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乡村美育课堂推广的可行性

2023-09-19袁柳蝶陈德肖文朴

艺术大观 2023年24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行性乡村振兴

袁柳蝶 陈德 肖文朴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讲究本原性和在地转化,其在我国“本土化”传播进程及所取成果已得到实际应用。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适合幼儿及儿童发展的特点,从教育理念的在地性、传统音乐的丰富性,以及网络媒介的多元性等着眼,探索奥尔夫音乐教育目前在我国乡村美育课堂推广的可行性。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乡村振兴文化战略深入人心且成效显著,乡村教师对获取教育信息的素养也不断提升,这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乡村美育课堂推广准备了充分条件。在确保奥尔夫音乐教学正统理念的情况下,采取灵活得当的教学措施,有机融合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完全能作为新时期的一种美育手段,对我国乡村美育课堂乃至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乡村美育课堂;乡村振兴;教师信息素养;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4-0-03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最受重视的国外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根本的特性是“原本性”,即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原本性,主要体现为两大主体——儿童和音乐。毫无疑问,音乐是儿童天生的能力之一,我们可以观察到,即使是刚出生数月的健康婴幼儿,当听到旋律优美、律动感强的音乐,都会本能地用简单肢体动作来应和;稍大些,大动作发展到可站立的婴儿则会出现随着音乐点头、双手挥舞及双膝屈伸等具有节奏感的动作。另外一个主体是音乐本身,它的原本性则体现在从古老的音乐活动开始,无论是西方的音乐起源还是中国音乐的萌芽,都可以看到,原本的音乐是诗歌、舞蹈、演奏等不同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而在拉丁文中,“原本”(elementarius)可理解为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始于开端的。奥尔夫先生说过:原本性的音乐不是指单纯的音乐,它适合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被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1]由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具有“原型”主题的特征,而且内涵丰富并与时俱进,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形成自身的理论优势之后,总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及实施方式。就目前中国接受此教学法的情况来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传播不完整不均衡。在城市中尤其是一线城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普遍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授課方法,但植入地方传统音乐的做法不多,而在相对偏远乡村地区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鲜少见到奥尔夫音乐元素。笔者以为,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只有在乡村美育课堂上得以充分推广,才能真正实现其面向一切儿童的美好愿景。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举措亦有辅助作用,也对我国当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开展提供支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乡村美育课堂中的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主要是针对目前中国的音乐教育特点范畴而言的。众所周知,中国的义务教育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积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网络资源的日益开拓等,都成为我国乡村美育课堂推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有利因素。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土化”积累

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积累不仅是一种“西学东渐”的文化传播过程,也是中国学者专家为此付出心血的努力结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廖乃雄先生就赴德国拜访奥尔夫先生,并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与教学方法加以传播。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中国学者专家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如1982年成立了奥尔夫学会,组织人员赴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国家进行访学考察交流;多次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举办大型培训班并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努力将实践成果理论化,发表(出版)一系列学术著作等。这些努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奥尔夫师资的培养。[2]

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的良好收效离不开我国政府的开放决策和学校的广泛参与。例如,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书就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以及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含研究生、本科生)将其列为必修课程之一等,这一切都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国化”的有益探索。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在地性适应

1.“原本性”与人本精神

“原本性音乐”是先于智力的,它适合儿童机体和天性。作为一种接近自然的、土壤的艺术,“原本性音乐”构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根基。“原本性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理念中非常趋同,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内涵一致。这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所窥见。

2.“综合性”与艺术素养

我们知道,“综合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本质之一。它既与前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相契合,也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中提倡的“综合实践”相一致。而在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第一要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的根本素养,体现出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性质。

另外,在幼儿园的教育五大领域中,艺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艺术教育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组成部分。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的乡土素材融合

奥尔夫教育理念中所彰显的人本精神和实践精神强调了音乐活动的审美化和游戏化,非常贴合儿童自身的本能和兴趣。在充分调动儿童参与意识后,儿童的被尊重和被信任受到极大的肯定,使他们的音乐潜能得以充分激发,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掘创造力。即:寻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是奥尔夫教育体系一直以来的努力所在。奥尔夫先生意识到他所探讨的原本音乐更适合用于儿童教育中,这是因为儿童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他们几乎还不曾受历史、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身上还保持着人类最原始的对于音乐的反应以及表达方式。

在我国欠发达或偏远的乡村地区,受物质条件所限及信息相对闭塞所致,儿童接触不同类型或体裁的音乐不多,主要以教材中的儿歌为主,音乐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比较单一。而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提倡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用于儿童音乐教学中,而传统民歌、童谣、谚语在乡村地区尤为丰富,这就成为儿童生活中极好的素材,也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网络媒介的平台力量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已是无可避免,音乐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不例外。网络媒介的平台力量加快了这一发展趋势。奥尔夫曾将录音媒介的出现视为一件影响音乐价值观的“大事”:“直到发生了录音这件非凡的大事,从而能把全世界的音乐和音响固定下来,加以比较和考察,才带来了一切音乐价值的全然演变……这就是比较音乐学的诞生时辰,这就是对自然的、原本的东西的理解首次萌芽。”[3]

早期录音媒介尚能如此,网络媒介对多元文化的整合力量就更不可估量了。随着我国城乡网络一体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通过网络了解外面世界不再是生活在农村的人的奢求。2000年,奥尔夫音乐教育网站的开通,国内外有关奥尔夫教育的信息加快了传递,这为边远的乡村地区提供了便利而广阔的学习窗口,网站及时发布最新的奥尔夫师资培训资讯及系列讲座,下载区有大量的奥尔夫课例及音乐素材可供下载。网民还可在平台上互相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见解。这些都极大地开拓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视域,让人们深刻感受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所具备的文化人类学的普遍意义。

这里充分说明两点:1.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开始就已经孕育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萌芽,这在当时“欧洲中心论”的思想禁锢中是一种突破,是音乐价值的全然演变,使这一体系在生发处就携带开放多元的基因;2.受新时代网络传媒的影响,尤其是疫情防控下的线上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通过媒介传播越发受到关注。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乡村美育课堂中推广的举措

中国乡村音乐教育是一个有待大开发的天地,既在于乡村地域的广阔,也在于美育课堂的需求。奥尔夫音乐教育若要顺利进入乡村美育课堂,还需注重师资力量、教学场地、乐器硬件等方面。

(一)师资力量方面

我们知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开展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而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很“综合”,即音乐、舞蹈、编曲乃至美术等技能需要一定掌握。这些技能不要求特别专业,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学习和灵活运用,方能很快接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及内容。由于我国乡村地区存在对美育认识不足,本就不多的教育资金投放到音乐教育领域较少,致使音乐教师的数量不够与素质偏低,奥尔夫音乐教师尤其缺乏。

舉措:1.音乐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实。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素质教育和新时期美育的意义,投入专项资金保障音乐课堂的顺利开展,其中包括保持应有数量的专职音乐教师和提供音乐教师进一步深造学习的经费;2.有效组织规模性培训活动。可通过地方教育局的工作统筹,结合乡村振兴政策,组织和安排奥尔夫教学人员到县、镇、乡逐级举办奥尔夫师资培训和业务辅导,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如集中听课、课案设计、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等活动。定期考核教师的业务水平,提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关资讯,及时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新理念及方法。

(二)教学场地方面

由于教学经费的紧张,教学用地的人均不足已是乡村学校办学的一个普遍劣势,尤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场地不足极大限制了音乐教学法的充分开展。

举措:教学场地不足是乡村音乐课堂开展的一个阻力,但它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地方特点也为乡村音乐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充分利用“天然大课堂”,把学生拉到大草原、山坡、树林中去上课,重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象中蕴含着的校本课程资源,把乡村地区优美的田园风光、名胜古迹、民族歌舞等作为校本课程资源,来丰富奥尔夫音乐教育内容,同时让学生呼吸大自然新鲜空气,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这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所提倡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基本原理相一致。

(三)乐器方面

部分乡村中小学、幼儿园的音乐课堂所配备的教具通常是比较简陋的,最常见的是一部反复播放所教内容的录音机,多媒体功能教室还未全面得到推广。乐器方面,小鼓、小号常见,但钢琴少见。因此,引入昂贵的奥尔夫乐器的学校少之又少。

举措:奥尔夫乐器,有固定音高的音条琴比较昂贵,在乡村课堂中使用这种乐器来教学不现实也无必要。相对于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无固定音高乐器对于儿童的演奏能力要求更低,造价也更低,如单响筒、双响筒、节奏棒、串铃等,这些乐器乡村幼儿园是可以进行采购用于教学的。目前也有很多自制乐器的方法,可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简易的打击乐。如在王老吉、可乐等易拉罐中装入沙子,封好口,就制成了“沙锤”;用硬铁丝把数个啤酒瓶盖串起来,再围成一圈,便成了“串铃”;家庭使用的锅碗瓢盆等也都可以制成音声各异的“伴奏乐器”。教师利用这些“土乐器”进行教学,自身就是在践行着奥尔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既引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得以提升,进而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我国民族众多,民间音乐极其丰富,我们完全可以从现有的民族乐器中,选择适合奥尔夫教学法的乐器。总之,民间的音乐资源非常丰富,需要我们不断去发掘。

另外,教师也要充分重视人的身体这个天然“乐器”,充分将声势学运用其中,因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主要目标。加之大学高质量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不难预料,在不久的将来,乡村地区迎来一批又一批经过正统训练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人才。也随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理念的“在地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乡村美育课堂普遍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做法也日益普遍。当然,我国人口众多,地方差异性大,不可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音乐素质教育。但是,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信息素养在不断提升,在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可以借鉴一些理念和好的方法,并在“美育”的充分关照下,探索一种富有创造性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愿景。毕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只是作为一种美育手段,而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良好素质才是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卫民.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异化现象点击[J].幼儿园教育教学,1995(09):48.

[2]丁旭东.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访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妲娜教授[J].艺术教育,2007(06):6.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行性乡村振兴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趣味识谱教学在适龄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