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2023-09-16胡玲春通信作者梅英丽孔敏

医疗装备 2023年16期
关键词:治疗仪胸腔镜根治术

胡玲春(通信作者),梅英丽,孔敏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临海 317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若预防和处理不及时,可引发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需早期积极干预治疗[1]。有研究显示,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 的概率为4%~10%,远高于其他外科手术,因此,予以肺癌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2-3]。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通过对多腔气囊进行反复充、放气,对肢体组织形成均匀有序的挤压,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流动,改善微循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术后下肢高危DVT 患者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DVT 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至2022 年6 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92 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0 例;年龄37~78 岁,平均(65.15±6.12)岁;TNM 分期,Ⅰ期23 例,Ⅱ期17 例,Ⅲa 期6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8 例;年龄35~82 岁,平均(64.91±6.08)岁;TNM 分期,Ⅰ期21 例,Ⅱ期16 例,Ⅲa 期9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TNM 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K20220938)。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 版)》[6]中的肺癌诊断标准,且TNM 分期为Ⅰ~Ⅲa 期;具有手术指征,于我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排除标准: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血栓病史;下肢皮肤存在明显破损或感染。

1.2 方法

两组由同一医疗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对照组于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和踝泵运动宣教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干预:指导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GT-2200S 型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将患者下肢放入空气压力套筒中,开启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选择M1 模式,默认气压为10 kPa,30 min/次,1 次/d;若使用中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机,排出空气,关闭电源。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2 h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飞利浦ClearVue CV650 型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峰速。(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2 h 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希森美康CS5100 型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3)比较两组术后30 d 内的下肢DVT 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峰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 h 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峰速均较术前加快,观察组加快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cm/s,±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cm/s,±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股静脉血流峰速 腘静脉血流峰速术前 术后72 h 术前 术后72 h对照组 46 39.04±6.37 43.96±7.47a 29.95±4.61 35.72±5.27a观察组 46 38.75±7.29 48.73±8.23a 30.49±4.78 38.67±5.54 t 0.219 2.216 0.268 2.165 P 0.789 0.037 0.747 0.041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的PT、APTT 和D-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 h 的PT 和APTT 均较术前上升,D-D 较术前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PT 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 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D 为D-二聚体

组别 例数 PT(s)术前 术后72 h对照组 46 11.02±1.95 13.03±2.04a观察组 46 10.75±2.21 14.47±2.27a t 0.271 2.246 P 0.738 0.035组别 例数 APTT(s)术前 术后72 h对照组 46 19.37±3.12 23.19±3.17a观察组 46 19.80±3.08 26.38±4.23a t 0.276 2.322 P 0.729 0.028组别 例数 D-D(ng/ml)术前 术后72 h对照组 46 424.06±73.72 370.26±53.29a观察组 46 428.74±68.56 329.46±45.13a t 0.257 2.276 P 0.761 0.033

2.3 两组术后30 d 内的下肢DVT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30 d 内的下肢DVT 发生率为4.35%(2/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

3 讨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虽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等优势,但易增加下肢DVT 发生风险[7-8]。目前,临床多采用抗凝药或物理方式预防术后出现下肢DVT,但抗凝药的使用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物理方式通过按摩患者下肢,促进血液流动,存在按摩不均匀、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等缺点[10]。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是一种非介入式新型空气加压理疗仪器,主要依靠气囊有序的充、放气对患者下肢进行挤压、按摩,不仅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预防血液淤积,减轻肢体肿胀,而且可抑制凝血因子在血管壁的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72 h 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峰速均较术前加快,观察组加快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 h 的PT 和APTT 均较术前上升,D-D 较术前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 d 内的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可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且预防下肢DVT 的效果良好。其原因可能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通过对下肢局部挤压,增强下肢动脉血液灌注,且加压完成后快速减压,增加静脉血流充盈量,从而使血液高凝状态得到改善,加快下肢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冲刷血管壁,抑制凝血因子聚集在血管内膜附着,减少或避免下肢DVT 的发生[14-15]。

综上所述,将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可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且预防下肢DVT 的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治疗仪胸腔镜根治术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