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史视域下的艺术教育开放性教学实践

2023-09-19孙琛

艺术大观 2023年24期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艺术史艺术教育

孙琛

摘 要:在艺术史课程中,教师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将艺术作品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意识,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上的拓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形成。

关键词:艺术史;艺术教育;开放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4-0-03

在艺术学学科中,“艺术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核心概念为“艺术”,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在当代社会,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国民的艺术素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传统美术教育的封闭性和局限性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审美的基本方法并形成良好的美学意识。而基于艺术史的开放性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美育的不足并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综合能力。

一、艺术与艺术教育

(一)艺术内涵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由满足温饱过渡到享受生活,而精神文化生活则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奴隶社会的神像崇拜,再到封建社会时期的礼乐教化,直至当今社会,人们仍然重视对美的感受,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1]。因此,美是人的本能需求。然而,当人进入文明时代后,其审美的需要开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进而能够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使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另一方面,现代科技也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人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对人的情感体验的要求等。这些要求都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美丑,从而产生审美的需要。由此可见,美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既包括事物的外部特征,又包括事物的内在特质;既包括外在形式上的美,又包括内容上的善;既包含对客观世界的欣赏,也包括对自己内心的观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审美”。

(二)艺术教育的内涵

艺术教育是指以审美为核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塑造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美与善的统一。在艺术活动中,人们所创造的一切,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产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人们在从事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既陶冶了情操,也使心灵得到净化。第二,它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2]。在艺术活动中,人们不仅需要与他人交往,还需要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人格完善,获得人生的乐趣。第三,它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由于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复杂而充满创造性的,因而必须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来指导。同时,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经过艺术家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不断追求完美的结果,因而又必须重视其实践性。第四,它是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艺术发展史。第五,它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各个国家的文化,又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只有把各国优秀文化加以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形式,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艺术教育的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效益。

(三)艺术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一是两者都是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塑造和陶冶的教育,但二者的目的不同。艺术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产生对美的向往,并激发其内在的创造欲望。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二者应相互配合。二是两者都注重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但侧重点不同。艺术以德育为核心,强调思想品德修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艺术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彰显学生的才华。三是两者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艺术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熟悉各种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3]。同时,教师还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而艺术教育的具体形式则多种多样,除课堂授課外,还有参观展览、欣赏音乐、参加演出、开展课外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作品评展、举行比赛等。四是两者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差别。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只有文化课才是主课。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课的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其实无论什么课程,都需要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五是二者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既重视学习成绩,又重视综合表现。而对学生的成绩,一般采用考试的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每个同学分成不同的档次。这种分类的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也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便投机取巧,不按教师的要求做,结果,非但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反而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基于当代艺术发展的开放性教育理念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兴起,艺术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传统教育观向当代教育观的转变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当代艺术发展的开放性艺术教育理念,是20世纪以来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新趋势[4]。在西方,自18世纪的启蒙运动之后,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开始将美学与历史相结合。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在于人的理性思维。他认为,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克服自身感性局限,实现理性升华的过程。而作为人,其理性的最高形式则是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即人的自我意识,它既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

三、艺术史视域下的开放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放性教育缺乏科学认识

学习历史能够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更加成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面对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但是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以学科本位为特征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即把艺术课与文化课、专业课割裂开来,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获得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要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發展。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二)对开放性教育实施主体缺乏有效管理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善于运用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突破,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由于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负责艺术教育工作的机构,所以,在开展艺术教育时,往往是由各学院或系自行安排,这就使得许多教师无法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从而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甚至出现“放羊”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参与,并接受校内外专家指导的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学校的各项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保证艺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对开放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监督

目前,一些大学已开始尝试将课堂向校外延伸,但多数只是形式上的。例如,有的大学组织师生参观博物馆等,但这只能起到宣传的作用,很难达到真正的目的。而且,这些参观活动大多是在周末进行的,这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此外,有些大学虽然开展了开放的校园活动,但并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其运行,从而导致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既可以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又可以有效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艺术史视域下的艺术教育开放性教学的方法

(一)构建开放性的课程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这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根据学生的兴趣丰富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音乐课中的欣赏与表演、舞蹈课中的形体训练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感受美、认识美。同时,要注重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例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课题研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形成一定的理论观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课堂内外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另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技术,展示出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二)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

第一,尊重差异。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是独特的,在学习上,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采取不同的策略,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自身的发展。第二,重视互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6]。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讨论区,提供资料,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倾听,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个人见解,促进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增强师生的亲和力。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此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而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就离不开对艺术的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内涵,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此外,还可以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进而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身的人生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以及如何发现和创造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审美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此外,还应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去表达美和创造美,如绘画中的构图、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建筑中的空间布局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审辩思维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实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还影响着人的行为表现。

五、结束语

在艺术史的视野下,通过以“问题-方法-过程”为逻辑线索的开放性教学实践探索,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再认识、再理解、再思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意识;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唐宏轩,仿佛.略论艺术史视野下的艺术教育开放性教学理念[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7-9.

[2]尹丹.多元视角:年轻化与开放性——“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综述[J].美术观察,2008(07):1.

[3]张云峰.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开放性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82-83.

[4]陈丽帆.职业中专美术课堂开放性教学创新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4):64.

[5]杜彩.现代影视媒介背景下的艺术教育——从贡布里希的艺术史观谈起[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5):129-131.

[6]史峰.论艺术史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美术大观,2007(11):152.

猜你喜欢

开放性教学艺术史艺术教育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初中思品学科的开放性教学
基于开放性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