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

2023-09-19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业危机评价

张 南

(贵州民族大学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公共危机管理”课程,该课程是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必修的新兴课程。“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多以结果为目标,容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应用型高校应按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和内在规律,重视和加快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应用型高校承担着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1]。如何立足应用型高校的定位,提高师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应用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应用型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2]。因此,为改变既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入OBE教育模式迫在眉睫。OBE教育模式倡导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当前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因此,本文将OBE教育模式应用到“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中,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业评价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搭建“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整体框架,以所授课的班级为例,开展基于 OBE 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整体教学效果,进而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支撑平台。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价值

(一)文献综述

国外高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3]。例如:美国高校的教学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4],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5]。英国高校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其教学模式主要以引导式为主,通过课程资源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6],课堂教学氛围轻松和自由[7],研究型教学运用广泛[8]。日本高校重视学生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9],通过校企合作[10]的方式和远程教育[11]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近年来,OBE教育模式在机械原理[12]、华工技术经济学[13]、 土木工程施工[14]、管理学[15]、设计构成[16]等课程改革过程中有所尝试。

综上所述,既有文献缺少将OBE教育模式融入“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建设的具体运用,因此,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业评价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搭建“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整体框架,以所授课的班级为例,开展基于 OBE 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二)研究价值

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探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在理论设计层面,基于OBE教育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业评价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构建“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整体框架。在实践教学中,基于OBE教育模式所构建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已在笔者所就职的学校进行推广。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第一,理论价值。基于OBE教育模式,搭建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进一步明晰了“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第二,实践价值。以所授课的班级为例,开展基于 OBE 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性质、选用教材及教学内容

(一)课程性质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领会“公共危机管理”的学科知识框架,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系统并较为深入地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实现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观察和具体认知,提高运用危机管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采用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为学生讲授“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和发展规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第一,知识能力。该课程皆在使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内容,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规律。第二,目标能力。该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并较为深入地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实现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观察、具体认知和实践能力。第三,综合能力。该课程旨在培养学习的理论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选用教材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选用的具体教材是唐钧主著的《公共危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公共危机管理”课程选用的参考书籍包括:闪淳昌和薛澜主编的《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钟开斌主编的《中外政府应急管理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童星和张海波主编的《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郭雪松和朱正威主编的《中国应急管理中的组织协调与联动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朱正威和郭雪松主编的《区域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研究:基于陕西省的实证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肖群鹰和朱正威主编的《公共危机管理与社会风险评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朱德米主编的《重大决策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钟开斌主编的《风险治理与政府应急管理流程优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滕五晓主编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基于案例分析的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公共危机管理”课程选用的其他素材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围绕所选教材和参考书籍,构建教学内容和框架体系,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危机界定和风险评估,机构设置和预案管理,危机决策的机制,应急响应,公共危机的调查追责,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危机公关的机制,现场秩序管理和过渡安置,负面影响防范和舆情管理,灾区重建和安全风险防控等内容。教学内容围绕新时代的“公共危机管理”进行系统建构和整体介绍,以期形成符合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实际情况、满足现实需要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三、基于OBE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一)“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传统的课程教学设计践行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业评价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提升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过度依赖教师“满堂灌”,创新学习能力不足。第二,教学方式。传统的授课方式以灌输式为主,教师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教学的方式略显单一,教学中学生参与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实践能力不强。第三,学业评价。以往的学业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突破以往单一的学业评价方式。第四,教学反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搜集该课程的教学反馈信息,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学反馈机制,结合教学反馈的具体建议,适当地调整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程,让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助力学生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对“公共危机管理”课程进行具体设计。

(二)“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第一,“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目标:“过程+结果”。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理论上、思维上和方法上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第一,理论层面,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性质、作用和功能等,提高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知。第二,思维层面,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了解应急管理、风险评估与危机决策、应急管理组织协调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风险治理发展的新趋势等内容。第三,方法层面,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应对方法,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提高从事实际公共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二,“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本课程采用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为学生讲授“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和发展规律。课堂讲授以启发式为主,同时辅之以一定量的课堂讨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网络平台,借助中国慕课和超星平台等资源,设置线上和线下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学业评价:“平时+期末”。该课程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60分为及格[17]。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和要求:平时成绩依据学生课堂出勤、小组展示、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的表现情况而得出,以百分制计算,按60%折算计入总成绩。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和要求:期末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计算,按40%折算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期成绩评定方式:由平时成绩(60%)和期末卷面成绩(40%)构成。“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及构成如表2所示。

表2 “公共危机管理”考核环节和考核标准

表3 “公共危机管理”课堂教学反馈机制

第四,“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反馈:“德育+思政”。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需要收集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公共危机管理”课堂教学建立了合理的反馈机制,反馈时间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18],在反馈过程中重视德育和思政的引导,反馈方式包括:课间沟通、随堂答疑和问卷调查。具体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如表 3 所示。

四、基于OBE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改革实践

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构建了“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改革,根据上述所搭建的具体框架,以所授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班为例,开展基于 OBE 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通过统计得到该班学生“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整体学业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公共危机管理”学生学业成绩

表5 学生学业评价分数等级和各分数段所在人数比例

将上述 24名学生的总成绩分为 5 个分数段,每个分数段对应相应的学业评价级别,详见表 5所示。

五、结语

本文基于OBE教育模式,搭建了新型“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业评价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搭建了“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以所授课的班级为例,开展基于 OBE 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整体而言,基于OBE教学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效果显著:第一,教学目标成效显著,实现从重视过程到重视“过程+结果”的转变,实现结果导向。“公共危机管理”教学目标的确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升成效明显。第二,教学方式实践明显,实现从重视线下到重视“线上+线下”的转变,重视教学能力的创新。线上教学资源丰富,线下教学方式多样,二者丰富了教学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第三,学业评价激励有效,实现从单一评价到重视“平时+期末”的转变,重视学习效果。学业评价方式的激励作用明显,通过过程和结果的双向循环,学生的平时表现得到反馈,在多维度的考核标准中,学生以目标为中心,重视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方式,做到了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统一。第四,教学反馈实现互动,实现从重视理论到重视“德育+思政”的转变,展示文化自信。教学反馈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综上所述,基于OBE教育模式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 以期能为高校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启发和实践参考,进而助推本科专业的平台建设。

猜你喜欢

学业危机评价
艰苦的学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35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