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事精博 、 独具风骨

2023-09-19廖镇翠

今古文创 2023年33期
关键词:李商隐

廖镇翠

【摘要】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骈文大家,一生撰述骈文不胜枚举,《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更是其代拟骈文的代表作。通过分析作品创作背景,可以进一步窥探李商隐的骈文风格:骈散兼行、工于用典、藻饰浓丽、气骨兼备、长于抒情等。此外,李商隐的骈文别具一格,深刻影响着后世骈文的创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李商隐;《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骈文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3-00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3.004

李商隐写骈文一开始师从令狐楚,后来诗文成就高于其师,成为唐代骈文大家。李商隐首次以“四六”为骈体文集命名,从此四六之名称确定下来,在骈文发展史上写下崭新的一页。李商隐骈文作品约八百篇,收录在《樊南甲集》和《樊南乙集》,均已散佚,后来在《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籍中辑佚出三百多篇。由此可知,李商隐创作骈文数量众多。李商隐一生,大多在幕僚生活中度过,第一次入令狐楚幕,开始他的宦海生涯。在令狐楚幕中,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教导,这是他“以写作四六为专业的开端”[1]。又之后入崔戎幕、王茂元幕、郑亚幕、柳仲郢幕。在幕府中,李商隐多担任文职幕僚,多为掌书记、节度判官这类文字秘书式的职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便是代拟骈文。李商隐的幕府生涯,既历练了他的政治能力,又提高了创作诗文的才能。《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是其中一篇代拟骈文,是为郑亚幕僚时为其代拟的骈文,此文堪称代拟骈文佳作。

一、《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创作背景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是李商隐给唐朝宰相李德裕的作品——《会昌一品集》作的序。在《旧唐书·李德裕本传》中记载:“自开成五年冬回纥至天德,至会昌四年八月平泽路,首尾五年,其筹度机宜,选用将帅,军中书诏,奏请云合,超草指踪,皆独决于德裕,诸相无预焉。”[2]李德裕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历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等职。他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群相争,多次被排挤出京,至武宗时才再度为相。李德裕为相期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李德裕不仅在政治上富有谋略,而且在文学上造诣亦高。因此,他在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政治时期撰写的文章汇为一集,即《会昌一品集》。李德裕又请郑亚为之作序,突出描述李德裕在会昌朝间的功绩。此时,正值李商隐在郑亚府担任幕僚,郑亚诚邀李商隐共同作序。因此,《会昌一品集》有郑亚所作序,亦有李商隐所作序,本文所论为李商隐所作之序《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

二、骈文特色

李商隐是古今文坛公认的唐代骈文大家,其骈文创作笔法上承南朝徐陵、中唐陆贽等人,下启宋初西昆体等其他骈文家的创作。李商隐的骈文虽表面华缛,但内里是很有气骨的,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文章拟将从《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一文来分析他的骈文创作成就。

(一)骈散兼行,夹叙夹议

李商隐的骈文创作受古文运动及其早年学习古文经历的影响,在创作骈文时善于借鉴古文的优点,通常在开篇使用一些散句,使得骈文句式灵活多变。正如《文心雕龙》所说:“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3]传统骈文叙述用偶,议论也以偶俪出之,虽有整饰之美,但实在拘束呆板,滞涩不畅,如蚁封盘马。李商隐则采取自然灵活的手法,叙述杂用散行,议论又骈散兼行,夹叙夹议,跌宕有致,把骈体文和散体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骈中有散,骈散结合。

对于李商隐的骈散兼行、夹叙夹议的骈文特色,瞿兑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商隐的文章,与他的诗一样,以使事精博色澤浓丽见长。”[4]李商隐作骈文,叙述事物既贴切又形象,叙事与说理相结合,兼收并蓄,使人读来只觉娓娓忘倦。他这一创作手法,也影响了后代宋朝人的骈文创作。比如文中“重耳在丧,不闻利父;卫朔受贬,只以拒君,今天井雄藩,金桥故地,跨摇河北,胁倚山东”[5],以及“尔有独断,朕无疑谋,固俟沃心,可不假手”[5],此处以骈句为主,以散行为辅,表现了李德裕赤胆忠心的高尚品质。再如“将凭蜀阁,欲恃吴钱姑务连鸡,靡思缚虎,既垂文诰,尚有群疑”[5],骈中有散,骈散兼行,夹叙夹议,将李德裕的沉着睿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事典:工于用典

李商隐进行骈文创作的时候尤其喜欢用典,用典有语典和事典两种,李商隐的代拟骈文则以事典为主。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中指明引用典故的原因:“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3]李商隐作骈文所涉及的典故内容十分广泛,各类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奇闻轶事常在文章中出现。

如“许靖廊庙之器”借用三国蜀汉许靖之典故,称颂李德裕富有政治才干;“黄宪师表之姿,何晏神仙,叔夜龙凤”化用东汉黄宪、三国曹魏何晏、嵇康之典故,赞颂李德裕德识高、博通经学;用“宋玉闲丽,王衍白皙,马援之眉宇,卢植之音声”[5]四个典故描绘了李德裕清明俊秀、风姿文雅、声音洪亮、器宇不凡。李商隐歌颂李德裕,并非直接抒情,而是化用丰富的典故,从其品质、形象等方面突出李德裕的卓绝。又如“昔武安君用钺,坑卒四十一万;齐桓公受胙,立功一十二国”[5],用武安君用钺、齐桓公受胙两个典故描述了李德裕不凡的军事才干,实为“真将军”。李商隐所用典故,并非简单罗列,而是将用典和叙述描写相结合,以达到化堆砌为灵活、变生僻为浅熟的效果。由此可见李商隐用典技巧很娴熟,别具一格。

然而关于李商隐骈文用典,前贤评骘者甚多。《郡斋读书志》说:“义山初为文,瑰迈奇古,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无俦者。”[6]《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笺证》中谈到李商隐为诗好用典故的时候说:“獭祭曾惊博奥磾,一篇《锦瑟》解人难。”[7]宋杨亿在《谈苑》中也说:“义山为文,多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8]以上观点都指出李商隐之诗文用典过多,深僻难懂。“獭祭”又名“獭祭鱼”,喜好吃鱼,常常将所捕之鱼排列在岸上。而李商隐在写作诗文时,经常翻阅书籍,将书摊在屋子里,就像獭祭摆放鱼一样,因此被人取了个“獭祭鱼”的外号,嘲讽其行文时多堆砌之意。在我看来,李商隐用典并不都是晦涩难懂的,大抵还是能理解的。尤其是他的骈文,不仅不以用典多而流于晦涩,而且恰恰以此见长。究其原因是他把用典与叙事、议论或说理、抒情结合起来,化板滞为灵活、变深奥为明晰。

(三)藻饰浓丽、气骨兼备

骈文作为一种非常注重华美整齐的形式的文体,《文心雕龙·丽辞》就谈道:“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叠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3]要求文章既要奇偶相杂,又要有文采,更要有气势声情。而李商隐所作骈文也有文采艳丽一面,但总体风格则是独具风骨。

“九十年銮辂不东,三千里华戎遂隔……仍愿于箕星之分,巫闾之旁,追琢贞珉,彰灼来叶,以文上请,属意宗臣。公乃更梦江毫,重吞罗鸟,町疃河济,呼啸神祗,述列圣之英猷,答藩维之深恳”[5],这一部分文字奇偶并用,文采斐然,清新而不浮靡,挺拔而不纤弱,华藻而不浮荡,凸显李商隐骈文本色。李商隐的骈文特色继承了徐陵、庾信的特长,正如朱鹤龄在《新编李义山文集序》中说:“义山四六,其源出于子山,故章擒造次之华,句挟惊人之艳,以磔裂为工,以纤妍为态。”[9]朱鹤龄指出李商隐的骈文具有峻拔清新、惊艳纤丽之风,正如序中“复我疆理,平我仇仇……螭蟠龟戴,虫篆鸟章,构思而君苗砚焚,洒翰而元常笔阁”[5],既富有文采,细致工整,又独具风骨。

孙梅在《四六丛话》中也说:“徐、庾以来,声偶未备,王、杨之作,才力太肆,沿及五代,不免靡弱,宋代作者,不无疏拙,惟《樊南》甲乙,则今体之金绳,章奏之玉律也。”[10]大抵李商隐之文,言之清切,切而能清,所以可贵。

(四)对偶:工整多样

对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较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源远流长,不仅仅是骈文常常使用,诗词歌赋也经常用到。骈文之名的由来就是源于文章中的对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骈,驾二马也。”[11]意为骈文,犹如二马并驾齐行,骈文中的对偶讲究句式两两相对。在《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中的对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有单句相对和隔句相对这两类。单句相对,它由结构相同、内容存在一定关联的两个句子所构成的对偶,这也是最基本的对偶形式。在《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中,常见的有四字单句相对、六字单句相对以及七字单句相对。如“氛兴燕易,驾狩巴梁;复我疆理,平我仇仇。”[5]像这类的四字相对是文中最常见的对偶形式。六字相对,如“分侦逻于瓯脱,遣祭酹于蹛林”[5]。除此之外,还有七字相对,如“才可以浅深魏邴,道可以升降伊皋”[5]。

隔句相对,最为常见的是四六句,四六句也是骈文的主要特点。如“缘山破芿,夙闻齐主之悲;采石传形,早降汉皇之恸”[5]。李商隐的骈文对偶是将几种基本的对偶句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平衡对称之美。

(五)独特的对话体骈文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构思独特新颖,不同于传统的书序类文体,而是以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对话展开,以此来塑造唐武宗与李德裕明君贤臣的形象。文章以唐武宗与李德裕对话的形式开篇,讲述唐武宗登基之初,李德裕拜相一事:“乃顾左右曰:‘我祖宗并建豪英,范围古昔,史卜宵梦,震嗟不宁,是用能文,惟睿掌武,以永大业。今朕奉承天命,显登乃辟,庸不知帝赉朕者,其谁氏子焉?”[5]唐武宗对着左右侍从说,唐朝开国以来,皆有英豪辅佐君王,而今他即位,正是任用贤人之际,命运又会赠予哪个英才于他呢?唐武宗说会昌朝有能力拜相者必定是“是用能文,惟睿掌武,以永大业”[5]之人,正面体现了武宗任人唯贤的明君形象,也从侧面赞誉了李德裕才干出众。然而李德裕婉拒:“臣某何敢以当之。”[5]武宗又曰:“尔有独断,朕无疑谋,固俟沃心,可不假手。”[5]文章一问一答,充分体现了李德裕行事果断有智谋,武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信任李德裕,最终才成就了“会昌中兴”。

(六)長于抒情,情感真挚

李商隐创作的骈文抒情性强,他改变了过去骈文矫情的特点,继承了六朝时期徐陵、庾信骈文和韩愈、柳宗元的抒情传统,抒发真情,注重“写心”。李商隐文学成就颇高,但一生仕途坎坷;而李德裕文学造诣同样很高,尽管一度为相,奈何仕途也是几经磨难。李德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文学名家,《会昌一品集》是他重要的著作。李商隐对李德裕素有敬仰之心与对其遭遇的同情,在《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一文中,李商隐不仅仅实事求是地叙述了李德裕一生的政绩,字里行间更是流露出对李德裕的钦佩之情,同时寄寓着将来自己也能实现政治价值的美好愿景。

文中武宗曰:“我将俾尔以大手笔,居第一功……光映前修,允兼具美,我意属此,尔无让焉。”[5]李德裕被誉为“大手笔”,堪比初盛唐之际的“燕许大手笔”,地位不仅显赫,撰写文章声望亦高。在《新唐书·李德裕传》亦有言:“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12]李德裕的文思敏捷、妙笔生花可见一斑。唐代开科取士,诗赋作为考核的内容,凡是文章写得好,就有得到提拔的机会。在唐朝,处于位高权重又有吞凤之才的官员大有人在,如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令狐文公令狐楚、李太尉李德裕等,他们都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者,创作骈文自是不在话下。在序中,李商隐对李德裕品行的赞赏是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前人般平步青云,或是得到赏识,有所建树。

适有军书,果闻戎捷。牛邯谢众,丕豹出奔,乐毅不归,邹阳已去,砥磨周钺,水淬郑刀,万里来袁尚之头颅,二冢葬蚩尤之肩髀,何其纂立大效,树建嘉绩,若是之速与!宗英可汗既畏王威,遂闻请吏。留犁径路,对潼酪以知羞;毳幕毡裘,望衣冠而有慕。大毕伯士之允,呼韩单于之师,或执玉而朝灵囿,或解辫而拜甘泉,并垂于册书,光彼明命,百王共贯,三代同规。公于是奉命有讨北狄之诏,伐上党之制,谕回鹘之命五,慰坚昆之书四。

上面这段文字叙述李德裕在讨伐回鹘事件中指挥得当,终获大功的情况,行文体现了李德裕英勇的政治远略以及希图国家安乐富强的远大政治抱负。会昌年间朝廷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下,武宗与李德裕君臣上下一心,对于一切扰乱国家的叛乱事件,坚决抵御到底,绝不纵容,绝不妥协,立志保卫国家安定。身为一国之相,李德裕文韬武略,充分地展现其政治、军事才能。然而李商隐在官场上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常有怀才不遇之感。因此,李商隐感怀自身,希望自己能像李德裕般施展才华,为国效力。

李商隐在《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中说:“公于是有《幽州纪圣功》之碑……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系尔来者,景山仰之。”[5]赞扬李德裕能成为一国之相,一朝的高人能士,实乃旷世之才,才能永垂青史。李商隐作此序遵从内心,直言不讳,敢于发表对会昌一朝政治的见解,体现其“写心”原则。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是李商隐代拟骈文的典范之作,其骈文特色极具代表性,自成一家,促进骈文的发展。王婷鹤在《李商隐桂幕骈文研究》一文中引用《古文渊鉴》所收集的此序几条眉批,如“本以赞德裕之制作,而益见国家公德之崇隆。品栽宏廓,笔墨者灵”,“所谓以政事为文章,不仅人才之笔也。故叙作文处,皆追本功业,而架格体宪丘明,于俪句别开生面”[13]。从这几条眉批可看出李商隐的《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骈文风格“别开生面”。此文使事精博,色泽浓丽,又独具风骨,笔法灵活,文气疏宕,加上李商隐注重“写心”,文中注入了对李德裕的崇高敬仰之情,使文章并非空洞之言,充实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在这篇代拟骈文中,人们能感受到李商隱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从而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李商隐的内心世界,为研究李商隐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董乃斌.论樊南文[J].文学遗产,1983,(01):43-54.

[2]刘眴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瞿兑之.骈文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

[5]钱振伦笺,钱振常注.樊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6]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新北:广文书局,1967.

[7]邓昭祺.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笺证[M].上海:当代文艺出版社,1993.

[8]杨亿口述,张师正撰.杨文公谈苑倦游杂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9]于景祥.中国骈文通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10]孙梅著,李金松校点.四六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1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9.

[12]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王婷鹤.李商隐桂幕骈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8.

猜你喜欢

李商隐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Ye Yu Ji Bei from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嘲桃
登乐游原
石榴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朵颐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史识与史胆——李商隐《梦泽》
李商隐也玩朋友圈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