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氏平鲉增殖放流苗种网箱中培技术研究

2023-09-19周广军杨涛吴红伟赵运星韩慧宗孙灵毅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沉淀池网箱

周广军 杨涛 吴红伟 赵运星 韩慧宗 孙灵毅

(1 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3;2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6)

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俗称黑鱼君,隶属于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鲉科(Scorpaenidae)、平鲉属(Sebastes),为冷温性近海底层卵胎生鱼类,常栖息于岩礁底质的海区,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中国北方人工鱼礁海域的主要增殖对象[1-2],也是海水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2018年烟台市放流许氏平鲉苗种570余万尾,2019年放流390余万尾,2020年放流780余万尾。根据2019年PL19-3油田1/3/8/9区块综合调整项目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结果,增殖放流回捕率为4.33%,回捕产量为3.81 t,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增殖放流的许氏平鲉苗种规格较小(全长≤3 cm),导致放流后其存活率较低,影响了回捕率[3]。

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苗种质量、生态容纳量、放流方式及放流后期管理等[4-7]。目前有关许氏平鲉增殖放流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流时间、放流规格、放流方式、人工鱼礁的诱集效果等方面[1,8-9],而对于许氏平鲉增殖放流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的报道较少。中间培育是渔业增殖放流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是将放流物种先进行网箱暂养,使其先行适应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有效增强其适应海区自然环境的能力后再开展增殖放流,这样可大幅度提高放流物种的成活率[10-12]。本文以许氏平鲉放流大规格苗种(体长>5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在沉淀池和天然海域中开展网箱中间培育的效果,研究许氏平鲉大规格苗种的网箱中间培育技术,以期提高许氏平鲉增殖放流成活率和回捕率,并为其他放流鱼类大规格苗种的中间培育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苗种

试验用许氏平鲉苗种购自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选择活力强、外表无损伤、检验检疫合格、体长在5~6 cm的鱼种进行试验。

1.2 网箱布设

在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的沉淀池布设12个小型网箱。每个网箱长1.20 m,宽0.76 m,网衣高度为0.45 m,入水深约0.40 m,可承载约0.4 m3水体,网衣网目大小为5 mm×3 mm。12个网箱共承载约4.8 m3水体(见图1)。

图1 沉淀池中间培育网箱

在莱州石虎嘴海域布设6个可承载约300 m3水体的圆形网箱。每个网箱周长40 m,直径12.74 m,网衣高度8.5 m,入水深8 m,网衣网目大小为5 mm×3 mm。6个网箱共承载约1 800 m3水体(见图2)。

图2 海上中间培育网箱

1.3 试验方法

1.3.1 苗种培养密度设置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将12个网箱按不同培育密度分为3组,每组4个网箱。第1组(C1-1、C1-2、C1-3、C1-4)每箱投放240尾;第2组(C2-1、C2-2、C2-3、C2-4)每箱投放320尾;第3组(C3-1、C3-2、C3-3、C3-4)每箱投放400尾。共投放3 840尾苗种。海上网箱中间培育:6个网箱按不同培育密度分为3组,每组2个网箱。第1组(H1-1、H1-2)每箱投放4 800尾;第2组(H2-1、H2-2)每箱投放6 400尾;第3组(H3-1、H3-2)每箱投放8 000尾。共投放38 400尾苗种。

1.3.2 取样方法

中间培育试验共持续28 d。在苗种投放当天随机取样30尾鱼种,测量其体长、全长和体质量;投放后每7 d对各个网箱进行取样,每个网箱各取样10尾,测量体长、全长和体质量并记录。使用直尺(精确度为0.1 cm)测量鱼的体长和全长,使用数显式电子秤(精确度为0.1 g)称量鱼的体质量。

1.3.3 养殖管理

试验期间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配合饲料,投饲量为苗种体质量的3%~6%。海上网箱投饲的时间可根据海域风浪情况稍作调整。每次在投饲前测量水温并进行记录;在投饲时进行巡查,观察鱼种的摄食和活动情况以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变化情况;检查养殖网箱有无破损,及时清除网箱内及其周边区域的杂物。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3.0 mg/L以上;网箱网衣一般每10 d更换一次,具体可根据网箱内水体的溶解氧、网衣附着的生物量和鱼种活动情况进行调整。

1.4 数据分析

使用Origin 2017分析软件对所有取样数据进行处理。体质量增长率(RWG,%)和全长增长率(RLG,%)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RWG=100×(W1-W0)/W0

(1)

RLG=100×(L1-L0)/L0

(2)

式(1)和(2)中,W1和W0分别为试验结束和试验初始的苗种体质量(g);L1和L0分别为试验结束和试验初始的苗种全长(cm)。

试验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利用Duncan’s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以0.05为差异显著水平。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并用Origin 2017软件进行绘图。

对沉淀池和天然海域网箱中间培育效果好的组进行形态学相关性分析,分析全长-体质量关系(full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FLWRs)、全长-体长关系(full length-body length relationships,FBLRs)和富尔顿条件系数(Fulton’s condition factor,K)[13]。FLWRs和FBLRs是鱼类管理的重要生物学参数,常用于了解鱼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种群生物量以及种群动态等方面的信息[14-18]。K是用来评估鱼类肥满度与生长状况的一个定量参数,其基本假设是长度相同的鱼类在更好的生长条件下体质量会更大,可以反映鱼类近期的营养状况[19]。

鱼类的全长-体质量关系用下述幂函数关系式来表示:

W=aLFb

(3)

LogW=blogLF+loga

(4)

鱼类的全长-体长关系用下述幂函数关系式来表示:

LF=cLBd

(5)

LogLF=dlogLB+logc

(6)

富尔顿条件系数K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K=100W/LF3

(7)

式(3)和(4)中,W为鱼的体质量(g),LF为鱼的全长(cm),参数a、b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计算,其中幂指数b值可以用来判断鱼类的生长情况。式(5)和(6)中,LF为鱼的全长(cm),LB为鱼的体长(cm),参数c、d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计算。式(7)中,K为富尔顿条件系数,W为鱼的体质量(g),LF为鱼的全长(cm)。

2 结果

2.1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结果

2.1.1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苗种的全长增长率

由表1可见,分组前苗种的平均全长为(5.29±0.49)cm。C1组(放养密度240尾/箱)末次取样平均全长为(7.03±0.51)cm,全长增长率为(32.80±14.67)%;C2组(放养密度320尾/箱)末次取样平均全长为(6.71±0.43)cm,全长增长率为(28.36±17.43)%;C3组(放养密度400尾/箱)末次取样平均全长为(6.83±0.54)cm,全长增长率为(30.28±17.03)%。试验结束时,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鱼种的平均全长为6.86 cm,平均全长增长率为30.48%,其中C1组全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C2、C3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苗种的全长增长率、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

2.1.2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苗种的体质量增长率

由表1可见,分组前鱼种平均体质量为(1.83±0.23)g。C1组(放养密度240尾/箱)末次取样平均体质量为(5.73±0.86)g,体质量增长率为(215.53±46.16)%;C2组(放养密度320尾/箱)末次取样平均体质量为(5.62±0.71)g,体质量增长率为(213.05±61.37)%;C3组(放养密度400尾/箱)末次取样平均体质量为(5.40±0.69)g,体质量增长率为(199.51±59.49)%。试验结束时,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鱼种的平均体质量为5.58 g,平均体质量增长率为209.36%。C1组鱼种的体质量与C2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C3组差异显著(P<0.05)。

2.1.3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苗种的存活率

由表1可见,C1组(放养密度240尾/箱)的存活率为(95.52±1.15)%,C2组(放养密度320尾/箱)的存活率为(95.63±2.12)%,C3组(放养密度400尾/箱)的存活率为(91.69±7.50)%。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鱼种的平均存活率为94.28%。C1组存活率与C2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C3组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结果显示,C1组(放养密度240尾/箱)鱼种的全长增长率最高,达(32.80±14.67)%,平均全长(7.03±0.51)cm,体质量增长率为(215.53±46.16)%,平均体质量(5.73±0.86)g,平均存活率为(95.52±1.15)%。虽然C1组鱼种的体质量和平均存活率与C2组(放养密度320尾/箱)没有显著差异,但鱼种全长、体质量与平均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放养密度为400尾/箱的C3组,且差异显著(P<0.05)。

2.2 天然海域网箱中间培育结果

2.2.1 海上网箱中间培育苗种的全长增长率

由表2可见,分组前鱼种平均全长为(5.29±0.49)cm。H1组(放养密度4 800尾/箱)鱼种的末次取样平均全长为(5.94±0.03)cm,全长增长率为(12.29±0.54)%;H2组(放养密度6 400尾/箱)鱼种的末次取样平均全长为(5.88±0.55)cm,全长增长率为(11.06±0.93)%;H3组(放养密度8 000尾/箱)鱼种的末次取样平均全长为(5.88±0.09)cm,全长增长率为(11.06±1.74)%。试验结束时,海上网箱培育鱼种的平均全长为5.90 cm,平均全长增长率为11.47%。H1组鱼种的全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H2、H3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海上网箱中间培育苗种的全长增长率、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

2.2.2 海上网箱中间培育苗种体质量增长率

由表2可见,分组前鱼种的平均体质量为(1.83±0.23)g。H1组(放养密度4 800尾/箱)鱼种的末次取样平均体质量为(3.78±0.03)g,体质量增长率为(106.56±1.55)%;H2组(放养密度6 400尾/箱)鱼种的末次取样平均体质量为(3.70±0.03)g,体质量增长率为(102.19±1.55)%;H3组(放养密度 8 000尾/箱)鱼种的末次取样平均体质量为(3.63±0.13)g,体质量增长率为(98.09±7.34)%。试验结束时,海上网箱培育鱼种平均体质量为3.70 g,平均体质量增长率为102.28%。其中,H1组鱼种的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

2.2.3 海上网箱中间培育苗种的存活率

由表2可见,H1组(放养密度4 800尾/箱)的存活率为(83.73±0.53)%,H2组(放养密度6 400尾/箱)的存活率为(84.39±0.40)%,H3组(放养密度8 000尾/箱)的存活率为(82.53±0.33)%。海上网箱培育苗种的平均存活率为83.5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结果显示,在天然海域进行中间培育时,密度较低的H1组的全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较高的组(P<0.05),而存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3 形态特征相关性

2.3.1 全长-体质量相关性

通过函数拟合,得到沉淀池培育后许氏平鲉群体的全长-体质量的关系式(见图3)。C1组的全长-体质量关系式为:logW=1.353 8logLF-0.391 1,R2=0.437 9(n=30)。C2组的全长-体质量关系式为:logW=0.939 6logLF-0.021 1,R2=0.228 0(n=30)。C3组的全长-体质量关系式为:logW=0.879 0logLF-0.003 5,R2=0.286 9(n=30)。生长因子b的分布范围为0.879 0~1.353 8,平均值为1.054 0,均表现为负的异速生长。

图3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鱼种的全长和体质量关系

2.3.2 全长-体长相关性

对全长和体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长(LF)和体长(LB)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见图4)。C1组的全长-体长关系为:logLB=1.325 1logLF-0.349 5,R2=0.739 8(n=30)。C2组的全长-体长关系为:logLB=1.240 9logLF-0.273 9,R2=0.969 2(n=30)。C3组的全长-体长关系为:logLB=1.217 4logLF-0.264 3,R2=0.774 3(n=30)。

图4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鱼种的全长和体长关系

2.3.3 富尔顿条件因子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前后,鱼种的富尔顿条件因子(K)的变化见图5。培育前,鱼种的K值为1.26±0.25;培育后,即试验结束时,不同密度组的K值变化范围在(1.67±0.27)~(1.88±0.34),其中C2组K值最大(1.88),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注:上标字母相同代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不同代表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3.1 沉淀池与天然海域的网箱中间培育效果比较

本研究通过对许氏平鲉放流鱼种全长、体质量及存活率3个参数进行比较,探讨了沉淀池和天然海域的网箱中间培育两种方式对鱼种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经过相同时长的中间培育后,沉淀池网箱的鱼种全长平均增长了30.48%,体质量平均增长了209.36%,平均存活率为94.28%;而天然海域网箱培育的鱼种全长平均增长了11.47%,体质量平均增长了102.28%,平均存活率为83.55%。相比较而言,沉淀池网箱鱼种中间培育的效果要好于天然海域网箱。因此,在增殖放流之前,可将鱼种放入沉淀池网箱进行中间培育,使鱼种在相对可控的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从而提升苗种对放流后的环境的适应性。

3.2 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许氏平鲉群体的形态学特征相关性

鱼类的FLWRs受到季节、生境、性腺成熟度、胃饱满度、性别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20]。FLWRs中的条件因子a可能会随着时间、季节、生境而有所不同,但生长因子b往往比较稳定。研究表明,生长因子b全年的变化不显著,当b<3时表示呈负异速生长[21-23]。本研究结果显示,许氏平鲉鱼种在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时,生长因子最大仅1.353 8,表明试验期间鱼种为负异速生长,即随着鱼体的生长,其体质量增加的速度相对慢于体长增长速度。对鱼种全长和体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系数d的变化范围为1.217 4~1.325 1,表明培育密度对沉淀池中许氏平鲉的体长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富尔顿条件因子K可以反映鱼类近期的营养状况,是检测鱼类摄食强度和生长率的重要指标,它受到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的强烈影响[15]。本试验在沉淀池网箱中间培育前,鱼种的K值为1.26。中间培育后,鱼种的K值为1.67~1.88,其中放养密度为320尾/箱的C2组K值最大,但不同培育密度的3个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这3种试验条件下许氏平鲉鱼种的食物供应比较恒定,营养状况较好。

4 结论

目前增殖放流的许氏平鲉苗种规格普遍较小,适应海洋环境的能力较差,直接放流后成活率较低,回捕率也较低。本试验比较了在育苗场沉淀池和天然海域布设网箱开展鱼种中间培育的效果,结果表明,2种模式均能大幅提高苗种的体质量和全长,其中沉淀池组苗种平均全长增长率为30.48%,平均体质量增长率为209.36%,平均存活率为94.28%,优于天然海域组。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沉淀池网箱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黄颡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川西竹林地生态养鸡放养密度筛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