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驱动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3-09-16江婉琪邱爱莲

辽宁经济 2023年7期
关键词:工业经济数字经济

江婉琪 邱爱莲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际科技创新的合作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辽宁省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上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为辽宁省依托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促进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工业经济;数字经济

注:本文受辽宁省科学技术厅项目“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驱动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号:2022JH4/10100097)资助。

数字经济是人类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代表着产业变革的方向。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改变生产、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同时,数字技术能够构建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赋能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云联化转型升级,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新驱动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在信息时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争夺国际经济话语权,构筑国家工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重塑辽宁工业竞争新优势,202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数字辽宁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若干举措》,提出了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的建设。同时,提出要提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新型通信網络等方面的创新能力。202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提出要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提高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基础的能力和维持产业链安全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间的合作愈发密切,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活动也日益频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能够充分整合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实现我国科技在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构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是推进数字经济和工业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工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构建数字时代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辽宁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也提出要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到2025年,辽宁省要争创包括国家化工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燃气轮机技术创新中心等的10个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因此,研究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驱动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促进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对驱动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

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对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有利于赋能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关键技术突破

首先,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能够促进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数字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行业需求推动产业进行工业化、数字化转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上关于科学技术和研究经验的传播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企业可通过平台上的技术传播,吸收和转移关键技术,解决现实的技术困难,缩小同发达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差距。在高技术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有助于企业获得先进技术信息、扩大企业影响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其次,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中具有一些全球性、前沿性的科学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的参与人大都是各国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参与这些研究项目有利于企业和科研院所利用外部技术资源与自己的优势有机结合,有助于企业逐步形成必要的技术选择和技术组合能力并积累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最后,利用国际创新合作平台的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辽宁省可以努力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先导性产业,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制造水平,满足低碳需求,实现生产与业务协同及资源调度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工业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

(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有利于优化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平稳发展离不开优质要素的供给,而国际科技创新平台能够促进生产能力与资源要素高效、精准匹配。国际科技创新平台合作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服务中介机构。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平台,能把这些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辽宁工业数字经济的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能够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为平台和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以及政策支持。

其次,企业作为国际科技创新平台的核心参与者能够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实现高端技术的引进以及资源的共享,并能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抢占国际市场。

再次,科研院所能够发挥人才和知识优势,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技术人才,降低劳动力的交易成本,提高就业效率。同时,科研院所可通过创新平台与国外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举办技术研讨会,建立信息网络,等等,进一步积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

最后,以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为代表的服务中介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新途径,推动服务业与工业数字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因此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能够突出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提高辽宁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驱动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两者在辽宁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政策措施支持

一是辽宁省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在《辽宁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若干措施》和《辽宁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辽宁省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快数字产业化,支持数字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到2025年,辽宁要争创10个国家技术创新平台;二是辽宁省设立了专项支持资金。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发布了《关于印发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要重点支持数字化改造和绿色低碳改造工业项目等。2022年又发布了《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智造强省方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和“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建设,培育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

(二)国际创新合作平台驱动辽宁工业数字化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如今已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效途径。2019年,沈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在东北科技大市场上线启动,打造创新交易的云平台。同时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建立国际合作分公司,提供信息发布、成果展示、产品研发、产品检测、对接国外科技资源等科技创新服务。目前,通过平台已经与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渠道,服务网络分布于全球十几个城市,在提升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建设和利用国际创新合作平台继续,提升辽宁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

(三)国际创新合作平台驱动辽宁工业数字化有较强的数字产业载体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的背景下,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产业集聚和商业模式等都将发生数字化变革。中国航天科工发布的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INDICS-OS和产业数字大脑两项创新成果为辽宁省中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辽宁省工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同时,辽宁省发展数字化生产也取得阶段性突破。2022年,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9.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2%,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辽宁省实现5G基站全省乡镇(含)以上全覆盖,华晨宝马建成全球首个5G汽车生产基地,建成65个省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2.5万个全省云工业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进一步拓展和利用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提升辽宁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数字网络和数字技术基础。

三、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驱动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驱动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效应并未凸显

辽宁省工业门类众多,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制造产业链条,但是辽宁省的工业企业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在生产制造和产品开发等方面所拥有的数字技术体系还无法支撑新的生产模式和生产业态,没有能力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辽宁省的工业企业由于机械化和信息化的程度不同,在数字化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中,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设备的应用改造难度不一,工业经济在与数字经济和国际科技创新平台深度融合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亟待开发,因此,数字经济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还没有在辽宁的应用层面产生显著的效果。

(二)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合作对象较少且行业结构不均衡

辽宁省现有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主要面对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以及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瑞典等部分发达国家,且绝大多数是一对一的科企合作形式,多对多的合作模式较少,且行业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物联网、化学等高技术产业领域,煤炭炼焦及黑色金属制品业行业合作项目较少。

(三)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度较低

2021年,辽宁省研发经费投入金额是367.28亿元,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33%,与同期中国部分发达地区相比,研发投入比重仍有较大差距。例如,上海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60%,广东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95%,浙江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15%。江苏省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为2.31%。如果再考虑到辽宁省与这些发达地区经济体量的巨大差距,研发投入的差距则更为巨大。2021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99家,其中大型企业206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而同期广东省工业企业66329家,大型企业1564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浙江省企业53729家,其中大型企业680家,至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也已超过6万家。截至2021年,江苏省共18个国家级高新区,广东省共14个国家级高新区,而辽宁省只有8个国家级高新区,相比之下,辽宁省的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四)辽宁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需提高

辽宁省工业虽然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近些年来也一直在蓬勃发展,但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呈现出比较大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缺失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技术引进,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能力,在数字化为工业制造业赋能时影响了数字技术与工业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价值创造功能的发挥。如表1所示,2021年,辽宁省专利申请数为20104件,而同期广东省专利申请数为340935件,江苏省专利申请数为207371件,浙江省专利申请数为159920件,三省的专利申请数分别是辽宁省的17倍、10倍和8倍。辽宁省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技术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成为辽宁省工业数字经济和国际科技创新平台融合发展的瓶颈。

(五)辽宁省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如表2所示,2021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为0.0339,而同期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该比例分别为0.0528、0.0676、0.0647,这个指标显示,辽宁省的研发人员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从2017年到2021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从0.0248增長到0.0339,广东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从0.0326增长到0.0528,江苏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从0.0442增长到0.0676,浙江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工业平均用工人数从0.0498增长到0.0647,辽宁省与其他三省的增长速度相比较为缓慢。同时,辽宁省拥有的高端人才数量也相对较少,截至2021年,辽宁省院士数量仅为81人,而同期广东省为150人,浙江省为407人,江苏省则高达477人。因此,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六)数字经济和工业发展的融合程度不高

工业数字化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工业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另一种是工业企业内部成立数字技术部门。工业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进行合作时,由于行业跨度较大,数字技术企业不能充分了解工业企业的工艺和业务流程,缺乏数字技术与工业融合合作的相关经验,因此,在进行工业数字化设计时就无法满足工业企业自身的转型需求,数字技术与工业生产流程的融合程度还不够。在工业企业内部成立数字技术部门对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要求,而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企业实力建立数字技术部门。对于部分大型企业,建立数字技术部门虽然有利于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但是在企业生产与管理上仍旧遵循传统的方式,重视人力和资本要素,重制造、轻服务,没能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企业内部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互通机制。因此辽宁省的跨行业融合应用的技术水平仍然有限,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仍需进一步发展。

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驱动辽宁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辽宁省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区域中心

一是结合目前世界各地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根据辽宁省国际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总体要求,辽宁省可建立“多点布局”的全球化科技产业服务网络,通过国内外平台联动,促进辽宁省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之间的互惠合作,实现全球科技和人才创新资源的共享共赢,其中北美区域以美国为核心,亚太区域以日韩为核心,欧洲区域以德国为核心。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实现辐射布局,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平台化创新服务生态系统,实现全球创新项目和高端人才引进,促进辽宁省与其他地区优势互补,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二是辽宁省应着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扩大引进投资对象,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参与到辽宁省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推动人才项目的合作引进,打造辽宁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二)完善辽宁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中的信息网络建设

一是辽宁省的国际创新平台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的要求。辽宁省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状况,逐步完善信息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机制,共建以研发与转化为核心的功能性平台,突破关键平台技术,完善平台运行架构,吸引国际科技组织、知名高校等来设立分支机构和研究中心。二是加强平台数字化发展,拓宽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实景三维建模,推动业务场景在线上完全体现。三是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设。

(三)充分发挥省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驱动工业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发展和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根据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合作方式调整国际交流和合作政策,提升协调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完善科技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提升政府的管理职能。二是政府需要做好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和监管,严厉打击垄断行为。三是政府应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优质服务。政府在完善和利用好现有平台的基础上要尽快建立更多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共享和利用信息资源,收集、交流、发布有关国际科技合作的信息,减少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盲目性,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

(四)健全辽宁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

首先,辽宁省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本土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的发展要求,建设高效、系统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宏观协调机制,完善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制订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确保本土国际合作参与主体在合作中的成果分享,防止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中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其次,辽宁省应加大重点发展领域合作中的财政支持和优惠力度,对不同类型和规格的企业制定不同的经费支持措施。最后,辽宁省应鼓励企业制订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技术研发战略,构建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文化并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强科研资源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规范,促进国际创新合作规范进行。

(五)增加辽宁省国际合作科技交流和工业数字化发展的经费投入

一是拓宽筹集科技研究经费的渠道,增加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经费投入。辽宁省应设立专门的国际合作专项经费,加大研究经费占总投入费用的比例,推动和支持那些有长远发展前途和需要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的计划和项目,推动辽宁省在有相对优势的重要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具有高风险性、短期经济回报低等特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对项目进行持续的投入和支撑,因此中小微企业经常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政府可以成立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研发专项信贷资金,为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激发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的积极性。二是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向国际创新合作项目投资,形成一个以政府为核心,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投资体系。丰富科技金融服务供给,完善融资周转金、集合贷款等融资倾斜制度,为解决工业企业融资问题提供制度支持。

(六)推动辽宁省工业制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企业要重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速数字经济与工业制造的融合,充分发挥各类创新要素的潜能,提高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工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政府可以建立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大数据平台,以数字技术优化生产和交易流程,对企业销售管理等进行有效监控,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同时,打造以传统工业优势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转型赋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智能经济集群,加强不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连接,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发挥现有的工业潜在优势。三是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应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深化数字基础设施与工业的融合,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在工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将已有的工业发展环境打造升级为数字化的工业发展环境。

(七)构建辽宁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加强引育结合,自主培養数字经济人才和引进数字经济人才相结合,造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人才和团队。在一些重要领域或前沿领域,组建学科研究小组,组织小组内的科学家们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培训活动,与国外研发机构共建青年实验室。二是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与激励机制,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及时补充数字化方面相关的前沿知识,并建立科技人员从业资格审核制度以及公正的绩效考核办法,并加强宏观管理;执行与国际接轨的期权、股权分红薪酬待遇,制定吸引杰出人才的优惠税收政策,聚集科技领域的高层次领衔人才。三是改革高校课程培养体系,提升毕业生的自主创新和数字应用能力,提高高校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科研质量和研究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工业经济数字经济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县域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科技平台创新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讨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