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的凤凰图腾与《楚辞》的凤鸟书写
2023-09-19米国春
米国春
摘要:凤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并和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图腾。楚人以凤凰为图腾,并基于凤凰图腾的文化背景,《楚辞》中有大量的凤鸟书写。《楚辞》中的凤鸟有多种涵义,或作为传情之媒、导路之使、引魂之凭借,或体现声舞之美、作为舟车之饰,或作为治世之祥瑞、贤人之象征。这些涵义互有交叉、相互渗透,共同塑造了凤鸟形象,也增强了《楚辞》的浪漫气息。
关键词:楚人;凤凰;凤鸟;图腾;《楚辞》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3)04-0059-06
凤凰是古时的一种神鸟,其具体外形今天已不得知,但在《韩诗外传》中有大体记载,“夫凤象,鸿前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啄。”[ 1 ]从中可以看出,凤和龙类似,并不是某种具体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凤是中国古人对多种鸟禽、某些游走动物及太阳、风等自然现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 2 ]“楚辞中的凤鸟意象是一个丰富的意象体系,”[ 3 ]有“凤皇、鹥、鸾皇、凤鸟”等不同名称,这种不同或许是由于同鸟异名,或许是由于存在和凤凰类似的鸟( 1 )。
一、楚人的凤凰图腾
图腾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观念之一,是指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与本氏族相联系而进行尊崇膜拜。图腾和崇拜相似而又不同,“一个氏族的崇拜之物可以有多种,而其原始的图腾之物只有一个。”[ 4 ] 508凤凰即是楚人最原始的图腾,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
在楚人来源方面,此处的“楚人”或者说楚族是狭义上的,“楚族源讨论中所待追索的,应是广义‘楚人中的核心部分——典型意义的楚族的族源。”[ 5 ]因为从广义上来说,汉江流域的土著居民以及楚人在领土扩张过程中兼并的其他国家遗民,都可以称为“楚人”。楚人的来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历来有“东来说”“西来说”“北来说”“南方土著说”等多种说法,每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系统和诸多论据。对比这几种说法,“东来說”影响最大且论证严密,这一点可以从楚人的丧葬中得到证明。“‘墓葬的头向与民族的来向相同,而与其流向相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深具迷信思想的古代部族,一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灵魂不灭的观念和‘灵魂返祖的宿愿。”[ 4 ] 247楚国中、高规格的墓葬,大多选择南北走向的丘岗作墓地而将死者头朝向东方,这些墓葬的主人大多是楚贵族,也就是典型意义上的“楚人”。
楚人来源于东方,凤凰也被看作东方的神鸟。《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 6 ] 4524作为东夷族部落祖先和首领的少皞,即以凤凰为图腾,通过凤鸟立制而形成凤国盛世,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凤凰在属性上为阳为火,“凤凰者,鹑火之属,阳之精也。”[ 7 ]东方为太阳初生之地,自然也是为阳为火,凤凰和东方在属性上具有一致性,而南方火的属性主要是受后起五行学说的影响。
在楚人祖先方面,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8 ] 1689屈原在《离骚》中开始也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 9 ] 2关于楚人始祖也有高阳、颛顼、重黎、祝融等几种说法,而祝融是楚人始祖是不争之事实,屈原称高阳为先祖同其出生于大吉之日一样,具有美附的成分,不可作信史来看。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祭祀的祖先有多位,而最重要的大概只有两人,一位是始祖,或叫远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一位是近祖,一般是开国之君或对开国具有重要作用的奠基人,例如周人的始祖后稷和近祖文、武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 6 ] 3954夔子因没有祭祀祝融和鬻熊,楚人就进行责备,可见祝融和鬻熊分别是楚人的始祖和近祖。
“‘图腾信仰和氏族对氏族祖先的信仰很有关系,往往在许多神话、传说中讲述本氏族祖先是某种动物或与该动物近缘,甚至出现了大量异物感生的祖先诞生故事。”[ 10 ]祝融和凤鸟有很大的关系,楚人认为其始祖祝融就是凤鸟的化身。道家典籍《白虎通义·五行篇》记载“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 11 ]在凤凰图腾的强大民族心理作用下,楚人将始祖之神与部落图腾合二为一了。祝融和火的关系非常密切,本为司火之官。楚人对火十分崇拜,正月祭火神节、三月出火祭仪、六月祭火神庆典,之所以形成诸多祭火的节日,得益于楚人的先祖是火正祝融,即司火的职官。凤凰具有火的属性,楚人始祖又是司火之官,从此可以看出凤凰与楚人祖先的密切联系。
在出土考古方面,“楚国谷物星神的化身是一只凤鸟,如江陵出土战国楚丝织品上便绣有凤鸟衔穗图,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冬十月旁所绘神像也是一只歧冠凤鸟。”[ 4 ] 362 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2号墓的虎座鸟架鼓,是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服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在两只凤鸟之间悬挂有一面大鼓。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在湖北省博物馆还有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的彩绘凤鸟双连杯,整器为一凤负双杯状,即凤鸟作微昂首、喙衔一珠、展翅欲飞状,两足站立,尾略上翘,中部并列两个竹制筒形杯,两杯后各有一只开屏凤相连,并用红、黄、金三色绘勾连云纹、凤鸟的羽毛纹、波浪纹、蟠龙纹、变形卷云纹等图案。楚地是我国出土考古发现最多的地方之一,其出土的服饰、器具等物上很多都绘刻有凤鸟图案,足见凤凰图腾已自上而下深入人心。
二、《楚辞》凤鸟书写的涵义
基于凤凰图腾的文化背景,凤鸟影响了楚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表现在器具、建筑、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作为最能代表楚人文学特色的《楚辞》也必然受到这一文化图腾的影响,其中就有大量关于凤鸟的书写。据统计,《楚辞》中直接描写凤鸟大概有27处之多,这其中也包括汉代人的作品,但因为汉代作家是因袭仿照屈宋等楚地作家,所以其作品中的凤鸟书写自然也可以认为是在凤凰图腾这一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楚辞》中凤鸟书写如此之多,其涵义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情之媒、导路之使、引魂之凭借
凤凰是我国古代的神鸟,其善于飞翔,《淮南子·原道训》:“麟之以游,凤之以翔。”[ 12 ] 5从“道”的哲学高度论述了飞翔是其天性,并且符合自然规律。《淮南子·说林训》:“凤皇高翔千仞之上,故莫之能致。”[ 12 ] 183刘向《新序》:“凤鸟上击于九千里,绝畜云,负苍天,翱翔乎窈冥之上,夫糞田之鴳,岂能与之断天地之高哉!”[ 13 ]凤凰不仅能够和平常之鸟一样飞翔,而且能够绝天通地,翱翔其间,其飞翔能力远远超出平常之鸟。正是因为其出类拔萃的飞翔能力,因此能够成为传情之媒、导路之使和引魂之凭借。
《楚辞》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记录了许多人神、神神爱恋故事,在《离骚》和《九歌》中尤其之多。“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6 ] 851媒人在先秦时期的爱情婚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婚姻礼仪中的提亲、了解姓名与生辰八字、送聘礼、选择良辰吉日等程序,都需要有媒人来参预和协调。《楚辞》中的凤凰便具有传情之媒的功能,“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离骚》)“五臣云:诒,遗也。言我得贤人如凤皇者,受遗玉帛,将行就聘。”[ 9 ] 26屈原在现实中受到疏远和排挤,心中的郁闷化为作品中的“求女”,想要独自前往可又于礼不符,于是借助凤凰作为传情之媒,希望能通过表情达意来求得贤人。“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远游》)屈原在神界游览中遇见祖先神祝融劝止自己,并让凤鸟作媒迎接洛水女神。此处祝融与凤同出,也证明了楚人始祖祝融与凤凰的密切关系。
面对君主的疏远和小人的毁谤,屈原在世俗世界备受打击,于是他叩天问地,在想象中游览神仙世界,拜见了许多神仙。屈原之所以能在神界畅游无阻,凤凰的导路之使作用是一条重要原因。“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离骚》)屈原使凤鸟为自己戒除百官,引路导向。“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屈原乘凤鸟日夜不息地飞游天下,寻求同志之人。刘向在《九叹》中也“驾鸾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鹪明。”跟從凤鸟远游来洁身修行。
另外,“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九辩》) “茇茇”和“躣躣”都有行进之意,姜亮夫先生认为“以苍龙配朱雀,则亦驷虬乘鷖(或凤)之义也……盖亦以凤引而乘龙以求升天遗俗也。”[ 14 ] 680朱雀和凤凰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和火关系密切。朱雀很有可能就是随着五行学说的兴起而形成的凤凰的一种别称。
班固在《汉书》中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15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也说:“湘楚之俗尚鬼,自古皆然。”楚地自然地理环境十分独特,且受中原礼乐文化影响较小,鬼魂观念十分浓厚。“魂者,阳之精也。魄者,阴之形也。”[ 9 ] 176古人认为人的体内含有阴阳二气,人死后阳气也就是魂会离开人的身体,为了不让灵魂变成厉鬼危害他人,也为了不让灵魂四处游荡导致死者无法安息,古人会为死者进行招魂或引魂。这是一套非常具有程式化的仪式,《礼记》和《仪礼》中就有相关记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凭借来引导灵魂,凤鸟便是其中的一种凭借。凤鸟不仅有着出众的飞翔能力,更因为其和灵魂都为阳性,所以能够引魂,楚人的灵魂就在凤鸟的引导下飞游五方,周流六合。在《大招》中,“孔雀盈园,畜鸾皇只。”“魂乎归徕,凤皇翔只。”通过营造有青鸾、孔雀、凤凰等神鸟的园圃来吸引灵魂的归来,同时“魂宜归来,若凤皇之翔归有德,就同志也。”凤凰与魂同志同德,作为引魂的凭借引导魂的归来。
(二)声舞之美、舟车之饰
在《山海经·南山经》中有关于凤凰外形的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16 ] 15传说凤凰羽毛有五种色彩,外形似鸡,并且有五尺之高,“凤”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分别为“ ”“ ”,从以上字形和记载可以窥探凤凰必定为羽毛非常美丽之鸟,这也是其能成为百鸟之王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凤凰的声音,《诗经·大雅·卷阿》:“雍雍喈喈,”“雍雍”和“喈喈”是形容鸟鸣和谐动听的两个词。综上得出凤凰是一类外形、声音至美的神鸟。
凤凰因为其至美的外形声音,并且“自歌自舞”,和音乐舞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6 ] 302箫韵之曲连续演奏后,凤凰随着乐声翩翩起舞,曲与舞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律之初生也,写凤之音,故音以八生。”[ 12 ] 34音律最初的出现,是古人仿照凤凰的鸣唱来制定的,因此十二律采用隔八相生得办法出现。“听凤皇之鸣,以別十二律。”[ 17 ]“帝轩闻凤鸣而调律……斯大圣之学乎神明而发乎物类也。”[ 18 ]古代的帝王、乐工还根据凤凰的鸣声来调制音律。并且,由于凤凰至美的声音,古代的一些乐器也和其有关。在东汉的《风俗通义》一书中,《声音》一章记载了凤凰和声音乐器的关系,其中的笙“像凤之身”,箫“像凤之翼”。声音虽是无形的,但仍能辨别其是否动听,凤凰因为其和谐动听的声音被人们所喜爱,古人在制作乐器的时候参照凤凰的形体以期待乐器也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另外,凤凰因为其美丽的外形和美好的寓意也常常被作为装饰物,应用在服饰、器具等各方面,这一点在楚地考古出土中有大量例证。
凤凰因为其美丽的外形可以代表声舞之美。“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离骚》)“鸾,鸾鸟也。以玉为之,著于衡,和著于轼。啾啾,鸣声也。”[ 9 ] 26屈原选择吉日去君远行,神游仙界,他驾着饰有凤鸟的车从昆仑升天,并且行进过程中发出动听的啾啾鸣声。“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远游》)在远游过程的最后,屈原首先拜访了南方火神祝融,接着张设《咸池》之乐演奏《承云》之曲,娥皇女英二女唱出《九韶》歌声,湘水之神也来鼓瑟,海神与河伯则合舞助兴,然后凤鸟在歌声中奋翼起舞。屈原就在盛大的歌舞中周流天际,穷究九野。
凤凰在《楚辞》中还作为舟车之饰,随诗人远游。“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离骚》)“鹥,凤皇别名也。《山海经》云:鹥身有五采,而文如凤。凤类也,以为车饰。”[ 9 ] 19屈原远游神界,驾着凤鸟装饰的车,掩着尘埃,远离世俗和群小。《离骚》和《远游》中都有“凤皇翼其承旂(旗)兮”一句,姜亮夫先生即认为“言旂旗上饰以凤图。”[ 14 ] 679
(三)治世之祥瑞、贤人之象征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凤凰被视为祥瑞之鸟,只有在天下太平的治世才会出现,其出现代表着治世的到来,其离去则代表着时世的昏乱。“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凤以为畜,故鸟不獝。”[ 6 ] 3085 “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 19 ] 259凤凰是四灵之一,能够统率众鸟,是百鸟之王。凤凰、麒麟、嘉禾被视为治世的祥瑞,“今凤皇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8 ] 1361在君主昏庸、奸臣当道的乱世不会出现。而且“见则天下安宁。”凤凰不仅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出现,其出现还具有安定天下的作用。
凤凰能够成为百鸟之王,外形的美麗只是表面原因,其身上带有的德性和其出类拔萃的能力是深层原因。据《山海经》记载,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16 ] 15其身上有五处花纹分别是“德、义、礼、仁、信”的形状,德、义、礼、仁、信,正是最重要的五种基本德性。“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 19 ] 59并且这种德性是生而有之、自然而然的,不是后天所习得的。“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0 ]“鹓鶵”便是凤凰一类的神鸟,凤凰具有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品性。“凤凰之于飞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6 ] 5842凤凰美丽的外形,高尚高洁的德性以及出类拔萃的能力使其成为百鸟之王。
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具有贤人的象征义,“夫神蛟济于渊,而凤鸟乘于风,圣人因于时。”[ 21 ]像凤凰一类的贤人圣人应善于借助外力,有所凭借,才能更好地有所作为。凤鸟不仅是一般贤人的象征,还象征着圣明的君王。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6 ] 5408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而努力,无奈政治理想一直无法实现,在晚年发出上述感慨,将凤鸟与河图的再现看作是圣王出现的象征。“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6 ] 1178以凤凰比作周王,以百鸟比作贤臣,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
屈原竭忠尽智侍奉君主,却因才华显著遭到靳尚、令尹子兰等小人的诬陷与排挤,被楚王怀疑、疏远乃至流放,内心悲愤不已,《九章》便是其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鸾鸟凤皇,日以远兮。”(《九章·涉江》)“鸾、凤,俊鸟也。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以兴贤臣难进易退也。”[ 9 ] 102楚王昏庸,被谗佞所蒙蔽,不亲近贤人,导致屈原一类的贤臣远离君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九章·怀沙》)贤臣不被重用,小人得志,并在君主身边呼风唤雨,造成时世的昏乱,也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导致楚国由盛转衰,最终为秦所灭。
自怀王疏远屈原开始,楚国由盛转衰,到宋玉时,政治更加黑暗。因此,宋玉在《九辩》中多处写到了凤凰,来隐喻楚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时世政治黑暗,谗佞当道,偌大的天下竟无一处栖身之处,凤凰没有施展才华的机遇和环境,只能高飞远离。
汉代的作家,或同情屈原不幸之身世,或政治不得志而发愤抒怀,对凤鸟的贤臣涵义也进行了继承。“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后下。”(《惜誓》)以鸾凤喻贤人,隐喻贤人应隐退于乱世而出仕于治世。“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七谏》)“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七谏》)“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七谏》)小人结党营私、兴风作乱,贤人孤单无依、遭受排挤,只能高飞远去。“为凤皇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哀时命》)“鸾凤翔於苍云兮,故矰缴而不能加。”(《哀时命》)贤人遭逢乱世,虽屈身从政,仍不能容于群臣,因此应该避世隐藏,等待明君治世的到来。
另外,在《楚辞》中有些地方虽没有直接出现凤鸟的名字,但从其描写来看,是凤鸟无疑。“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九辩》)“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七谏》) 这两处写的是贤臣因为时世政治的昏暗,君主的不明以及小人的当道想要远离政治、避世隐藏,但又担忧因此遭受迫害。
三、凤鸟书写的特点及意义
(一)各种涵义互有渗透
上述对凤鸟涵义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划分的目的是区分其主要功能和把握其主要特点,并不能概括其全部。凤鸟的各种涵义互有渗透,如凤鸟的导路之使和舟车之饰两个涵义就互有渗透,有时甚至难以分辨。“凤凰翼其承旂(旗)兮,”姜亮夫先生即认为“旂旗上饰以凤图”,而五臣则认为“凤皇承旗,引路飞翔,翼翼然扶卫于己。”[ 9 ] 34明显五臣认为此处的凤凰扮演的是导路的使者。另外凤鸟的治世之祥瑞和贤人之象征两层涵义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治世是贤人出现和施展才能的大背景,贤人也是治世出现的标志和得以维持的关键,两者相互影响、互为表里。
(二)政治隐喻色彩浓厚且逐渐增强
《楚辞》中凤鸟的涵义是多样的,但各种涵义出现的频率并不平均,其中贤人之象征涵义出现最多,占了总数一半以上,这说明《楚辞》中的凤鸟具有浓厚的政治隐喻色彩,这也反映了思想与政治杂糅、文学与现实辉映的特点。并且这种政治隐喻色彩逐渐增强,可以根据时间先后将《楚辞》中的凤鸟书写划分为屈原、宋玉、汉代作家三个阶段。屈原时期,凤鸟的各个涵义都有出现,而到了宋玉和汉代作家时期,凤鸟的贤人象征义占据了绝大部分,其他涵义出现次数极少甚至不再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政治的发展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是主要原因。从战国到秦汉,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并逐渐强化,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严明紧张,许多臣子郁郁不得志,把这种怨愤体现在作品中,就造成了凤鸟的贤人象征义增多和政治隐喻色彩增强。
(三)塑造了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作品在《楚辞》中占了大部分,整部《楚辞》也可以说是屈原心路历程的写照。屈原在现实中受到君王的怀疑和疏远,受到小人的谗毁和排挤,忠君爱国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无奈与悲愤中,凤鸟载着他在理想的世界中求女访仙、周流六合、穷究八荒,希望能为楚国找到一条希望之路。他自己也化身为一只凤鸟,与奸邪和黑暗保持着距离,远逝高翔,希望等到时世清明时再施展才能。《楚辞》中的凤鸟就这样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让读者更加真切而形象地感受屈原的光辉形象和领悟屈原的光辉品质。
(四)增加了《楚辞》浪漫主义气息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楚辞》中的凤鸟,一方面作为治世的祥瑞,它的出现代表着天下太平和政治清明,增加了作品的祥和氛围。另一方面代表着声舞之美,凤鸟外形美丽,声音美妙,常伴随音乐、舞蹈共同出现。在作品中与其他灵鸟、异兽、香草、美人、神仙、巫鬼,共同增加了作品的浪漫气息。
结语
楚文化是中华文化最灿烂的部分之一,楚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凤凰图腾的背景下,《楚辞》中进行了大量凤鸟书写。基于凤凰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凤鸟的涵义也十分丰富。通过探究《楚辞》中凤鸟的涵义,并把握其特点,对于《楚辞》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本文中“凤凰”和“凤鸟”二词内涵和外延一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韩婴.韩诗外传[M].朱华英,整理;朱维铮,审阅.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97.
[2]庞进.中国凤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2.
[3]张应麟.楚辞凤鸟意象探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5.
[4]宋公文,张君.楚国风俗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5]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M].武汉:武漢大学出版社,1988:4.
[6]十三经注疏[M].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2009.
[7]黄怀信.鹖冠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145.
[8]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洪兴祖.楚辞补注[M].白化文,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5.
[10]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292.
[11]班固.白虎通义[M]. 吴人,整理;朱维铮,审阅.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293.
[12]刘安.淮南子[M].高诱,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3]刘向.新序详注[M].赵仲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25.
[14]姜亮夫.楚辞通故[M].济南:齐鲁书社,1985.
[15] 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1666.
[16]山海经[M]. 郭璞,注;毕阮,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7]吕不韦.吕氏春秋[M].高诱,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3.
[18]徐干.中论解诂[M].孙启治,解诂.北京:中华书局,2014:14.
[19]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20]王世舜.庄子注译[M].济南:齐鲁书社,2009:235.
[21]刘向编著,赵仲邑注.新序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7:358.
[责任编辑: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