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实主义美学视角的分析

2023-09-19张家齐

今古文创 2023年33期
关键词:贾樟柯人文性现实主义

【摘要】贾樟柯在影视作品中,习惯基于现实主义美学,以纪实的方式将大环境下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体现出来。《天注定》作为贾樟柯后期作品,依旧延续过去的传统基调,并将小人物的命运在镜头下真实地进行体现。本文基于现实主义美学视角,从该片的演员层面、声音元素、镜头元素进行分析,从而展现其现实主义的独特魅力与特殊价值。

【关键词】现实主义;贾樟柯;《天注定》;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3-008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3.028

法国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完成了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系统阐述,从而确定了电影理论史上公认的现实主义理论①。一般来说,凡是在影视中能够突出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特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并追求真实,敢于批判现实的电影都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贾樟柯在自己的影视作品中坚持传承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对时代背景下人物个体命运给予深切的人文观照。

《天注定》是贾樟柯的力作,荣获201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相较于其前期的作品,《天注定》这部电影聚焦中国现实,更贴合时代特征。该影片根据发生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四个社会事件进行改编,并通过电影复原了各事件的全貌,从而使得观众对于生活中底层边缘性人物有了全新的思考。除了在选材上贴近现实外,影片在其演员层面、声音层面以及镜头语言中明显地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征。

一、演员层面对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塑造

与贾樟柯过去启用大量的非职业演员来塑造人物形象不同,《天注定》的主演则大多为知名的职业演员。但在现实主义层面,专业演员的出镜并没有使影片的社会性大打折扣,反而使得其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贾樟柯认为,和大牌演员们合作完全没有压力,反而和非职业演员合作更难。因为非职业演员都是没有经过表演训练的,必须用一定方法让他们进入到表演的状态里面。而职业演员自身已经有很强的人物塑造能力,工作起来很畅通,减少了很多沟通的成本和时间。

该片的主演全部由专业演员出演,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把握上则更加真实。例如由王宝强饰演的三儿,人物的表面性格一直以来都是以一个冷漠的杀手形象出现,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当洗净沾满鲜血的双手回到家中后,对于母亲、兄弟、妻儿依旧流露出真情。如此一个难以理解的、具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物由王宝强这样一个专业演员进行饰演,能更加充分地凸显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使得影片对角色的塑造更加逼真。

除去主演,影片在其他人物形象上依旧动用了大量非职业演员进行塑造,例如,当三儿回到家乡给母亲祝寿时,现场的其他人物都由非专业演员饰演,这反而能够烘托出乡村生活氛围的烟火味儿,并且能够与由专业演员塑造的主角进行互补,从而使得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新现实主义电影提出了“还我普通人”的口号,影片中尽量展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主张实景拍摄,使影片获得开放的空间。正如贾樟柯自己所言:“我们要拍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伸手可触的世界之中。这部电影更关心这些基本的生命存在。” ②

二、现实主义在声音层面的体现

“声音对贾樟柯的电影来说永远是值得一说的话题,忽略掉演员乡音的本色出演外,环境声和音乐分别担负起了强大的表意功能。” ③贾樟柯擅长使用声音为情节进行铺垫,对环境予以渲染,对人物的情绪进行更加充分地表现。

贾樟柯对银幕声音有独到的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声响尤其受到他的特别关注,“在他的每部影片里,都可以听到和看到大量的来自普通日常生活的各种声响:汽车和摩托车的喧闹,各种机器的轰鸣,市场上的叫卖声,收音机和电视机发出的噪声,还有各类流行音乐的轮流轰炸。” ④

在《天注定》中,贾樟柯也沿用了一贯的传统,本着自己对声音元素在影片中运用的独特理解,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嘈杂的声效在影片中进行拼贴,例如警笛声和摩托车的轰鸣声。甚至在背景音乐的处理上也别具一格——将富有音乐元素的声音直接通过剧情展现,使得这些声音更加逼真,也使得影片本身更贴近生活。

(一)噪聲在影片中的运用

在《天注定》中,来自交通工具的噪声在每个故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作为一条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在大海的故事中,警笛声在他准备杀死会计的中途出现,这暂时动摇了大海的杀人念头,但是在张会计的角度,却由于警笛声而不再害怕大海会杀死他,甚至更加从内心看不起大海,却没想到大海最后真的使张会计一枪毙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警笛声在这一时刻将人性中的恐惧与丑恶从两个角色的角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加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赋予影片更多的真实性和对于人性的思考。

对于小辉来说,空灵而又安静的动车声伴随着东莞车站到站提示音,是对他接下来要迎接的生活的未知和不确定性的预示。同样,交通工具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某种隐喻的体现。影片一开始,三儿的出现伴随着他所驾驶的摩托车的轰隆声,在声音的真实化体现外,也暗示了三儿这一生的命运——作为亡命之徒而四处奔走,苟且偷生。

除了交通工具的噪声,一些其他声效的使用也显得别具一格。例如,在三儿乘坐的逃亡大巴车上,播放着杜琪峰《枪火》这部充斥着暴力美学的影片,而具体的音效也聚焦在枪战的部分,这不仅与三儿持枪杀人夺得钱财的人设互相匹配,而且在剧情方面,三儿在观看了这一片段后要求在半路下车,即使司机明确告知到下一个服务区才能停车,也不免让观者察觉到三儿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物也会有落网的恐惧心理,使得这一人物的形象更加具象化。

另外,在小辉初次出场的片段中,影片的声音主要聚焦在工人们在厂里熨衣服的声效上,这体现了厂里日常工作的平淡,甚至还有一些枯燥的感觉:机械化的重复,日复一日在工作台上处理着大同小异的活儿。这种平淡而又乏味的镜头片段伴随着真实的工作声效,将现实的工厂劳作搬到了荧幕上,更加贴近生活。

(二)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

本片并不只是一味地通过噪声渲染场面,在一些情节中还有着对于音乐元素的特殊性表现,这种不同于传统电影配乐的表现手法使得音乐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一种美学的体现。“贾樟柯的声音处理已经形成一种电影中的声音美学,他正是通过这种美学,有力地强调了他构筑的这个世界中所存在的张力,并且,这个张力贯穿在他影片中的每一场戏或者每一个细节中,形成贾樟柯现实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 ⑤

本片中最重要的一个音乐元素是大海从医院回到村里后,看到戲班子在戏台上唱的晋剧《铡判官》选段,同时在影片末尾小玉刑满释放来到乌金山工作时,也出现了戏班子在台上唱《玉堂春》选段的情节。这两段配乐分别是两位在剧中无任何交集的人物命运的写照,大海因数次维权失败而被迫快意恩仇的形象与《铡判官》所要体现的内涵相吻合;小玉因在桑拿店遭受欺凌而被迫自卫的形象则与玉堂春的蒙冤憋屈相匹配。“村民大海被贪官的贪婪和村民们的冷漠激怒,拿上自己的猎枪出了门,村里的戏台上正在上演林冲被高衙内逼上梁山的片段,与要去复仇的大海相呼应,也使大海的人物形象多了一些侠义气息。小玉被迫杀人后则出现了京剧《林冲夜奔》,这些都与人物性格相呼应。” ⑥这类音乐元素的处理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

三、现实主义在镜头中的体现

贾樟柯在自己的电影中积极吸纳西方电影现实主义理论,高度还原现实,使纪实成为其电影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与其他纪实风格的电影大师一样,贾樟柯很少采用蒙太奇的手法,而代之以大量的长镜头、景深镜头,从而制造一种不被外界打扰的客观真实的记录。” ⑦此外,在本片中还有一些具有符号学意义的特写镜头,在现实主义美学的角度同样具有意义。

(一)长镜头的使用

巴赞根据自己的“摄影影像本体论”提出了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理论,认为叙事的真实性与感性的真实性相对应,而感性的真实性来自空间的真实。“巴赞认为,长镜头表现的时空连续,是保证电影逼真的重要手段。” ⑧贾樟柯每部影片中都使用了较多的长镜头,这对他刻画影片中边缘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体现人物关系、人物性格,抑或交代环境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⑨

在影片《天注定》中亦是如此,并且在此片中更擅长于使用长镜头以表现暴力场面,从而使此类片段更加真实,深入人心,也更加能诱发观者的思考。例如,从胡大海下定决心展开复仇,并前往张会计家中拿枪指着张会计的头,到枪杀张会计这一过程,便使用了长镜头的拍摄手法,从而使得观众随着两人对谈时安静却又紧张的气氛很自然地转换到会计被一枪毙命的血腥场面中。将影像中的暴力放大拉到观众的眼前,不仅更加深化了人物的形象,同时也能够使观众对胡大海此时的心理状态产生思考,从影片中体会到一个边缘人物在走投无路之下的心理变化。

此外,在第三个故事中同样也运用了长镜头的手法。在叙事层面讲述了小玉被两个官员一次次地推开房门骚扰,到最后被其中一个官员拿着一沓钱扇耳光欺侮,再到最后小玉忍无可忍地拿出刀杀死那个官员的全过程,都使用长镜头表现。而在现实主义美学层面,这一片段使得情节在此时发生了即刻的转折,并且将整个暴力事件发生的过程如实地记录了下来,同样也体现了小玉这一人物的角色形象。“这种多层次的空间变化使影片与观众保持了距离,并使观众以客观冷静的方式欣赏影片所蕴含的现实哲理。” ⑩

(二)景深镜头的使用

影片中也使用了大量景深镜头的拍摄手法,从而使影片的观感更具有冲击力,更深入人心。例如,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小辉,在经历了友情、爱情甚至亲情的相继崩塌后,无法承受内心的痛苦便从宿舍楼一跃而下的场景,就采用了景深镜头的拍摄手法。镜头之下的小辉与高耸的宿舍楼相比显得无比渺小,却在一跃而下的瞬间将其内心的痛苦压抑最大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片段是该段故事中最具有震撼力的一幕,不仅渲染了镜头的效果,而且也激发了观众的思考:在现实中,有多少这样微不足道的生命会因为外界的压抑而选择终结自我,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镜头的运用极易引发观众对于现实和生活的深刻反思。

(三)特写镜头的使用

此外,影片中出现了多种动物的意象,这些意象的内在隐喻实际上与每个故事所对应的主角的形象息息相关。这种隐喻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及其行为的内在动因。?并且,镜头也会通过对某一意象进行特写,从而拉近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个故事中,在大海最终要去枪杀村长的路途中,碰到了一匹被人疯狂抽打的马,大海毫不犹豫地枪杀了马的主人,给予马自由。此时镜头给了这匹被虐待的马一个特写。马是任劳任怨的象征,从这匹马的身上或许能看到过去大海的影子,在本该自由奔跑的时候却被人牵着鼻子走,迟早它也有爆发的一天。

第三个故事中,出现了蛇这一动物形象,与主人公小玉的性格相对应。小玉被情人的原配找上门来殴打后,她躲进了那台装着灵蛇的算卦车,此时镜头对于那条“灵蛇”也有一个特写。蛇是冰冷而又危险的生物,但是也具有足够的韧性。小玉可以选择背负着“小三”的骂名继续隐忍下去,但是也可以横刀面对欺侮她的客人。这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将物赋予人的含义,从而能够更深层次地诠释人物,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完整、真实。正如贾樟柯所说:“摄影机虽然能够通过镜头再现生活原貌,但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展示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来审视人们表达情感的精神世界。” ?

四、结语

贾樟柯比较偏爱纪实美学,他用纪录片的手法记录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用电影镜头放大了他们的情感,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群、弱势群体给予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影片《天注定》中,贾樟柯再一次体现了巴赞的现实主义理论,无论是从演员层面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声音层面、镜头元素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和追求,都是为了忠实地记录底层民众真实的生活状态。

影片中的四个主人公大海、三儿、小玉及小辉都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贾樟柯通过电影镜头对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生活困境进行了形象的展现,体现出导演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的关注,对底层人物真实现状的悲悯情感。“他的视角穿透了以往作品中的地域性,不仅仅表现自己老家汾阳,而且横贯南北,着力描绘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处境,引人深思。” ?

注释:

①陈晓云:《电影学导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

②彭吉象:《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③王文辉:《贾樟柯电影中的现实关怀研究》,兰州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5页。

④李强:《漫谈贾樟柯对巴赞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与探索》,《电影评介》2016年第15期,第83页。

⑤李强:《漫谈贾樟柯对巴赞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与探索》,《电影评介》2016年第15期,第83-84页。

⑥⑨张政:《贾樟柯——现实主义中的边缘人物刻画》,《戏剧之家》2020第29期,第139页。

⑦赵华珍:《贾樟柯电影的纪实美学特征探赜》,《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第22期,第191页。

⑧李亘:《浅谈贾樟柯早期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西部广播电视》2017年第12期,第91页。

⑩赵栋:《电影〈天注定〉的叙事学审视》,《戏剧之家》2018年第21期,第77页。

?周雨蕾:《论人的异化与反叛——从电影〈天注定〉的动物隐喻出发》,《山花》2014年第10期,第152页。

?贾樟柯:《贾想》,台海出版社2017年版,第118页。

?王婷婷:《〈天注定〉:时代镜像三重奏》,《电影评介》2014年第7期,第31页。

作者简介:

张家齐,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德语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贾樟柯人文性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漫谈贾樟柯的导演艺术和影像风格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