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互联网+”健康管理的SWTO分析
2023-09-20蒋君梅
蒋君梅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 慢性肾病及肾衰竭,以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高血压病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心身疾病,与遗传、饮食、内分泌以及心理等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控制措施不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更需要进行科学、完善的健康管理[2]。高血压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和重要的风险因素。相关数据显示,中国65 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 56.6%,且呈现上升趋势[3]。近年来,对高血压患者的“互联网”健康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研究结果已有诸多报道,效果各有特点。本文对高血压患者的“互联网+”健康管理进行了SWTO(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分析。
1 优势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互联网技术已嵌入到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也已广泛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并呈现明显的优势。
1.1 技术的优势
通过互联网和可穿戴检查设备上传检查数据,卫生信息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AI)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组,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工作;“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能明显提升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和健康管理效率。
1.2 方便性优势
通过“互联网+”管理模式,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并接受一定程度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医护人员也可以实时掌控患者的病情并实施健康管理工作[4-5]。
1.3 自我管理优势
通过“互联网+”健康管理,患者的检查数据能在患者本人微信、家属微信和医护人员平台中共享,能三方监督患者自我管理血压;通过在微信群和健康教育平台中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另外,“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可实现将生活方式的指导、健康体检、预防、保健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融入日常生活[6-8],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治疗疾病。
2 劣势分析
硬件要求方面:“互联网+”技术用于慢性病管理,需要简单操作性好的互联网技术。网络和微信的要求限制了一些经济条件不好或者没有智能手机的患者参与。患者使用方面:高血压患者中,大部分为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平时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使用微信或者上网,这限制了老年人参与“互联网+”管理模式中的线上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等活动[9]。因此,“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目前难以适用所有高血压患者。但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 月,中国60 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在老年人触网、用网愈加频繁的今天,用好互联网做好“互联网+老年教育”,是当下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命题,也是各地老年大学争相探索、踊跃创新的新场域。厦门市关于老年人互联网健康教育措施[10],搭建从区校到市校到省校到更多全国优秀老年大学、线上教学资源共享的体系,依托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老年教育覆盖率。进入“思明区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文化类、健康类、音乐类等备受老年学员欢迎的课程应有尽有。据介绍,思明区老年大学于去年开始建设“网上学堂”,开展远程教育,推出10 门课程160 课时进行网上授课,并链接省老年大学线上教学平台、整理分享其他优质老年教育资源,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选择。如果依照厦门市的做法,老年人参与“互联网+”管理模式有望全力发展并实施。
3 机遇分析
目前我国高血压管理的总体水平不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不理想,疾病控制率低[11];我国智能信息化高血压管理平台建设较薄弱,迫切需要“互联网+”高血压病管理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模式的探索和应用。我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慢性病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希望运用互联网、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管理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微信技术在我国居民中已深入人心,并已深深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把这些技术用于疾病的控制和健康行为改善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实际需求。另外,有研究[12]对“互联网+”高血压慢病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发现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动态、实时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在线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个体、精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成为可能。这些外部因素和患者的需求为“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机遇。
4 风险分析
“互联网+”技术用于慢性病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公认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操作规范和实施标准。这会使“互联网+”慢性病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带来操作方法不一致、不规范的问题,甚至带来疾病管理的风险。该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者重新学习管理的方法。如果对于“互联网+”慢病管理信息平台没有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对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还需要抽出时间来重新录入患者资料,并要改变疾病管理的习惯,这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均会带来困难[13]。同时,关于“共享服务”的有关APP 在应用商店缺乏有效评价,用户仅依据产品简介很难做出评价,导致健康管理质量难以提高。另外,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员进行项目实施,虽然慢性病管理效果是明确的,但成本效益的控制方面需要专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5 小结
2020 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年龄≥18 岁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估计我国18 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 亿[14]。“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规模、动态、精准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成为可能。国内“互联网+”健康管理虽起步稍晚[15],但国内外研究大多发现“互联网+”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血脂、血压水平,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和服药依从性,且成本低、覆盖面广、效率高,值得推广。另外,“互联网+”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有其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我国各地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提升慢性病管理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慢性病管理新模式新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大力推动“互联网+”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的开展,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