临床推广。而餐后散步疗法的研究表明,可有效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和预防酮症酸中毒。运动处方一般选中等强度的大步快走、骑车、球类、跳舞、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配合适当的哑铃、弹力带、俯卧撑等抗阻运动。
1.3 对癌症患者的康复
运动疗法作为癌症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中国已被受关注。郭晨等[7]研究表明,中等强度、规律、长期的运动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癌因性疲乏,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应加强在社区的应用与推广。常利等[8]研究创造性地将有氧运动与音乐疗法相结合应用于乳腺癌病人,结果表明运动疗法不仅可缓解癌因性疲乏,还能改善癌症病人的睡眠障碍。运动形式一般在运动医师指导下,按癌症患者的患病阶段不同及体质差异、个体爱好进行选择。如癌症恢复期的运动形式,可选医疗体操、有氧训练和传统体疗(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有氧运动,配合适当的抗阻运动如肌肉、关节活动、耐力、放松锻炼等。运动强度方面,国内多使用靶心率法和自感劳累分级法,应注意以中低强度运动为主,遵循“循序渐进、安全、有效”的原则,避免短时剧烈或长期高强度的锻炼,以免抑制免疫功能而影响健康。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
肺功能康复是COPD 治疗的核心部分。运动处方对肺功能康复有重要作用,还可调节其焦虑情绪,多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适当抗阻力锻炼。苗青等[9]在肺康复的常规药物治疗外加入运动处方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处方可有效提高COPD 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另有研究认为,除肺康复训练外,每周做3 次平衡训练,可促进中、重度患者的肺功能康复,提高其平衡性、肌力和运动效能。运动处方以下肢有氧训练为主,可选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医疗体操等,可配合抗阻力训练,如坐站、踏步、哑铃等。
1.5 骨质疏松症(OP)的运动疗法
研究表明,运动疗法是原发性OP 治疗中经济而有效的疗法之一。散步、跑步、健身操及太极拳等运动组合是治疗原发性OP 有效的运动处方。其骨密度及疗效与运动负荷成正相关。另一研究表明,运动处方可显著改善2 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提高骨密度值,是减少社区慢病率的重要途经[10]。
2 运动处方在新冠疫情下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2020 年的新冠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发现,没有合并症患者的粗病死率为0.9%,而有合并症者的粗病死率明显增高,其中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为10.5%、糖尿病者为7.3%、慢性呼吸道疾病者为6.3%、合并癌症者为5.6%[11]。以医学为主、体育为辅联合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智能手机软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在线运动评估、运动配合饮食指导,开展居家视频运动;线下在医院和社区由专科护士带领进行集体运动。此研究有效降低了患者糖尿病各项生化指标及用药量。在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可充分发挥医护在慢性病运动健康管理中作用,应用制作的运动健康短视频及软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运动干预,既可防止疫情传播,又可促使患者的身心健康。
3 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国内外学者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不良心理状态会引起各种疾病,是影响老年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抑郁和焦虑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运动过程中身体释放出“快乐激素”,对焦虑、抑郁患者有积极作用。个体化有氧运动处方的干预研究表明,能有效缓解住院老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许多慢性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癌症、COPD 等均为心身疾病,科学、长期的身体锻炼可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和治疗心身疾病。如对伴有抑郁症心理疾病的慢性病患者,许多研究显示运动疗法可有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12]结果表明,坚持运动效果与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几乎一样,且复发率低,减轻了慢性病患者的用药负担及副作用。抑郁症的运动处方为:采用以轻到中度有氧运动为主(推荐跳绳、慢跑、健美操和太极拳等),至少一次集体运动(如羽毛、乒乓球等)或者集体登山、旅游活动(对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特别意义),配合适当抗阻训练(激发快乐与竞技情绪,同时增肌)。
4 总结
运动处方是一种个体化的科学运动健康干预,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其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体医结合可以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管理;对常见慢性病的康复、治疗及身心健康均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在新冠疫情下,为创新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同行提供了经验共享。运动处方的体医结合慢病管理新模式正适应了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建立完善的针对不同的人群、环境、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要求。因此,应加强其应用与推广。
为了更好推进健康中国,促进体医结合的创新、减少慢病率,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运动处方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在研究上:①医疗机构可与心理治疗、中医、音乐疗法以及体育院校、体育局、疾病控制中心等多领域和部门联合开展研究。②针对运动处方中的运动形式、强度、频率、时间等方面,开发制作更通俗易懂、规范、可操作、更多种类的慢性病运动处方。在推广上:①公立医疗机构医生要带头推广运动处方,为慢性病患者开具“个体化运动处方”。②增设运动处方门诊服务。国家体育总局的研究认为,运动处方门诊可成为现阶段落实体医融合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形成适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的一种体医融合模式。③疾病控制中心可联合多部门开展,并发挥健康促进与教育的职能和作用。如组织三甲医院专家制作和录制该院特色的运动处方短视频或运动健康软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送结合线下推广,让患者及家属方便易得,并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