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要义·重体系·巧转化·深学习

2023-09-19张莉胡琳娜

江西教育C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深度学习

张莉 胡琳娜

摘   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做到当“局”者清,要立足全局,抓准教材核心要义,有梯度地抓实课程建设,借助“三个转化”落实课堂教学,追寻以“德”为根脉、以“爱”为血脉、以“智”为支脉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样态。

关键词:教材要义   体系建设   课堂转化   深度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肩负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打下“中国底色”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到当“局”者清。

一、明要义,立足全“局”——有高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要走向真正的“立德树人”,教师就需要抓准教材中蕴含的核心要义。

一是要明确党和国家意志。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新教材的结构框架中,读出教材所承担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尤其是要抓好道德与法治历史主题的教学探索。青少年的学习要能知兴替、明得失、启未来,在历史中汲取未来的智慧。

二是要明确教育根本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要从新教材的字里行间读出它所承载的重要责任,并基于教材和学情,在课堂教学中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等,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引领。

三是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独特的“思想味、政治味、学科味”。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教师要鼓励学生读红色文化读物,“激活红色原动力,增强红色牵引力,提升红色向心力”,打造有信仰、有高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重体系,创新格“局”——有梯度

“体”在古代表示分布在身体里的诸多重要器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实课程之“体”,分层次、有梯度地推进课程建设。

宏观落实“一体化”。学校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教师要研读新教材,厘清不同学段之间的紧密联系,把道德与法治课程放在“大中小一体化”的大视野中,深度挖掘各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握好各类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相互配合的关系,进行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整合融通,推动“大思政观”的协作共赢,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中观抓实“整体化”。儿童不仅享有生活的价值,同时在建构有价值的生活。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逻辑,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从而引发学生的价值思考——生活对“我”有意义,“我”对生活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具体的知识点置于学科的知识体系当中,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微观夯实“立体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层次明确,课程内容排列逻辑清晰,课程活动方式多样。在课堂教学中,从模块建构,到单元编排,再到每一课的知识框架,教师都要抓住核心,以点带面,层层展开,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增强课程的时代性。

三、巧转化,妙思布“局”——有深度

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注重知行合一,一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要教好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课堂教学“三个转化”很重要。

一是将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语言。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教材是 “法治专册”,教材中多处呈现了法律相关知识,严谨而规范。教师如果总是照本宣科,那么硬性的法律条文是走不进学生心灵深处的。在进行法治教育时,教师既要突出法治精神、理念、原则,力求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让教材可亲、可感呢?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法律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尽量将“硬邦邦”的“法言法语”转化为“软萌萌”的“童言童语”,让学生乐于倾听、善于接受,既尊重“法理”,又不违背“教理”。

二是将学科内容转化为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可感受、可參与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逐步深化自身的认知。教师还要用好教材栏目,有效设计活动,挖掘教材亮点,创设有效情境,注重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践行。例如,在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百宝盒”说起,开启一场探究古代科学的“考古之旅”。“百宝盒”内有刮痧板、艾条、火罐、银针等,教师可以从这几样器具聊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或身边人使用这些器具的真实体验,从而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

三是将“知识世界”转化为“生活世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回归学生的生活,拓展多种资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以儿童可感、可思的鲜活事件为“原材料”,例如,在“坚持才会有收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望生活,回忆自己坚持不懈的事例,明白坚持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认知逻辑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与教材的对话互动中延伸、拓展,培育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四、深学习,应对变“局”——有厚度

教师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引路人、同行者。日新月异的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决定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在路上。

教师要学而致知。学校要建设好学习型道德与法治教学队伍,引导教师扎实学习,发展教学专业水平。教师要悟透“有字之书”,有选择地学,精挑细选,聚焦精神内核,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意图,更新教育观念;还要有重点地学,深入研究最基础、最关键的知识。教师还要融通“无字之书”,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学习进行到底。

教师要行而致远。教师要走出教材“浅表化使用”的误区,摆脱“以符号为本”的教学困境,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场馆,学思结合,方有所成。教师还要克服生活情境的简单化、思维的简单化,探索“大概念”“单元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等教学新概念,有效应对教学的复杂性,为知识运用赋能。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始终做到当“局”者清,择高处立,向宽处行,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以“德”为根脉,以“爱”为血脉,以“智”为支脉,勇挑大梁,让道德与法治教育跑出发展“加速度”,助力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蓬勃发展、昂扬向上。

参考文献:

[1]孙彩平.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刍议:一个实践哲学的视角[J].中小学德育,2016(9):9-13.

[2]鲁洁.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J].教师博览,2007(1):4-5.◆(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深度学习
浅谈风力发电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