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蒸联合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观察

2023-09-19任广辉邱海燕

中医药通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肌性斜颈熏蒸

任广辉 邱海燕

小儿斜颈指患儿头部倾斜向一侧,同时向对侧旋转的畸形统称。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斜颈中最常见的类型,患儿可表现为颜面向对侧旋转、头歪向患侧、颈部肌肉硬结等,若斜颈长期未得到纠正,可导致面部变形、脊柱侧弯、斜视等并发症的出现[1]。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多采用外科手术,但手术时机需要患儿>1 周岁,且麻醉风险较大[2]。中医学将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归为“筋缩”范畴,主要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气机运行不畅,瘀血阻于筋脉,导致筋脉失养[3]。中药熏蒸、揉捏牵转法属中医特色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的特点。本研究根据筋缩病机,将中药熏蒸联合揉捏牵转法应用于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并分析康复效果及对局部肿块、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20年1月—2021 年10 月收治的102 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1~11个月,平均(5.87±1.09)个月;头倾斜方向:左侧30 例,右侧21 例;分娩方式:足月顺产27 例,剖宫产24 例。观察组51 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1~11个月,平均(5.94±1.13)个月;头倾斜方向:左侧28 例,右侧23 例;分娩方式:足月顺产25 例,剖宫产26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108)。

1.2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小儿骨科学》[4]有关内容制定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标准:X线检查显示颈椎凸向健侧,上胸椎凸向患侧并呈代偿性侧弯状,颈椎尚未有骨骼变化,超声检查明确显示有肌性肿物。

1.3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侧胸锁乳突肌存在可触及肿块;③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④年龄≤1 周岁,性别不限;⑤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①皮肤存在破损者;②合并肝、肾、心等脏器受损者;③合并先天性颈椎疾病者;④近1个月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案者;⑤由颈椎发育不良、视力障碍等原因诱发的斜颈者。

1.3.3 脱落标准 ①难以耐受揉捏牵转法推拿、中药熏蒸者;②中途失访者;③患儿家属撤回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予揉捏牵转法推拿[5]。①推揉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前方,以滑石粉为介质,微张食指、无名指、中指,沿患侧胸锁乳突肌胸骨端肌腱附着点推揉至肌腹,再推揉至颞骨乳突肌腱附着点,于肿块处适当加重手法力度,共推揉5 min,1 次/天。②捏拿法:选取局部痉挛、肿块部位,以拇指、食指、中指反复捏拿,共捏拿5 min,1 次/天。③牵拉法:患儿取仰卧位,患儿家属固定患侧肩部、枕颞部,医者站于患儿健侧,双手以适当的力度同时向患侧肩部、颞部施加压力,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保持该动作1 s后放松,20 次/天。④旋转法:患儿取仰卧位,患儿家属固定患儿双侧肩部,以双手固定两侧枕颞部,医者站于患儿患侧位,以适当的力度将患儿头部向患侧方向旋转,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保持该动作1 s 后放松,20次/天。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①药物组成:川芎30 g,当归30 g,路路通25 g,伸筋草25 g,桂枝30 g,葛根30 g,没药15 g,乳香15 g,鸡血藤15 g,赤芍15 g。②熏蒸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1500 mL 浓煎至500 mL,将浓煎汁加入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生产企业:湖州三洲电子科学仪器厂,型号:XJZB-Ⅱ),连接电源,将蒸汽孔对准患侧颈,调节温度为45~50 ℃,1次/天,30 min/次。

两组患儿均干预3个月。

1.5 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前1 d、干预3个月末进行评价。

1.5.1 康复效果 参考《小儿骨科学》[6]有关内容制定。对两组患儿面部畸形度、超声检查结果、肌肉紧张度、头部倾斜度、颈部活动度进行评估,根据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3分、2分、1分、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儿康复效果越好。

1.5.2 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 以量角器测量两组患儿患侧旋转角度、健侧侧屈角度。

1.5.3 局部肿块 采用超声诊断仪(苏州非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W580)检测并计算两组患儿肿块厚度、肿块面积。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 23.0 处理,计量资料(康复效果、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等)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娩方式、头倾斜方向等)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落情况两组患儿均无脱落情况发生。

2.2 两组患儿康复效果比较干预前,两组患儿面部畸形度、超声检查结果、肌肉紧张度、头部倾斜度、颈部活动度分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面部畸形度、超声检查结果、肌肉紧张度、头部倾斜度、颈部活动度分值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康复效果比较(分, ± s)

表1 两组患儿康复效果比较(分, ± 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面部畸形度干预前0.97±0.14 0.99±0.15干预后1.61±0.24#2.05±0.39#*干预后2.18±0.20#2.54±0.27#*超声检查结果干预前0.63±0.12 0.65±0.14干预后1.48±0.19#2.06±0.28#*肌肉紧张度干预前0.42±0.09 0.41±0.10干预后1.45±0.34#1.92±0.37#*头部倾斜度干预前0.42±0.08 0.40±0.09干预后1.48±0.27#1.92±0.31#*颈部活动度干预前0.81±0.17 0.78±0.20

2.3 两组患儿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干预前,两组患儿患侧旋转角度、健侧侧屈角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患侧旋转角度、健侧侧屈角度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 ± s)

表2 两组患儿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 ± 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患侧旋转角度干预前56.07±5.16 55.62±5.08干预后84.17±3.29#90.04±2.08#*健侧侧屈角度干预前51.36±4.94 50.87±5.07干预后66.19±3.97#71.25±2.83#*

2.4 两组患儿局部肿块比较干预前,两组患儿肿块厚度、肿块面积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肿块厚度、肿块面积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局部肿块比较( ± s)

表3 两组患儿局部肿块比较( ±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肿块厚度(mm)干预前8.23±1.61 8.09±1.74干预后0.92±0.21#0.41±0.13#*肿块面积(mm2)干预前228.08±16.87 226.19±18.52干预后3.52±0.87#1.70±0.34#*

3 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病因包括怀孕期间胎位不正血管受挤、分娩损伤等,导致血管痉挛,肌肉缺血,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变性、增生,从而发病[7-8]。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其中手术需患儿年满1周岁,且手术过程麻醉风险较高;1周岁以内的患儿应给予保守疗法。中药熏蒸、揉捏牵转法均为传统中医疗法,揉捏牵转法能够对患侧施加多种推拿手法,减少局部肿块,改善挛缩程度[9];中药熏蒸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儿患侧颈部,发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效果。

先天性肌性斜颈可归属于中医学“筋缩”的范畴,如《圣济总录》曰:“春遇此者为筋……屈而不伸是也。”其病机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加以分娩时导致气血逆乱,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导致颈项部经筋聚集,从而发病[10-11]。揉捏牵转法能够通过推揉、捏拿、牵拉、旋转的手法,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肌肉及皮肤组织的血液供给,促进受累肌群生长发育,减轻局部肌肉萎缩情况,修复局部受到的损害组织,从而提高患儿颈部活动度,有效发挥康复效果[12-13]。中药熏蒸方中,伸筋草、葛根、桂枝祛瘀活络,当归、川芎、赤芍、没药、乳香活血化瘀,鸡血藤、路路通舒筋活络。此外中药熏蒸能够通过温热效应,将药物有效成分输入局部病灶,松解粘连的局部组织[14],协同揉捏牵转法可有效改善患儿局部血液循环,发挥舒筋脉、调气血、改善气滞血瘀的作用,有效发挥康复效果,提高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据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面部畸形度、超声检查结果、肌肉紧张度、头部倾斜度、颈部活动度分值、患侧旋转角度、健侧侧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揉捏牵转法推拿联合中药熏蒸能够有效改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康复效果。

据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肿块厚度、肿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揉捏牵转法推拿联合中药熏蒸能够有效缩小患儿局部肿块,优于单纯应用揉捏牵转法推拿。分析其原因为:揉捏牵转法推拿能够通过牵拉旋转等被动活动,改善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加速肿块吸收,缩小局部肿块[15],但考虑患儿年龄较小,不宜应用力度较大的推拿手法,故操作应缓慢。而中药熏蒸为中医外治法,于患儿皮肤无直接接触,能够以温热蒸汽为载体,使药物作用直接到达病灶,促使患侧胸锁乳突肌气血流通,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挛缩,缩小局部肿块。此外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熏蒸方中,川芎所含的阿魏酸、川芎嗪,能够抑制氯离子外流,改善细胞兴奋性,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改善血管痉挛,肌肉缺血情况,进而缩小局部肿块[16-17];赤芍、没药等活血化瘀药能够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流阻力,减少微血管血瘀,解除微循环痉挛状态,使微血管形态趋于正常,从而改善肌肉缺血情况,加速肿块吸收,缩小局部肿块[18-19]。

综上所述,揉捏牵转法推拿联合中药熏蒸能够有效缩小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局部肿块,改善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康复效果,临床推广价值较高。但本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所纳入样本均来自于同一地区,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尚需大数据研究考证。

猜你喜欢

肌性斜颈熏蒸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