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贯穿式教学研究
2023-09-19赵群张雪松
赵群 张雪松
[摘 要] 课程育人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之首,引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提升等教育工作,作为课程育人的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进程的主力军。由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开展思政教育最直接、最高效,研究如何将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与思政课程育人有机融合,将课程思政贯穿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最终推动课程思政育人主体化,把课程育人建设推到新的历史高度。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职业院校;贯穿式教学研究;专业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5-0045-04
一、研究背景
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在同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认可,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正式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新方向、部署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国家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政策与指导意见,本文的研究也在此背景下展开。
二、研究现状
国家多次发布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指导意见,说明国家对高校专业课教师和专业课程在育人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肯定。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在知网中搜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师,得到4709个结果,主要针对方向有课程思政研究、课程思政建设、思政教学、协同育人、思政教学改革、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等。其中思政类相关结果4023个,专业类相关结果590个。在专业课教师思政课程实践对策研究中,多数人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自身素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与创新、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保障机制、挖掘课程思政内涵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专业课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提出整体性的对策建议的研究理论成果还比较少。
虽然整体研究数量可观,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其研究也处于零散状态,成果较少,对于提升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方面所做的研究也欠缺整体性和联系性。本文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进行探讨,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真实的课程思政案例进行对策分析,推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的建设和发展。
三、问题分析
(一)专业课意识底线有待增强
对于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育联系相对较少,缺乏思政教育氛围。对所教授的专业课程中是否存在思政元素,是否能进行思政教育存在争议。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只要将自己负责的专业课程教学完成好,把思政教育归还给思政教师,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师无关。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甚至没有想到对国家发展的利弊关系,对思政育人的重要地位认识不清,缺乏对课程思政教育重要性的把握。个别专业教师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对政治理念与政治信念方向把握不准确,这直接影响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政治立场与信念的坚定性,从而偏离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向。专业课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如果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立场与信仰出现问题,课程思政在初始阶段就失败了。
(二)对思政教育主体的认识存在障碍
一些人认为思政教师才是思政教育的主体,专业课教师可以辅助进行思政教育,对专业课教师能否成为思政教育主体认识不清。只有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有高度的认知,才能在课程中贯彻思政教育,发挥思政育人的最大作用。专业课教师不仅是思政教育的主体,更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专业课教师所教授的专业课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可能专业课教师自己没有发现,但通过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在学生前行的路上为其“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2]。
(三)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课挖掘不足
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需要不断挖掘,而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是专业课教师最难完成的任务,因为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内容没有充分理解,对思政教育了解得比较狭隘,所以在自己的专业课中挖掘不出思政资源。其实专业课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只是专业课教师没有注意到,比如一門专业课可以在专业特色方向发现行业特色,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掘理论先知性,在实践教学中执行实训管理标准化,在课程内容发展进程中展现国家科技进步等通用性思政元素,而且每个专业课都有自身的思政元素,需要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组成团队,壮大专业课教师团队的挖掘力量,同时构造课程相关的新型的思政元素及资源库。
四、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对策
(一)完善课程思政实践的机制与规范
机制是推行任务的规范,任何事没有规范制度就不能合理地进行。对于课程思政实践,更需要驱动机制,主要包括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机构,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聘用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组织机构进行聘用规范与约束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有指导意义。同时构建公平、公正的奖惩评估制度,奖惩机制可以发挥制度的规范与约束专业课教师在课内的立场与言行。另外,要建立健全专业课教师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思政素养。
(二)加大专业课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支持力度
提供资金支持专业课教师开展培训与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思政素养。社会不断发展,信息瞬息万变,专业课教师以“专业知识”贯穿课堂的上课模式早已过时,要想让专业课教师跟上社会时代变化,掌握社会发展、学情变化、岗位需求等现实情况,给予学生在学习方向、政治信念、自身发展等方面的正确指导,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思政素质,在资金的支持下开展培训、课题、调研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保障专业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中[3]。
(三)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团队成员建设与教学,所以要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团队教师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和团队成员自身修养,保障课程建设与实施顺利进行。
(四)完善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教学建设
课程思政的呈现主体是课程本身,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对课程进行建设,首先对教材进行完善,将思政教育融入教材,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使命感、责任感的课程载体。其次通过混合课程建设打造示范课程,以示范课程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最后要规范课程建设,完善教学管理,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按照社会现实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评价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育资源分配等工作,从制度层面更好地保证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4]。
五、课程实例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
本课程获得辽宁省第二十一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二等奖,教材被评为“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辽宁省首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成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课题,完成各类与课程相关省市级课题12项,发表与课程相关论文7篇,相关论文获奖5项,大大提高课程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与课程建设能力。课程建设不但服务校内教学使用,而且对社会人员开放,课程访问数60756人,得到社会各界使用人员的好评,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与行业需要,大力提升课程社会服务能力[5]。
(一)思政元素挖掘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课程教学中以“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为设计思路,将思政元素全面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核心”即以助力船舶制造、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双主线”即以提升民族自豪、家国情怀为基础,弘扬科技强国精神为思政主线,努力推动船舶制造产业发展为专业主线。“四维度”即凝练出先进科技制造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四个维度思政元素集合。
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从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出发,探求与课程思政的交叉点。从历史认知与文化认同出发,摸索与课程思政的聚汇点。从职业道德与行业情感出发,挖掘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从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出发,寻找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通过深入分析社会需求、历史文化认同、职业道德、行业情感、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挖掘其承载的思政元素,熟练运用各种授课技巧,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自然融合。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努力,不断激发思政元素的强大生命力,在立德树人的教学道路上实现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相统一。
文末表1列举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思政元素部分挖掘表,根据课程中不同知识点,找到思政切入点,将切入点用素材体现在混合课视频中,最终体现出思政教育的目的。虽然表中项目不多,但每个课程挖掘思政元素是整个课程思政建设中最难的一步,如果在课程中每个知识点都挖掘到思政元素就非常难,再将思政元素贯穿整个专业课程更难。
(二)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中的贯穿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审视和设计,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既保证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能够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达到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船舶中各种报警系统主要以国外设备为主,但近些年国产船舶电气设备发展越来越好,船舶使用越来越广泛,在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中不仅介绍国产设备,并且介绍国产设备发展强大历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强化国家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体验式教学等,既保证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能够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国家重大历史事件推演船舶设备发展与技术创新过程,使学生感受国家发展过程。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演讲、多媒体展示、实践活动等,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授课过程中,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基础,配套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按照项目任务式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视频、虚拟仿真等手段,充分展示国家对信息化建设教育的重视程度,明了科学技术与民族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过程中,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还感受国家强大带动教學模式的变迁。
(三)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与专业课教师观念的贯穿
受高校内部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上很多人认为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的任务,专业授课教师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授即可,因此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被划分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等部门,其他学院则主要承担的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该认知模式导致高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专业课教师对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出现了认识偏差和路径依赖,这种认知在实践中严重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落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高校要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与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储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历史、哲学、法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知识,教师要积极拓宽育人教育渠道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这对高校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内容中,专业课教师应尽快改变传统的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轻德育的导向与价值引领的方式。以课程思政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理念,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贯彻德育引领和价值塑造的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带动教师既做好“教书”,更做好“育人”。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淘汰教学实效不强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教学实施,培育和打造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金课”,以培养新时代的德才兼备人才。
六、结束语
课程思政不是形而上学,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思政教育应该潜移默化地在课程中发挥它的育人目的,否则会形成生硬的嵌套效果。专业课教师应该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地位,利用与学生交流时间长的特性,进行贯穿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责任,推动思政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点亮航行的明灯。
参考文献:
[1]李旭芝.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2]杨娇娇.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3]李晓璇,史官清,欧阳天治.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的“因材施教”融入路径[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8(2):64-68.
[4]曹雅娴.“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思政教学融合及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教师,2022(34):12-14.
[5]趙群,张雪松.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船舶信号系统安装与调试[J].科技视界,2022(10):158-161.
①基金项目:辽宁省2021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贯穿式教学研究”;2023年中国机械政研会立项课题“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业课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课题“定向士官生人才培养提质培优研究——以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作者简介:赵群(1979—),男,汉族,辽宁葫芦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张雪松(1982—),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