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2023-09-19刘红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评价

刘红玉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意义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劳动成为中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将学生在实际劳动过程当中的责任心和主体性凸显出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其一,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学生不只是参与劳动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还是促进劳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评价能够对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促使劳动教育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其二,劳动教育评价对教育工作者所开展的劳动教育进行测评,引导其动态调整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劳动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三,劳动教育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实施,评价可以为非专业教师指明方向,让其真正成为综合能力强、劳动素养高的专业教师,从而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现实困境

劳动的育人价值越来越显著,但由于当前很多中小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导致现阶段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存在困难。

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刻板,劳动教育评价结果存在功利化倾向。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不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评价重视知识积累和劳动技能,轻视劳动实践、劳动精神与劳动情感。例如,某校开设以“和美少年趣”为主要内容的劳动课程,其中与认识劳动工具有关的评价内容,是将劳动工具的用途与名称详细地阐述出来,并在30秒内把原本杂乱的劳动工具整理好。这种评价内容单一刻板,评价标准统一固定,没有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充分考虑。

不管何种类型的劳动活动皆有结果,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二者的结合才是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最终结果。劳动评价结果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劳动成果,还能将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的正确价值观与良好情感态度折射出来,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劳动。但是,某些中小學校在进行劳动教育评价时,一味重视总结性评价结果,将其纳入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范畴,当作学生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导致劳动教育评价结果走进功利化误区。

劳动教育评价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流于形式。劳动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课程,涵盖于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劳动教育不同于文化课,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后,可通过一纸试卷考查其学习成果。劳动教育评价更应放在平时,多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但这样的评价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评价结果取决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若学校对劳动教育口头重视、实质无视,即使将其作为依据,最终也只能是流于形式。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构的实践路径

劳动教育评价内容要紧扣课程标准要求和劳动素养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劳动素养的表现水平。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使劳动正式成为中小学校一门独立的课程。新课标提出了劳动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的四大劳动核心素养,包括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中小学校在设计劳动教育评价内容时要将评价与培养学生的四大劳动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兼顾差异性和发展性,切实达到劳动教育总目标。不同类型的劳动内容、不同的劳动任务群,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日常生活劳动应侧重于对卫生习惯、生活能力和自理、自立、自强意识等的评价,生产劳动应侧重于对工具使用和技能掌握、劳动价值观、劳动质量意识以及劳动精神等的评价,服务性劳动应侧重于对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的评价。

积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是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首先,学校要对劳动课建立一套评价标准。一节合格的劳动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符合劳动教育规律和学生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着眼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容量适当,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过程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人人动手、主动操作、积极思考,教师有效发挥劳动教学的组织、示范、指导作用;遵循劳动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有序推进教学进程;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能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重视劳动规则、岗位职责和团队协作,关注劳动效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科学融合其他学科及生活知识,适时、适度、适宜地体现劳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较好,劳动任务完成率高,劳动成果质量高,劳动分享效果好。课堂上,教师要情绪饱满,富有感染力,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富有示范性。

其次,建立学生劳动量化档案,将学生各学段的必修课学习,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和课外劳动总时长,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总次数进行汇总。结合各年级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培养方面,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过程进行综合评定。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激励机制,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

合理运用多元评价,善用多种评价工具,结合大数据、云平台等科技优势,对劳动教育评价进行有益探索。在劳动课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实践和劳动成果,将总结性劳动评价与过程性实践评价有机结合。应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如项目实践、交流对话、技能测试等方式,采用多种评价工具,如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问卷等,制定多维度评价指标内容。同时,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和服务对象评等多方评价,保障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评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的程序、方法与指标,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测劳动教育评价全过程,认真记录评价内容,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反馈、诊断、激励等育人功能,让劳动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劳动素养高的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