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繁华与古老文化的碰撞
2023-09-17思佳
思佳
上海是座非常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
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曾经的老上海是莺声燕语穿梭的十里洋场。马路两旁的舞厅传来阵阵笙歌,纸醉金迷与吞云吐雾的生活幕布也被缓缓拉开。现在的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魔都”,举世闻名,处处彰显着它的独特魅力,令人着迷。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将上海尽收眼底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简称“东方明珠”,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大道1号,地处黄浦江畔,背拥陆家嘴地区现代化建筑楼群,与隔江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交相辉映。
东方明珠始建于1994年10月1日,是集都市观光、时尚餐饮、购物娱乐、历史陈列、浦江游览、会展演出、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市标志性建筑。
东方明珠选用圆曲线体作为基本建筑线条。主体由3根斜撑、3根立柱及广场、塔座、下球体、5个小球体、上球体、太空舱、发射天线桅杆等构成,形成巨大空间框架结构。内有6部电梯,其中一部双层电梯可载50人。塔内共有5个观光层,主要由高90米、直径50米的下球体室外观光廊和高272.5米、直径45米的上球体观光层组成,是鸟瞰上海全市的最佳场所之一。下球设有观光环廊和梦幻太空城等;上球有旋转茶室、餐厅和可容纳1 600人的观光平台。上下球之间有5个小球,是5套高空豪华宾馆;太空舱供外宾观光。
乘上东方明珠的电梯,只需40秒,便可到达263米高的观光球上,在这里,极目远眺,上海景色尽收眼底,蜿蜒的黄浦江上,巨轮如梭,连绵入海。分列两边的两座大桥如两条巨龙,腾飞于黄浦江上,与中间的东方明珠一起,巧妙地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面。
夜晚,巨大的球体在五彩灯光的装饰下光彩夺目,群星争辉,更显得晶莹剔透。电视塔的艺术灯光系统由法国灯光设计师设计,由泛光照明和艺术灯光两部分组成,艺术灯光部分有7种基本演播方式,灯光可进行个性化设置,呈现三色及多色效果,在电脑控制下可以有1 000多种变化。这里的灯光与浦西外滩的灯光建筑交相辉映,展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迷人之夜。
外滩——万国建筑中的别样风情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大家面前。外滩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千米。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和明媚阳光。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仅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1.5千米长的这一段,便鳞次栉比矗立着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伴着洪亮的钟声,海关大楼的身影总是最先引起来访者的关注,海关大楼是外滩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7年,由英国设计师威尔逊设计。建筑外观具有欧洲古典和近代相糅合的折衷主义风格。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样式制作,在英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1995年,外滩被评选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2015年,外滩获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为上海市唯一列入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
黄浦江——一串城市“项链”
作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有着113千米的长度,起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终于吴淞口,一路流经上海市区,将浦东和浦西分为两个板块。途中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却有其独特的韵味。它宛若一串城市“项链”,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会中熠熠生辉,是一条可以感受城市会客厅的风景线。上海的落脚点是滩,但海纳百川的精神却在黄浦江之上,滔滔的黄浦江穿城而过,缔造了上海城市的成长历史,也见证了无数上海新老故事的发生。
依水而兴,傍水而生,百年前的上海城在长江的支流黄浦江畔兴起,成为对外海上贸易的新起点,各地的货物在这里装卸再搬上远洋巨轮,最后漂洋过海去往世界各地,如今上海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
100多年过去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老上海人来说,黄浦江就像一个时间保留区,近代和现代交相辉映,如外滩开埠史、船文化、老城厢史、江南制造局等历史印记和卢浦大桥、打浦路隧道、南浦大桥等现代技术也在黄浦江边蓬勃发展。黄浦江沿岸的发展如同上海的名片一般,是上海的托点和起点。如今黄浦江上已建成多条江底汽车隧道和大桥,兼有饮用水源、航运、排洪、排涝、渔业、旅游等价值的多功能河流,不仅如此,在江的两岸也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
豫园——流淌着绵长的文化血脉
在上海黄浦区“老城厢”东北部,在飛檐耸脊、彩椽画栋的城隍庙身畔,静卧着一座蔚然深秀的古老园林。从楼群摩天的陆家嘴、溢彩流光的外滩、车流滚滚的高架桥一路至此,举步跨入园中,眼前立时别有洞天。这,便是豫园。
豫园的“身世”与亲情有关——明万历五年,上海人潘允端从四川布政使任上解职回乡,在自家宅旁营建园林。此前,他已在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近20年,但只是建建停停,不成规模。此番辞归,他决意延请“造园圣手”张南阳将工程彻底完成,用来侍奉父亲潘恩。豫园之名,便是取“豫悦老亲”之意。
豫园是“百态千面”的,用“湖心叠漪”一词最能比拟它层层叠叠的历史与特质。它是上海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典园林,也是盛极一时的老字号聚集地和小商品市场。豫园所在的“老城厢”是最为本真的“上海之根”,豫园浸润于这里的市井烟火,又融入了文人雅士醉心的诗性艺术。
1961年,豫园对公众开放。1982年,豫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这样,跨越400多年,豫园由私人园林、风雅之所变成了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市井生活的亲近之处。近年来,豫园又在悄然变身,成为崇尚东方生活美学的国潮街区。春风松月楼、鲜得来、大壶春……一家家老字号比肩而立;苏绣、剪纸、皮影……一项项非遗现场体验赢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垂青。豫园不只是民俗、原乡、传统的标签,它流淌着绵长的文化血脉,演绎着可亲、可感、可触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