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改造研究

2023-09-18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26期
关键词:腕臂承力索电气化铁路

李 维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铁路交通在我国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电气化铁路则是未来铁路发展的方向之一。然而,在电气化铁路中,承力索问题一直是制约运行安全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综上所述,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改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承力索材质、结构、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1]。

1 改造的必要性及接触网设施情况

既有接触网悬挂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承力索出现松散、断股、锈蚀及腐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影响运行安全。为预防承力索断线故障,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对承力索进行更新改造是必要的。既有承力索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既有承力索相片

既有铁路接触网概况如下:

供电方式为直接供电方式。

接触网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

既有接触网导高一般为6 000 mm;结构高度一般为1 400 mm。

2 接触网改造方案研究

2.1 改造方案研究

本文以将截面积为70 mm2的钢绞线的承力索更换为高强度铜镁合金绞线(JTMH95)为例,并须同步更换相关配套设备。

将更换承力索范围内的环节吊弦更换为整体载流吊弦(含吊弦线及吊弦线夹)。

对更换承力索范围内的接触网中心锚结装置进行更换,结合现场情况维持既有两跨中心锚结或软横跨处中心锚结装置,整套更换(含中心锚结绳)。

对更换承力索范围内的悬挂点更换承力索座、加装预绞丝保护条。软横跨处更换承力索范围内悬吊滑轮、加装预绞丝保护条。

对更换承力索范围内锚段两侧承力索下锚补偿装置进行更换,补偿装置根据张力组合采用1∶3 铝合金大滑轮组补偿装置(全补偿下锚不含坠砣、坠砣杆、坠砣限制架)。

对更换承力索范围内的关节电连接、线岔电连接、股道电连接、横向电连接的承力索电连接线夹进行更换。

在上跨建筑物处、上跨电力线路处为承力索安装预绞式铠装护线条。

更换承力索范围内按照导线更换后典型的接触悬挂组合、结构计算风速35 m/s 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支柱容量。

将不满足支柱容量的支柱进行更换,并新建接触悬挂腕臂装配,作为中间柱、道岔柱使用。既有接触网支持装置一般采用平斜腕臂。

更换承力索范围内新立支柱上的腕臂装配按新建配给,依据TB 10009—2016《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5.5.1 中“5 腕臂装置宜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结构,吊弦宜采用整体吊弦”相关要求,采用平斜旋转腕臂结构。

2.2 高强度铜镁合金承力索技术参数

执行标准TB/T 3111—2017《电气化铁道用铜及铜合金绞线》[2]技术性能及要求,导线截面:标称截面95 mm2的铜镁合金绞线。电气和机械性能见表1。

表1 承力索JTMH95 mm2 电气和机械性

3 接触网既有支柱容量计算

既有电气化铁路广泛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支柱。部线路依然使用支柱容量为H38 支柱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承力索线70 mm2钢绞线更换为95 mm2铜合金绞线,既有支柱负载增加,需计算支柱容量。

3.1 线索及支柱风荷载计算

基本风压计算根据TB 10009—2016《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5.5.10 知基本风压计算式如下[3]

式中:W0为基本风压,kN/m2;v2为接触网风偏和结构计算时,分别采用风偏设计风速和结构设计风速,m/s。

线索单位风荷载计算根据TB 10009—2016《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5.5.10 知线索单位风荷载计算式如下

式中:WX为线索单位风荷载标准值,kN/s;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为线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d 为线索直径或高度,mm。

支柱风荷载计算根据TB 10009—2016《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5.5.10 知线索单位风荷载计算式如下

式中:WS为支柱风荷载标准值,kN;AS为支柱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

3.2 支柱负载计算

直线正定位中间柱荷载计算[4]

式中:Q0为单套支持和定位装置自重;Z 为支柱中心到悬挂点的水平距离;gc为承力索单位长度自重;gj为接触线单位长度自重;l 为跨距;WS支柱为支柱风荷载;HZ为地面以上支柱高度;P之j为正线接触线曲线分力;WX接触线为接触线单位风荷载;WX承力索为承力索单位风荷载;Hj为导线高度;hj为结构高度;S 为轨面至地面高度。

本文以导线更换后典型的接触悬挂组合JTMH95+TCG85(15 kN+8.5 kN)、结构计算风速35 m/s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支柱容量。

以曲线半径800 m、跨距65 m 为例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H38 型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荷载见表2。

表2 支柱容量计算表kN·m

根据支柱容量校验计算结果,将更换接触线范围内车站区间转换柱、咽喉区道岔柱、曲线半径及跨距组合不能满足容量需求的中间柱、道岔柱H38 型支柱更换为H93/9.2 支柱。

4 防护措施

承力索在承力索座、悬吊滑轮等处悬吊固定时,采用Q/CR 608E(HX3)-2017 型预绞式护线条防护。

上跨建(构)筑物(桥、隧、明洞、站房、雨棚等)下方的承力索加装TJ/GD021—201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预绞式铠装护线条暂行技术条件》中B 型预绞式铠装防护条。一般情况下以防护点断面为基准,向两侧延长,采用内2 m 外3 m 设置,共计5 m;特殊情况(如低净空、新建上跨桥施工等)可结合实际,以断面为基准向外延伸5 m、上跨建(构)筑物下贯通形式进行安装。

开挖基坑时,坑边不得放置重物或工具,随时注意坑壁的稳定情况,如有变化,及时加强防护措施。每处不得少于2 人,坑内有人作业时,坑上必须有人防护,列车通过时,坑内不得有人。在站内或有行人的地点挖坑时,应采取防止人畜坠落的安全措施[5]。

基坑开挖时,应做好防护工作,防止基坑开挖污染道砟。

既有线支柱附近基坑开挖时,应做好既有线支柱防护工作,防止支柱倾斜等事故的发生而影响行车。

立杆、腕臂装配、放线等严格使用符合规定的接触网作业车,避免施工人员踩踏接触线、承力索等;上部施工时注意空中高压电线,确保供电线路和人身安全。

本段接触网工程在既有线上进行,施工中应严格遵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相关文件要求,确保人身、设备和行车安全。

5 施工过渡设计原则

过渡遵循如下原则:需结合具体的施工组织方案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尽量做到永临结合,减少废弃工程。过渡方案方便施工及运营,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电时间。结合承力索线材更换,制定过渡方案,过渡方案应确保列车安全可靠运行。更换工作应安排在天窗时间内完成,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防护工作。过渡方案方便施工及运营,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电时间。

6 指导性换线方案

6.1 承力索更换工艺流程

更换整锚段承力索应注意三点,一是更换整锚段接触线时,新承力索的架设有起锚、落锚作业;二是更换整锚段接触线时,在锚段关节内需对新承力索地行穿线;三是涉及中心锚结的拆卸、重新安装及调整。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承力索更换工艺流程

6.2 承力索更换指导性方案

施工前准备,将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及零器件摆放到位,梯车、轨道车等待命。线路封锁,停电命令下达后,起锚,放线,每个悬挂点用放线滑轮进行固定,落锚。落锚完成后,进行新旧承力索倒换,布吊弦、倒吊弦,同时拆除旧吊弦,将导高调至标准。将锚柱新承力索倒入补偿,完成吊弦倒接及新承力索中心锚结、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工作后,拆除既有承力索,调整导高,保证通车。

7 结束语

承力索作为接触网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接触线的稳定性,减小接触线弛度,改善接触悬挂的弹性。电气化铁路承力索运营环境复杂,且无备用设备;因此对承力索在可靠性、安全性能要求严格。承力索出现锈蚀、烧伤情况后,线材拉断力、抗拉强度严重下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需及时更换,保证运行安全。本文对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腕臂承力索电气化铁路
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系统的力学特性
接触网整体成型绝缘腕臂试验设计与研究*
不等高软横跨横向承力索计算及计算结果判断研究
电气化铁路牵引系统可靠性分析
接触网系统的主导电回路及其维护
电气化铁路的防雷研究
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预测
地铁隧道内柔性架空接触网承力索换线方案
接触网腕臂绝缘子断裂的分析及对策
铁路接触网承力索防护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