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分析
2023-09-16王燕
王燕
(长治市农业机械综合服务中心,山西 长治 046000)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应坚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以及政策。目前,随着事业单位在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和“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政策的提出,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方面开展了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绩,也让管理层认识到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影响。因此,本文将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方面出发,对其提出改进措施,从整体上促进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优化升级。
一、事业单位及绩效管理的总体概述
(一)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特征
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社会服务组织的角色,主要承担国家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为社会公益目的所举办的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社会公益性活动,从整体上帮助国家创造社会价值,改善社会生产条件。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事业单位是由国家举办的,并且由国家管理,但其自身又具有社会公益性,实际工作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其经费来源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有着非营利性以及服务性的明显特征。
(二)绩效管理的总体概述
在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承担的各种经济项目必须要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帮助事业单位提升各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防止出现资金损耗等各种有害现象,从整体上提高预算以及绩效管理工作,并且通过绩效管理,让单位的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政经济制度,提高资金分配效率以及经济收益性。
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是全员参与,综合性管控的现代管理体系,有着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系统管理的主要特征,促进单位内部各部门工作高效融合,提高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性、效率性以及经济收益性,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效率
从根本上讲,事业单位在承接经济业务时,经济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都是通过上级的财政拨款,因此,事业单位自身的资金预算与上级的财政拨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和国家国库资金的收支情况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从目前事业单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国家的要求对单位内部各项资金需求开展预算管理,但并没有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没有对预算资金进行科学的配置,降低了单位内部整体资金利用效率。
因此,在事业单位中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减少各项财政问题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促进绩效管理与上级财政拨款,国库资金的高度融合,推动事业单位现代化改革,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及时发现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资金使用合理合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
(二)从实际工作中提升事业单位项目管理科学性
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性基础。开展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项目管理的科学性,非常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共财产的安全,因此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绩效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促进自身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单位财政拨款问题可以进行全面调整,促进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严格保障每一项资金可以应用到实处,提升单位项目预算的科学性。
(三)从根本上改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工作管理模式一般由事业单位业务部门、编制部门进行预算工作底稿编制,财务部门汇总后直接进行管理层审批,并通过上报后进行资金下拨,这种工作模式会引起各部门之间发生一定的活动经费竞争,产生一定的资源浪费。
但是,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进行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改善预算管理模式,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部门设定专门的绩效工作目标,在工作过程中遵循绩效导向原则,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明确预算管理责任,从整体上对单位内部预算管理进行有效控制与平衡,提高单位资金利用效率。
三、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一)缺乏绩效管理理念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据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缺乏相应的绩效管理理念,工作人员没能及时对自身工作理念进行更新升级。
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各业务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在大部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中,管理层以及工作人员在绩效管理方面一直秉承“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传统管理理念,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内容以及意义的全面认识。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绩效管理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在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并没有打破原有的传统工作理念,仍然缺乏现代化的绩效管理工作模式,造成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存在形式化的工作趋势,造成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时经常出现使用效率低下、随意化、资源浪费等情况。
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不能够明确编制、执行、监督各环节的工作主体,造成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各部门不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单位进行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从整体上对绩效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二)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在如今的事业单位发展现状中,仍然存在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工作人员在进行绩效管理时缺乏准确的执行力。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明确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关系,保障单位各经济项目顺利进行。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执行力,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造成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项目进展缓慢,不能将各工作项目的预算执行责任明确到各部门,各岗位以及各工作人员,严重影响单位内部业绩考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事业单位各经济项目出现进度不达标,执行过程随意等现象。
所以,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执行力,会在整体上影响绩效工作的全面展开,非常不利于提高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绩效管理工作效力。
(三)不能够准确确认预算管理工作绩效指标
在绩效管理工作中设定绩效管理工作目标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因此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确认预算管理工作绩效指标对绩效管理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但在实际的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不能够准确确认预算管理工作绩效指标,造成部分工作指标并不是在理想状态下开展的,会造成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绩效指标的不准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绩效管理整个工作系统的全面开展与科学性,影响绩效管理工作,并反映出各种实际问题。
所以,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明确工作绩效指标也是大部分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在选择工作绩效指标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覆盖范围有限,不能够从根本上全面满足绩效管理的实际工作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绩效管理的整体工作效果。同时,不能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绩效指标,也会造成指标与自身经济业务匹配程度较低,不能够准确反映实际项目预算情况,严重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效果。
(四)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模式
绩效管理工作体系以及工作模式是进行绩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事业单位在实行全面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步骤。但是受到各种经济发展理念以及绩效体系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以及科学的管理工作模式,没有健全的绩效管理组织机构,使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经常出现绩效管理编制工作不科学、不准确等现象,难以实现最终的经济战略目标,造成资源浪费。
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机构,造成工作人员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权责分配不够合理,工作人员不能够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导致在进行绩效管理时缺乏科学的工作决策以及合理的运行机制,造成大部分绩效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使各经济项目经常出现决策调整。
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进行绩效管理时,经常出现信息沟通不流畅,以及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工作能力等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也逐渐丧失对绩效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在进行预算管理编制时准确率较低,甚至最终影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以及年终决算,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健康长久稳定运行。
(五)绩效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技术素养偏低
从整体上看,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以及扎实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的工作方法,具备以上特点才能够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给出客观准确的绩效管理评价。
但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层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导致事业单位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素养,没有充足的行业知识基础,这就造成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进行项目绩效指标确定时,出现量化难、衔接难等工作问题,影响最终的绩效管理评价。
特别是在事业单位进行绩效管理时,需要运用专业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等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难以准确掌握的,这种工作现状时刻提醒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内部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实力,使单位内部在面对规模较大,资金较多的工作项目时可以应付自如,提高绩效管理评价的准确程度。
四、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树立全面地绩效管理工作理念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要想不断改进绩效管理工作,就应该从绩效管理工作理念入手,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内容认知,树立全面的绩效管理工作理念,从整体上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意识保障。
树立全面的绩效管理工作理念,首先,可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内部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促进单位内部绩效管理工作理念升级改造,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工作人员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工作人员工作思想,全方位扩大绩效管理工作格局。其次,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加大绩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绩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打造事业单位“重产出,重实际效益,重结果”的绩效管理工作理念,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是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现阶段事业单位要想快速准确地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绩效管理发展新形势,帮助事业单位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绩效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
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将各项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形成绩效管理工作过程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搭建完善的绩效管理整体框架,保障事业单位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
(三)加强单位内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改进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效率还可以从加强单位内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入手,帮助事业单位打造专业的绩效管理技术系统,利用工作时间聘请专业的评价机构以及专家团队对绩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培训,帮助工作人员储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创新绩效管理工作方式。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的学术机构参与到事业单位内部绩效管理工作中来,帮助绩效管理工作团队打造专业的绩效管理决策,明确项目工作目标,推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相联系,并提高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还可以推进事业单位各经济项目跟随社会发展动态,及时根据社会动态优化绩效管理方案。所以,综上所述,加强单位内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
五、结束语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事业单位在绩效工作管理方面逐步严谨,绩效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应及时分析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准确找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积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管理理念,改善工作模式,并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稳定运行。