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2023-09-19张涵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5期
关键词:托育婴幼儿工匠

[摘           要]  为了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顺利过渡,我国逐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高职院校主动响应时代发展的号召,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和历史使命,调整育人重心,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对口工作岗位中。以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对象,深入分析工匠精神背景下培养该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意义、要求以及对策,以期为促进该专业学生实现学校人向社会人的顺利过渡提供理论参照。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职學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5-0169-04

为了践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本目标,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对专业对口工作岗位的基本内容、用人要求及工作任务有概括性的理解和认知,逐步掌握适应特定岗位所需具备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真正做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灵活调整教学思路,深度剖析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了解该专业学生的认知期待、最近发展区和学习基础,组织开展专业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活动,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提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促进职业院校的自身发展,将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一、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对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整体的培养质量偏低,存在诸多棘手问题。首先,学校还未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还未构建立体、成熟的职业素质培养组织架构,缺乏必要的发展运行机制。战略设计和顶层设计与基本学情不相符合,极大地打消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职业素质培养形式和途径比较单一,还未形成专业课程群。专业教学仅限于职业素质理论教育和专业理论学习,忽略了德育实践活动的精心组织,学生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和认知较为片面。最后,学校的职业素质培养资源比较有限,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不够深刻和全面,难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二、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律意识不足,缺乏学习自信心,对未来比较迷茫。如果学校能够结合学生今后从事的岗位工作内容组织开展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确保学生终身受益。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专业系统的职业素质培养,不再自暴自弃和放任自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掌握专业对口岗位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适应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在完成学业后顺利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二)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准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时,高职院校综合、系统地考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保障最佳的职业素质培养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贯穿,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时,教师也会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和齐头并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素质不容忽略,直接关乎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和质量。在落实职业素质教育时,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确保学生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以工匠精神为依托全面培养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时,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综合质量和水平也能够得到保障。

三、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求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确保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主动在生产管理及服务一线发光发热。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需要坚持职业导向,高度关注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提升,抓住职业教育的核心及重点,主动探索多元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一)以院校为主导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时间跨度较久,任务非常艰巨,学校无法依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工作,因此需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合作,校企合作则成为首选。在全面实施校企合作时,高职院校需要意识到自身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不再将所有的工作和责任推给企业,而是着眼于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综合表现,实现与企业的合作育人和共同管理。以院校为主导,以企业为辅助,紧密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积极吸取企业优秀文化,全方位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深入感悟企业文化氛围,提前了解专业对口工作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感。

(二)以创新为理念

作为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不容忽略,直接关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就业。首先,为了实现终极培养目标,学校应坚持创新导向,积极搭建创业园平台,高度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理念为行动导向,营造自由、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将创新根植于心,保持极强的创新创业热情。其次,学校应建设创业实训实践基地,分步骤、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及职业意识,科学设置仿真实训基地。让学生自觉接受专业、系统的职业训练和指导,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入领悟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并自觉规范言行举止。

(三)以教师为媒介

在组织开展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时,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以及培养成果,只有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育人服务。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的多种角色,全程参与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优秀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首先需要以教师为媒介,积极建设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教师既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又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系统地了解市场需求,将学校理论知识教学与企业文化素养相结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参与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的培训工作,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主动向“双师型”教师看齐,成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中坚力量。最后,教师需要高度关注体验式教学,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全员参与和全过程育人。在与学生密切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及时开导学生、教化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洗涤学生的心灵。

(四)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剖析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质需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做好职业选择。首先,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视角组织开展价值观教育,将其贯穿于课内外等多个教学环节,正确指导学生的职业就业活动,逐步形成职业观;学校应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明确职业活动主题,让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其次,落实好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实现自我陶冶、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努力向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靠拢。

(五)以课程为载体

高职院校需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组织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尽量避免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以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目标,通过人文素养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思想教育和知识讲解,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科学设置公共课程,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设置专业知识课程,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四、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一)设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组织架构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时,高职院校需要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合作企业、学生和教师取得联系,积极接受当地政府的指導,打造以政府为主导、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合作企业为辅助的职业素养培养组织架构,实现多方联动和协同育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和辅导员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责任,扮演好教学实践者、组织者及执行者的角色。加强与学生代表的联系,与校内外专家互通有无,共同协商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实现共建共享和资源互补齐头并进,有效规避传统单一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丰富教育资源,拓展培育路径。首先,学校需要主动寻求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将政府部门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引领者,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高度重视当地政府的舆论宣传引导作用,逐步优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环境和条件。其次,高职院校需要主动承担企业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责任,精心策划和组织职业素质培养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工匠精神教育计划,逐步完善配套运行机制。将工匠精神理念融入职业素质培养工作中,全面加强质量管控和舆情监测,保障最佳的育人成果。再次,与早教机构、幼儿园建立长效合作关系,鼓励其总结、提炼对口岗位的职业任务及工作要求,综合、系统地分析学生职业工匠精神及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在要素,协同制订职业素养的培养计划,保障该计划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最后,辅导员、专业任课教师及校内外专家需要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积极评估和监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成果,调整培养策略及教学规划,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确保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与时俱进。除此之外,学生代表也需要主动参与其中,从多个渠道搜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问题和意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为学生的教学整改提供支持及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最佳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和水准,高度整合育人资源,打造立体、成熟的职业素质培养组织架构。

(二)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课程群

为了在工匠精神背景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需要坚持课程育人,充分利用这一关键载体打造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课程群,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将选修类课程、通识类课程、职业素质教育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在思政实践以及思政理论课中积极渗透工匠精神。首先,在思政理论课中,教师需要深入浅出地剖析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组织讨论式、任务式、案例式和专题式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对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及思维层次。其次,在思政实践课中组织开展系列实践育人活动,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确保学生在探究式思考及体验式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信念。比如教师可以以“工匠精神伴我行”为主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权威平台中收集学前教育中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资料,主动向其看齐,树立学习榜样。再次,在落实通识类课程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交叉融合跨学科知识。将职业素质理念及工匠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水平及职业素质。最后,在开展选修类课程教学活动时以职业素质理论研讨和工匠精神专题讨论为主导,逐步丰富选修类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职业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的应用性较强,教师可以结合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本特征以及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全面开发符合基本学情、教情和校情的校本课程,确保学生对专业职业发展的趋势特征、方向及定位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进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职业素质培养和教育。

(三)设计产教融合德育导师模式

学校需要逐步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的双向交流和协同并进,设置学校与企业双向育人导师,将学校教育和企业管理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交流指导服务和咨询服务,扫清学生的职业发展障碍。首先,学校德育导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做到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遵守岗位职责,树立正面、积极的职业价值观,用一言一行来熏陶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自主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做到迎难而上,树立职业理想和成长目标。其次,企业德育导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实践,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综合竞争力以及适应力。与学校德育导师相比,企业德育导师对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岗位的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能够结合个人对对口企业用人需要及岗位必备职业素质和职业要求的了解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理念,积极规避职业发展误区。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磨砺学生的职业意志,确保学生实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

(四)完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活动体系

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实践性较强,涉及诸多的实践活动,为了保障最佳的育人成果,学校需要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益、敬业、专注的品质为基本目标,科学设计职业素质培养活动,实现环环相扣和稳扎稳打。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最美大学生”评选、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小剧场以及工匠精神主题征文大赛活动,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在最美大学生评选活动中,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在顶岗实习以及实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以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为衡量指标,积极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学生物质和精神激励,调动学生的职业热情和积极性;在开展工匠精神主题征文大赛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以及实习实训体会写作,积极参与和策划作文大赛,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开展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小剧场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专业职业素质,组织开展系列小剧场活动,提升整体的职业素质教育效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利用。

(五)创造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环境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环境对培养质量的影响显而易见,良好的培养环境能够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应高度重视环境的育人作用,积极营造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职业素质培养环境,让学生沉浸其中,自觉接受环境熏陶和思想教化,逐步形成工匠精神。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非遗艺术进校园的品牌专题活动、专人名人工匠学习互动专题活动以及大国工匠人物故事校园展览专题活动,强化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及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非遗艺术进校园主题活动的开展频率较高,备受学生的青睐,学校可以将非遗民俗、非遗戏剧、非遗手工艺相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现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心策划和组织非遗展演比赛、非遗散文课程以及争当非遗传承人的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感悟非遗文化的内涵,进而树立职业理想,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在组织开展大国工匠人物故事校园展览专题活动时,学校可以甄选大国工匠技能型人才,逐步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心制作人物专题海报和采访微视频,撰寫大国工匠人物故事。让学生主动向大国工匠看齐,学习工匠们的职业信念和不屈毅力,自觉传承以及发展大国工匠精神。对于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说,学生需要积极参观幼儿园并主动与学前教育专业人士取得联系,在幼教机构中实习实训。学校应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对口工作岗位组织开展名人工匠学习互动专题活动,邀请幼教专业以及幼儿园的工匠型人才在学校举办讲座,鼓励学生与行业工匠面对面交流,提前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做好心理准备,始终保持正能量,直面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及磨难。

(六)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评价机制

培养评价是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培养成果,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完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评价机制,顺利实现职业素质的终极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应着眼于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以及岗位的工作特征,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职业认知水平、职业能力水平、职业兴趣爱好、岗位敬业品质、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健全职业素质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结合最终的评价结果调整后续的培养工作思路及方向,实现查漏补缺和扬长避短,保障最佳的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背景下的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无法一蹴而就。学校需要坚持多措并举,科学设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组织架构,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课程群,完善产教融合德育导师制度并打造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活动体系,营造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环境,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评价机制。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确保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张士俊,郝转.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研究: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8):51-53.

[2]罗霞.“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策略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0):68-70.

[3]胥青.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6):65-67.

[4]梅梅.“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魅力中国,2016(45).

[5]唐金权.“中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8(1):54-58.

[6]王娇娇.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4):69-72.

[7]罗甜甜.“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脑与电信,2022(4):39-42.

◎编辑 马燕萍

作者简介:张涵之(1994—),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婴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托育婴幼儿工匠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90后大工匠
深耕“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情用心用力推动托育事业发展
——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工匠风采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工匠神形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