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促进棉3创意街区“蝶变升级”

2023-09-18张思乐

求知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企业

张思乐

棉3创意街区位于天津市河东区,西临海河东路,北倚富民公园,东至国泰道,是一片别具风格的民国时期工业建筑群,是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工业遗产、国家级众创空间、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天津市创意产业园。当前,以产城融合赋能棉3创意街区“蝶变升级”,是贯彻“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的突破点。新时代新征程,在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领航布局下,棉3创意街区应锚定产城融合,聚焦发展、聚集资源、聚合要素、聚力创新,不断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以高效高速提质运营实现迭代升级,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助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大棉3”样板,以新的形象逐渐崛起于海河之东。

一、前世今生:棉3创意街区“修旧如旧”,变“锈”为“秀”

1.回首棉3创意街区过往。原棉纺三厂的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裕大纱厂,由我国著名设计师庄俊设计建造,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是其股东,八小时工作制概念也是从这里率先引入国内。1950年,该厂正式更名为天津第三棉纺织厂,简称“棉三”。随着城市发展,2007年,棉纺三厂整体搬迁至天津市东丽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逾10万平方米的旧厂房随之空置。

2.老厂房改造保护。海河东岸有不少传统工业企业搬离旧址转型发展,留下的老厂房、旧仓库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不协调。2013年,天津住宅集团开始对棉纺三厂旧址实施保护性改造,最大限度保留原来的建筑结构和旧砖墙,只通过加固梁柱、屋顶保证建筑整体安全性。2015年,棉3创意街区正式开街运营,成为国家级产业示范区;2016年,成为天津市创意产业园;2020年12月,以厂房建筑和相关机械为核心物项,“天津第三棉纺织厂”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工业遗产。

3.“旧”遗存焕“新”生。棉3创意街区,项目占地约160亩,总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共分两期开发。一期为临河新建的城市综合体,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集商业、办公、酒店、酒店式公寓及住宅于一体;二期为老厂房提升改造,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充分利用老厂房原有的空间格局,采用新和旧、古朴和现代、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营造富于创意和变化的灵动空间以及低密度花园式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硬件设施最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之一。目前街区出租率达到85%,已有130多家企业进驻。

二、破题之难:产城融合“产业”“空间”“人文”的发展困境

对标“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目标,棉3创意街区的产城融合之路,不仅有着园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作为中心城区园区,面临着更多个性问题,是绕不开的关口、等不得的瓶颈、推不掉的难题。

1.产业结构不清晰,产城高维融合程度不足。一是高位规划布局调整不清。缺少高水平的整体规划,招引企业门槛意识不强,没有关注到留区税收、企业规模、附加价值、龙头示范、产业集群等情况。对棉3创意街区空置载体的整体定位布局方向不明确,聚焦“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围绕产城融合谋划街区产业规划不够系统、全面,尚未把棉3创意街区放在全市发展的大环境下来考量,未能主动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格局之中。二是数字经济迭代发展滞后。打造棉3创意街区之初是以设计类为主,之后引入文创产业、新经济、新产业,包括新媒体产业和与动画相关的产业,从而达到产业升级。目前,街区文化类企业占比25%、工程类企业占比16%、科技类企业占比14%、贸易类企业占比9%、商务服务类企业占比8%,符合街区产业定位企业占比45%,不符合的占比55%,产业点多、面广、不聚齐,与当今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工作要求契合度不够高。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不充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内生动力不足。三是新业态配套设施不完备。数字经济等先进产业的发展,需要匹配现代化运营模式和需求的产业空间,企业、职工对工作生活环境有着新的需求。目前街区产业正处于迭代发展期,街区配套新业态迎合不上招引企业的需求,总部经济落地难度较大,数字产业氛围尚不浓厚,相应产业配套也不完善,呈现企业“供需”不匹配现象。

2.公共要素不平衡,街区功能场景拓展不足。一是业态更新有限。棉3创意街區的更新仍停留在片区单业态更新,未实现多业态综合统筹更新。街区内餐饮、娱乐、文创等商业载体供应不足、覆盖不广、特色不强,难以将人气流量转化为刺激消费、激发活力的强劲资源。空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片区整体更新重点主要放在经济空间,政务中心、医院、学校等公共空间建设薄弱,服务周边居民功能不强,“大棉3”板块的服务支撑和产业生态链不健全,陷入人气不足、商气不足的困境。二是消费场景单一。街区商业配套不足,依托大麦·66LiveHouse演出、棉3市集、画展、夜市等载体仅能吸引即时性人流。消费场景不够丰富,偏向艺术空间、文娱演出、文化活动等,形式较为固定,街区商演活动引来的流量缺乏延续性,日均流量不足。春日经济活力仍有释放空间,“以一拖N”的消费场景有待形成,与海河沿线嘉里汇、金茂汇、俄欧风情街等载体协同联动不紧密,缺少新消费平台。三是交通资源薄弱。棉3片区城市功能短板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优化。骨架路网、次干道、支路网建设不完善,轨道交通、公交线路等公共交通配套不够发达,距离街区200米处的公交站仅途经观光3路,距离9号线东兴路地铁站1.9公里,距离1号线土城地铁站2公里。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量不足,过街天桥、地下综合管廊搭建不足,缺少便民性。

3.人气集聚效应不高,产城人融合有效互动不足。一是政策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棉3创意街区专属政策资源不足,在“海河英才”计划、“翔东计划”的基础上,针对高层次人才缺乏专属有力政策。利用政策优势吸引高层次企业效果不明显,招引高知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数字化企业难度较大。高层次人才促进街区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配套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较为乏力。二是产业对就业拉动的集聚力不足。棉3创意街区产业集聚度不高、专精度较差,企业规模较小,高端产业较少,吸引周边地块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向棉3创意街区聚集成效不显著,产业资源不够丰富、经济收益不够充足,导致片区工资水平、社会福利参差不齐,以产业拉动就业效果不明显,高质量人才落户棉3、建设棉3、发展棉3的吸引力、带动力不强。三是资源配套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足。城市建设作为产城人融合的物理保障,需要丰富的生活、生产等配套资源。棉3片区城市功能匹配当前城市化需求较为滞后,片区内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优质住房资源、交通资源、商业资源,难以为企业职工提供全面且必要的生活要素,职住发展不平衡,缺少城市生活性服务功能对产业的支撑,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片区人才生活水平的提升。

三、突围之路:破译棉3创意街区产城融合密码,探索“蝶变升级”新模式

1.产城融合前提在“谋”。从全局高度做好规划引领,借鉴国内园区成功发展经验,坚持高点定位,推动发展格局更新提升。2023年以来,政府、企业围绕产城融合问题进行高频调查研究,充分借鉴湖南马栏山文创园“政府+媒体+管委会+企业”大运营模式,学习苏州工业园“在规划中预埋城市化,摒弃单一发展,推动产业、生活、服务共同发展”思路,参考成都产业功能区“以人才引产业,以科创提活力”发展理念和“领导小组+管委会+专业投资公司”运营架构,以及其他典范园区成功经验。深度解析成功案例全过程发展,通过规划亮点学经验、通过运作方式拓思路、通过产业集聚找灵感,探索产城深度融合视角下的更新路径,为棉3创意街区发展汲取先进经验。

在此基础上,河东区结合实际情况,听取多方意见,借助天津建筑设计院、天津房鉴院等多家外脑研讨洽谈,科学谋划、统筹谋划、超前谋划,创造性提出了“产业、区域、战略”的新发展思路,确定了以“数字科技”为方向的新发展定位,打造棉3“艺术元宇宙”数字经济园。同时以数字经济园战略定位为引领,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产城融合发展,充分融入“双碳”、健康元素,形成集聚化、规模化产业,提升产业能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入市、区经济新发展大局。目前,棉3创意街区已引进数字科技产业,并向2.0版本迭代升级。

2.产城融合关键在“产”。从数字文创定位上强势破题,融入天津市发展大局,逐步构建“数·文”“数·创”的业态布局。一是强化“产业引育”。深挖业态培育,为天津匠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企业宣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雏鹰企业相关政策,鼓励、帮助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专业招商”,招商服务专班直插街区一线,以数字科技型企业、总部企业为核心,文化创意类企业为配套,复刻“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围绕群”的产业发展路径。二是加速“腾笼换鸟”。陆续清退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企业,腾挪载体、整体谋划,按照业态规划进行招商,预计2025年完成全部业态规划布局调整。三是实现“产才互联”。将人才产业试验性植入棉3创意街区,打造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产业,以特色人才产业聚集人气人流、拉动消费、促进发展。四是强化“业态服务”。强化政策支持,突出靠前服务,为街区企业积极寻求税务、融资、法律、科技等方面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

目前,棉3创意街区已成功引进天津元易合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数字科技型企业落户;顺利完成11家企业的进驻续签以及叁号楼端头企业迭代;多家数字科技型企业以及文创、金融、艺术、网红类企业实地考察、对接资源、寻求合作;2023年5月19日在街区设立主题为“智能建造及元宇宙经济论坛”的世界智能大会分论坛,元宇宙、数字经济相关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天津赛区定在棉3创意街区;成功促成“天津市‘猫享杯’元宇宙创新职业技能大赛天津市赛区大赛闭幕式暨优秀作品颁奖典礼”和“获奖作品展览”在棉3创意街区举办。

3.产城融合特色在“IP”。从棉3创意街区 IP打造上全面起势,融入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助力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场景的品牌成势。一是引入“标志活动”。充分挖掘街区工业遗产特色和红色基因背景,延续棉3历史文脉,研究引入大规模标志性活动,将活动与街区深度捆绑,打响棉3街区品牌,提升街区影响力。二是增加“流量入口”。完善商服配套,增加流量产业,打通快消品路径。依托大麦·66LiveHouse、M3艺术中心等现有流量入口增加曝光、聚拢人气、促进消费,让棉3创意街区既引得来人,更留得住人。三是创新“立体推介”。招商方向向主体市场延伸,联合“津云”等市级媒体“捆绑”推介,瞄准龙头企业扩大企业圈,着力打造产业链清晰的市区品牌,与嘉里汇、金茂汇、俄欧风情街等载体协同联动、错位发展,倾力打造新的地标性商圈。四是强势“轰炸宣传”。通过新闻报道、媒体传播、广告投放等方式强势报道棉3创意街区,占据流量首页、抢抓宣传机遇、用好网红效应、把牢流量入口,以强势宣传持续擦亮棉3创意街区品牌。

目前,红色教育基地展览馆的建设场地初步确定,工运史料整理工作稳步进行;“心有灵犀李雄尹绘画作品展” “M3图书艺术节”“非遗市集”等多项文创活动成功开展,多个“市集+夜市”活动形成常态化、周期化运营;围绕棉3创意街区“艺术元宇宙”数字经济园战略定位,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中央和市级主要媒体,刊发重头报道8篇,以强大声势为棉3创意街区高质量发展营造氛围、凝聚力量;设计导视标识、宣传展牌,绘制“棉3网红打卡地图”,向棉3创意街区导引人流。棉3创意街区宣介如火如荼、热度正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以商旅文为抓手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

4.产城融合秘诀在“融”。从天津城市更新中成功突围,集聚盘活双庄子地块、建设棉3海河码头、引进“市五所”教育品牌、设立地铁M12号线站点、规划建设人行天桥等资源优势,持续优化产城互动融合度。一是升华“棉3硬件”。带动沿河公共空间与商业服务载体空间更新提升,推动海河棉3码头、人行天桥、空中网红步行道等沿河项目,以及二期商办待建项目、叁号楼端头、发电厂等消费型商业载体项目落地。二是用好“亲水平台”。发掘亲水平台地缘潜力,策划举办河边音乐会、音乐节等亲水活动,参考北京亮马河运营经验,发展亲水商业,助力打造海河沿岸经济带。三是构筑产城融合。以棉3创意街区为城市更新突破口,对周边双庄子地块进行统筹规划,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地铁、公交等配套公共交通服务,打造成为集政务服务、商务运营、商业街区为一体的发展空间。四是强化“智汇棉3”。聚焦产学研对接模式,探索打造专业孵化基地,对接高校科研平台资源,邀请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高校艺术资源走进棉3创意街区,共谋创意街区发展。

目前,棉3创意街区景观照明配套设施已完成维修更换,夜间景观照明已全部开启,实现了街区亮化升级;“陆号楼发电厂修缮改造”项目招投标工作、工程设计工作已顺利完成,即将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施工进场准备正在进行。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功能更新提升效果已显现。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爬坡过坎、转换赛道、转型出关。河东区聚焦棉3创意街区产城融合,以“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为标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发展主导产业、优化功能品质、挖掘历史文化,充分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秀出棉3新颜值、注入棉3新内涵,倾力打造海河东岸璀璨明珠。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第63期)学员,天津市河东区富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責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合》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