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十个探寻

2023-09-18郑明月

中国德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一体化思政课新时代

摘 要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重点把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所需遵循的统领性、创新性、整体性、独立性、渐进性、连贯性、层次性、递进性、实践性以及联动性,深入探究这十个方面改进、优化的策略,才能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作者简介 郑明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中宣部、教育部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也强调:“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2]深化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之进一步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要重点把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所需遵循的统领性、创新性、整体性、独立性、渐进性、连贯性、层次性、递进性、实践性以及联动性,深入探究这十个方面改进、优化的策略,才能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

一、统领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思政课体系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思政课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曾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他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3]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各学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指导实践。在日常教学中要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同。学校要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4],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现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创新性:深入制度层面,推进机制创新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进行机制创新。一是进行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建立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专属部门,设立专门机构来进行顶层设计,从教材、教师、考核等多方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行统筹管理,将顶层框架具体化为符合各个学段思政课特点的实施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分层推进。二是进行协同联络机制创新,创设各学段教师、校内外思政课教学资源协同联络机制,搭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平台,由高校带头组织各学段教师定期进行专业研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加强教师间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及时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程育人实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校外社会资源的支持,仅靠校内教学学生往往只能浅显地理解知识表面,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将课堂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三是进行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创新,尽可能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与进修机会。例如,邀请校外学科专家与优秀教学骨干做讲座,定期举办学科前沿知识座谈会等,并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组织,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三、递进性:统筹规划课程内容设置,

实现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将课程内容一体化,实现课程内容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在纵向上,各学段课程内容要逐步深化。这就需要把握不同阶段学生重点培养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在不同学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与需求,讲授的侧重点也要不同,且引用的材料、使用的案例也要与时俱进。按此设计,可以实现德育内容融通一体、层层递进。在横向上,要充分发掘思政课与各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挖掘各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5]要借鉴各学科课程教学中对思政课教学有帮助的地方,例如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等,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同时,要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配合,深入推进与研学旅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课程资源的合作交流,不断扩充思政课教学内容与阵地。要将思政课各学段课程内容统筹规划,实现课程内容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四、整体性:统筹规划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化建设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关注全学段整体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同时,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化建设。各学段都有各自的课程目标,但对全学段整体课程目标规划还有欠缺。《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6],指出学校要从总体上制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同时,要注重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不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各学段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设置要由浅入深、互为补充、相互关联,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整体。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样离不开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推进教师队伍整体化建设,加强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教育部建设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利,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各学段教学情况,有效进行课程衔接,同时还可以建立优秀思政课教师示范教学资源库,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增进各学段教师间的联系。

五、独立性:注重各学段相对独立性,细化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注重各学段的相对独立性,厘清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确保各学段思政课各有侧重并逐步深入。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重点不同: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7]不同学段的具体课程目标是有差异的,需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符合该阶段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以便于推进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同时,需要结合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与成长发展规律编写思政课教材,突出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差异。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教师可向学生讲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热点问题或发生在学生同龄人身上的事件,给予正确评价与引导,帮助其向正确的价值观靠拢;初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新闻有自己基本的判断,教师可增强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夯实思想基础,树立法治意识;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大幅提升,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发表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并在教学时扩充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高学生政治修养;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思维逐渐成熟,应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使命。在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灵活地呈现给学生,而且各学段教师在相似课程内容教学时要各有侧重点、各具特色,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与针对性。

六、实践性:开展实践教学,打造“行走的课堂”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加强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很难发挥思政课的最大效用,需立足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任何一个学段都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不同学段需开展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在理解思政课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语言表达、实践探索等多方面能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大中小学可以依托地域优势,结合各地历史、文化特色,打造“行走的课堂”。例如,北京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可以带领学生重走五四之路,去北大红楼、赵家楼等地去感悟五四精神。学生在探访红色圣地过程中坚定信念,强化思政课育人实效。各地在开发红色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开发体育资源、科技资源等,建立社会大课堂资源基地,定期组织不同学段学生参加不同的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深入领悟思政课内涵,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七、渐进性:尊重各学段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实施思政课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尊重学生在各学段的成长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进行学段过渡。“循序渐进”强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螺旋上升”强调正确认识学生思想认知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8]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思政课讲授的侧重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应有差异,相同或类似知识点从小学到大学应有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要根据大中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规律与成长发展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接续教育,在各学段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逐步深入地使学生学习知识、提升道德素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八、连贯性:连续课程内容,构建连贯课程教学体系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形成连贯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好课程内容的连续与统一化设计。以高校带头,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间的沟通,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与探讨,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大中小学段过渡内容部分做好沟通,避免出现课程内容断层,增强课程教学体系连贯性。例如,在大学阶段,思政课是每名学生的必修课程,但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些模块是选择性必修,如逻辑与思维、法律与生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有些学生没有学过,所以到大学学习相关内容时就要从头开始。这就需要增强学段间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构建连贯的课程教学体系。例如,可以在高中政治必修模块,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与概念的课程内容设计。

九、层次性:明确教学层次,确保课程内容符合教育规律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明确教学层次,减少课程内容的不合理重复。在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符合教育规律的重复使教材内容更具层次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形成牢固记忆,但简单的重复不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降低思政课学习效率。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更强烈,教材内容如仍与原来简单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适当扩展课程内容,增加内容的广度、深度与难度,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重复。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做到详略得当,也可采取集体讨论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9]教师要增强思政课一体化意识,将教材吃透弄懂,并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进行思政课教学,采用不同方式進行讲解,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学生需要,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十、联动性:实现学校、家庭、社会

协同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将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联动起来,促进校家社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10]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明确学校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守牢主阵地的前提下,要拓展家庭与社会教育阵地,形成相互配合的协同格局。优良的家教、家风可以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堂课,培育优秀的孩子。要增强家校合作观念,学校在开展家访、家长会等活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组织相关活动并鼓励家长参与其中,例如创建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参与到班级与学校的建设中,建言献策;组建家长志愿者团队,使其参与到学校活动中,贡献力量。家长在参与学校建设过程中,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与家校合作意识,逐步相互理解,推动家校合作。同样,大中小学思政课也离不开社会大课堂的作用,社会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氛围,不断加强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拓展社会学习资源,为不同学段创造适合的教学资源,并做好资源的学段衔接,从而不断完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6][10]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23-03-23].https://www.gov.cn/xinwen/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7]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3-03-2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01/content_5576046.htm.

[3][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4]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5]石书臣,韩笑.“大思政课”协同机制建设:问题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2(6):71-76.

[9]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一体化思政课新时代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