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3-09-16潘月兰
潘月兰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还需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形成,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和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审美能力
美术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生活进行再创造加工后的形象展示,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等方面的优势特点,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和取代的。教师需明确把握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将发展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任务贯穿教学的全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更加实用的知识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美之元素隐藏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具备审美能力,观察和体验到优秀的文学艺术与大自然变化中的美,能够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更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强,虽然置身于这种美的环境中,但无法发现美和创造美,直接影响美育工作的落地。要想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就需要依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思想品行。美术教师唯有不断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与教育,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才能使其逐步形成美的标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鉴赏课和实践活动等教学载体,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使其理解美的表现与应用,逐步强化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
(一)发现美
1.发现线条的美
不同线条的情感象征也多有不同,如水平线有营造安静与平和情感心理效果的特点,教师在课上需充分利用线条的特点,引导小学生发现线条的美。选择线条简单、学生熟知、形象深入人心的美术作品,如画像等,或是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壁画、油画等作品。教师利用线条简单地塑造实际的形象,对比分析不同线条呈现出的绘画效果,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潜能。
2.发现色彩的美
色彩的搭配能够给人特定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作品题材和色彩、形象等方面的特殊处理,也能够产生别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但小学生的美术基础薄弱,对于色彩美的发现理解处于浅显层面,需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于美的情趣。如在《七彩生活》的教学中,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生活用品与色彩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出示一些七彩生活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最感兴趣的地方,如温馨的房间与漂亮的毛衣、可爱的卡通气球等。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色彩后,引导其掌握一些色彩的调配知识,使其在观察颜色的变化中,充分感受色彩美,发现色彩美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
3.发现造型的美
教师可通过学习艺术家所塑造形象的途径,切实提升小学生发现造型美的能力。造型美是动静结合的美,是艺术家在设计和创造造型时用心捕捉到的。作品中的造型美比生活中的造型美更加强烈与感性,让学生意识到其是艺术家内心思想情感的宣泄口。如在《装饰瓶》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瓶子的外形,总结出瓶子的结构特点,再观察瓶子的装饰美化方法,想象设计出更加新奇的瓶子装饰效果,唯有发现造型美,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二)欣赏美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需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实现主体性课堂教学。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和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促进学生个性与身心发展。教师在欣赏课中起到引导的作用,灵活转变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启发者、组织者等角色,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需要给学生提供参与和展示、表达自我的机会,使其充分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与意义,促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得以尽快实现,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
2.重构教学内容
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需要后期不断地培育,不断积累认知对象的艺术形式并掌握其规律,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地形成欣赏美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喜好等,选择富有童趣、色彩强烈、表现形式独特的艺术作品。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从民风民俗、社会因素、色彩规律等多方面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亲近感。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挑选与归类美术作品,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并选择其感兴趣的题材与内容。
3.尊重学生想法
教师应当尽量避免自身观点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限制,不能随意评价一个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博爱的心态对待每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欣赏作品,鼓励其讲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中升华欣赏美的能力。如在欣赏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太阳下的人物与鸟》作品时,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从色彩、造型、图形穿插、个性、做画方法等方面去联想和欣赏,教师不能及时用自己的欣赏能力和思维纠正学生的看法,需要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中潜移默化地发展欣赏力、思辨力等。最后,教师整理学生的想法和结論。学生经历了回忆、归纳、认识透叠图形的学习过程,对透叠等涵义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生活化教学
欣赏是一种改造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欣赏课上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校内外与课内外的整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导入学生周围常见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美术教学内容,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采取对比欣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入掌握创作技法,及时认识、欣赏作品中美的因素。
(三)创造美
1.引入多元智能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在开场明确活动主体,在探索与发现的环节,主要通过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环境布置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课程中的新内容。在想象与引导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合理的教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引导教学,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创造与表达,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创作。
2.培养独立创作能力
为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艺术天赋得到自由发挥,减少对其艺术思维的限制,创造出有个性的艺术作品,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充分表现出内心独特的想法。教师需注重学生独立创作能力的培养,以此带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提倡学生要有创造意识,表扬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在讲评总结美术作业时,不以整洁干净为唯一标准,多发现学生作品的独到之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与想法,让其互相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尽快实现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学生在绘画方面相对自由随意,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导学方案,在维持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规范学生的绘画习惯,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形成相互监督和纠正的良好学习氛围,发现并解决自己创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的独立创作意识和能力,不断强化学生对美的概念的理解,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发展想象力
搭建师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拓展创作思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想象空间,保护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导,总结与评价学生想象出来的事物,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塑造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需要教师打破学科桎梏,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强化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从多个角度来诠释美术教学。一是注重美术与文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方式去展示童话小故事,或者为童话配插图。二是注重美术与音乐的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方式去展现所听到的音乐节奏,或是根据歌曲旋律画出歌曲所表现的画面等。三是注重美术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拓展课堂容量,优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促使脑海中的画面更加清晰和明确,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拓展和提升。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美术创作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美好的想法,以切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作品,不断激发创造灵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4.引入多元材料去创造
教师为学生创建富有美感的学习情境,在向往美意念的驱使下,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创作活动分为立体与平面两个种类,一是立体创作,需要用到黏土与陶土等材料。教师设置手工美术主题,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可能运用到的材料,包括毛线和纸壳等,让学生围绕艺术创造的主题,制作出不同的美术作品,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平面创作,需要运用到色粉、水墨、蜡笔等材料。平面创造利于发展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应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行控制绘画的结构与色彩的搭配,在熟练掌握色彩与结构的绘画技巧后,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光影和混色等美术构图,放大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等,进一步塑造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水墨游戏》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水墨用具,要认识使用特点与方法,控制水墨画的特点。学生通过掌握多种水墨语言,强化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与游戏的快乐,并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传统与感悟自然。学生掌握了基本创作要点后,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利用水墨技法自由去创造。
三、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挖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和绘画实践等教学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角度观察思考与大胆创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潜能,促使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尽快落地。教师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以此作为教学方案整改的依据,确保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情。
【参考文献】
[1]王长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8,20.
[2]王莹.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5):187.
[3]冯达.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幻画报,2019(7):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