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路径探析
2023-09-19张洪芬
张洪芬
[摘 要] 阐述了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聚焦师德师风和“双师”素质两个维度,分析了当前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师德师风教育和“双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路径。
[关 键 词] 师德师风;政治素质;“双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5-0149-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针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要注重提升教师水平,建设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1]。进入新时代,建设“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
进入新时代,教师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教师所培养的是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建设者,因此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人才培养工作,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还要为学生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注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成长的征程中。
(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放在首要地位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
1.政治认同
教育青少年增强对党的新思想的认同,所以特别强调教材意识形态管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2.家国情怀
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从外在行为上转化为行动自觉,并做到知行合一。
3.文化素养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浸润学生内心,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能够传承中华文脉。
4.宪法法治意识
教育引導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在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概念等方面深化认知,具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5.道德修养
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基本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不辱使命,履行好应尽的教书育人责任。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高校应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以及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根本性问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崇高的政治素质,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只有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了,才能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富有爱国情怀。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也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和精神人格的塑造者,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还要关爱学生。新时代,教师要不忘初心,注重师德师风,强化职业道德修养及工作作风,既要关心政治,又要热爱教师职业,能够做到严谨治学、积极进取,同时还要尊重、爱护学生。教师有端正的人格,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如果教师师德有问题,即使其知识再丰富、教技再娴熟,也会有碍于学生健康地成长。“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3.加强“双师”素质建设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
相较于普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更加侧重于实践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还要求教师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1991年,原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王义澄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认为专科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之后,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对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支持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对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2022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强调了“双师”素质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技能,还要有企业相关的工作经历,应该在企业一线参加过岗位实践,能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堂教学中。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对照国家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有关。
(一)重业务能力培训轻思想政治教育
各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有两种途径,一是外派师资参加社会上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项目。二是学院内部组织相关培训。近年来,社会培训机构面向高职院校师资开展的培训,绝大部分培训项目是聚焦如何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比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能力竞赛、教学成果奖申报等;院校内部组织的培训,大多数情况是文件制度宣贯,或者是教学技能提升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但由于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深度不够,或者是政治理论学习时照本宣科、单调乏味等,导致部分教师产生政治学习没有必要、耽误时间的错觉,使政治学习效果不佳。
(二)重教学效果考核轻育人实效考核
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般均围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指标设计,以往的评价指标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近年来,多数学校也将教师教书育人、师德风范、课堂言行等作为评价指标,但具体考核时,往往也是将教师只要不出现明显的不当言论、不当行为等作为考核点,通常情况下对教师的评价一般不会因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强而受到影响。另外,对于育人实效,由于针对学生的德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实效是所有教师不间断教育、引导的结果,不太容易与每位教师的考核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部分教师对自身教书育人的要求降低。
(三)重教学任务落实轻实践能力培养
多年来,高职院校招聘专业教师时,一般教师的工作经历、实践技能的要求只作为参考条件,致使大部分教师缺少企业工作及生产的实践经验,有些学校新教师一入校往往就安排授课任务,即使安排到企业实践也往往只是到相关岗位熟悉一下业务,而不是实战性地进行工作实践。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有的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要求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但部分院校在安排教师企业实践时缺乏体系化的组织,缺乏对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考核,其结果是“双师”素质教师数量明显不足[3]。
三、新时代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面对高职教育发展新要求,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路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政治站位
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思想引领与严守师德底线并重,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通过不同的平台、渠道和形式,引导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1.全面加强政治理論学习
建立师资培训体系,常态化、制度化、多形式教育和引导教师要教人先正己,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教育摆在教师培养的首位,让教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对标“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在培训内容方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师的主要培训课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训的首要必修课程,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培育涵养师德,强化践行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体内容可以是文件宣贯,也可以是专题报告、课程培训和经验分享等;在培训方式方面,基于教师工作实际,可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确保培训学习效果,进行专题培训的同时,安排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习研讨交流,以此促使教师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2.抓好教师党支部建设
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教师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提升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规定教师党员年度培训学时把培训计划落到实处;支部建设的着力点是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论坛讲座、科研工作中讲政治,把讲政治贯穿到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过程中;支部建设的落脚点是通过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教师之家,为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
3.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发挥教学系部(二级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做到党性坚定、业务精良、为人师表。党员教师从个人角度讲,要不断增强教书育人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教学、科研或者管理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共建、结对形式,比如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与群众、与学生结对,或者担任班主任、学生导师等,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建立健全党组织关怀和帮扶机制,针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业务发展等,引导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立德树人的观念。
4.抓好典型示范
建立师资经验交流、资源共享、评优竞赛机制。一是注重挖掘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把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凝练出来,进行推广和宣传,让这些典型事迹发挥感染、鼓励、引导其他教师成长和提升的作用,从而营造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二是常态化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手段,学校、系部、教研室围绕师德建设、育人成效,以及当前推动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等进行互动交流,培育并推广优秀案例、典型事迹,促进教师共同提升。三是可以在学校设立教学名师奖,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名师评选,让教师得以对标发展。
(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教师知行合一
按照教育部总体要求,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格局。
1.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高校应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构建校院(院系)两级管理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体系,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落地实施。在学校方面,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也可以成立课程思政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在系部(二级学院),可以成立由系部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室,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讨活动,引领本部门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工作,牵头积累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和打造改革范式。
2.出台相关制度文件
高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和发展规划,开展定期督查,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通过制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保障措施;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思政示范课评价指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活动,通过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3.强化支撑保障
高校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项目给予经费支持;注重加强项目管理,强化阶段性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和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注重培树典型,对于成效明显的做法进行宣传、个人进行表彰,对于成效不明显的项目及时督促整改。定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者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等,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三)强化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能力建设,在制度保障、平台搭建等方面应制订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专业能力。
1.建立健全“双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4],高职院校要强化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体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畅通教师企业实践和企业专家学院任教的渠道,为“双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促使教师持续跟踪、及时掌握企业最新的发展情况和业务技能。将“双师”要求纳入专任教师聘期基本任务;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动态认定机制,定期对“双师”素质教师重新认定,促进“双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5]。
2.搭建教师企业实践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合作企业为教师搭建“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践交流平台,分层制订教师实践交流方案,并设置专门经费,支持教师提升企业实战能力,比如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运营管理,或者参与企业具体的业务管理、项目推进等;安排教师充分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企业实践,学习企业最新理念和技术等,多维度、多形式开展“双师”能力锻炼。搭建校企“双师”科技支撑平台,通过共同参与技术研究、标准制订,提升教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搭建校企“双师”在职培训平台,对接企业需求共同进行项目开发和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培训教学能力。
3.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引进
实施大师名匠引进、培养,引进相关行业企业高技术人才,支持教师企业挂职交流,提高人才引进待遇等,强化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骨干专家打造,针对教学、科研、培训等不同专长教师,实施分类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拔尖人才。实施全员培养,通过暑期实践、企业借调交流、参与科研项目等形式,打造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骨干人才队伍。
(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打造新时代的高职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从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等多个维度,针对性地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教学管理、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价方面,应对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实现度进行评估;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观测点纳入教师考核、评聘、评优、评奖体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师德师风考评
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通过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制度,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考核并进行档案管理,在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奖励过程中,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育人工作表现,将这些方面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和第一标准,表彰、奖励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督促师德表现不良的教师并令其整改;落实好师德师风表现一票否决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师德失范的教师。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选树、表彰优秀教师,讲好师德故事,发挥优秀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
2.“双师”素质考核
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注重什么就要抓什么、抓什么就要考核什么。针对“双师”素质考核,在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工作中,都要把“双师”素质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定量考核注重实践时长,定性考核注重实践效果,同时注重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以此促进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双提升。
現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只有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20.
[2]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Z],2019.
[3]时劼.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3):198-201.
[4]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Z],2022.
[5]叶煜,李敏,文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问题与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9(10):69-7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