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IRST青年电影展”中家庭伦理类电影的现实主义倾向研究

2023-09-19胡子轩

今古文创 2023年35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摘要】2018年随着《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在赢得票房与口碑的同时,现实主义逐渐回归电影,而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井喷之年。其导演文牧野逐渐走进了观众的视野,究其身后,其与FIRST青年电影展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由此,这个源于本土的青年电影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而纵观FIRST青年电影展历年的获奖影片,不难发现,家庭伦理题材的电影往往最受创作者和评委们的青睐,而在这类影片中,导演又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使得现实主义在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中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FIRST青年电影展中的家庭伦理类电影出发,研究其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关键词】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电影;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5-009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28

一、发展现状

(一)从萌芽到发展

FIRST青年电影展前身为中国传媒大学在21世纪初创立的大学生影像节,历经十余年的时间,已经逐渐发展成国内专注于发掘优秀青年导演的电影节平台。而这一国内小众的电影展,虽名气与金鸡、金马等电影节无法相提并论,但其以独特的风格和对青年导演的扶持以及对现实主义的深刻表达,使得其在各类电影节中独树一帜。在历届FIRST青年电影展获奖影片中,不少影片都取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诸如《心迷宫》《暴雪将至》《老兽》《四个春天》等,而在这些影片中,悬疑犯罪类与家庭伦理类占比居多,尤其是家庭伦理类题材影片备受大多数青年导演们的青睐,而在这类影片中,导演又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使得现实主义在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中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家庭伦理类题材与现实主义的融合,更为直接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暴露出来,引导大众思考,从最初的屈指可数的几部家庭伦理类短片,到现如今家庭伦理类电影的百花齐放,现实主义题材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的跨越式提升。

(二)从理论到实践

由于受第五代导演及第六代导演的影响,FIRST青年电影展中的青年导演们大都偏爱将镜头对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用现实主义叙事元素来记录和表达他们的行为、思想,不仅如此,其核心也在于展示现实生活,批判社会不良现象等。在FIRST青年电影展创办初期阶段,大部分青年导演深受先前电影创作者们的影响,其影片风格大多处于由理论到实践的半自觉阶段,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青年导演们的不断探索,其个人风格逐渐独树一帜,带有着浓郁而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影片,诸如《四个春天》《八月》《春江水暖》等影片也从FIRST青年电影展中逐渐映入观众眼帘,由此,现实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也逐渐完善与发展。

二、创作特征

(一)现实主义下所表达的创作特点

1.现实主义与时代背景的碰撞

作为青年电影人的依托平台,FIRST青年电影展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着“挖掘优秀青年电影人以及现实主义回归”的宗旨。在这里走出了文牧野、张大磊、胡波等带有强烈现实主义风格的青年导演们,而通过对比他们的履历,不难发现,大部分的青年导演们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此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也逐渐由束缚走向自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发展起来,使得青年导演们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以及电影艺术性的探索与实践,都和先前电影人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批青年导演们更加注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边缘群体的关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2.现实主义与家庭题材的融合

家庭伦理往往是现实主义题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能够引发观众共鸣,更好的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而纵观先前的家庭伦理类题材电影,诸如《狗十三》《银河补习班》《桃姐》等都获得了较为了好的口碑。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选择以家庭伦理为切入点去进行影视创作,诸如以山水画卷轴的方式讲述杭州富春江边一家三代人面临生活烟火里的亲情抉择,温暖呈现普通大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电影《春江水暖》;以导演故鄉南方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记录了他们4年里的日常生活的故事的纪录片电影《四个春天》;以展示父亲与子女之间对立关系,从小资阶级沦落为破产的无业游民,因挪用老婆的手术费被子女绑架,一怒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的电影《老兽》等。而这些电影,毋庸置疑的做到了将现实主义与家庭伦理的完美结合,在最大程度上将把握现实,同时又能将现实融入对未来的思考之中。

3.城镇阶层对立与文明变迁

在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的电影中,大多数导演又将镜头对准了广阔的农村地区,或是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这些影片都直接或间接的呈现出对于城镇阶层对立以及文明变迁的表达。在电影《八月》中,尽管以展示父与子之间的关系对立为主要线索,但与此同时,导演却巧妙设置以儿子的视角来观察父亲那个年代的变革,尽管经济体制的变革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潜力,但父亲的蹩脚工作以及生活的窘迫无不体现了其脱离舒适区后的无奈与辛酸;在电影《喜丧》中,导演将镜头对准中国农村,尽管讲述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事,但影片所刻画的农民形象,与他们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对立下,他们势必会有所触动,也正是如此,这部电影才能更加引发观众的共情以及更好地去展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外来的担忧。

(二)现实主义下所表现的视听特色

1.现实主义的黑白色调

电影从黑白进入到彩色时代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而在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的电影中,部分青年导演开始抛弃鲜艳的色彩选择直接使用黑白色调去记录世界、复现世界,而这正是对于黑白现实主义艺术现象的坚守,青年导演们不再关注光怪陆离的假象,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尽管黑白色调在大多数影片中多以表达追忆之情,而在电影《八月》中,尽管导演却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其身边的世界,但整部电影都以黑白色调呈现,在其眼中的八月盛夏却是如此的焦躁而苍白,而只有在电影的结尾之处,才短暂地出现了全片中仅有的彩色镜头——录像带中的影像,这恰巧是对梦成为现实的写照。正是有了先前对于色调这种黑白式处理,才使得影片增加了些许时代感,让观众更直接地去追溯那个年代的记忆,而在写真的同时又增添了梦幻的色彩。在电影《北方一片苍茫》中,除梦境和一小部分其他镜头是彩色之外,导演同样选择了使用黑白色调来表现北方农村下关于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留守老人等冷冰的故事,黑白用来展示风景,彩色用来增加叙事效果。如同电影本身名字一般,村民们的人性也如北方大地一片苍茫,尽显无知与愚昧,而这黑白色调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黑白世界下的农村现实,将人心的善恶赤裸裸的暴露在观众的面前,而这,也让影片在现实主义的表达中更有新意。

2.大胆创新的手持摄影

电影的拍摄中,稳定的画面往往会让观众忽略摄影机的存在,而在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的电影中,一部分青年导演摒弃了传统的固定机位,采取了手持摄影的拍摄方式,晃动、缥缈的手持摄影无疑为画面增添了许多刺激性元素,而这也恰好能够还原世界的本貌。在电影《老兽》中,导演采用大量的手机摄影,以旁观的方式去表现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转换,晃动的拍摄风格与贯穿影片始终的颇为晦涩的冷色调互相配合,将后工业时代下停滞的鄂尔多斯,直勾勾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将观众自身融入影片,产生共鸣,引导思考,与此同时,手持摄影的跟拍方式,以及每一个镜头都似乎让人听到的一个老年男性吃重的喘息声,使得观众逐渐进入“老兽”的内心,“老兽”的反抗挣扎以及最后的屈服恰好正是其时代的辛酸落幕。电影《老兽》由手持摄影构造了一个多层叙事空间,用摄影机审视整个时代的悲哀与窘迫,而在那种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不仅影片中的人物,就连现实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如“老兽”一般,也只是最后屈服于现实的困顿之兽而已。

3.极具讽刺的声音系统

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声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主义也应该是电影声音创作过程中不断坚守的艺术追求,在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的电影中,青年导演们对于不论是音乐音效,还是人声对白等声音的创作,可谓是将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在电影《喜丧》中,对于老人的何去何留的问题,儿女们的争执声音由开始的小声嘟囔到后来的扬声恶骂,在声音的层层递进中,将老人晚年生活的悲哀衬托得淋漓尽致。两次出现的齐秦的歌—— 《张三的歌》《外面的世界》,歌词“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老人的耳中萦绕,这也未尝不是老人的心声呢?而在影片的高潮之处,本该是肃静庄严的丧礼上,子女们却身着孝服嬉戏打闹,台上正在进行着滑稽的歌舞表演,这种对位式的声画关系,实质上也是对老人面对残酷世界的无奈与心酸的生动刻画。尽管《喜丧》有着原生态的故事与演员,却将社会普遍存在的养老问题抛出,而老人的悲哀,恰好也正是社会上一些人的最终结局。

4.打破常规的叙事策略

从以往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的电影创作倾向来看,扎根现实,取材生活,还原历史,已经成为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一种新的叙述策略。在电影《四个春天》中,导演以2013年—2016年的四个春天为时间节点对生活去进行记录,尽管全片的结构是按照一般时间顺序而来,但导演使用零散、破碎的生活片段拼接而成,跳出了纪录片创作的一般叙事模式,“四个春天”在时间安排上也是大相径庭,在省略一般内容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保留了最基本的线索和情节。而主观镜头的大量运用,使得观众如临现场,给予观众参与者的身份,真实的导演家庭,朴实的父母,以及所有发生在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事件,将观众逐渐带入到贵州地区生活语境。正是导演对于叙事结构的这种安排,使得电影无不散发着人文主义的气息,而在这背后,也能看到贵州地区的民俗风貌以及家庭之间的温情,而这恰到好处地提升了整部电影的现实主义质感。

(三)现实主义下所传递的人文关怀

1.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在现实主义电影中,影片除了本身自带的艺术气息外,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导观众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的电影也不例外,在其之中的每一部影片都无例外,无不向我们传递着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电影《春江水暖》与观众数见不鲜的其他类探讨亲情关系的家庭伦理类电影有所不同,影片以杭州富春江畔为背景,尽管展现了江边沿岸的自然风光,但在城市变迁带来的冲击下,家庭关系也逐渐在亲情化与利益化之间徘徊,而其中,关于子女婚姻、买房、养老等社会问题也引发观众思考着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

2.对边缘群体的关注

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的电影中,对于社会边缘人物的刻画往往也是导演们关注的问题,在现实主义风格与边缘人物融合后,一种超乎于现实的人文主义气息扑面而来。电影《米花之味》中,导演将镜头对准留守儿童,讲述了进城务工的母亲返回家乡后与处于叛逆期的女儿之间由陌生、疏远到互相了解的故事。尽管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但是影片本身对从边缘人物的关注出发,将云南地区边缘小镇以及村民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受到旅游经济热潮的影响,那里的人也不甘于落伍,紧跟时代,社工、广场舞等新鲜事物给小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这表面繁荣的背后,患病的小女孩却因村民的迷信耽误治疗而死亡,时代的进步与村民的愚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也恰好是一部分边缘地区现存的通病。

3.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往往是现实主义的一大特征,在FIRST青年电影展家庭伦理类的电影中,大部分影片都呈现出了这个特征。电影《老兽》,讲述了一位老年父亲因擅自挪用母亲手术费用后,而被子女绑架,将子女告上法庭的故事,而这背后,实际上是家庭的扭曲以及亲情的缺失。深究其时代背景,实质上是经济体制改革下对家庭关系带来所带来的矛盾,社会矛盾与家庭矛盾相互交织下,人性也逐渐出现了扭曲,最后导致出现了一场本该避免的家庭悲剧。艺术往往来自现实生活,影片中所讲述的看似狗血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并不少见,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便在于导演通过高超的现实主义风格,将时代的变革与一代人的困窘相互融合,而对于现实生活的批判性也引发观众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在商业化日渐发展的经济下,纯粹的现实主义电影已不再吸引大多数观众的眼球,越来越多的现实主义作品面临着票房惨淡的窘境,现实主义与商业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中,大部分的电影实际也都具有“地下电影”的明显特征,在这种特征的影响下,现实主义的创作势必会与商业化的发展产生碰撞,尽管这类影片在口碑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单从票房价值来看,其尽显“叫好不叫座”般的无奈。受制作成本的影响,FIRST青年电影展中的大多数影片相较于主流电影而言,其创作模式往往更倾向于小规模的投资,简单的场景、非职业的演员等特征的“独立制片”式制度,而这也恰成为影片硬伤记忆观众诟病所在,这也正是决定了其小众风格的原因所在。

(二)改进措施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观众不再只满足于商业大片带来的视觉冲击,现实主义的回归是一种必然,自电影诞生以来,现实主义倾向便一直是创作主流,而如今,现实主义创作所面临的问题也并非棘手,不论是FIRST青年电影展,还是其他主流电影,在不断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导向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作品质量、控制作品数量,尽最大可能的做到宁缺毋滥。除此之外,探求观众口味、加强选题规划、探索创新宣发模式及上映模式等也应是电影从边缘走向主流,从小众走向大众的一条至关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姜雯.FIRST青年电影展的文化符码研究[J].文化传播与教育,2019,(6):147-150.

[2]张晓铭.走向大众:“FIRST系”青年导演初探[J].电影文学,2019,(17):97-101.

作者簡介:

胡子轩,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骄傲的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