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立咏花词浅析
2023-09-19韩琳
韩琳
【摘要】清代顺康时期著名女词人顾贞立,其著作《栖香阁集》中多有咏花之词。她在咏花词中常自喻为花,唤花为友,语言清丽,遣词造句方面多显出清疏直白的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顾贞立;《栖香阁集》;咏花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4-000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4.001
顾贞立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原名文婉,字碧汾,自号避秦人。[1]顾贞立从小家境优渥,父母对其较为宽容,加之家中书香气息浓郁,使她从小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亦让她多了许多自由。因此,她的闺中生活较为洒脱无忧,其词有孤高清爽之风。在繁红丽绿的清初词坛,顾贞立所作之词不同于其他闺秀词人。清代浙派词的代表作家郭麐评价其词称:“语带风云,气含骚雅,殊不似巾帼中人作者,亦奇女子也”[2],可见其风格与众不同。顾贞立原有《云烟过眼录》二十卷,可惜今已散佚,今仅存《栖香阁词》二卷及少量诗歌。《栖香阁词》中有大量的咏花词,她运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各种花不同的特征描写,赋予了每首咏花词独特的韵味和艺术情感,让所咏之花在她笔下都显得极具生命力与诗意盎然。
一、顾贞立的咏花词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也说道:“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3]其认为咏物词不是对所咏之物的单纯吟咏,而是借咏物来表达自己难以直接阐述的思想感情。咏花词便是咏物词中的重要角色,各人就所喜爱的花来加以描绘,综合自己的身世遭遇及写作特点来加以譬喻,将自己的情感、生命、情绪、意趣等移至所咏之花,使其具有与主体相同之情感生命,顾贞立便是如此。
(一)咏梅花
梅花自古以来最为诗人、词人所喜爱,人们赏梅或爱其艳,艳却不妖;人们爱梅或喜其香,香而不腻;人们或赏其姿,姿而苍雅。词人亦最爱它的凌寒傲霜而开,无论是单瓣、重瓣或复瓣,还是色为红、白、绿、粉的不同梅花,颜色都十分凝淡,不夺人眼球,是素净淡雅的典型,并具有“岁寒三友”的美寓,符合词人对自身道德品格的要求。顾贞立《栖香阁集》词作之中有18首词作使用梅花意象,且常以梅花自喻,可见她尤为喜欢梅花。
顾贞立出生于诗礼世家,待字闺中时,鉴于父母对其尤为宽容,使得少女時期的顾贞立较为潇洒自由。因此顾贞立自然是较为喜欢这种象征着高洁品质的梅花,从她留下的咏梅的篇章可窥见一二。如《点绛唇·雪后红梅》中,她描写梅花有“琼瑶初褪,数点胭脂晕。半卷湘帘,清影疏香映”[4]之姿,将梅花比喻为一位刚刚饮过琼瑶美酒的少女,花瓣的淡淡颜色如同一位刚刚饮完琼瑶美酒的少女酒后微醺的脸庞,在半卷珠帘后若隐若现,亦美且伴有香味萦绕,让人如痴如醉,美则美矣。在《百字令》中有:“东风一笑,又经年耐尽,冻云寒雪。秀骨未容轻位置,要占群芳第一”[4],写出梅花的骄傲与坚强,即使东风凌冽,寒雪冷酷,梅花亦要开在枝头独占群芳第一,体现了梅花的顽强意志力,实是借花示己。以及在《南乡子·思亲三首》中有“耐雪经霜开独早,堪夸。不向东风斗丽华”[4],以此来称赞梅花孤高不群的风骨。此处“斗丽华”的说法在其他多位诗人的诗中出现过,该说法一是将所比拟之物比为古代美人“丽华”,二有“华丽”之意,可见在顾贞立词中,梅花是何等美丽之物。到了晚年,顾贞立独自一人面对着夫丧子亡的局面,身边亲朋好友寥寥无几,能感同身受之人更是少之又少,她也只能把花儿当成能知吾心的密友进行倾诉,能让她在孤寂落寞的时候默默相对,而梅花便为其闺中密友。在咏梅词中,顾贞立有着直接唤梅花为友的多首词作。在《玉连环·问梅影》,她对着梅花感伤时光易逝的哀愁:“相对炉香茗碗,伴残银漏。愿教青帝好留春,明日玉容如旧”。[4]词中好似在向着梅花表示叹息,实则是将自己喻为那雨中的花朵,苦苦在人生的风雨中捱着,希望岁月轻缓,能让春天常驻,花儿不谢亦可让镜中玉容如旧,一句“玉容依旧”更是将她对以往美好与眷恋的感伤之情呐喊出来。在《卜算子·夜雨问梅花》中,她对着梅花诉说,即“闲对梅花说断肠,窗外连宵雨。屈指十年寒,此景平分取”;在《清平乐·元宵前二日》中“拟向梅花告”,感叹“傲骨自来贫亦好,丘壑侭供潦倒”的无奈。可见,顾贞立渴望梅花能如闺友听其心,解其意。
(二)咏海棠花
若说梅花是顾贞立最为喜爱的闺中密友,海棠花应是顾贞立最为疼惜且怜爱的小妹妹,其对海棠花的喜爱并不少于梅花。
海棠花常被词人用来寄托相思之情,顾贞立也不例外,常借海棠以表思念之情。其中最为动人的应为《风中柳·惜海棠并哭舍妹》中的:“看断肠花,真个柔肠断了。泪盈盈、黄昏清晓”[4],以及《清平乐·问海棠影》中的:“枝头嫩蕊初开。西风且莫频催。留与伊人为伴,明朝还傍妆台”[4],词中所咏之海棠仍在盛开且颜色如故,词人却多思多忧地对花而泣,仿佛花期将近,看似是疼惜海棠花在风中摇摇欲坠,实则是眼前花并非心中花,心中人也已不在眼前,以此来表达对友人及家人的不舍及思念之情。此外,词人在咏海棠花时,所用语言相对活泼清新。如《浪淘沙·和纤月,倒用原韵》中的“海棠枝上露团团。惊醒今宵香梦影,刻向琅玕”[4],词人用“露团团”三字来形容海棠枝上花朵簇拥的场景,读来实在可爱;在《前调·闰七夕雨》中有“染胭脂、微晕海棠花,陪幽雅”,海棠花于小枝梢上开花,初开颜色如胭脂,此处词人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海棠花微开时候的颜色似由胭脂晕染上去的,仿佛在写一个情窦初开、稍微涂脂抹粉便害羞不已的小姑娘。读来便让人知海棠之俏皮,其花姿妍叶茂,花艳含娇,尤让人怜。顾贞立毫不吝啬使用笔墨对海棠进行笔墨上的怜惜,足见她对海棠花的喜欢。
(三)咏牡丹花
如果是梅花是顾贞立之闺中密友,海棠花是其尤为怜爱的小妹妹,那么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花中之王的牡丹,笔者认为应是词人希冀成为的另一个自我。顾贞立吟咏牡丹的词作仅有三首,数量远远少于吟咏梅花和海棠花,但其对牡丹的热爱十分热烈,她毫不吝啬用最华丽最直接的语言来称誉牡丹,并未如吟咏其他花那样多重在借花抒意,而多是纯粹吟咏自己对牡丹的喜爱。如《画堂春·黄牡丹寄纤月阁》:
国花第一数姚黄。檀痕初晕新妆。娇莺啼午正芬芳。翠绕云裳。
帘卷流苏轻漾,画梁双燕栖香。知君砚北拥缥缃。试与平章。[4]
顾贞立毫不吝啬地用“国花第一数姚黄”来称赞牡丹的雍容华贵和花中之王的地位,突出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牡丹花朵大且色艳,绮丽无比,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再如《重叠金·秋牡丹》:
谁云春艳秋摇落。春风到处伤漂泊。吾意爱秋花。经霜韵转加。
标题天上桂。管领东篱媚。簇簇拥花王。齐齐浅淡妆。[4]
本词最妙之处在于最后一句“簇簇拥花王。齐齐浅淡妆”,该句形成前后对仗,“簇簇”与“齐齐”采用了叠词形式,主要是为了突出群花簇拥花王牡丹的盛况,群花“浅淡妆”正面写众花虽各有姿态,但是在牡丹面前都少了份艳丽,都仿佛知道自己无法与牡丹一争风头,侧面烘托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和独特风采。
除却以上的梅花、海棠花和牡丹花,顾贞立咏花词的对象还有杏花、菊花、木兰花、桂花、和茉莉花等。其词多为花我交融、有寓意之作,或比赋清品,或寄托幽思,多寄寓着她的情感与愁绪,当然也表现着她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趋向。
二、艺术特色
苕溪生在《闺秀诗话》中说:“清初的女性词坛“清丽者多,雄壮者少。藻思绵细者多,襟怀旷达这少”,[5]而顾贞立的作品在其中确属“异类”。闺阁佳人的咏花词大多是借花来抒发闺阁愁怨之情,但顾贞立的词作流露出不同于婉约派女子的独特豪情与傲气,体现在象征取意,语言疏朗,善用意象,能够直接抒情,不矫揉造作,不借用复杂的语言。
(一)象征取意,形象生动
刘熙载:“昔人词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矣。”[6]咏物就是为了咏怀。多位词人早已看到此点,但是在进行咏花时,大多都只偏重于对物的形神外貌等进行描绘,或赏花之姿,或借花表意,并未在主体意识上注重开掘花与自我之间的象征意义。而在顾贞立的咏花词中,她十分注重象征取意,借物暗示,以表情感。
顾贞立咏花时注重根据花的特征及季节性来寄托感情,花的季节性犹如人的生命长线,在每个时节有不同的生命意义,且身处乱世的女子犹如风中摇摇摆摆的花,所以花这一物像更能体现女词人之命运,故其咏花词较为注重人花结合,具有明显的自我写照的象征性质。茉莉花亭亭玉立于枝上,纯白无瑕如人的品节高洁以及傲骨节气,所以顾贞立用“玉骨亭亭,似不屑、俗人为伍”(《满江红·茉莉》)来自比为亭亭玉骨的茉莉,表示自己不与凡花俗草斗艳,即使生活不济也不会放弃一贯的孤傲之气;梅花素净淡雅且不惧严寒而顽强盛开,她用“闲坐数梅花,冷淡萧疏恰似他。耐雪经霜开犹早,堪夸。”(《南乡子·思亲》)来表达自己如同梅花一般,即使面临生活的诘难而顽强不倒,依然向寒而生的顽强与洒脱不羁,并借对梅花“曾向雪中开。没点尘埃。肯随桃李逐波来”(《浪淘沙·青衣》)的赞赏,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的意愿;海棠花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她便借“别种幽妍。不受尘埃半滴泉”(《採桑子·咏秋海棠二首》)来表现自己顽强不屈的品质;她知道杏花花开时节满枝丫的一片洁白所呈现出来的纯洁、朴素,借它来表现自己勇敢无畏,优雅大方的高贵品质。其《百字令》更是将梅花、水仙、草兰三种意象合并来写,来衬托出自己淡然隐逸、孤高自守的品格。由此可见顾贞立所欣赏的花卉大都具有迥绝俗流的品性,而她注重以相对应的花的特性来衬托自己的品性,词作显得更为相衬且形象生动。
(二)语言清丽,不加修饰
论及花在女性词中的意象和描绘,女词人们多是委婉以其来抒发自己的闺中之怨,或者借花终归会谢来委婉表达自己的哀思与感叹,总而言之多是含蓄。而顾贞立却擅于用强烈有力的文字进行直接有力的抒情,语言风格清丽,且在遣词造句上不多加修饰,并没有刻意做细节上的处理和细致入微的刻画,语言多为口语化和本色语,甚至少用典故,有自然朴素、精美清新之特点,看似轻描淡写,却给人阔达深沉的感受。如《卖花声·秋分》:
丝雨海棠黏。欲语还含。青苔小石叠层岚。露叶如啼花似笑,无限娇憨。
梁燕恋江南。桂子银蟾。依回斜拂水晶帘。为爱秋香浑忘却,杏苑春酣。[4]
词中将海棠花比喻成躲在青苔小石后偷笑的娇滴滴的小姑娘,既可爱调皮又十分爽朗,語言十分淳朴自然,具有一种口语化的特征,无半分胭脂气,并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一句“欲语还含”与“无限娇憨”十分灵动,让人读来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新感。再如《南乡子》:
何必问生涯,消受帘前绕砌花。应是天公费裁剪,秋纱。碧绿芭蕉映着他。
春事纵繁华,花到秋深均转加。擎露海棠娇欲语,歌斜。欲气名师画着他。[4]
这首词虽然写的是深秋露华浓之景,所抒发的也是凄凉之情,但是词人却是用俏皮、活泼的词语,认为帘前所开之花,是苍天裁剪而成的,极显当时闺阁女子坐窗前裁布绣花的俏皮之感,由此也可以看出词人积极乐观的人世态度,尤其是上片末句的“碧绿芭蕉映着他”与下片末句的“欲气名师画着他”,更是将词人对海棠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惟妙惟肖,若有碧绿琵琶应尽可能地护着这娇滴滴的花儿,日夜赏着亦是不够,应寻知名画师将它画在纸上,这种想法尤为活泼俏皮,再对应一句“擎露海棠娇欲语”,更有娇嗔之感。所用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却并未让人觉得过分矫揉造作,读来也不会让人觉得过分显露直接,反而乐在其中,让人觉秋意虽凉,却欲与海棠语,更显海棠娇。
(三)风格疏朗,意象阔大
顾贞立的咏花词所咏内容超出了一般闺阁词人“悲花”“伤春”的狭隘范围,能把题材扩展投射到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即使是借花来悲叹自己的个人遭际,也蕴含着对当时时势的深刻关切。所以其词具所选意象较为阔大,词境也较为开阔,这也是构成顾贞立词劲直疏朗风格的关键因素。袁行霈先生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7]对于吟咏对象,顾贞立注重的是内在的精神节气和为人所感的自然天趣之美,且在意象学习上,多宗前人之作。
屈原《离骚》之屈骚精神,是以“纫秋兰以为佩”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主要是用秋兰香草,来突出诗人高尚的情怀、不俗的情趣。顾贞立咏花词对此多有学习,共有八首词出现了“兰畹”及“佩兰”之语。如《多丽·栖香旧阁》有“纫幽兰、犹堪为佩,裁萱草、可得忧忘”[4]之句;《剪湘云·剪秋纱》中有“结茱萸,双带佩秋兰,渑愁人泪点”[4]之句,以及《南乡子·四首》中有“九畹芳兰佩可纫”,此外还有多首词中出现“兰畹金荃”及“九畹芳兰”的词句,均是词人用该意象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顾贞立生于朝代更替的乱世,家中因坚决支持反清复明已处于较为敏感的环境,作为毫无地位的女子,顾贞立敢于多次在词作中以“佩兰”来直述自己的情怀,这不仅是她对于屈原精神的学习,更是她思想的表现,以此精神触动读其词,更能感受顾贞立不容于浊世的高洁品性。除却屈原的指引,她亦重视陶潜的出尘高洁,词中常以菊花言志。菊花傲霜挺立,气韵高洁,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们的喜爱,也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是文人寄托理想、表达情感的有效载体,顾贞立亦是热爱。如《浣溪沙·蓝菊》的“知在东篱第几重,佳名偏喜与兰同。爱他开紫不开红”[4]。在词中词人直接对菊花的高洁品质进行赞赏,也渗透了她对陶东篱“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生活和生活旨趣的向往与崇拜;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初七日雨》中“问篱边黄菊,已试新霜”,顾贞立用“已试新霜”四字赞赏了菊勇者般坚贞的品格。可见顾贞立的咏花词多向前人学习,宗前人风采,领前人意象,感聊生之悟。
以上对顾贞立的咏花词从吟咏类别以及艺术手法方面作了些简要分析,可见顾贞立咏花而不滞于纯粹咏花,更多是寄情于花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读者在欣赏这些咏花词时,觉得看似在赏花,实则在读人,读顾贞立一生的坎坷与顽强,读顾贞立一生的欢愉与哀怨,人如花娇,咏花即咏人。
参考文献:
[1]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唐圭璋.詞话丛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沈祥龙.论词随笔[A].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五集[M].哈佛燕京图书馆影印本.
[5](清)苕溪生.闺秀诗话[A].王英志主编.清代闺秀诗话丛刊[C].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6](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