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认同素养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

2023-09-19李慧

教育界·A 2023年23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要】开展议题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教师可以从设置议题、组织讨论、社会实践等不同角度,设计议题式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教师在设置议题时,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具有真实性、思辨性、导向性的议题;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指向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拓宽学生视野;要结合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关键词】政治认同素养;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作者简介:李慧(1981—),女,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区域形成的归属感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种追随心理,是政治行为的外化。政治认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并对其产生情感,提升归属感。议题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围绕某一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让他们在资料搜集和议题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要求,开展议题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而生动的议题、情境、活动中深入探究,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素养的提升。

一、基于认知特点,设置议题

(一)强调真实性,解决现实问题

在设定议题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辨性议题。初中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围绕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置议题,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节内容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难懂。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问题,围绕这个议题,设计三个探究项目:(1)中共中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建议,民主党派围绕中共中央的建议积极建言献策,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2)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民主党派如何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并思考这对社会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3)结合上述实践活动,总结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分析这种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这三个议题紧密围绕主干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能让他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交流彼此的想法,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到民主党派在建设国家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其空洞地讲大道理,不如利用具体的例子,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这样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思辨性,发展理性思维

教师设计议题时,还需强调议题的思辨性,让学生分析议题的真伪,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和总结。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坚持依宪治国”这节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教师可以设计思辨性探究议题:(1)有人认为宪法里写的都是国家大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能否和同伴一起演绎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宪法在生活中的作用?(3)你知道各种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吗?能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旨在让学生能够辩證地看待宪法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第二个议题针对学生的推演和总结归纳能力,旨在让他们从具体例子出发,了解什么是宪法。第三个议题则考查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旨在让他们通过可视化思维的方式,梳理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通过探讨这一系列问题,学生能够认识到坚持依宪治国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认同感,形成正确的身份认知,发展理性思维。

(三)注重导向性,树立价值观

注重导向性,也是议题设置的重点之一。初中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教师要巧妙利用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在交流分享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关心国家发展”这个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教师可以围绕这个大的议题设计一些具有导向性的小议题,具体如下。

议题一,播放影视剧《厉害了,我的国》的片段,让学生结合社会时事,探讨还有哪些新闻时事展现了中国的变化和发展;议题二,让学生在议题一的基础上分析国家发展的原因,以及哪些人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议题三则要求学生互动讨论,说说自己作为青少年,能否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这三个议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建设国家,人人有责”,自己也要为社会发展献一份力。

二、指向情感体验,围题而议

(一)创设情境,开展角色扮演

确定了议题之后,下一个环节就是探讨。教师要将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获得更多感悟,进而增强政治认同感。

在教学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根本政治制度”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议题“如何找到身边的人大代表”。首先,笔者展示多媒体课件,创设如下情境:“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多项建议,建议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及义务教科书免费等,这些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这个视频,学生感受到人大代表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建言献策的重要作用。

其次,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设想,如果自己也想到了改革学校教育的好方法,要通过哪些渠道找到人大代表,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了解到,从新浪微博、人大代表联络处、人大代表之家等渠道,都可以联系到人大代表。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寻找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等过程演绎出来。

围绕议题创设情境,组织活动,能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其更深入地了解、认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二)对比分析,展示多样资料

教师可以围绕议题搜集并展示一系列资料,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加深政治认同感。

在教学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设计的议题是:“探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析它对保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了让学生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升政治认同素养,笔者展示了一系列资料。

资料一体现了整体性,展示了近年来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通过该资料,学生发现,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笔者借此让他们思考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资料二则分别展示某同学爸爸、妈妈、叔叔、舅舅的工作和收入情况,笔者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他们的收入分别是按照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资料三则从价格问题入手,展示蔬菜价格从回升到回落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道理,以及国家调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通过对比和分析一系列资料,学生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升了理性判断能力,认识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并升华为制度认同[3]。

(三)拓展视野,认识自身价值

在议题探究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纸上谈兵,则他们的政治认同素养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不妨引导他们拓宽视野,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参与到国家建设中,为国家发展真正出力。

教学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围绕这一议题组织了一次讨论活动,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认为:“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情,中学生也有用武之地。”而有人认为:“国家发展是领导人的事情,和普通百姓关系不大。青少年即使想做什么,也没有这个能力。”

活动中,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各抒己见,交流观点,不仅拓展了视野,认识到刻苦学习、发挥自身价值的重要性,还坚定了青少年也要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认同党的领导、了解国家政策的政治意识,提升了政治认同素养。

三、结合社会实践,加强引导

(一)志愿服务,参与民主建设

设置议题和讨论思考,并不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最终目的,其落脚点在于实践。教师要组织学生在社會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深化政治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民主建设的重要性。

围绕“服务社会”这个议题,笔者先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服务社会的意义,并拟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计划。接着,学生来到社区,亲身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思考自己能为社区民主建设做出什么贡献。最后,学生回归课堂,参与讨论,分享这次志愿者服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社区民主建设工作中。

有一组学生分享了参与解决社区流浪猫过多问题的经历。他们采访了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对流浪猫的看法,倾听他们提出的建议,并在社区业主大会上与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等商讨如何解决此问题。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认识到社区是所有居民共同居住的家园,遇到问题之后,大家要友好协商,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素养。

(二)社会调查,深化政治认知

社会调查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师可以将社会调查作为议题式教学活动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探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深化政治认知。

围绕“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议题,笔者让学生以社会调查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探究,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根据具体调查结果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思考个人应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首先,笔者让学生拟定调查方案,展开社会调查,了解不同个体的社会参与度、对社会的看法,以及他们从社会中获取了什么,又为社会发展贡献了什么。其次,笔者让学生结合调查结果,分析社会的发展变化,思考个人应该如何逐步融入社会。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如有学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都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完全脱离社会的人。”

通过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学生深化了政治认知,提高了社会化程度。

(三)实地参观,坚定领导核心

实地参观是一种高效的实践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开展红色旅游,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在围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个议题开展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前往革命纪念馆、烈士故居、烈士陵园等地参观,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回归课堂,参与议题讨论。议题一,深入思考这些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原因,分析他们背后的支撑力量;议题二,在艰辛的革命时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做了什么,为什么共产党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重重困难,让国家得以发展?议题三,自己要如何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时刻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加丰富了,也能将教材上的知识融入自身的思维和言行中,对国家、民族产生了更强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沈青青.政治议题式教学对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超越[J].教学与管理,2021(25):69-71.

[2]苟强.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三法”[J].教学与管理,2021(34):69-71.

[3]高畅,王立仁.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机制及培育路径探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4):30-34.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