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洱市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2023-09-19杨益英

创造 2023年7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普洱民族团结

◆ 金 晶 杨益英

加强和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巩固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益于构筑国家治理体系,有助于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对此,我们以云南省普洱市为调研对象,对边疆社会治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深入调研,进一步总结边疆民族地区加强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发现问题,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协同推进建言献策。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一是全面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导。2015 年以来,普洱市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不断完善创建工作机制,提出创建工作思路和具体建设内容,全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

二是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深入挖掘和创新“宾弄赛嗨”民间互助传统,进一步发展为“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工作机制。与相邻州(市)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例如,墨江、镇沅、江城、澜沧、西盟、孟连6县与相邻州(市)相关县签订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

三是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示范作用。普洱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有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夯实社会治理经济基础

一是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普洱市结合脱贫政策协力推进实施“兴边富民”,围绕6大任务38 项工程,累计投入48.22 亿元,顺利完成“三年行动计划”。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普洱市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比如,西盟县的党建引领脱贫工作委员会机制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三是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普洱市按照云南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6 项建设任务和19 项指标,全面推进澜沧、西盟、孟连、江城4 县44 个沿边行政村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三)维护边境安全稳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构建党建引领下的边境疫情防控格局。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明确第一责任人,将强边固防工作实绩纳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述职考评当中。例如,孟连县勐马镇双相村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走出了一条边境村寨治理的新路子,2022 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同时,健全四级联防联控网络体系,推行十户联保、班户联建,压实四级网格员责任。

二是严厉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普洱市针对跨境违法犯罪出现的新变化,充分运用大数据、技防等先进手段,提高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质效。在边境4 县开展涉边违法犯罪集中整治行动,强力震慑边境地区涉边犯罪。

三是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巡回审判等措施,常态化、创新性开展边境地区法治宣传,加强对抵边群众的教育引导,增强国门意识,推动形成全民总动员的强大合力。推行举报奖励机制,出台群众举报跨境违法犯罪办法,教育抵边村民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四)加强文化建设,筑牢社会治理思想根基

一是开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积极开发民族团结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传统民族节庆元素,开展群众性民俗节庆活动,打造新型民族节庆活动品牌。实施“惠民工程10 件事”民族文化项目,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与地方传统民族节庆相结合,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文化活动。普洱市通过创作大批优秀的反映边疆民族团结的文艺作品,宣传边疆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和实践经验。组织“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开展“誓言如钟70 载”主题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

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出台《普洱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创建省级“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民族文化示范村”、文化惠民示范村(社区),市级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示范点和文化产业示范村。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创新

一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造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新机制支撑和保障绿色发展。探索碳汇交易机制,建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经济促进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碳汇交易试点。

二是建立绿色经济考评体系。普洱市将绿色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与生态效率指标纳入考评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GDP 与GEP 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探索建立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机制和损害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完善重大环境行政决策机制,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三是全面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编印发放《污染减排知识宣传手册》《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手册》等宣传册15 万余份,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利用媒体、互联网、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让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经验启示

(一)秉持安全稳定的价值追求

面对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安全挑战,普洱市一边通过提高边疆社会治理能力加以应对,一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推进。同时,加强边疆各族群众的认同意识,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总结党的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夯实群众基础。

(二)坚持繁荣发展的政策目标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内涵是一致的。对此,普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团结带领边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不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逻辑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社会治理。普洱市始终通过调动多方主体积极性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形成合力,以共商共建充分发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效能。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建设幸福家园,形成各民族群众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追求美好生活,分享和积累典型性创建经验。

三、存在问题

(一)社会治理合力有待加强

当前,普洱市社会治理工作涉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管理、网格化服务等工作,由不同职能部门分别推进,但落实到乡(镇)、村(社区)则存在无人统筹牵头、无人具体组织的情况。同时,部分单位和个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不到位、不充分,有的地方和单位还存在民族工作是统战、民宗部门工作的思想,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一致、推进不平衡的现象。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目前,普洱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受市场、技术、投资、人才、政策等因素影响,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足,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沿边地区和一些偏远散居民族地区。三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受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四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边境县和沿边村寨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

(三)民族团结资源挖掘整合不充分

当前,普洱市仍然存在资源挖掘整合不充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没有充分结合起来,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相关精神的提炼、传承缺乏科学规划和运作机制,在全省、全国层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解决对策

(一)加强党建引领,构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共同体

1.加强政治引领。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其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边境疫情防控等工作相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

2.加强思想引领。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分众化宣传教育举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定期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多元一体”国情教育,深化“五个认同”。

3.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宗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边疆社会治理新格局。强化纪律约束,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新风尚。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共同体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健全监测帮扶机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一批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和省级、市级、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园。

2.努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引领,以绿色有机为主线,将茶叶、咖啡、甘蔗和中药材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设兴边富民示范区。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持续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沿边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深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程。

3.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普洱“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积极抓住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前沿的契机,依托边境口岸、中老铁路,深化拓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国际化视野谋划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三)增强文化认同,构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共同体

1.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文化建设,发挥民族文化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2.传承创新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创新普洱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民俗、节庆、语言、服饰、医药、建筑等民族文化标识和符号,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实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和精品工程,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记录、研究、出版和数字化工程;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民族文化,处理好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创新发展,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

3.充分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一是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所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二是提炼“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建成“云南著名、西南闻名、全国知名”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主题教育馆、主题公园等。三是充分发挥江城县召存信纪念馆、西盟县拉勐纪念碑和民族团结盟誓塔等县(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结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先进典型,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实践载体和内容。

(四)巩固民族关系,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共同体

1.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一是实施示范创建和命名工程。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县乡村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每年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二是实施“评先选优”工程,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注重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推动基层事务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以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推进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城乡社区民族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二是保持民族领域和谐稳定。制定完善民族重大问题、重大舆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民族纠纷排查,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调、调解等多种方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民族矛盾纠纷。三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网络、大数据等平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五)加强生态治理,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共同体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抓好思茅河和洗马河水库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切实推动河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河湖治理成效持续向好。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2.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实行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约束管制,力争实现水、大气、土壤等全要素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管制。加强河流水环境治理和安全监管,提高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重点加强边疆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制定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市容市貌、村容村貌。

3.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度。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共同体建设,拓宽参与的渠道。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时,充分保障公众的参与权,保证在重要环节有公众意见发表的机会和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继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提炼与宣传之间的联系,化经验为政策,最终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共同体建设。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普洱民族团结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民族团结之歌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