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改编的艺术高地
——丁善德《想亲娘》的演唱分析
2023-09-19方泽朋
方泽朋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300)
一、歌曲创作背景
丁善德(1911—1995),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11年11月,丁善德出生于江苏昆山,年少时,他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对音乐创编和音乐表达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纵观作者的音乐生涯,其在音乐创作、表演、研究等方面都有极大建树,代表作品有:器乐曲《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曲组合》,声乐作品及艺术歌曲《神秘的笛音》《歌颂毛主席》《爱人送我向日葵》《延安夜月》,钢琴组曲《春之旅》《快乐的节日》,钢琴曲集《第一新疆舞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大合唱《黄浦江颂》,改编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想亲娘》,声乐套曲《滇西诗抄》等。
《想亲娘》是由作曲家丁善德先生根据云南民歌改编而成的一首声乐歌曲,作品立足于民族民间音调,以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表达了奔波在外、远离故乡的游子思念故乡和母亲的心情,主人公一路跋山涉水,在即将见到自己的母亲时,却因所乘的小船不能靠岸而心急如焚,作品生动表达了游子归家时的急切心情。这首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也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之中,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学习音乐的过程异常艰辛,作者因生活所迫漂泊在外,想通过此作品表达对母亲及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演唱处理分析
本文从歌曲的演唱处理、整体风格把握、人声与伴奏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云南民歌改编曲《想亲娘》进行分析。
(一)歌词演唱处理
声乐语言是歌词与旋律的融合,人们在欣赏优秀的歌曲和戏剧演唱时,常常会用“字正腔圆”来评价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字正”具体指“咬字”与“吐字”,正确的咬字与吐字是歌唱的基础,清晰的咬字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传统声乐艺术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相当重视,并因此形成了“依字行腔,以字带声,字正腔圆”的声乐理论,也即俗称的“韵律”,韵律是相对于歌曲来讲的,“韵”是指和谐的声音,反映人内心的声音,“律”是指歌曲的旋律、节奏。诗词讲究韵律是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歌词也能反映人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
在开头第一句歌词“胡桃开呀花吊哦吊长呀,远离家乡想亲啰娘”中,要把“花”字头咬清楚,它属于元音结尾,收韵时口型不变,“长”字是江阳辙,“远”是言前辙,“家”是发花辙,“娘”是江阳辙,这几个字咬字的时候气息要沉下来,字头要咬清楚,字腹拉长,并且分别要归韵于不同的母音。第二句“娘想儿来想呀想到老,儿想亲娘哭断呀肠”中,要注意“老”字是遥条辙,“肠”字是江阳辙,在演唱时要把字头咬住,声带闭合,用气息连接起来,声音拉长,第三句“山高也有人呀行路,水深还有渡船啰人”,在唱这一段的时候气息要沉下去,声带在歌唱的过程中要和气息结合,以情带声,注意开口的第一个“山”字要吐出去,要注意“高”“路”“罗”字的归韵。第四句“渡船哥哥先渡我,渡我回家看亲啰娘”中,尤其要注意“先”这个字,作为全曲的最高音,要在腔体里把这个字咬好,在唱这个字之前要作好相应的准备,下巴放松的同时气息要下沉,字头要咬出去,同时,字腹拉宽拉长,头腔共鸣分配多些,再现段“船到江心不哪拢岸,眼望青山哭一啰场”。注意乐句中的“船”字是言前辙、“拢”字是中东辙、“哭”字是姑苏辙,唱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所有的字都要归韵统一,咬字做到合辙押韵,不仅要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更要和倾听者进行内在情感的交流,这首云南民歌在歌词中加入了很多衬词,如“呀”“哟”“啰”等,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韵味特点,这些衬词的演唱要方言化、口语化、生活化,同时,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乐句和衬词之间的联系,让衬词更好地衔接起乐句,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唱论》中提到:“歌者主要是唱意、唱情、唱心,通过即意生情、以情带声达到声情并茂的目的”,因此,对歌词处理的研究和运用至关重要。
(二)歌曲风格的把握
“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必须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理解和演唱好一首音乐作品的前提是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丁善德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印记,把握其作品风格就是对其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的民族化和时代化内涵的理解。通常来说,一部声乐作品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密切结合的产物,演唱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歌唱技巧外,还要注重对作品情感的处理和整体内涵的把握,这样才能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2]。一方面,演唱者要有良好的歌唱意识,另一方面,演唱者要在演唱中平衡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发掘歌曲所蕴藏的深厚情感。
歌词最能直观体现歌曲的情感基调,《想亲娘》中第一句歌词“胡桃开花吊啊吊长呀,远离家乡想亲啰娘”深刻体现了主人公对家乡及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作者用胡桃花开这一意境表现对即将归乡见母亲的期盼与向往,“娘想儿来想呀想到老,儿想娘来想呀想断肠”这句歌词则把思念这一情感具体化和时间化了,同时也是对前两句歌词的承接。“山高也有人呀行路,水深也有渡船啰人”,这里则预示着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也无法阻挡游子在外迫切想回家的心情。“渡船哥哥先渡我,渡我回家看亲啰娘”这一句是此曲的最高潮,歌词通过“先”字表达那种急迫的心情,这一句歌词凝聚了主人公丰富又细腻的思想情感,“船到江心不哪不拢岸呀,眼望青山哭一啰场”则描绘出主人公船到江心却不能靠岸的无奈、忧郁的低沉情绪,也表达了主人公失落、悲伤的惘然之情。旋律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凝结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旋律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歌曲情感布局的变化,《想亲娘》整体的旋律乐句走向是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抛物线形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阶,作者运用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在开头第一句运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呈示乐思,第二句则承接呼应首句乐思,第三、四句导入新的音乐元素,展开乐思,第五六句的旋律落在主音上,全曲完满结束。歌曲采用了上下呼应的结构,歌词和旋律保持一致,创造出一种精巧玲珑、平衡对称的和谐美感,旋律的最高潮出现在整首歌曲的四分之三处,比较符合听觉规律,在结束时给人以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体验。这首作品的感情基调以“想”为基础,所以,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节奏、旋律和语言都要围绕“想”这一感情基调进行延展。
(三)钢琴伴奏与人声的融合
《想亲娘》的钢琴伴奏汲取了西方艺术歌曲的伴奏技巧,在表现手法上忽强忽弱,情绪上跌宕起伏。将钢琴伴奏与人声更好地进行融合不仅对伴奏者是否能掌握正确的声乐呼吸方式有严格要求,也对演唱者是否能把握好乐句呼吸的规律有严格要求,合理运用呼吸,调整钢琴音色,让其随着演唱者的演唱而变化,突出歌曲细节,注重情感表达,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想亲娘》的钢琴伴奏包含前奏、间奏和尾声,这首作品从前奏开始就独具匠心,烘托意境,渲染氛围,在前奏开始的四个小节,速度较缓,力度较弱,引出主题,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在胡桃花开的季节,泛舟在平静的湖面,划过两旁的青山,主人公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想要见到许久未见的母亲[3]。间奏中钢琴又成了主角,推动歌曲向前发展,推动歌曲高潮段落的爆发。随后,钢琴运用了和弦衬托的伴奏织体,通过踏板的合理运用突出右手的旋律音协助歌者达到歌曲的高潮,钢琴采用了带有回音的华彩性乐段,速度稍缓,情绪由激动转为忧郁,最后一段尾声与前奏首尾呼应,伴奏音型又与前奏相同,但点睛之笔是,作品在尾奏的结尾处运用了倚音的节奏音型,所以,在演唱的时候,歌者应该着重注意尾声细节的落潮处理,钢琴伴奏在这里不仅可以加强对声音的渲染,而且可以配合歌者把声音张力最大化呈现出来,整首歌曲的钢琴伴奏都由丰富的和声转换贯穿其中,且运用大量的装饰音和半音音阶进行,准确表达了歌词的情绪和意味,在歌曲进入到高潮部分时,伴奏要带动歌者推动情绪向前,钢琴音色的处理要充分调动演唱者的热情,在音乐落潮时,钢琴伴奏的琶音就像微风吹起的水波,让演唱者所表达的情绪像停留在湖中不能靠岸的小船一样,让听众感受到那种无奈的情绪。
三、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诗词与旋律的结合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艺术歌曲最为本质的特征,诗词具有文学和音乐的双重属性,从原始的诗、乐、舞为一体的大型乐舞到《诗经》、唐诗、宋词、元曲,都是诗与乐结合的完美典范[4]。曲作者拥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其所选取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抒情是诗词和音乐最具生命力的特征,在作品中也能深刻体现这一点,歌词最能直观表达作者的情感,再结合抒情性极强的作曲、优美流畅的旋律,极大地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同时,歌曲的旋律更是直击人的内心,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
(二)精炼的音乐语言
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擅长抒发人内心的情感,其采用相对短小的音乐结构和极为精炼的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云南民歌《想亲娘》短短八句歌词就表达了游子背井离乡、含泪归来的思乡之情。艺术歌曲一般采用美声唱法或中西结合的民族唱法进行演唱,演唱时不需要华丽的技巧和过大的音量,更多的要注重歌词所蕴含的情感的表达,歌唱者的情绪要随着音乐语言所创设的意境进行变化,进而改变演唱的力度、速度以及音色,从而让声音具有民族声乐的独特质感。
(三)紧贴人民的创作
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直接反映了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具有很高的人文研究价值,在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音乐家、职业艺人,今天,它仍在为作曲家提供宝贵的创作灵感,因为它直接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无论是诗词还是音乐,其最终目的不仅在于被理解,更在于通过艺术语言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作者采用高超的作曲技巧把《想亲娘》这首民间歌曲改编得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他的音乐与方言特色紧密结合,把音乐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让听者为之动容。
四、结语
艺术歌曲的传承创新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音乐家的辛勤耕耘,笔者通过学习《想亲娘》这首艺术歌曲感受到作曲家丁善德先生极高的音乐素养和人文情怀。作曲家通过将西方作曲技巧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使原本朴素的民歌既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又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歌曲凭借朴素动人的歌词和辗转悠扬的曲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本文从歌曲创作背景、歌曲演唱处理、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演唱者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