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幼小衔接的价值、现状与策略

2023-09-19尚文进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体育教学

尚文进

摘要:体育幼小衔接能够在游戏化的幼儿园体育与学科化的小学体育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当前,体育幼小衔接存在教师和家长认知不足、单向衔接、缺乏教研支撑等问题,要通过强化联合教研、统筹活动设计、优化物态环境、调整课程内容、创设代入情境、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促进体育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幼小衔接;体育教学;双向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5-0079-05

2021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附有《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体育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科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教学的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学习设计[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會、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3],健康为五大领域之首,其活动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则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兴趣激发、习惯与品质养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幼小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

一、体育幼小衔接的价值

游戏化的幼儿园体育与学科化的小学体育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体育幼小衔接就是要在二者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体育教学。

从教学环境来看,幼儿园有活动室、区角、自然角等,其中体育器材丰富多样,类别众多,且场地布局多变,有一定的情境代入性。很多体育器材会根据幼儿实际活动的需要来摆放,能够刺激幼儿的积极性与想象力,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自主选择喜欢的器材,充分彰显运动的天性。小学教学区与运动区一般相对独立,课后学生自主活动的区域主要是教室门口或走廊,体育锻炼则需要去运动场(馆)。体育幼小衔接首先应做好教学环境的衔接,如在学生自主活动区域投放一些体育器材、在体育场地与器材上贴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片或动漫体育人物,以此来减少一年级学生对教学环境的陌生感。

从教学目标来看,幼儿园体育侧重于健康领域中三个子领域的目标达成,即身心状况(A.具有健康的体态;B.情绪安定愉快;C.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动作发展(A.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B.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A.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B.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C.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小学体育属于学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学科属性,低学段的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运动的健康知识、发展体能以及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形成体育学习自律的意识以及良好的运动观念,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为学习专项运动技能打好基础。体育幼小衔接可以考虑在小学一年级适当降低体育教学目标,随着学生运动技能储备量与质的提升,逐步提高教学要求,直至达成体育新课标设定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内容来看,幼儿园体育活动以走、跑、跳跃等简单的基础动作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持久力、弹跳力、敏捷性、体能、平衡感等。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体验多种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等,还要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会运用表示方向变化、速度频率和力量大小等运动术语。体育幼小衔接可以将基本运动技能游戏化,同时将技能与体能有机融合,设计活动类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达成技能与体能的同步发展,为后续的体育学习打好基础。

从教学组织来看,幼儿园体育活动以游戏为主,主要采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幼儿锻炼的兴趣,学习压力较小。活动时,幼儿在指定的区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场地器材,由教师带领开展各类体育游戏,在游戏中获得体能的发展,进行技能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小学体育课以学练为主,教师侧重于运动知识的教授与动作的指导,根据体育新课标内容,合理设置基本运动技能,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4]。课堂以三段式或四段式为主,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且每一部分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配相应的活动场地与器材,提出纪律要求与行为规范,教学的组织化程度较高。体育幼小衔接可以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稍作变化,提供多种常规的体育器材,在某些时段采用“体育超市”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练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练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从师生关系来看,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体育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的不同,幼儿进入小学后上体育课不再像幼儿园那样相对宽松、自由,而是需要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认真听取体育教师下达的练习指令,按照要求完成学练任务。不少一年级新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对体育失去兴趣,甚至害怕体育教师。体育幼小衔接需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教师要采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互动方式多与学生交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以放松的心态完成学练任务。

二、体育幼小衔接的现状

(一)幼小衔接认知存在误区

如前所述,《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包含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维度。笔者对江苏省如东县城乡20所幼儿园的106位教师进行了走访调查,有89.6%的幼儿教师非常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培养;91.2%的幼儿教师对动作发展中的平衡能力、力量与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认识不够,认为通过简单的体育游戏就可以达成;78.7%的幼儿教师对身心状况中的身体形态、情绪调控以及适应能力等基本不关注,普遍认为这些指标相对抽象,不好操控,很难在教学中找到有效的抓手。而大多数小学低学段体育教师对幼儿园体育的现状了解不够,对学生幼儿阶段的运动技能储备、身心健康水平等认识不足,普遍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的事情,与小学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缺乏主动衔接意识。

在幼小衔接中,家长更多是让孩子提前学习识字、算数等小学学科知识,而对孩子的身体形态、体质提升、体能发展、运动技能储备等的考量相对较少。尽管《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5]。但是,家长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现象仍普遍存在。

(二)幼小单向衔接现象普遍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1]。由调查访问得知,大部分幼儿园与小学都没有在幼小衔接上开展合作,通过双向衔接实现衔接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而更多地体现为幼儿园向小学的单向衔接。

具体到体育幼小衔接,幼儿园单向衔接主要表现在“借鉴”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比如简单的原地队列(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和行进间队列(齐步走、便步走等)练习,让幼儿提早进入小学学习模式,甚至将《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有关运动素养或拔高或摒弃,影响了幼儿体育学习、健康發展。小学对幼小衔接关注度不高,缺乏了解幼儿园体育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兴趣。由此,儿童的体育学习发展缺乏有效的过渡,特别是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运动学练方式的转变、人际交往的适应以及行为规范的遵守等,都难以得到有效衔接。

(三)幼小衔接缺乏教研支撑

《指导意见》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1]。但当前幼儿园和小学在学段联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缺乏对幼儿园入学准备阶段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剖析和整体设计,幼小衔接的联合教研活动次数屈指可数,而且以幼儿园内的小专题研训居多。由此,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开展体育幼小衔接教学时,缺乏学校层面在联合教研和培训方面的支持,导致幼小衔接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幼儿教师体育知识技能的缺失,日常教学中运动技能“不会教”或“教不会”。以跳短绳教学为例,多数幼儿教师只知道大班幼儿都要学会跳绳,满足于幼儿能跳绳这样一个结果,至于绳子长短的调整、跳绳方法是否正确、动作是否协调,却很少去关注。再比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队列队形练习时对于“预令”“动令”的口令下达往往不准确,节奏不鲜明,导致幼儿在简单的队列队形练习中无法精准做出规范动作,甚至动作错误或动作变形。

三、体育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强化联合教研

《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1]。教科研部门要开展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体育幼小衔接专业培训,建立市-县-校一体化的体育幼小联合教研机制,建构常态化、长效性的体育幼小联合教研平台,有条件的情况下助推家庭参与联合教研。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每学期县教体局组织一次小学(幼儿园)研训工作会议,要求小学和幼儿园双向互动、积极研究,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在教育行政部门和研训部门的组织下,各教研共同体开展系列体育幼小联合教研活动。譬如,2022—2023学年度,如东县锦绣幼儿园教育共同体联合如东县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先后在五所小学、幼儿园组织了“让游戏嗨起来”(研训目标:变通组织体育游戏)、“健康行为伴我行”(研训目标: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科学用眼从我做起”(研训目标:自我判断用眼疲劳)、“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研训目标:规范组织小型体育竞赛)、“发展平衡,幸福成长”(研训目标:掌握3~5种发展平衡能力的方法)等体育主题联合研训活动,让全体参与人员受益颇多。

(二)统筹活动设计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出:大班下学期,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体验小学课堂等方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1]。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园要组织大班幼儿定期去小学进行“一日游”,体验小学体育课的环境与氛围,共同参加集体学练活动,激发儿童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小学体育教师也应主动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比如定期去幼儿园进行学习观摩,体验幼儿的一日体育活动,把握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运动技能掌握规律,了解幼儿园运动类课程教学的路径和模式,提高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的质效。

(三)优化物态环境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强调,创造条件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相对独立的活动场地,提供与幼儿园相近的运动器材和设备,确保儿童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儿童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1]。小学可在一年级教室外设置一些与幼儿园相似的运动区,提供简单易操作的运动器材和设施,让正处于入学适应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像幼儿园一样,课余时间随时能去“玩”。以如东县掘港小学为例,学校先后投资60余万元,在一年级教室门口增设“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等多功能且可变性强的区域,大大减缓了学生离开幼儿园的心理落差,为学生提供了身心上的“缓释空间”。

(四)调整课程内容

一年级的体育课程安排尽量以游戏为主,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组织多样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穿插体育专项技能的训练。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提供的儿童体能发展情况统计,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适当安排游戏化或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活动,从基础的体育游戏入手,慢慢引入基本运动技能的练习。在教学内容上,学生入学初可以基本体操中的翻滚、攀爬等基础技巧学练为主;学生入学两个月左右,基本能够适应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同时和教师初步形成了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此时加入基本运动技能的学练,能有效实现高质量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而类似跳跃和投掷技能,需要学生具备走、跑、翻滚和攀爬等基础技巧,则可以安排在学期过半之后。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扎实的运动技能基础之上,快速掌握诸类技术动作的重难点。

(五)创设代入情境

教师要优化一年级体育教学的活动设计和活动表现形式,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有效过渡。在基本运动技能的学练中,教师要尽量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习惯,适当安排体育游戏类活动,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创设具有代入感的运动情境,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和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热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譬如,在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球性练习环节设计成游戏“红绿灯”,让学生在口令“红灯停、绿灯行”的引领下自由完成多种形式的原地揉球、踩球和行进间拉球、拨球等。这种情境化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对规范体育教学的陌生感,大大缩短幼儿园体育与小学体育之间的距离。

(六)完善教学评价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改革一年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课程实施是否能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1]。在体育教学评价上,幼儿园教师以鼓励式评价为主,而小学体育教师更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对学生做出较为严格、科学、系统的专项评价。部分学生不适应小学体育评价方式,产生挫败感,影响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应注重教学评价上的幼小衔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如:摸摸头、拍拍肩等肯定性的肢体语言,用悄悄话的形式进行单独沟通提醒,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找出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予以鼓励,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增强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進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EB/OL].(2021-04-09)[2023-02-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09/content_5598686.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前言4.

[3]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2012-10-09)[2023-0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4]季浏.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22(5):9.

[5]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EB/OL].(2012-01-12)[2023-02-16].http://www.jsrd.gov.cn/qwfb/cwhgb/d_6419/201204/t20120419_65682.shtml.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体育教学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