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六条”诞生记

2023-09-18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6期
关键词:和平统一台湾当局两岸关系

198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邓小平谈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这篇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谈话,是迄今为止发表的最能体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名篇,主要内容涉及“一国两制”构想的六个重要方面,故外界称之为“邓六条”。那么,“邓六条”是如何诞生的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作出调整对台大政方针的战略性决策,两岸关系逐渐出现缓和。然而,1979年4月,蒋经国却提出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两岸关系一度陷入僵局。邓小平审时度势,想了很多办法以破除阻碍两岸关系重重阻力。

1983年,两岸间的坚冰开始融化,一股清新的政治气象已然在台海上空形成。这一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正在稳步推进。经过“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上的尝试性推进,邓小平对台湾回归后的制度安排也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作出权威性论述的条件日臻成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年迎来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和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合适的时机就是1983年6月的全国两会之后,这个合适人选就是杨力宇。

杨力宇,生于南京,1949年随家人赴台,1960年在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并移居美国,时任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兼中国研究所主任。自1979年1月至1982年7月,他先后11次访华,每次访华均能客观、公正地向美西方介绍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发展。他于2019年8月病逝,享年85岁。

1983年3月,美国旧金山举办亚洲问题研究协会年会。杨力宇作为会议的组织者,将“中国统一展望”列为讨论会的专题之一。邀请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共同探讨中国统一问题。同年6月19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杨力宇第12次来到北京,商谈在美国续办“中国统一之展望”讨论会问题。6月2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118厅,邓小平与杨力宇正式会面。

“邓六条”

邓小平在耐心听取杨力宇的分析和意见之后,系统阐述了关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其要点如下: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二、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没有限度,既然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五、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六、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这就是后来外界常说的“邓六条”。

很显然,邓小平这番谈话不单单是讲给一位美国华裔教授听的,而是一次经过精心准备的向台湾当局“亮明底牌”的正式谈话。

“邓六条”引发强烈震动

这篇谈话一经发表,迅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香港《东方日报》发表的文章认为,“邓小平的这席谈话,不论从什么观点看,绝无宣传味或招降味,而是平稳踏实,就事论事。”

在台湾,“邓六条”更是引发强烈震动。国民党中常会多次开会商量对策,最后不得不决定由台湾有关部门发表声明予以回应,声明虽仍宣称绝不与中共谈判,但顽固立场却已開始出现明显松动的迹象。

1984年1月,台湾“行政院院长”孙运璇宣布,台湾人员在“国际学术、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会议和活动中”,可以与大陆接触。这表明,台湾当局开始认可两岸民间交流,台湾当局奉行的“三不政策”的隔绝防线在“邓六条”理论力量的穿透下,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了。

(摘自《百年潮》 杨亲华/文)

猜你喜欢

和平统一台湾当局两岸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尹楚平:和平统一是“中国梦·侨胞梦”的根基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俞正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本 期 导 读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