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挑战和策略
2023-09-19刘富玺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和策略。在挑战方面,文学体系的差异、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学接收程度、市场营销以及文学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平衡是主要挑战。在策略方面,应加强国家的政策推广,推动中国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中外出版交流,增加中国文学出版品牌价值;注重译介人才培养,推进翻译技术的创新;加强国际文学组织及交流平台建设。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助于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使中国文学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文学;“走出去”;挑战;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5-009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30
一、背景
(一)中国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文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文学繁荣发展的强烈呼声,也是传播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方式。[1]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项国家战略,这项实践已开展了数十年。这期间,国内不同政府部门、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给予高度重视,开展了大量学术研究。随着社会变迁和科技创新,中国文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术成果的发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文学将继续向多元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国际交流将进一步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通过对外汉语教育和海外读者文学节的举办等方式,帮助更多异国文化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也将不断创新和实践,尤其是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和流派正在崛起,如当下正兴盛的网络文学,可以为中国文学产生更多可能。
(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性
中国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自唐宋诗歌、元曲剧本、明清小说到现代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中国文学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学正在逐渐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走向世界的机会也逐渐增多。
中国文学的“走出去”对于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和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已经逐渐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众所周知,文化是一国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推广中国文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沉浸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美妙与精髓。
中国文学的走向世界可以帮助弥补世界文学中的空白。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承,其所包含的文学作品从题材、形式、主题等方面都呈现出非常独特的特色,并有许多不同于世界文学的创新和贡献。这些特殊的元素可以为全球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中国文学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对话,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二、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一)语言障碍和文学体系的差异
中国文学的传播和走向国际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語言障碍和文学体系的差异。汉字和西方语言的书写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汉字具有象形、会意等多种特点,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把握原著中的情感、美感和文化内涵,以及中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转换成西方语言的语法和表达方式,但是不少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在译介后没能很好的融入当地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3]
中国文学的体系和西方文学的体系在结构、思想、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于翻译、传播和阅读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西方读者可能需要通过注释、解释等方式来理解中国文学中那些并非直白表达的观点和含义。东西方文学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进行发展,因此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西方文学通常讲究情节紧凑、故事逻辑清晰,而中国文学则注重灵魂的探求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中国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历史背景。这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太大,而西方读者对中国的文化、社会了解太少,译者在如何忠实再现原文信息,同时又要保证译文可读性方面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个全球性语境中的文化战略,其受众主体是世界各国的读者。因此他们所处地域文化的差异,其文学审美偏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受众认同度,成为阻碍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历史背景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然而与此同时,开明的文化潮流在中国文学史上仍然是取得了较为有限的进展。
因此,要想将中国文学真正推广到全球,需要一些跨文化的努力。包括理解不同文化在历史、社会、哲学等方面所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提高翻译水平以准确地传达原著的思想和特色。
(二)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学接受程度
中国文学通常使用汉字,而这对于非汉语母语的人来说可能很难掌握。想象一下给一个外国读者看中文作品需要哪些条件:需要足够的中文水平;阅读体验会因为中文排版的不同而受影响;面对中式的写作结构和风格(如成语、比喻和诗歌)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不过这些才是中国文学的特色所在。
由于中国文化与众不同,西方读者在一些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习俗和政治体系方面可能会感到陌生并难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对中国文学的跨国传播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由于中文与其他语言的语法、语调、词汇等存在较大区别,因此译介中常常会出现语言障碍,翻译质量也受到质疑。[4]比如,中文中常使用成语、典故等修辞手法,而这些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不存在,因此需要更妥善的翻译策略,以使翻译准确、自然、流畅。当前国内学界普遍认为,国家机构文学外译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然而,这种译介与传播模式属于我方积极争取世界文学场域认可的输出型实践,有助于扩大中国文学文化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译介水平和质量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主要挑战之一。虽然许多译介专家在中国文学翻译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仍有许多作品在译介过程中遭受了不可避免的误解、失误或变形。此外,由于译介时间紧、任务重、酬劳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译介质量可能无法达到既定标准。在传统文化方面,其他国家的读者可能缺乏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和理解能力,这使译介的任务更加困难。
中国文学在历史上一直是深受本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然而,现代中国文学面临着许多挑战,想要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认知和接纳,出版界在推介外译作品时,需要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学的需求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出版外译文学作品。[5]
(三)市场营销以及文学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平衡
随着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欢迎,市场营销策略也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挑战。其中一个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找到合适的营销策略,以达到国际市场的目标和品牌认知度。
建立品牌意识和传播渠道。建立品牌意识是吸引国外读者关注中国文学并尝试阅读的重要因素。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例如广告、演讲、公共关系和社交媒体,加强品牌推广和海外知名度,并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使更多的读者通过在线资源获取中国文学作品。从数量上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有着繁荣的文化产业和庞大的读者市场。因此,中国文学的数量也十分庞大。然而,很多作品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美标准和深刻的创作思考,不能真正代表中国文学的水平和风貌。这些作品倾向于商业化、低俗化和娱乐化,缺少深度和内涵,难以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与此同时,在保持数量优势的同时,中国文学的质量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文学面临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各种类型、各种语言的文学作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给读者带来了更多选择和享受。因此,中国文学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才能走向世界。
三、有助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策略
(一)加强国家的政策推广,推动中国文学可持续发展
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的挑战非常复杂,因此,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推广措施,但仍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需要国家大力推广。[6]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学曾经大放异彩,广受欢迎,并对许多国家的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个时代,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变得更加重要。为了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需要有更多的国家政策推广。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学?一个办法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例如,可以采取类似于“文化中国”这样的国家层面宣传活动,在其他国家举行类似的展览,展示中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学的内涵与魅力。
其次,如何打破语言障碍,让更多的人用母语阅读中国文学作品?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国家层面的投资,以制作并发行更多的翻译版本,而且翻译必须足够准确、生动,使读者能够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平台也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加强中外出版交流,增加中国文学出版数量和品牌价值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外文学交流越来越重要。加强中外文学交流,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外文學之间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加强中外文学交流需要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开展。例如,中国文学节、国际文学节等可以吸引国内外文学爱好者参与。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外作家代表来访,与国内作家进行交流研讨,促进中外作家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增加中国文学的出版数量可以通过支持文学创作和对优秀作品的扶持来实现。政府可以设立文学基金,用于支持文学创作,推动权威出版机构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文学作品。提升中文国学品牌价值需要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阅读市场盛行,中国文学的电子书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一大比例。因此,要加强数字化阅读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引进更多高质量、有市场需求的电子书,扩大中国文学在数字化领域的影响力。
(三)注重译介人才培养,推进翻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当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注重译介人才培养,推进翻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译者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不仅要注重研究合适的译者类型,更要注重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
译介人才是翻译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译介人才培养的投入,并针对不同需求设立相关培训计划。同时,多渠道招收专业人才、提高译介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译介工作。
应用翻译技术是提高翻译效率、推动翻译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和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机器翻译、语音翻译等工具,提高翻译生产率,为国家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需要大力推动相关技术产品在翻译市场上的应用,促进翻译服务的规模扩大。
注重译介人才培养、推进翻译技术创新与应用,将为我国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政府、研究机构及企业应当齐心协力,不断拓展翻译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推动我国翻译事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四)加强国际文学平台建设,推动中国文学输出的多元化
加强国际文学组织及交流平台的建设,是推动中国文学输出多元化的关键所在。加强国际文学组织的建设可以促进中外作家之间的相互交流。这些组织可以是由政府支持的非盈利性质机构,也可以是由社会各界自主成立的组织。针对不同的受众,可以组建以不同文学类型为核心的文学组织,如诗歌协会、小说促进会等,促进中外文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并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建设中外文学交流平台可以推动中国文学输出的多元化。平台可设置文学论坛、线上读书会等活动,让中外作者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文学经验和成果,提升中国文学作品的水平和品质。而通过平台,还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学风貌和文化背景,更好地承接和传承自身文化,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四、结论
(一)总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文学“走出去”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华文化展示和弘扬的重要窗口。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个层面加以解决。要突破语言障碍,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要克服文化差异,就需要加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推广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鉴;而要打造优秀的国际化文学品牌,就需要加强文学创作的质量管控,建设完善的版权交易机制,推进文学市场的健康发展。从文体与形式革新,到产业化发展,再到相关政策及法规建设的推进,构建形成网络与新媒体文学运行的良好生态环境[7]。
(二)展望
中国文学在未来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支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这为中国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例如,可以通过在线图书馆、数字化阅读平台等方式,让更多人在全球范圍内享受中国文学作品;同时,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工具,可以更加精准地推荐中国文学作品,增加海外读者的接触和阅读量。
总之,《红楼梦》《三体》等经典作品的海外传播已经展现了中国文学强大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未来,中国文学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同时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尚亚宁,王方伟.我国政府支持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对策[J].兰州学刊,2015,(06).
[2]赵嫚.我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天府新论,2012,(06).
[3]黄鹤.探索当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困境及策略——推荐《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J].新闻记者,2021,(04):97.
[4]梁新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 《国家译介行为论:英文版〈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与接受》读札[J].中国比较文学,2023,(02).
[5]肖娴.从莫言获奖谈英文文学期刊的困境与出路——以《中国文学》和《人民文学》英文版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2,(11):8-11.
[6]包相玲.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J].中国出版,2015,(16).
[7]李晓华.网络与新媒体文学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评《网络与新媒体文学》[J].传媒,2023,(02):100.
作者简介:
刘富玺,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史、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