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与舒展:“润泽”教师的成长样态*

2023-09-19孙世建吴迪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润泽教师发展教师

孙世建?吴迪

摘要:“润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专业成长,要向下植根,从文化认同、情感联结、技能锤炼中蕴蓄专业成长内生力;要向上舒展,以登山者的姿态拾级而上,以合作者的角色融入项目,以发展者的定位参与评价;面向未来,教师要做自觉的教育者、自砺的学习者、自主的实践者。

关键词:教师发展;“润泽”教师;成长样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5-0065-04

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指出要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盐城市串场河小学在“强师计划”引领下,融合“润教育”理念建设学校“润泽”教师团队,以“精神明亮、广博包容”为精神追求,以“融通精进,惠己达人”为师能目标,探索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一、向下植根,蕴蓄教师专业成长内生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强基、渐次拔节的过程,需要深植文化之根、情感之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教学技艺。专业发展的根向下扎得越深,根系越发达,就越能蕴蓄成长的内生力。

(一)在文化认同中获得归属感

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学校文化是否认同,关系到学校发展工作是否能够高效推进。学校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文化的继承和演变,实现学校组织文化的组织和改造”[1]。盐城市串场河小学的教师文化是“成人达己”。学校从三个维度着力,让教师在文化认同中获得归属感。

一是认知维度。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校史,了解学校与盐城的母亲河——串场河的文化渊源,从而理解学校的办学行为、办学理念,凝聚办学共识。二是情感维度。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学校的师德传统“三爱两精神”,即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发掘当前教师队伍中的典型事例,给教师以正向引导,激发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的美好情感。三是行为维度。引导教师践行“成人达己”的教师文化,对每一个教师身上发生的“润泽”他人的正向事件及时发现并肯定。这些正向事件和成功体验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唤醒了他们的主体自觉,激发起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的价值,获得归属感,以主人翁的姿态、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各项工作。

(二)在情感联结中创造“幸福场”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生命与生命的直接碰撞。对教师而言,专业成长不仅强调外在专业性提升,还要关注内在的情感联结,用爱联结知识、学科以及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生命状态。同时情感联结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教师通过不断获得并调整内在的生命感觉,将个人的特质内蕴为专业气质和风格。串场河小学密切关注教师的教育情感,努力打造有风度、有光辉、有气质的“润泽”教师团队。通过“去焦虑”化的氛围营造,让教师在放松、自在的状态下开展工作,形成蓬勃、舒展的教学姿态;通过“凝聚力”活动组织,让教师在团建、个辅、团辅中达到和谐、平衡的心理状态;通过“幸福感”节日策划,让全体教师因“仪式感”而找到生活中的诗意,寻求精神富足的人生目标。教师植根在积极、稳定的教育情感场域中,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自我的积极构建,形成了强大的自我关怀内生力。

(三)在技能锤炼中积淀胜任力

校本化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教师自我提升专业素养的内驱力?从教师真实的需求出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盐城市串场河小学“量身定制”式的校本研训课程尊重个体差异,实现精准帮扶。学校建构了分层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关键指标,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分解评估,明确个人专业短板与强项,“补其短”以保证教师站稳、站好讲台,“扬其长”准确定位教师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全面观照师德践行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针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差异,提供自选课程,助力教师成长、成熟、精进,继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新课程方案及新课程标准颁发以来,教师“跨学科课程胜任力不足”的问题备受关注。为此,学校教师培训更加重视课程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打破学科壁垒, 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学校采取学科组主题式整体研修、多学科融合式联合研修的研训方式,创新“混科办公”模式,着力建设“跨学科教学共同体”,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从“单科性”向“整合性”转变,从“陈述式”向“情境式”转变,从“学科本位”向“问题解决”转变[2]。教师培训指标同时融入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相关子项,如“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跨学科教学设计、跨学科教学实施、跨学科教學评价反思等。

二、向上舒展,呈现教师专业成长大气象

教师的生命成长样态,影响着儿童的生命成长样态。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投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以登山者的姿态拾级而上

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中,非一朝一夕之功。基于教师在不同阶段发展的差异性需求,学校实施分层培养的策略,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设计培训目标和内容,选取合适的培训方式(如图1)。学校为探索期的教师配备双导师,一位指导教学技艺,一位指导教育管理;为转化期的教师搭建展示平台,磨砺技艺,提升综合育人的本领;为成熟期的教师聘请学科导师,打磨教学特色;为精进期的教师聘请高校导师,彰显教学风格,凝炼教学主张。

雁阵式团队,是“润泽”教师展翅同飞的群体样态。学校以专家型教师为引领,以不同学科研究型教师为中坚力量,带领广大青年教师乘风前行。处于探索期、转化期、成熟期、精进期的教师,聚焦不同的成长目标,不断抵达,不断突破。每一次进阶,都是教育者专业价值的自我实现。

(二)以合作者的角色融入项目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核心工作之一,教师要通过研究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已经开始从‘课题质量中心转向‘教师发展中心”[3],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专家支持。盐城市串场河小学采用项目“集群化”管理的方式,从顶层架构入手,协同多方资源,有效提升科研效度。“教育科研‘集群化管理指围绕学校的教育主张,以学校龙头课题为中心,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各条分支加以统筹管理,形成高效、优质的研究路径,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4]

一是以项目为引领推进研究集群化。以“任务驱动、项目推进、伙伴学习、平台集成”的发展思路,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伙伴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团队经历“问题—研究—行动—反思”的学习历程,在发展过程中,互为资源,互相成就。学校整合优化各种资源,聘请专家为教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把脉,采用学科分组、导师制等方式加强研究管理,让研究从“单研”走向“群研”。二是以项目为依托实现研训系统化。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化、主体化研究培训,边实践边思考,通过厘清概念、研制方案、聚焦重点、突破关键等具体行为获得研究方法。学校以在研的省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和省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中心,组织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和教研组有序开展研究,教师深度参与“润文化”建设、“润课程”研究、“润课堂”研训、“润评价”改革,通过理论与行动研究获得科研能力。

同时,学校采用“沉浸式”教研、“融通式”教研、“引玉式”教研、“点化式”教研的“四润式”教研扎实推进教学研究工作。“沉浸式”教研通过集中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参、整本书解读、大单元教学设计等进行教学难点突破;“融通式”教研即让教师聚焦教学重难点的研讨、理清知识的来源与发展;“引玉式”教研指教研活动中提供拓展资料和名师教学视频,借他山之玉,攻教学疑难;“点化式”教研由青年教师提出疑问,骨干教师进行点拨。“四润式”教研让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教材到学情、从系统把握到重难点突破、从个人钻研到名师指导多个维度提升专业能力,发展学科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以发展者的定位参与评价

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其价值取向对教师的成长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现存的教师发展评价标准局限性、问责性等问题,盐城市串场河小学实施了教师评价改革。

一是打破单一的量化教育评价标准。传统的量化评价标准将教师的发展局限于论文、课题、获奖证书等,不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而针对教师个体差异的发展性评价则更有利于教师专长的发展和风格的形成。二是发展高于问责。教师评价的目标是帮助教师成长,学校应该充分信任教师、尊重教师的专业性,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和问题,使之能及时采纳改进意见,提高工作质量。三是关注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发觉自身优势和不足,萌发自我成长的需要。学校需要提供尽量详细的评价清单,帮助教师细致全面地认识自己,促进教师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盐城市串场河小学还采用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从学校、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师自身五个角度综合评价教师,采用“一师一标”的增值性评价量表和个性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深刻自我剖析,提升个人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三、瞻望未来,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新常态

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中心,学习呈现出个性化、定制化和以探究为基础等特征,数字化学习的普及与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日益突出。教师面对理念、方法、技术的变革如果只是被动应对,甚至止步不前,将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今日的教师如何为十年后的教育做准备?学校以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国家政策为指针,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为培养未来教师采取切实行动。

(一)引领教师做自觉的教育者

教育者需要有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觉悟和自我行动。拥有教育自觉的新时代教师应当在更大的坐标中眺望自身的发展。学校引导教师制订三年近期发展规划与五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名师成长案例与专业发展沙龙引领青年教师放眼未来,关注前沿动态,内省自身不足,形成发展期待。逐年落实发展目标,拾级而上,稳健成长。

(二)引领教师做自砺的学习者

未来教师应当具有研究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数字素养等,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新的教育变革做好准备。学校以开放的、前瞻的理念引领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与能力体系,激发教师自我磨砺的意识。从师徒磨课、组内磨课到校级团队磨课,“一课三磨”成为教研常态,教师的教学技艺不断蜕变。学校引领教师学习跨学科教学理念,研磨“学科+”课堂,打通学科壁垒,提升教师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引领教师学习新的数字化教学技术,研磨“数智+”课堂范式,让即时多维互动、即时评价反馈在课堂实现。

(三)引领教师做自主的实践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品性即实践性。”[5]改变教育管理“麦当劳化”和教育环境的“剧场效应”,要从教师的自主权回归开始,这是未来教育的应然要求。学校为教师创建多学科工作坊,教师可以自主设计课程实施方案,自主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自主开展学术研究。学科间建设“智慧联盟”,促进学科融合,智慧共生。引导教师做教育的反思者,不断追问已有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假设是什么?[6]效果如何?还可以怎样做?在持續的反思中生成教育教学实践智慧,教师成为自主的实践者、独立的思想者。

“润泽”教师团队的发展,植根在学校“润教育”的丰沃土壤中,不断汲取文化与情感的力量,不断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向上生长,舒展出最美的姿态。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润泽”好教师团队将充分发掘每一个教师的成长潜能,让他们既能应对挑战,优雅行走;又能培育学生,成就自己。这就是理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方.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8(4):22-25.

[2]朱德全,彭洪莉.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测评模型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3.

[3]林春腾.关注教师教研行为 改进中小学科研管理[J].北京教育,2019(11):24.

[4]马彩芳.学校教育科研“集群化”管理:理论基础、实践方式和保障机制[J].中小学学校管理,2023(2):26-28.

[5]刘旭.论教师专业实践品性[J].教育研究,2009(2):74-75.

[6]张冰.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缺失与回归[J].中小学学校管理,2022(11):14.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润泽教师发展教师
最美教师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induced th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modification in Pt/Co based multilayers∗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郑润泽作品
书香诗韵 润泽童心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