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
2023-09-19周蓓
周蓓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可看、可听、可经历、可触摸的平台,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体验式教学是加强师生情感沟通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链接学生的生活;加强合作交流,促使学生沉浸式体验;巧妙设问“引思”,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展课外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程实施 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情感共鸣和生成价值意义。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经过认识、了解、体验和感知等具体步骤激发内心情感,形成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理解教材知识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链接学生生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那么,如何使课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链接呢?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也就是说,教师要将生活资源进行教学加工,将其转化为课堂中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一)基于真实需求,创设任务情境
以《课间十分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我的课间我做主”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聚焦每天的课间生活,针对“为什么要有课间十分钟”“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的问题,引发学生重构课间十分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不再是学习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习任务的建构者,使学生的课间生活变得更加合理、更加有意义。
(二)基于情感需要,构建心理情境
以《我在变变变》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洞察内心感受,学会心理调节,做情绪管理的“小达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心理情境,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菲菲生气了》,动画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菲菲的女孩,她生气了,发出了愤怒的咆哮,她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你们想知道吗?”但是,因机器故障,动画片迟迟无法播放,学生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时,笔者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情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二、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沉浸体验
(一)在交流中深化认知
体验式教学尤为注重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当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能获得沉浸式体验。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沉浸式体验呢?比如,在教学《吃饭有讲究》时,笔者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日三餐,想一想三餐的搭配是否符合营养学的标准。同时,笔者追问学生:“你想不想了解伙伴们的三餐情况?”从而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学生介绍自己的三餐搭配,小伙伴则给予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健康知识,还增强了情感体验。
(二)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以《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小“调音师”环节,笔者让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挪动椅子声音最小,如何关门声音最低,中午吃完饭后如何放餐具等。学生在操作与讨论过程中,不断推翻与重建,完善方法,在群体思维的碰撞中,真切地感到校园生活也是产生噪声的地方,并且掌握了降低噪声的方法。
(三)在互动中达成认同
以《传统节日中的“家”》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笔者首先罗列传统节日,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传统佳节,分组交流自己是如何过节的,讨论不同节日的特点,再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在合作探究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了沉浸式的体验,激发了学习的欲望,提升了认知水平。
三、巧妙设问“引思”,增强情感体验
处于成长中的儿童,思想还不成熟,其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情,围绕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巧妙设问,通过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促进学生的深度认知,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
(一)提问少而精
以《学会宽容》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什么是宽容?”“宽容有什么好处呢?”“怎样宽容别人?”三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讨论,一步步加深对宽容的理解,学会如何宽容别人。为避免学生进入混乱的逻辑当中,笔者避免碎片式的问题,不仅有效地带动了教学节奏,还让学生明晰了思考的方向。
(二)提问的巧妙
以《我在变变变》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如果不控制坏情绪,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发现自己的情绪不好时,要尝试进行调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导入“故事屋里明道理”,给学生讲述《小熊溜冰》的故事,在讲述到一些情节时故意停了下来,让学生换位体验小熊的情绪,如冬天到了,小熊天天盼着去溜冰。好不容易等到湖面结冰了,此时此刻,小熊有着怎样的心情?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说出“高兴、开心、激动”。当熊妈妈认为“太危险”,不让小熊去的时候,小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纷纷说出“失望、伤心、难过”。当小熊不听妈妈的劝告,任性地去溜冰,结果掉进了河里,被“乌龟伯伯”救了上来。这时,笔者提出问题:“小熊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让学生意识到如果有了坏情绪,不去改变,任性做事,危害就会很大。
四、开展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场的体验感知。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调查研究、实践体验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进而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
(一)课前体验
以《可爱的家乡》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學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家乡物产我来夸”的教学情境。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寻求家人帮助或上网查资料的方法寻找家乡的物产,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物产。课堂上,每个学生首先在小组中介绍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再由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再如,针对《大家排好队》一课的教学,课前,笔者让学生拍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排队的画面。课堂上,笔者出示课前学生收集的照片,由学生来介绍排队的地方和怎样排好队。通过教学,学生对自己介绍的内容印象深刻,有助于学生将排队的规则铭记于心。
(二)课后实践
以《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自己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体验收获的快乐,并理解大自然的一些规律,获得真实的感知。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家庭生活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家长配合,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从而让学生学有所成。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指导,保证学生有正确的思考方向。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卞玉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开放式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8):62-64.
[2]杜桂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悟式教学的“四个融合”[J].教学与管理,2020(32):65-66.◆(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